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03-李翰卿 >

第31章

303-李翰卿-第31章

小说: 303-李翰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阴虚的诊断
关于这种病的诊断方法,和其他病一样,就是利用望、闻、问、切四诊和其他各种经验方法进行各项诊查。
1..从主症方面去认识。这是一切病开始最主要的诊断法,因为任何病都有它固定的主症。
2.从类似症状去对比。有了主症后为了避免错误,需要把类似主症的症状互相对比,这样比较更确当些。
例如:阴虚的主症,第一主症是午后身热,但我们不可一看到午后身热的现象即认为是阴虚,必须先和温病的“午后身热”对比一下,有无气候变化时常外感的现象,这样对比之后,就可能少犯错误了。从治疗方面分析,古人云:“凉之不凉是无水也。”又: “内热不解,屡清,清而火不退者,阴不足也。”又云:“表邪不解,屡散,散而汗不出者,阴气不能达也。”又云:“虚劳病,不能服参芪,所谓虚不受补者,血燥阴虚也。”从病的比例上去参考,顾氏云:“阴虚者十之八九,阳虚者十之一二。”这个方法 ,只用在阳虚阴虚二病,在用任何方法均判断不清的时候,作为一种帮助,而不是泛用的。 六、阴虚的治法 阴虚的治法主要有三部分: (一)肺阴虚的治法 1.清肺润燥(清金润肺):这是治帅阴虚的主要方法,如清金汤、八仙玉液等方。久服的时候,注意不要过于单纯,以防引起泄泻或减食等症。
2.清肺滋肾:这是治肺虛兼肾阴虚的方法,如二冬二地同用的方子(固本丸等),或早用清肺药(如清金汤),晚用滋肾药(如六味地黄丸)等,但重点是在肺脏。肺阴虚到了最重的时候,不论肾阴虚的症状显与否。必须兼滋肾阴,因为肾是先天的根本,同时还须注意不要伤脾。
3。清肺补脾:这是治肺阴虚兼脾阴虚的方法,如加味清宁膏。两经兼治较困难,因肺喜润,脾喜燥,补脾则碍肺,补肺则碍脾,如润肺药过多,则食欲减少,或大便溏泻加重,补脾药太过,而燥咳等症又加。所以。治肺阴虚,不论有无脾虚现象,必须时时要注意预防引起脾虚。
(二).肾阴虚的治法
1.滋阴补肾(补水制火):这是治肾阴虚有火的普通方法,如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方。阴虚一定是有火,阴愈虚而火愈盛,但这种火与实火不同,不能用苦寒药去治疗,因为一用苦寒,不但不能取效,有的反而加重了。所以,凡用苦寒药不能取效或反加重的火证,用此法最为相宜。
2.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这是治肾阴虚而火上逆,或稍兼实火现象的方法,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等方。因为火盛没有不上逆的,也往往兼有实火,但较轻的只用补水制火的大法而火白熄了,较重的非用这个方法不能取效。
3.滋阴清肺:这是治肾阴虚兼肺阴虚的方法,如麦味地黄丸方。因为.肾阴虚最易波及肺脏引起咳嗽等症。
4.滋肾理脾:这是治肾阴虚兼脾阴虚的方法。这两经阴虚兼见的时候,以治脾为主,不然的话,脾虚不能吸收,虽有灵丹妙药亦是不会取效的。所以治肾阴虚的时候,必须注意饮食。
(三)脾阴虚的治法
主要的治法,须要不燥不润的药品,因为脾喜燥恶润,阴虛喜润恶燥,这种病最难用药。李老据经验认为,最有效的莫如川山药、莲肉、扁豆、苡仁这一类的药品.或兼用百合、冬花、杷叶、麦冬,以治兼肺阴虚的证候,如加味清宁膏。或待泻止后,早晚和六味地黄丸间服,以治兼肾阴虚的证候。
总的说来,阴虚病宜用甘寒药,不宜用苦寒药,因为苦寒药性燥,反能伤阴;并须要多煎久服,因为阴虚病药宜重浊,所以须要多煎,阴虚无速补法,所以须要久服。前人有主张用大剂补阴的,李老在实际中试之,认为不如用小剂频服久服,有利无弊。因为服滋阴药,最怕伤及脾阳,引起泄泻不食等症,大剂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在治疗上,灸法是不可用的。仲景说过: “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在用药上,升麻、紫苏最不可用。顾氏说过:“阴虚误用,则阴火上逆,喘咳频增,吐衄交至、” 七、阴虚的方剂 李老常用的补阴方剂如下: (一)治肺阴虚的方剂 1.清金汤:治肺阴虚咳嗽,或多痰,或干咳,或痰红,或纯红。桑皮7.5克,地骨皮6克,麦冬6克,鲜百合30克,冬花6克,川贝6克,杏仁6克,炙杷叶6克,炙草3克。有血加白茅根9克,藕汁、童便各半茶盅,水煎服。
2.八仙玉液:治肺阴虚咳嗽痰血。藕汁2杯,梨汁、甘蔗浆、芦根汁、白茅根煎浓汁各1杯,人乳、童便各1杯,生鸡子白3枚,和匀频服,如用苡仁、山药、麦冬各30克,白花百合60克.杷叶10片,煎浓汁1碗冲入玉液,再加川贝末、柿霜各15克。和匀频服更好。
3.固本丸:治老人阴虚咳嗽便秘。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各60克,人参30克。共研末为蜜丸。每服9克,开水送下。此方中人参的作用是预防引起减食作泻。
4.加味清宁膏:治肺阴虚咳嗽痰血,兼食少泄多者。麦冬120克,鲜百合300克,款冬花60克,薄荷末15克,炙杷叶150克,橘红15克,川贝(研末)60克,茯苓30克,苡仁120克,桂圆肉60克,炒白芍60克,炙草15克。除薄荷川贝外其他诸药用水熬成膏,将薄荷、川贝二药末加入,再入饴糖360克溶化搅匀。每服一茶匙,开水冲服。
(二)治肾阴虚的方剂
1.六味地黄丸:治肾阴虚一切证候。熟地240克,山萸肉120克,生山药120克,粉丹皮90克,茯苓90克,泽泻90克。共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9克,开水送下。也可作汤服。加减法:发热作渴加生鳖甲、花粉、二冬,气壅加沉香、砂仁、麦冬,痰嗽加贝母、百合、麦冬,咽喉舌痛加生鸡子、元参、麦冬,齿缝牙龈出血加麦冬、童便,或再加人中白、麦冬,齿牙不固加人参、麦冬、五味子、鹿茸、猪髓、龙齿、牡蛎,腿胫酸疼加牛膝、杜仲、枸杞、龟板,血淋去山萸加二冬、牛膝、藕汁、甘草梢,阴茎时举,溺管胀痛,加知母、黄柏、甘草梢,尿血加人参、寸冬、五味子、白芍、莲须、藕汁、旱莲草,失音加麦冬、生鸡子,足心干热加二冬、牛膝、龟板。(说明:任何加减法,都不可能俱备,都不可能完全,也都不可固执不变。必须对证用药。方为合拍。)
2.左归饮:治证同六味丸,补阴力较优,即六味地黄丸去泽泻、丹皮,加枸杞、炙草。加减法:肺热而烦者加麦冬,肺热多嗽者加百合,血少者加当归,血滞而热者加丹皮,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血热妄动者加生地,脾热易饥及多汗者加白芍,心热多燥者加元参,肾热骨蒸者加地骨皮,津枯热渴者加花粉,上实下虚者加牛膝。
3。知柏地黄丸:治骨痿髓枯,劳热盗汗耳聋,阳易举,溺管痛,一切阴虚火盛火逆等证。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蜜丸每服9克,开水送下。
4.大补阴丸:治一切阴虚火盛火逆等证。黄柏(盐炒)、知母(盐炒)、熟地、炙龟板共为细末,猪脊髓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克,开水送下。
5.麦味地黄丸:治阴虚久咳嗽或痰中带血丝。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石斛、生山药、生于术、生扁豆、生苡仁、生莲肉、西洋参、麦冬、金石斛、炙草。用量随证酌加,水煎服。 八、阴虚的药品 现将李老常用的补阴药品述之如下: (一)肺阴虚的药品择要 天冬: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性寒滑,脾虚食少便溏者不宜用。
麦冬: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便溏者也不可用,但同苡仁、山药、茯苓等同用不忌。
百合:咳嗽用之。白花鲜者更好。
炙杷叶:降气止咳嗽。气逆者可用。
桑皮:泻肺火。肺虚无火及风寒咳嗽者勿用。
川贝:有浊痰白沫者可用,清痰或无痰者不可用。
薄荷:散热清肺。稍兼风热者用之。
沙参:补肺阴。
梨:润肺清热。
五味子:敛肺气,敛肾气。咳久气耗,汗腺不固,或肾气上逆者都可用。
冬花:有咳嗽者可用。
柿霜:清热化痰。
白茅根:甘寒除内热,止血消瘀。
藕根:清热,止血消瘀。
童便:滋阴降火。有出血症者最宜,骨蒸服一般药不效者也效。阴虚无火,食不消化,肠不实者忌之。
知母:清肺滋肾。痰有臭味者可用。同黄柏能滋阴降火。但久服有引起泄泻的可能,所以脾虚食少便溏者都不可用。
人参:肺虚补肺之要药。但肺阴虚热盛者忌之。同二冬、二地用之可防止伤脾,食少泄泻之患脾肾虚者也可取用。
西洋参:性较寒,对于阴虚有热者比人参为优。
(二)肾阴虚的药品择要
熟地:补肾益阴。此为补肾阴的要药,对于精虚、髓虚、血虚都能治。但性稍温而滞,对于阴虚有热者,须与生地和其他滋阴药品同用。阴虚而兼痰多气郁胸满者,或不用,或与沉香、砂仁、麦冬、川贝等药同用。
生地:补阴凉血。有热者可用,食少泻多者不可用。
鳖甲:补阴潜阳。阴虚寒热往来,或骨蒸内热者,都可用。脾胃热,呕恶泄泻者,不宜用。
龟板:补阴潜阳,退骨蒸。肾虚无热者不用。
丹皮:五心烦热、骨蒸内热都可用。无汗者用之,清肝肾之虚热。
地骨皮:五心烦热、骨蒸内热都可用。有汗者用之,降肺中之伏火。
枸杞、杜仲:治肾虚腰痛。
猪腰子、猪脊髓:煎汤煎药,治腰脊疼痛.
莲须:精不固者用之。
紫河车:峻补精血。虚共者可用。
女贞子:肾阴虚有热者宜之。久服可致腹痛作泻.
山萸肉:补阴药。对于精不固、汗不止、尿不禁者都可用。膀胱有热,小便不利者,不可用。
(三)脾阴虚的药品择要
生山药:补脾补肺补肾。阴虚溏泻不食者最宜.,
茯苓:便溏尿少者可用。阴虚者不可多用,因渗利恐伤水分。
薏苡仁、莲肉、扁豆:泻者都可用。
生白术:补脾的正药。泄泻食少者最宜,但阴虚甚有嫌其燥者,或用于术,或以苡仁、石斛代之。
生白芍:有中满(夜剧昼静之满)、腹痛、出汗、泄痢、气不舒等症者可用。中寒腹痛泄泻,肠胃中觉冷者,不可用。
石斛:胃中或肌肉有虚热者宜之。
九、阴虚一切禁忌
在疗养当中,必须严守禁忌,否则影响治疗,兹择其要者如下:
1.烟、酒要绝对忌。
2.至于姜、葱、蒜,为了增进饮食,用少许调些味,病轻者偶然用之也可,但重病也须注意。
3.一切辛辣性食物(辣椒、花椒、胡椒、芥花面)绝对忌。
4.一切生冷、滑肠或硬性食物,恐伤肠胃,必须忌。性欲,这是造成阴虚最主要的原因,须绝对禁忌,甚至不可有欲念。顾氏说过:“欲心一动,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精已暗耗。”甚者须绝欲3年。
5.恼怒伤肝,忧思伤脾,须要时常注意。
6.劳动应注意减少。烦劳则气张于外,精绝于内,但轻微运动还是很需要的。
寒证小议
什么是“寒”?从人体上来说,寒就是热量不足的一种综合表现。什么是“寒证”?寒证就是人体热量不足导致的各种证候。从全身整体方面说,有表寒,有里寒,有阴邪直中之实寒,有阳虚所致之虚寒,有“火中内伏之寒”及“火郁似寒”、“虚阳外越”之“假寒”。在表寒之中。又有“风寒”、“寒湿”、“阴暑”、“凉燥”、“伤寒”、“冒寒”之分;在里寒之中,除了阳虚所生内寒、火中内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