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应该读点经-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份额而喋喋不休。那些斗争的失败者自然不会轻易认输,历史上,尼日利亚、伊朗、厄瓜多尔就曾经因为配额的原因扬言要退出欧佩克。
不仅如此,真正令OPEC不稳定的原因是欺骗或作弊。尽管OPEC的努力是确保石油的价格,而每个成员国也知道高油价才能使他们获得高利润,然而高油价还诱惑着成员国。
在高价的诱惑下,每个成员国都希望能够增加石油产量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无法增加配额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偷偷地销售石油。OPEC的价格并不会受到单个输出国的影响,因此如果别人作弊而他们不作弊的话,那么意味着他们的利益会减少。事实上,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预计的,每两年一次的OPEC会议都会就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各个成员国又私下违背协议,渐渐地,OPEC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又回落到每桶12。52美元。直到今天,OPEC仍然无法找到一种有效制止作弊的办法。
经济学家用专业的语言阐明了其中的道理,卡特尔的目标是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之上,然而成员面临的诱惑是超额利润与违法成本,在需求远远超过供给的时候,价格远高于边际成本,而超额利润的诱惑足以弥补违法成本,那么成员国的背叛就是“有效率的”,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联合定价、价格联盟、行业自律价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约翰·D·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曾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洛克菲勒曾经这样评价过OPEC成员国的作弊行为:“这种情况无法避免,以前如此,以后也如此,只要石油还在产出,产量的增加使市场上出售的石油大大超过了购买量,大家开始寻找买主四处奔波……当然,处于石油生产组织之外的石油商会尽可能多地生产,而该组织内的石油商,其中很多人富有威望,有很高的地位,他们面对生产更多石油的诱惑力,力量之大使他们想违反彼此的协议,把石油价格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似乎非常困难。”
这样的描述实在是太明白不过了。作弊行为来自于高额利润的诱惑,只要存在高额的利润就一定会有作弊。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为了使自己不被海妖的呼唤所动,竟然让别人把自己绑到帆船的桅杆上。
那么,处于垄断组织外的企业会不会命运好一些呢?他们既不受产量的限制,又可以享受高价格的利润,看了下面的例子,我想你就会改变这样的想法。
可怜的雷克
航空业天生就适合垄断,这里的公司往往屈指可数,许多航线上只有一两家竞争者。事实上,尽管航空公司内部的“价格同盟”往往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就会瓦解,但是他们对于“侵入者”的打击却是异常猛烈。
1977年,一个冒失的英国人弗雷迪·雷克闯进了航空运输市场,开办了一家名为“雷克”的航空公司,他经营的是伦敦飞往纽约的航线,票价是135美元,远远低于当时的最低票价382美元。毫无疑问,雷克公司一成立便生意不断,四年以后,雷克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5亿美元,但这简直让他的竞争对手气急败坏。但好景不长,这样的业绩维持了不到一年,1982年,雷克公司宣布破产,从此消失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很简单,其他老牌的航空公司联合起来打垮了雷克。
包括泛美、环球、美航和其他公司在内的竞争对手采取了联合行动,在雷克公司经营的航线上,所有公司一致大幅度降低机票价格,一旦雷克公司在这条航线上消失,他们的票价马上回到原先的高水平。更令人乍舌的是,这些航空公司还运用各自的影响力阻止各大金融机构向雷克公司贷款,使其难以筹措资金,这进一步加剧了雷克公司的倒闭。
但雷克并不甘心,他依照美国反垄断法提出了起诉,指责上述公司联手实施价格垄断,采用“毁灭性价格”来达到目的。结果1985年,被告公司以800万美元的代价同雷克公司达成庭外和解,雷克公司随即撤回上诉。
但是,和解并不意味着认罪,因为从技术上讲,无法认定雷克公司是被垄断价格驱逐出航空市场。事实上,尽管在美国先后颁布了谢尔曼反垄断法和克莱顿反垄断法,而且掠夺性定价行为也被看作是违法行为,但是真正确定企业是否犯罪是非常困难的,结果可怜的雷克只能默默地离开……
政府真的理性吗?
垄断必然带来效率的缺失,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学家为我们列举了四条垄断的罪证:
首先,垄断限制了产量,因为厂商们通过限制产量获得高价格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消费者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只能接收垄断企业制定的高价格。
第二,管理松懈。在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垄断长话业务时,该公司宣称其成本不能更低了,然而在城市间的电话业务出现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股东将其成本与Sprint公司,MCI公司进行了比较,其成本高出了很多。管理松懈似乎和人们与生俱来的惰性有关,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由于无法评判管理者的业绩,很容易出现管理松懈的状况,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不得不努力改善自己的经营。
第三,对研发的不重视。竞争推动厂商研发新产品的进程,与此相反,垄断厂商可能更愿意坐享其成现有的利润。人们常常责备美国的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由于技术上的停滞不前而落后于外国竞争对手。二战结束时,美国的这些行业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美国的这些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外国的汽车和钢铁企业能够以低于美国厂商的价格进行销售,主要因为他们发展了更有效率的生产工艺。
最后,垄断带来寻租行为,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话题。
垄断本质上是因为“稀缺的、排他性的资产”,可以这样理解,垄断地位与土地、资本一样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源,而每种资源都有所谓的“租金”,正如土地的租金、资本的利润一样,人们把垄断带来的稀缺性,由此带来的利润称为“垄断租金”,而寻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就被称作“寻租”。
显然,受到垄断保护的行业会得到超额的利润,企业就会为了垄断地位展开寻租活动。为垄断而采取的寻租活动就如同购买“许可证”,企业购买了垄断这个行业的权力,就如同购买了垄断行业的“许可证”,这就确保了经营不受竞争。在纽约,政府只允许向一定年龄的人出售酒类产品,这主要通过酒类经营许可证来控制,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政府对许可证的发放进行了限制,每1500个居民一张。这事实上是人为制造了“稀缺性”,结果显而易见,在人口快速增长的社区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酒类执照市场,据说有33位候选者积极地争取6张执照,一张原本100美元的许可证被叫卖到8万美元。
当然,寻租的行为不仅是形成了一个“许可证市场”,还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并远远超出了经济学家的估计。通俗的说,寻租会带来腐败行为,比如一块土地,今天政府说可以拿来建绿地,但是很快企业家希望能够用来建高尔夫球场,他们通过寻租行为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权,因为建高尔夫球场的利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寻租费用。
经济学家提出一种“俘获论”,认为政府监管者有可能被垄断者“俘虏”,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曾经用出租车牌照的例子形象地解释过三次寻租和俘获的过程:
第一次,直接获取执照的寻租,政府为了限制出租车数量,而发放出租车经营执照,这样市场上出租车数量就少于自由竞争水平。人们受到超额利润的吸引自然会想办法从主管牌照的官员那里得到营业执照。
第二次,对政府肥缺的寻租,既然管牌照的官员可以决定牌照,那么这个职位就成了大家争夺的对象。
第三次,对政府收入的寻租,接下来,出租车的超额收入会以执照费的方式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那么各个部门都想获得这笔收入。
詹姆斯·布坎南,这位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乡村的小伙子为我们理解寻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在 198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奖仪式中客观地总结了这位杰出经济学家的成就:“布坎南的工作填补了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个空白,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缺少一种独立的政治决策理论。”
少年时的布坎南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超过了那些同龄的来自城市的同学,获得田纳西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美国海军预备队完成了四年有声有色的军旅生涯。虽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尼米兹上将”号上度过的,但退伍后的布坎南还是来到了芝加哥大学继续他的经济学学习,在这里布坎南对理解经济体系如何运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转变,并第一次学会了用市场经济秩序来考虑问题。
布坎南将“经济人假定”引入到政治学领域,他的努力使我们对政府、垄断、竞争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使公共选择理论成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分支,他所开创的理论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
布坎南将经济学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的领域中,从根本上说,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个十分简单但却很有争议的思想——担任政府公职的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行为可通过分析其任期内面临的各种诱因而得到理解。
在这个假设下,很多社会弊病都可以迎刃而解。布坎南指出,国家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知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国家仍是一种人类的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既不更好,也不更坏,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过去国家政治理论是完全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之上的,而布坎南的“经济人假定”改变了人们对政府的看法。
奇异的经济学
在亚当·斯密以后的一两百多年里,垄断还是个别现象,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经济学理论已无法对其进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普遍垄断现象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虽然很多经济学家都试图进行解释,但是他们始终都沿袭着“斯密传统”,将自由竞争作为普遍现象而把垄断作为例外。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的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才正式宣告“斯密传统”的彻底结束。张伯伦、琼·罗宾逊夫人摈弃了长期以来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把“完全竞争”作为普遍的而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情况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提出了一套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沿用至今的用以说明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式,并用传统经济学的方法重新完成了微观经济学的论述,将市场结构分成了更加符合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实际情况的四种类型,“张伯伦革命”的经济学意义还在于,从这里开始,经济学似乎更加真实地描述经济的本质和现状,我们距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