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03-李翰卿 >

第41章

303-李翰卿-第41章

小说: 303-李翰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喜用于按,说明是虚证,需用补药;小便尚利,说明不需要白术、茯苓之补脾利水;喜热怕凉或脉沉迟,说明须用温性药品。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炙草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顿服。
'用药大意'
桂枝保心阳,炙草补中气。心阳复则液可回,中气和而悸白平.
'禁忌证'
(1)喜冷或口苦脉沉数者忌之。热证不适用热性药也。
(2)汗仍未止,脉虚而不调者忌之。因系气虚将脱之象,应该补气固脱。
(3)四肢厥逆,小便不利,有明显停水现象者不宜用。因此系阳虚水泛之重证,此方力有未足,不能胜任也。
'类似方剂参考'
(1)朱砂安神丸:此治血虚有热心悸之方。
(2)来复汤:此治气虚欲脱心悸之方。
(3)真武汤及茯苓四逆汤:此二方均为治阳虚水泛之重剂。但茯苓四逆汤还有补气的作用。
桂枝加葛根汤方第十八
'方义'
此方系桂枝汤加减方之一,亦为辛温解肌之剂.
'主治'
太阳病,有汗兼项背强几几,但必须没有内热。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二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葛根三至五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取汗。余如桂枝汤调养法。
'加减法'
无汗加麻黄,名葛根汤。
'用药大意'
桂枝汤是太阳有汗恶风之专方;葛根退热生津润燥,是治项背强几几之专药。
'禁忌证'
(1)凡有口苦、喜冷、喜饮等热证者忌之。
(2)无汗表实之证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葛根汤:此治太阳病无汗兼项背强直的方剂。
整理者按:对于“几几”,注家多释之为紧固拘牵不柔和貌,或伸颈之貌。在临床实践中不必待至外在形貌显现方才用药, 只要主诉局部有拘急不适感即可投之。
葛根汤方第十九
'方义'
此辛温解表,兼滋生津液,引胃气上行之方。
'主治'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2)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按:此二证必须具有太阳发热恶寒、无汗脉浮之表实证,没有喜冷恶热等的内热证;在下利方面,更必须没有不敢服冷性饮食的里寒证和平素消化不良的里虚证。因为项背强几几是太阳经津液被伤之证,下利是太阳病外邪内陷之证。
'药品'
葛根三至五钱 麻黄一至二钱 生姜一至三钱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加减法'
不下利,呕吐者,加半夏(即葛根加半夏汤)。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牛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汤加麻黄治太阳无汗之表证,葛根治项背强及下利之刚明证。
'禁总证'
(1)表虚有汗者忌之。
(2)里热口渴喜冷者忌之。
(3)里寒不敢服冷性饮食者忌之。
(4)里虚下利清谷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加葛根汤:此治项背强几几有汗之方。
(2)麻黄汤:此治没有背强症之方。
(3)葛根芩连汤:此治表里俱热泄泻或痢疾之方。
(4)桂枝人参汤:此治表里虚寒下利或痞满之方。
葛根加半夏汤方第二十
'方义'
此辛温发散太阳和阳明表寒表实,兼降逆止呕之方。
'主治'
太阳阳明合病之呕吐证。但必须具有恶寒发热无汗之表寒、表实证,并不兼口苦、喜冷性饮食之里热证。
'药品'
葛根三至五钱 麻黄一至二钱 生姜二至三钱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三枚半夏二至四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呕甚者,频频服之,以防把药吐掉。
'用药大意'
葛根汤治太阳阳明合病,表寒表实证;半夏降逆气,止呕吐。
'禁忌证'
没有呕吐症者,忌之;没有太阳无汗者也忌之;有内热喜冷性饮食者,更忌之;肠胃虚寒之呕吐,尤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二陈汤加藿香砂仁:是治呕吐兼表证和胃寒证之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第二十一
'方义'
此解表兼清里热之方。
'主治'
泄泻或痢疾,身热,脉洪大有力。兼见喜冷性饮食或暴注下迫、肛门灼热等现象。
'药品'
葛根五至八钱 甘草一至二钱 黄芩二至三钱 黄连二至三钱
'煎服法'
用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葛根辛甘平,解肌退热,以清阳明在表之风热;芩、连苦寒,燥湿清热,以除湿热在里之下利;甘草甘缓,调和诸药,并辅正以胜邪。
'禁忌证'
身不发热,脉无力,喜热不喜冷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人参汤:此治里虚寒下利,兼有表寒证之方。
(2)葛根汤:此治表寒兼自利之方。
麻黄汤方第二十二
'方义'
此散寒发汗,辛温解表之重剂。
'主治'
伤寒,太阳病,头项强痛,或身疼腰痛,或骨节痛,或单恶寒,或寒热并见,脉浮而紧,气喘无汗。但必须具有不喜冷性饮食,或不欲饮水,舌苔淡白而薄,或无苔而润,小便清白等。
'药品'
麻黄一至三钱 桂枝一钱至:二钱半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至二钱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覆被取汁。
按:旧日先煎麻黄去上沫的煎法,我试验去不去沫,在疗效上没有什么差别,故改之。
'用药大意'
麻桂以散风寒;杏仁以利肺气,并助麻黄以定喘;甘草和中以助汗源。并调和诸药。
'禁忌证'
(1)阴虚或有内热者,如口渴喜冷性饮食者,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均不可服。
(2)虚而兼寒者,如身重、心悸、脉微者,尺中迟者,有汗或多汗者,素有寒者,均不可服。
按:以上各种病证,都指麻黄证兼见之证而言,深恐误发其汗,亡其津液,或热邪益甚。或亡阳厥逆,酿成种种事故.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汤:此治太阳病有汗之方。
(2)麻杏甘石汤:此辛凉解表之方。
(3)大青龙汤:此治表寒兼有内热之方。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第二十三
'方义'
此治风热证,辛凉解表之方。
'主治'
风热气喘发热,或有汗,或无汗,但必须有内热喜冷之证。
按:有汗是属于内热较盛之证,麻黄性温发汗宜少用,生石膏清热宜多用。
'药品'
麻黄一至二钱 杏子一至二钱 生石膏二至五钱(研细) 炙甘草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用水一茶杯至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麻黄、杏仁解表降气治喘,生石膏以清内热,炙甘草以和中。
'禁忌证'
无表证之喘者忌之,无里热之喘证更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汤:此为治表寒不兼内热喘证之方。
(2)三拗汤:此为治表不甚寒、里无内热喘证之方。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第二十四
'方义'
此治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兼补中之方。
'主治'
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其症发热恶寒,脉沉微,不喜冷性饮食。但病程略长,病势稍缓,或没有头痛,且身体没有显著虚弱症状。
'药品'
麻黄一钱至钱半 附子一钱至钱半 炙草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麻黄散表寒,附子温里寒,炙草补中,对于表里皆寒证,时日稍缓者,用之相宜。
按:此证甚急,虽二三日之间,也须注意虚弱方面。细辛、炙草之易正是为此,必要时还须酌加人参、熟地一类药品。
'禁忌证'
喜冷性饮食者,不可服,须防阴虚血虚兼受寒邪之病。体有显著虚弱症状者,不可服,须防阳虚气虚兼受寒邪之病。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治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兼有头痛,病在开始时,体力没有显著衰弱之方。
(2)理阴煎或大温中饮:此治阴虚血虚兼感寒邪之方。
按:阳虚须加附子。
(3)补阴益气煎:此治血虚气虚兼感寒邪之方。
(4)麻黄汤(《千金翼方》卷十九方):此治风湿水疾,身体面目肿,不仁而重。皮水用之良。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第二十五
'方义'
此治表里皆寒之方。
'主治'
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发热恶寒,头痛,脉沉微。 不喜冷性饮食,从体质方面检查,没有显著可补的衰弱现 象。
'药品'
麻黄一钱至钱半 附子一钱至钱半 细辛五分至一钱
'煎服法'
水一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麻黄散表寒,附子温里寒,细辛升内陷之阳气。对于表 里皆寒始得之证最为相宜,或兼头痛者,用之也可。
'禁忌证'
喜冷性饮食者忌用,因此证须防阴虚血虚兼受风寒之 病。体质有虚弱现象者忌用,因此证须防阳虚气虚兼受风寒 之病。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附子甘草汤:此治表里皆寒,或体质较弱,或时间较长,或没有头痛之方。
按:此证须加人参。
(2)景岳理阴煎、大温中饮:此治阴虚血虚感受寒邪之方。
(3)补阴益气煎:此治血虚气虚感受风寒之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第二十六
'方义'
此解表清热、利湿退黄之方。
'主治'
身黄,发热,无汗,有表证者。
'药品'
麻黄一至二钱 连轺三至五钱 生姜一至三片 赤小豆三至五钱 杏仁一至二钱 炙草一钱至钱半 大枣一至二枚生梓白皮二至三钱
按:生梓白皮可以桑白皮代之。 《千金翼方》 “轺”作“翘”。可从。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麻黄、杏仁、姜、枣以解表,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利湿以退黄。旧用潦水,取其味薄不助湿气而利热也。
'禁忌证'
黄疸没有发热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有里寒者亦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茵陈蒿汤:此治黄疸兼有里证之方。
(2)栀子柏皮汤:此治黄疸没有表里证,单纯湿热郁滞之方。
麻黄升麻汤方第二十七
'方义'
此升散下陷之郁阳,治上热下寒、热多寒少证之方。
'主治'
伤寒误下后,咽喉不利,吐脓血,下利不止,手足厥逆,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等证。但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得病久暂、治疗经过,以及饮食之喜冷、喜热,脉搏之有力、无力,全面细心分析,肯定属于上热下寒、热多寒少之证方可试用。
整理者按:李翰卿有麻黄升麻汤治肺痿案。
'药品'
麻黄五分至一钱 升麻五分至一钱 当归一钱至钱半黄芩一钱至钱半 葳蕤一钱至钱半 知母一钱至钱半 生石膏一钱至钱半 炙草一钱至钱半 桂枝一钱至钱半 生杭芍一钱至钱半 干姜一钱至钱半 白术一钱至钱半 茯苓一钱至钱半 天门冬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汗出愈。
'用药大意'
麻黄、升麻以升散内陷之阳邪;黄芩、石膏、知母以清郁积之内热;天冬、葳蕤滋阴;当归、芍药和血。合之以治咽喉不利、吐脓血之上热证。桂枝、干姜温中去寒,苓、术、炙草补脾利湿,一方面助升阳之品以止泄,一方面防止清热滋阴之品有伤肠胃也。这是治上热下寒的一种方法。
'禁忌证'
此方寒药较多,对于亡阳真寒假热之证,回阳救脱尚恐不及,何敢重用升散清凉之品,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乌梅丸:此方热药较多,且重点在于酸收。治消渴、蛔厥、久利之证属寒热夹杂或上热下寒而寒证较多之方。
大青龙汤方第二十八
'方义'
此麻黄汤加减方之一,乃温散寒邪兼清里热之方。
'主治'
(1)太阳病,恶风寒,无汗,身疼痛,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