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李翰卿-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瘢酃R岳剩谥ヂ椴垢紊龆笪逶嘁灾桃跞笤镏ΑV钜┖嫌米阅茏桃醵毖簦笤锒箍取!∈抵驴扔榷嗉《碌追角苫谩《绿涝闯鲇谒未短交菝窈图辆址健罚接砂胂摹⒊缕ぁ④蜍摺⒏什菟奈蹲槌伞T橹屑窃刂髦翁狄迹蚺煌露裥模蛲费P募拢蛑须洳豢欤蚍⑽龋蛞蚴成涠⑽覆缓偷取6源朔街ぃ鈲嫛兑椒娇肌ぬ得拧酚幸欢尉俾凼觯骸笆嫡撸抵瓷谑病K胛福薹鞘⑷醪荒苤疲S陔跫洌邢露怪舫碚常≡蛉找碓蛉仗担瞪谑嗜仗凳病J欠揭玻胂男寥饶茉锸蜍吒实苌ナ翘滴抻梢陨街尾”厍笃浔疽玻怀缕ば廖履芾什莞势侥芤嫫ⅲ嫫⒃蛲磷阋岳蛱滴弈芰糁停嫫⒅纹浔荆纹浔暌病!笔抵ぃ嘤善⑹Ы≡耍澳郏柚停艋桑试黄⑽抵础6绿牢问抵娣剑妒芾郊抑瞥纾纭兑椒郊狻费裕骸爸翁低ㄓ枚隆!崩罾隙源朔揭嗲橛卸乐樱=绿雷魑瘟剖怠⒑怠⑻狄⑻迪阎钪ぶ追健7惨赡言又⒂惺导⒄撸嘁源朔轿鳎嬷ぜ蛹趸靡杂Χ愿丛又ず蚨炕窦研А@罾先衔人砸恢ⅲ俅采弦允邓抡呤殖<科湓颍缜跋退裕骸捌⑽抵矗挝抵鳌!碧凳谄ⅲ赜诜危凳阜危食鱿挚人蕴刀嘀ⅰ
临床上,李老常用二陈汤加减化裁主治两类咳嗽:
1.痰饮咳嗽:症见咳嗽有痰,痰稀而多,胸腹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等。
2.风寒咳嗽:无表证而痰多之证。
加减应用法则:
1.加杏仁、白芥子,名六安煎。治外感风寒咳嗽无表证之轻证。
2.面目浮肿者,加桑皮6~9克,葶苈子1.5~3克。
3.寒甚者,加细辛,或六安煎去白芥子,加五味子、干姜。
4.久嗽不愈,脉不数、不虚,寸脉浮大而滑者,乃风痰不解,多服辛凉所致,加麻黄、杏仁、前胡、苏子、桔梗。
5.子嗽而属于痰饮者,加白术以补脾安胎。
6.肺气不利者,加杏仁、苏子、桑皮。
7.咳逆倚息不得卧者,为水饮冲肺,肺不得下降所致,宜加葶苈子、大枣。
8.火甚者,加瓜蒌霜、黄芩、黄连;火轻者,加寸冬、知母。
9.风寒较重者,加柴胡、荆芥、防风。
10.兼血虚、血瘀者,加当归、白芍、丹皮、杏仁。
11.风痰甚者,加南星、白附子、皂角刺、竹沥。
12.寒痰甚者,加重半夏、姜汁。
13.火痰甚者,加石膏、青黛。
14.湿痰甚者,加苍术、白术。
15。 燥痰甚者,加瓜蒌、杏仁。
16.食痰甚者,加焦三仙。
17.老痰、顽痰者,加枳实、海浮石、芒硝。
18.气痰者,加香附、枳壳。
19.胁痰及皮里膜外之痰者,加白芥子。
20.四肢痰者,加竹沥。
止嗽散化裁治百咳
止嗽散为《医学心悟》方,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组成。李老认为,本方为治咳之祖方,具有止嗽化痰、解表宣肺、利气和中之功效,临床多以其加减化裁,广泛运用于五脏六腑咳及外感咳嗽之轻证(表证不显著之咳嗽)者。其中咳嗽兼咳血者,加蒲黄、藕节;兼口苦咽于者,加黄芩、寸冬;兼痰者,加川贝母、茯苓;兼气逆者,加杏仁、枳壳;兼血虚者,加生地、当归;风寒咳嗽初起,加防风、苏叶、生姜以疏散之;暑气伤肺,口渴,心烦,溺赤者,加黄连、黄芩、花粉以清其暑热;湿气生痰,痰涎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加瓜蒌、知母、贝母、柏子仁以润其燥;肺咳,因风寒而咳血者,加紫苏、赤芍、丹参;心咳,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者,倍桔梗,加牛子;脾咳,咳而右胁隐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加剧者,加葛根、秦艽、郁金;肝咳,咳而两胁痛,不能自转侧者,加柴胡、枳壳、赤芍;肾咳,咳而腰背困,甚则咳涎者,加附子;胆咳,咳而呕苦水者,加黄芩、半夏、生姜;小肠咳,咳而矢气者,加白芍;胃咳,咳而呕,呕甚长虫出者,去甘草,加乌梅、川椒、干姜,有热者佐黄连;大肠咳,咳而遗屎者,加白术、赤石脂;膀胱咳,咳而遗尿者,加茯苓、半夏;三焦咳,咳久不止,腹满不食,多涕唾,面目浮肿.气逆者.合异功散:七情气结,郁火上冲者.加香附、贝母、柴胡、黑山栀;肾阴虚,水不制火,身烦热,脉细数者,早用地黄丸,午用本方去荆芥,加知母、贝母以开火郁;客邪留于肺经,变生虚热者,本方去荆芥,佐以团鱼丸;病热深久,变为虚劳,或尸虫入肺,喉痒而咳者,去荆芥,佐以月华丸;内伤饮食,口干痞闷,五更咳甚者,加连翘、山楂、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化滞。
温 病
温热之邪初犯肺卫
虽用辛凉 夹配温散
温热之邪,初入肺卫,治以银翘散时,不可因初起病轻而忽略兼夹。必须详审病情,随症适当加减,方能见效。如初起恶寒,可将芦根易葱白,或将芥穗适当增量,再辅以防风,酌情采用。如无恶寒,芥穗即可不用。咳者,牛蒡子、桔梗适当增量。热甚者,又当辨其性质,如燥热甚加石膏、知母;湿热有火则加黄芩之类。温病初起,治宜清凉辛散,最易忽略兼夹恶寒,须要配以温散的一面。只有细察之,并随症加减,庶几面面周到,用药必然有效,否则虽不致一下坏事,但亦能迁延病机,损耗津液,成为以后变证的因素。这是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
温病重在辨舌
温病化燥伤阴最速,表现在舌的方面最为显著,通过舌诊可以辨别受邪的浅深,疾病的轻重,津液的存亡,所以李老在诊治温病时非常注重辨舌。他认为舌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舌苔、舌质及舌的感觉等方面,而且辨舌应该结合患者的兼见症状,综合分析辨证,进而提出治法及方剂。
现将李老对舌诊的论述总结于下:
一、舌质
(一)红舌
凡见红舌,均系热证,凡温热病初起,舌质深红者都是伏气温病,因为郁热在里的缘故。
1.舌尖红赤起刺,系心火上炎,治宜清凉泻火。
2.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者,系心火内燔,热毒熏蒸。
3.舌红中有红点者系热毒更盛。
以上二证均可于清凉泻火中加入解毒药品。
4.舌质光红柔嫩,望之似觉潮润,扪之干燥无津者名镜面舌,系津液枯竭的现象,温病后期多见此舌。
5.舌淡红无色,干而不荣者,系心脾气血虚弱,胃津已伤,气不化液之证,用药不可过于寒凉,可仿炙甘草汤法治之。
6.舌四边色红,中心干燥,兼黄白苔者,系上焦气分无形之邪热灼伤津液,切忌早用咸寒滋腻血分的药品,以免邪不外解,有误病机。
7.红舌兼黄白苔者,系上焦气分之邪未尽,不可早用滋腻血分之药。
(二)绛舌
绛,系红色之深者,舌色由红而绛,乃热邪深入,由营分入血分的主要表现,以苔之有无,色之深浅、鲜晦,质之燥润、荣枯为辨证的准则。但必须结合其他营分血分的症状方能准确辨证。
1.舌绛而不干燥,兼有黄白苔者
系邪入营分血分,而气分之邪未尽,滓液未伤。治宜宣气透营,使邪仍由气分而解,不可单纯用凉血药,因血药滋腻,易致邪气遏伏,不能外透。
2.舌纯绛无苔,色鲜泽者
乃舌苔尽化,邪已人营血。治宜清营凉血。若邪入心包络则神昏内闭,治宜清心开窍,轻者用菖蒲、郁金开之,重者用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芳香开窍;若兼火痰,必致痰火内闭,更当加西黄、川贝、竹沥、竺黄之类清火豁痰。
3.舌绛,兼有粘腻,似苔非苔现象者
乃营分有热,夹秽浊之气也。治宜清泄营热,兼用芳香逐秽之品。
4.舌绛,望之若干,扪之有津者
乃津液不足,湿热熏蒸,痰浊将要蒙蔽心包。急宜化痰泄浊,清心开窍。
5.舌绛而中心干燥者
系心胃火燔,劫灼津液也。治宜清营救液。
6.舌绛而光亮如镜者
系心营被灼,胃阴亦亡也。治宜急用甘凉濡润之品大剂频服,色转红活者可救,板滞者多不救。(红活、板滞系津液复与否的表现。)
7.舌绛苔少,兼脉虚气弱欲脱者
系温邪深入下焦,劫灼真阴,邪少虚多之证。治宜急用大剂咸寒救阴。兼手蠕动者,宜加潜阳之品以镇摄内风。
8.舌绛不鲜,舌质干枯而萎者
系肾阴将竭之危证。治宜急滋阴液,缓则肾阴涸极,无法挽救。
9.初起舌红绛无苔,经清营透泄治疗后,红绛渐退,苔垢渐生者
乃伏气温病,由营分血分转出气分也。
(三)紫舌
紫较绛色更深,舌由绛变紫,系热势更盛之表现,但淡紫、青紫多是寒证。
1.舌紫而干燥
系热结下焦,劫灼肝肾之阴,这是一种坏证,虽兼大便秘结、齿黑、唇焦等里热证,不可攻下。治宜滋水养阴,佐以清热。
2.舌焦紫起刺,形如杨梅
为热邪深入血分,甚则引起痉厥之证。治宜清热凉血,兼痉厥者兼用熄风之药。伴有大便秘结者,乃大热大毒之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更衣丸,加金汁、人中黄之类大清大解。
3.舌紫而干枯,或如猪肝晦暗无津者
都是肾液已竭难治之症。
4.舌淡紫而带青滑,兼恶寒肢冷、脉微者
阳虚有寒也。治宜温运。
5.舌紫而瘀暗,扪之润泽,或兼胸胁腹部刺痛者
乃胸膈素有瘀血,遇热传营血,二证互结之证。治宜清热散瘀,否则易导致如狂之变证。 二、舌苔 (一)舌无苔 多系表证。脉诀云:舌上无苔为在表。但必须兼有表证症状,否则为正常现象。
舌无苔而舌质异常也是病象。
(二)白苔
1.白苔在诊疗方面应注意苔之厚薄和燥润,以及其他_些情况。
(1)薄厚:薄者病在表而势轻,厚者邪多偏里而势重。
(2)润燥:润泽者系津液尚足,干燥者系津液已伤。
(3)湿痰、秽浊:粘腻者多夹湿痰,腐垢者多兼秽浊。
(4)可下、不可下:白苔一般不可下,但白砂苔非下不可。
(5)轻重:白苔病情一般轻浅,但白霉苔病情十分险恶。
2.根据白苔的具体表现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正常者
兼恶寒重,发热轻,口中和,小便清白等,为外感风寒的太阳病。治宜辛温解表的方法。
(2)舌苔薄白而滑者
兼头身疼重,寒热无汗,胸闷者,为湿温初起。治宜“雷氏芳香化浊法”。
(3)舌苔薄白欠润,舌边或舌尖色红者
兼开始微恶风寒,继则但发热不恶寒,口干,小便黄,为新感温病或新邪引动伏邪的春温病。治宜辛凉透解、辛凉解表等方法。
(4)舌苔薄白而干,舌边或舌尖色红者
为表未解而肺滓已伤的证候。治宜凉散之中佐以甘凉生津之品。凉散即辛凉解表之法,甘凉生津之品常用生石膏、花粉、玉竹、麦冬、知母之类。注意此时生津之品不宜过用,恐柔润滞邪。
(5)舌苔白厚而粘腻者
或兼吐浊厚涎沫,为温邪夹湿之证。治宜芳香辛散之品.如藿香正气散之类。
(6)舌苔白厚而干燥者
为胃燥气伤之证。治宜滋润药中加甘草。滋润药用生石膏、麦冬、元参、生地、知母之类,甘草取甘守津还之意。
(7)舌苔白腻而质绛者
有两种现象:一系湿遏热伏之证,治宜先辛开苦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