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李翰卿-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热性祛瘀止痛之方
主治:宫外孕开始腹痛兼喜热便秘之证。
药品:
赤芍 归尾 桃仁 芒硝 大黄(醋炒) 怀牛膝 元胡 香附 灵脂 官桂 麝香 小茴 没药
制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
服法:每服9克,开水送下,每日1~2次。
本方用大黄、芒硝等佐以较多量的温热药,下腹凉者加官桂,全身冷者加肉桂。
也可用《金匮要略》“九痛丸”:炮附子9克,高丽参、干姜、吴茱萸、狼毒(醋炒)、巴豆霜各3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用量可根据病人体质和病情决定,一次可服3~10丸,热开水送下,也可溶于热水中,通过胃肠减压管注入,然后停止胃肠减压2小时。
(三)寒热夹杂者用方
可用大黄、芒硝,佐以适量官桂或肉桂即可。
注意事项:宫外孕破损后有过大量内出血的病人,其身体情况与一般急腹症病人不同,特别是休克型病人,内出血较多,有虚脱现象者,用攻下药时不可过量。为了免伤正气,攻下药应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兼用枳实、厚朴等破气药时更应注意。一般病人可连用两次攻下药,如效果不著,亦不可再用,应改服主方,隔1~2日后,再重复用1~2次,多可奏效。 二、气虚证 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呆等。可于主方中加入党参6~9克。 三、气虚欲脱证 常见于休克型。应立即输液、给氧、输血补充血液循环量,配合中药积极抢救,同时给予宫外孕Ⅰ号方和攻下药内服,早期治疗或预防腑实证的发生。
常用处方:
丹参15克 赤芍15克 桃仁9克 枳实6~9克 厚朴6~9克 元胡9克 归尾9克
根据病人寒、热或寒热夹杂情况给攻下药疏通胃肠。血压不升或不稳定,虚脱征象严重者,加生脉散,即关东参9一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或加独参汤,即关东参9—15克,另煎频服。四肢厥逆者加附子6—9克。大汗淋漓不止者加山萸肉15—30克。
应用人参可大补元气以固脱,益气以止血,扶正以祛邪,补虚以止痛,但由于宫外孕病人以实证为本,如虚证不重者,不必一律使用,如过用或滥用,常易引起腹胀中满,腹痛增剧,病情加重。
附案:
案一 季某,24岁。病历号:300。1965年12月9日20时入院。
当时已停经40天,阴道出血'天多.突发性剧烈腹痛5个多小时,昏厥2次,伴呕吐、出冷汗等。人院前1小时测血压为60/0毫米汞柱。入院时血压测不到,脉微欲绝,四肢、鼻尖发凉,腹微隆起,有轻度肌紧张与明显压痛、反跳痛,尤以胃脘部与左下腹部明显,两侧腹腋前线以下均为浊音,肠鸣音较弱。未叩移动浊音,亦未内诊。诊断为子宫外孕(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休克型。 具体治疗方法: 1.输液,输血,吸氧。 2.关东参9克,捣碎冲服。
3.丹参15克,赤芍6克,半夏6克,元胡6克,桃仁6克,附子3克,水煎服。
4.九痛丸6粒,热开水送下。
按:本案患者为少腹血瘀之实证,兼有急性血虚气脱之虚证、寒证与腑实证。治宜祛瘀活血,助阳扶正,同时用温下法疏通胃肠。方用附子大辛大热,回阳救逆,丹参、赤芍、元胡、桃仁祛瘀活血,半夏燥湿化痰,同时热水送服九种心痛丸,以预防腑实证的发生。
12月10日:零时以前血压波动于70—90/40—50毫米汞柱,以后血压维持在90—100/50—70毫米汞柱以上,稍平稳,脉渐有力。腹胀尤以胃脘部明显,液乎面未发现上升,肠鸣音仍较弱,未排气,无排便。作胃肠减压,并给予中药:
东参15克 丹参15克 赤芍7。5克 元胡6克 桃仁6克 大黄(后下)4.5克 芒硝(冲服)3克 枳实6克厚朴6克 肉桂9克
水煎服,以继续活血祛瘀补气并疏通胃肠。
按:患者血压渐趋平稳,以少腹血瘀证兼气虚、腑实证为主。治宜活血祛瘀补气并疏通胃肠。方中东参大补元气,丹参、赤芍、元胡、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为大承气汤,可泻下通便,疏通胃肠,肉桂辛甘热,能温补命门之火,且温中有通,寒凝瘀滞之疼痛最为相宜。
12月11日:病人一般情况好,血压平稳,脉有力。昨日自胃管灌注中药并配合炒大葱腹部热敷之后,肠蠕动增强并有排气。今日用50%甘油灌肠后又有排便。腹痛腹胀渐好转。超声波探测显示腹腔内有液体平面。腹腔穿刺抽出6毫升不凝血,与末梢血对照有显著差异,镜检有花边状红细胞。化验检查:血红蛋白5.2克,尿胆素与胆红质均阴性,尿胆原可疑,黄疸指数2。停药。
12月12日:一般情况好,不活动时无腹痛,有饥饿感.阴道出血量很少。脉有力,舌苔薄白,腹部稍胀,有轻度压痛与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服宫外孕工号方加当归9克,陈皮6克。
12月14日:自觉左下腹部轻痛。检查:巩膜稍黄,腹部压痛和反跳痛不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无异常发现,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附件右侧可对合,左侧近宫体处可触及5厘米×6厘米大小扁包块,很软,有漂浮感,无压痛。化验检查:尿妊娠试验:原尿阴性,尿浓缩试验阳性。服宫外孕工号方。
12月18日:无不适感,昨日已下床活动。尿深茶色,巩膜皮肤黄染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附件左侧可触及3厘米×5厘米×3厘米大小包块,软,可活动,无压痛。化验检查:肝功能正常。黄疸指数等因溶血不能作。服宫外孕Ⅱ号方加茵陈15克。
按:患者病情稳定,以腹腔血肿包块为主症,治宜攻坚消积,方用宫外孕Ⅱ号方。因患者巩膜皮肤黄染,加茵陈以除湿退黄。
12月22日:皮肤巩膜黄染渐轻,脉有力,腹部移动性浊音消失。
12月25日:黄疸已消退,黄疸指数6。血红蛋白10.3克。内诊检查:宫体左上方可触及3厘米×4厘米×6厘米大小软包块。继续服宫外孕Ⅱ号方至包块消失。
1966年4月14日随访病人,无不适,月经规律。内诊检查: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附件双侧可对合,无压痛。
案: 赵某。26岁。病历号:34。
主因停经5个多月,腹痛、阴道出血1个多月,2天来加剧,于1961年5月1日入院。1960年11月开始闭经,1961年2月5日结婚,3月24日开始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 血伴轻度腹痛,4月29日有数次发作性较剧烈的腹痛,5月1日腹痛加剧,伴眼黑及出冷汙。体格检查:血压55/30毫米汞柱,脉搏80次/分,细弱,腹部压痛,以下腹部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后穹隆饱满,宫颈有举痛,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附件双侧不易对合,有液体存在感和压痛。血红蛋白9克。
入院后给予输液、输血(200毫升)、吸氧等抢救措施,血压维持在70/50毫米汞柱以上。3小时后,血压稳定于90/70毫米汞柱。服宫外孕工号方加减。4天后移动性浊音消失。第5天查血红蛋白5.6克。8天后再次腹痛,血压一度下降。17天后内诊检查附件右侧可触及不具体包块,大小欠清。继续服宫外孕Ⅰ号方加减至包块完全消失。
出院后于1963年1月10日在我科足月顺产一男孩,母子均好。同年6月12日因右下腹痛12小时,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我院外科手术。打开腹腔后无血液积存,肠管等也无粘连,右侧输卵管稍增粗,有轻微粘连,极易分离,壶腹部有米粒大小之瘢痕,左侧输卵管正常。
根据临床体会,李老认为,宫外孕单纯者,治疗期短而容易,有兼证者,治疗期长而较难。特别是兼虚之证者,治疗时间最久,因为该证是虚中夹实,既不能充分使用补药,又不能充分使用攻药。但关于兼证治疗的规律和关键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此外,患者本人或家属如果强调使用手术治疗时我们绝不可勉强。
补虚消积治包块
宫外孕患者未破损或破损后腹腔内血液形成血肿包块,应以攻坚消积为治,经临床筛选,确立了由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组成的宫外孕Ⅱ号方,但包块型患者常兼虚证,且攻坚药久用易伤正气,临床又有寒热之不同,为此,李老立三方以应不同之需:
一、寒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兼喜冷之证。
药品:
水蛭30克 生口芪75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当归45克 知母18克 生桃仁24克 麝香(另研,后人)0.3克
制法:除麝香另研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
二、热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兼喜热之证。
药品:
水蛭30克 生口芪30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当归45克 肉桂18克 桃仁24克 麝香(另研,后入)0.3克
制法:除麝香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 三、平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体虚者。 药品: 水蛭30克 生口芪75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当归45克 人参30克 生桃仁24克 麝香(另研,后入)O.3克
制法:除麝香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
此外。对于包块表浅而体弱,不宜久用攻坚药者,可敷以外用膏药:血竭9克,樟脑6克,松香9克,银珠9克,麝香O.06克(另研)。前4味研为细末,水熬成糊状,候温入麝香,搅匀贴患处。
有故无殒 亦无殒也
宫外孕休克阶段,大胆应用硝、黄是救急的主要关键。因宫外孕本身是实证,实则泻之,非用疏通不可,如兼肠胃障碍便秘不通,则更相宜。曾治一宫外孕休克患者,初经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用人参救之,不见好转,邀余会诊后,急予硝、黄通泻,很快扭转。但要注意辅以人参,因本病虽实,实中多夹虚故也。同时要进一步分辨寒热及其多少,随证加减,方达周全。
阑尾炎
论治阑尾炎
李老认为,急性阑尾炎可按照张仲景的治法处理。《金匮要略》云: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 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以上两条既说明了有脓、无脓的鉴别,又说明了治法.其中脉迟紧,一般认为属寒,但肠痈却是说明脓未成前的实热证;脉数属热,但在肠痈即是脓已成。腹诊中的有无压痛是分辨虚实的重要方法,如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为脓已成,是热中夹有寒象,治疗时除重用清热解毒外,必须佐用温通之药。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为脓未成,实热壅滞,治疗时除消痈解毒活血外,必佐导滞之品,否则壅滞之热毒不除,其病难愈。大黄牡丹汤中之大黄、芒硝,寒凉攻下,善除实热壅积之邪,桃仁、丹皮、冬瓜子、大黄活血解毒。气行则血行,若加枳实、银花效更佳。薏苡附子败酱散之薏米消痈排脓,败酱草解毒活血排脓,善治腹部之痈脓;附子行气血,散寒滞,助痈之消散。若再加银花、白芥子效更佳。若腹胀痛者,排脓散效果较好。其原方为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