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李翰卿-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鱿制し麴霭摺⒐亟谥芪Ы峤凇⒐亟谥状蟆⑶觳焕戎ⅰ
2.久痹不愈,气血耗伤,常出现气血两虚或肝肾亏损的证候,这在各种痹证病久之后均易见到。
3.痹证迁延不愈,正虚邪实,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难治或不治性证候。
痹证疼痛四大特征
痹证的主要症状是肢体关节疼痛,或肿痛,或重着,或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麻木不仁等。其疼痛有下述几个特点:
1。疼痛的部位:痹证的疼痛,不论上下左右,全部或一部,多在四肢的关节部位,或筋骨部分,也有波及到腰背胸胁的,只有胸痹专在胸背,于四肢无碍。
2.疼痛的程度:一般外感风寒的新痹,疼痛剧烈,有的肢体运动受到妨碍,有的不敢转侧,有的不敢屈伸,以手按之,有的咬牙切齿,有的呻吟呼唤。
3。疼痛的时间:痹证疼痛的时间一般很长,有数月的,有数年的,甚或数十年及终身不愈的。这由治疗的及时与否,治法的得当与否决定。如果初起治疗保养得法,可能时间缩短些,但总不如感冒疼痛那样疗效来得快。痹证疼痛多与季节、气候、昼夜等节律变化有明显的关系。多数为昼轻夜重;天晴时轻,天阴时重;夏秋时轻,春冬时重。
4.疼痛的特点:痹证的疼痛呈多样性,有上下移动者;有左右上下不定者;有时痛时止者,痛时如蛇咬、如针刺、如蝎螫;有疼痛固定不移者;有疼痛兼麻木者;有疼痛的部位肿胀发热发红者;有初起疼痛较剧,逐渐变为不知痛痒,不能运动,不能转侧,关节不能屈伸者等。 新痹当祛邪为务 久痹宜寓散于补 痹证的发生,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特征。痹证初病属实,久则多呈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候。《素问·痹论》曰: “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其人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说明痹证迁延不愈,复感于邪,会内舍其合,而引起脏腑痹,甚至形成入脏之死证。因此,治痹当分新久,新痹首当祛邪为务,久痹则宜寓散于补。 一、治痹大法 1.通经活血、疏散邪滞为治痹总則 治痹总以通经活血、疏散邪滞为大法。随所感风、寒、湿、热诸邪气之轻重及临床见证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加以对证立法施治,为痹证总的治法。
2.新痹当以祛邪为务
痹证新起,多为实证,不可骤用参芪归地滋腻之品,以防气郁湿滞,闭门留寇。宜以行湿流气、疏散邪气之祛邪法为主。初起因风、寒、湿三气尚未变热,可根据三气之法治之.
风气盛之行痹,以散风为主,御寒利湿辅之,再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气盛之痛痹,以散寒为主,疏风燥湿辅之,再参以补火之剂,盖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也。湿气盛之着痹,以利湿为主,祛风散寒仍不可缺,再参以补脾补气之剂,因为脾强可以胜湿,气足自不顽麻。若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又当于通经活血、疏散邪滞剂中再参以降火清热豁痰之品。
3.久痹宜补泻兼施,寓散于补
痹证日久而不愈,多成正虚邪实、虚实间夹之证。治痹虽以通经活血、疏散邪滞为总法,但当久痹正虚兼邪实之时,不可单用通散祛邪之法,而应着眼于正虚邪实、本虚标实,治宜补中兼散,寓散于补。如四物、四君之中加疏散风寒、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或行气散结之品等。同时,治疗久痹,最宜峻补真阴,阴液充足,则气血流行,风寒湿邪随血液循环而去。若过用风湿痰滞等药而再伤其阴气,必反增重其疾矣。 二、痹证治疗九法 1.补气血法 张寿甫云:人身之气化,壮旺流行而周身痹者、瘀者、滞者,不治自愈。即偶不愈,治之亦宜为功。陈修园言:痛风口久不愈,必大补气血以为胜邪之本。故补气血为治痹之第一要法。方如小续命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痹汤等。
2.散风寒法
痹证初起,脉浮紧,头痛发热恶寒者,宜用发散风寒之法,如麻黄汤。日久者,则不可散也,散之则肢体痿废不用。久痹而兼风寒者,不可单用通散,而宜补中兼散,寓散于补。如《医通》言:治(久)痹而用风散通达之剂,医之过也。痹证非不有风,然风人阴分与寒湿互结,扰乱其血脉,致身中之阳气不通于阴,故致痹也。古云多有用麻黄、白芷者,以麻黄能通阳,白芷能行营卫,然已人四君、四物等汤中,非专发表也。 3.疏通血络法 包括活血、行血、消瘀诸法。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活血行血宜用红花、桃仁、赤芍、归尾之类,方如活络效灵丹之类。陈修园云:痛风日久不愈,痛久必人络也。诸方俱宜加银花、木通、红花、刺蒺藜之类。
4.祛痰法
陈修园云:痛久则郁,郁而为热,热则生痰。必加入制南星、半夏、贝母、竹沥、姜汁之类。
5。清热法
包括清热、泻火诸法。陈修园曰:痛久则郁,郁而为热。用药如瓜蒌根、黄柏、川棟子之类。其中清热多用甘寒,如石膏、知母之类;泻火多用苦寒,如黄芩、黄连之属。 6。柔润熄风法 陈修园云:久服辛热之药不效时,宜用此法。用药如玉竹、黑芝麻、僵蚕、生芪、当归、菊花、蒺藜、阿胶、炙草、桑寄生之类。
7.针刺法
以患部与循经取穴为主,亦可采用阿是穴。行痹、热痹用毫针泻法浅刺,并可用皮肤针叩刺;痛痹多灸,深刺留针,如疼痛剧烈者,可兼用揿针或隔姜灸;着痹多针灸并施。或兼用温针、皮肤针和拔火罐法。
8.行气法
用于痹证初起.,取气行则血行,行湿流气之意。用药如陈皮、枳壳、杏仁之类。 9.祛寒胜湿法 为寒湿痹证正治之法,以川乌、草乌搜风胜湿祛寒,苍术、白术燥湿,当归养荣,乳香、没药活血散血,止痛消肿。方如寒湿方。 三、久痹治验举隅 李老将痹证总分为新痹与久痹两大类。认为新痹多实,当以祛邪为务,根据风、寒、湿、热诸邪之偏胜,施以相应的疏风、散寒、除湿、清热等法,不难辨治,因病属初起,气、血、阴、阳未虚,攻邪用药少有顾忌,故易于治愈。久痹不愈,则多呈正虚邪实,虚实间夹,甚至耗气伤血,形成内舍脏腑之复杂证候。具体讲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一者,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之病变日甚,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终致瘀血痰浊闭阻经络,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痛甚,屈伸不利等;二者,久痹不愈,耗气伤血,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或脾肾阳虚或肝肾亏损的证候,这种情况,在痹证病久之后均易见到;三者,痹久不愈,病变会由表及里,由经络而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复杂危重证候。如《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又《金匮翼·痹证统论》曰:“久(痹)不已,则人五脏,烦满而喘呕者,肺也;上气,嗌干,厥胀者,心也;多饮数溲,夜卧则惊者,肝也;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者,肾也;四肢懈惰,发咳呕沫者,脾也。大抵显脏证则难治矣。”总之,久痹不愈,反复发作,则易出现痰瘀阻络、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痹的证候,且每多出现寒热虚实间夹的复杂证候。治痹虽以通经活血、疏散邪滞为总的法则,但当久痹正虚兼邪实之时,不可单用通散祛邪之法,而应时时不忘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仔细审查虚实寒热的孰多孰少,治则总宜补中兼散,寓散于补。
(一)气血两虚案
案一 周某,女,30岁。门诊号:82986。
'964年12月3日初诊:下肢软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3月余。舌质红无苔,脉虚。此系气血两虚、风湿痹阻之证。治宜益气养血,祛风胜湿。处方:
党参9克 生黄芪4.5克 当归9克 生白芍9克 生白术7.5克 生苡仁9克 僵蚕6克 木瓜7.5克 桑枝30克 炙甘草3克
2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肌肤麻木消失,但仍感下肢困软,背困。处方:
生黄芪15克 黄柏6克 怀牛膝4.5克 木瓜9克生苡仁30克
2剂,水煎服.
三诊:诸症若失,继服上方6剂,诸症消失。
按:此证属气血两虚,风湿痹阻,故重用参、芪益气,归、芍补血敛阴,四味合用气血双补之力较强。白术、苡米、炙甘草健脾燥湿,补中益气,以助气血化源。诸药配伍。以治气血亏虚之本。方中重用桑枝,以祛风通络,僵蚕祛风泄热,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三味祛风通络,配白术、苡仁共能祛风胜湿以治其标。:二诊后重用黄芪。意在加强补气血之功,另用怀牛膝补肝肾,并能引药下行直达病所,所以除风湿痹痛。
案二 刘某,女,30岁。门诊号:24005。
1959年'2月28日初诊:下肢酸困、浮肿、乏力2月余。伴腰困,食欲不振,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血两虚、水湿停留之虚痹证候。治宜益气健脾,燥湿祛风。处方:
生黄芪9克 防己9克 生白术9克 木瓜7.5克 怀牛膝6克 秦艽4。5克 炙甘草3克
2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后,下肢酸困浮肿减轻,仍感乏力。上方加当归7。5克。
继服上药8剂,诸症消失。
(二)气虚血痹案
案一 田某,女,45岁。门诊号:59804。
1963年1月3日初诊:恶寒,下肢麻木,肌肤不仁,自觉发冷,舌头亦冷,已1月余,苔薄白,脉微涩而紧。证属气虚血痹。治宜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方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黄芪7.5克 桂枝7.5克 生白芍7。5克 怀牛膝6克 防己7.5克 生姜3片 大枣4枚
2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后,下肢麻木消失,皮肤恢复知觉,恶寒减轻,汗出较多,齿龈冷,大便多,日行3—4次。上方加生白术7.5克,茯苓7。5克,附子3克。
2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后恶寒已去,大便基本恢复正常,继服上方4剂,以巩固疗效。
案二 赵某,男,32岁。门诊号:95209。
1965年12月13日初诊:双膝以下酸困,有凉感,素有遗精病,已有4年,每夜遗精多次。喜凉性饮食。苔薄白,脉沉迟。证属上热下寒,气虚血痹。治宜益气和营通痹。方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生黄芪9克 桂枝9克 生白芍9克 怀牛膝6克 防己7.5克 秦艽4.5克 知母9克 生姜3克 大枣3枚
2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后,膝关节酸困减轻,仍有遗精。上方加芡实7.5克,继服2剂。
共服上方12剂,诸症消除。
按:此二例均为气虚血痹之证,系由素体不足,体疲汗出,卫阳不固,微风侵袭,邪滞血脉,痹阻不通所致。李老在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之基础上,妙加怀牛膝、防己,成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意在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基础上助以牛膝之益肝肾,强筋骨,散瘀血,防己助黄芪以益气固表。另牛膝尚能引药下行,直抵病所。案一二诊针对患者恶寒、便溏等脾肾阳虚证候,加用白术、茯苓、附子以温阳健脾。案二虽亦为气虚血痹之证,但同时兼有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候,故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知母,以清肺胃之热而泻火,加芡实以收敛固精。
(三)虚寒夹湿案
案一 芦某,女,38岁。门诊号:69026。
1963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