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98-针灸聚英 >

第26章

298-针灸聚英-第26章

小说: 298-针灸聚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白(俞土)烦心连脐胀。呕吐及便脓。霍乱脐中痛。神针太白攻。肺经渠(经金)膨膨而喘嗽 
。胸中痛急挛。暴痹足心热。经渠刺得安。肾阴谷(合水)脐腹连阴痛。崩中漏下深。连针阴谷 
穴。一诀值千金。 
丙时少泽内庭三。腕骨昆仑阳陵泉。辛合少商然谷穴。太冲灵道阴陵泉。丙与辛合 辛 
合丙 
肢厥逆冷。胸烦肚腹 。齿龋咽中痛。当针足内庭。大肠三间(俞木)肠鸣并洞泄。寒疟及唇 
焦。三间针入后。沉 立便消。腕骨(原)迎风流冷泪。瘫痪及黄躯。腕骨神针刺。千金价不 
如。膀胱昆仑(经火)脚腕痛如裂。腰尻疼莫任。昆仑如刺毕。即便免呻吟。胆阳陵泉(合土) 
冷痹身麻木。遍身筋骨疼。阳陵神妙穴。随手便安宁。 
丁时少冲大都先。太渊复溜并曲泉。壬合至阴夹后 。京骨解 曲池边。丁与壬合 壬 
合丁 
汗不出。手足厥而虚。肿满并烦呕。大都针便除。肺太渊(俞土)缺盆中引痛。喘息病难蠲。 
心痛掌中热。须当针太渊。肾复溜(经金)五淋下水气。赤白黑黄青。腹胀肿水蛊。宜于复溜 
针。肝曲泉(合水)血瘕并癃闭。筋挛痛日深。咽喉脐腹胀。应验曲泉针。 
戊时厉兑二束骨。冲阳阳辅小海入。癸合涌泉行间滨。神门商丘兼尺泽。戊与癸合 癸 
合戊 
喉闭牙齿痛。心惊鼻衄腥。口 连颔肿。二间刺安宁。膀胱束骨(俞木)腰背 如结。风寒目 
眩。要痊如此疾。束骨穴中穷。冲阳(原)腹脐如结硬。口眼忽 斜。狂病弃衣走。冲阳穴 
内佳。胆阳辅(经火)节痛无常处。诸风痹莫伸。胆经虽六穴。阳辅效如神。小肠小海(合土) 
头项痛难忍。腹脐疼莫禁。若还逢此疾。小海便宜针。 
己合甲 己隐白(井木)足寒并暴泄。月事过其时。隐白脾家井。详经可刺之。肺鱼际( 
经火) 
难。 癖诸湿痹。太 针便安。肝中封(经金)绕脐腹走疼。身体及顽麻。疝引腰间痛。中封 
刺可瘥。心少海(合水)目眩连头痛。发强呕吐涎。四肢不能举。少海刺安然。 
庚合乙 庚大肠商阳(井金)耳聋并齿痛。寒热往来攻。痰疟及中满。商阳刺便通。膀胱 
通谷 
喘不能行。囟骨合巅痛。须针临泣安。合谷(原)热病连牙痛。伤寒汗过期。目疼风口噤。合 
谷穴中推。小肠阳谷(经火)耳鸣颊颔肿。胁痛发在阳。阳谷迎经刺。如神助吉祥。胃三里( 
合土)四体诸虚损。五劳共七伤。 酸连膝肿。三里刺安康。 
辛合丙 辛肺少商(井木)膨膨腹胀满。咳逆共喉风。五脏诸家热。少商针有功。肾然谷 
(荥 
步难行。女子崩中漏。太冲须细看。心灵道(经金)卒中不能语。心疼及恐悲。问云何所治。 
灵道穴偏奇。脾阴陵泉(合水)腹中寒积冷。膈下满吞酸。疝癖多寒热。阴陵刺即安。 
壬合丁 壬膀胱至阴(井金)心烦足下热。小便更遗精。谁知至阴穴。能教死复生。胆侠 
目赤翳还生。一刺后 穴。神功妙不轻。京骨(原)髀枢足 痛。腰背苦难禁。只可刺京骨。 
休于别处寻。胃解 (经火)膝旁连 骨。霍乱共头风。一刺解 穴。狂癫亦有功。大肠曲池 
(合土)半身麻不遂。两臂痛难支。汗后多余热。宜针手曲池。 
癸合戊 癸肾涌泉(井木)胸中藏结热。遍体复黄痿。诸厥并无子。涌泉当夺魁。肝行间 
(荥 
及狂悲。痴呆兼呕血。神门刺莫违。脾商丘(经金)身寒苦太息。痔病共脾虚。但见如斯证。 
商丘刺便除。肺尺泽(合水)手臂拘挛急。四肢暴肿时。口干劳咳嗽。尺泽善扶持。 
每遇阳干合。刺三焦。遇阴干合。刺心包络。阳干关冲液门静。中渚阳池支沟并。阴干 
中冲 
关冲刺即安。液门(荥水)手臂痛寒厥。妄言惊悸昏。偏头疼目眩。当以液门论。中渚(俞木) 
热病时无汗。咽喉肿有疮。如逢肩背重。中渚刺安康。阳池(原)手腕难持物。如因打损伤。 
阳池针刺后。疼痛应时康。支沟(经火)胁疼牵筋痛。伤风哑痹喉。明医须识此。疾早刺支沟 
。天井(合土)瘰 并风疹。上气痛冲心。螈 兼惊悸。当于天井寻。阴干 包络中冲(井木) 
一身如火热。满腹痛连心。医法当遵治。中冲急下针。劳宫(荥火)衄血并黄胆。胃翻心痛攻 
。大便兼尿血。急急刺劳宫。大陵(俞土)善笑还悲泣。狂言病莫禁。心胸如热闷。当下大陵 
针。间使(经金)呕吐卒心痛。心悬悬若饥。失心语不出。间使实能医。曲泽(合水)逆气身潮 
热。烦心唇口干。问君何以治。曲泽下针安。 
上六十六穴歌。窦桂芳原有七言叶句。今录五言者。便于记诵也。其治证相同耳。 

卷四下
十干相生流注歌
属性:甲丙戊庚壬。乙丁己辛癸。丙戊庚壬甲。丁己辛癸乙。戊庚壬甲丙。己辛癸乙丁。庚壬 
甲丙戊。辛癸乙丁己。壬甲丙戊庚。癸乙丁己辛。 

卷四下
十二经纳天干歌
属性: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胃藏。三焦亦向壬 
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卷四下
五子元建歌
属性:(加天干于寅上) 
甲己之日丙作首。乙庚之日戊为头。丙辛之日庚上起。丁壬壬寅顺行求。戊癸甲寅定时 
候。六十首法助医流。 

卷四下
周身血气歌
属性:人身气血无暂息。动静周流在呼吸。呼行三寸吸亦然。一息定行六寸脉。二百七十息数 
来。 
脉行六十七丈五。四度周身尚余刻。更将余刻为君明。四十五息二丈七。昼夜循还息几何。 
一万三千兼五百。脉行八百一十丈。度行五十周身毕。此是平人脉气歌。迟寒数热难同则。 

卷四下
脚不过膝手不过肘歌
属性: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 
转。先取阳经府病看。阴日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藏病痊。 

卷四下
生成数歌
属性:(阴不过阳阳不过阴) 
天一生水地六成。地二生火天七成。天三生木地八成。地四生金天九成。天五生土地十 
成。 
此是河图五行生成之数。一三五七九者奇也。属之天。二四六八十者偶也。属之地。一 
二三 
生成也。如父母生子。头生男女第行曰一。故曰一六也。第二胎生男女第行曰二。是二七生 
火。余皆如此。曰生者。生如父之资始。曰成者。如母之胎育也。 

卷四下
刺法启玄歌
属性:十二阴阳气血。凝滞全凭针 。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出入要知先后。开阖慎 
毋妄 
和寒热。补即慢慢出针。泻即徐徐闭穴。发明难素玄微。俯仰岐黄秘诀。若能劳心劳力。必 
定愈明愈哲。譬如闭户造车。端正出门合辙。倘逢志士细推。不是知音莫说。了却个人规模 
。便是医中俊杰。 

卷四下
提气法歌
属性:提气临时最有功祛除顽痹与诸风。分明漏泄神仙诀。留此玄微在世中。又曰。转针千遭 
。其病自消。 

卷四下
过关歌
属性:苍龙先摆尾。赤凤后摇头。上下伸提切。关节至交流。 

卷四下
流气歌
属性:癖气块病初遭。时时发热病煎熬。手中在为流注法。腹间气块渐渐消。 

卷四下
纳气歌
属性:纳气还与进气同。一般造化两般工。手中用气丁宁死。妙理玄玄在手中。 

卷四下
提针歌
属性:提针之时最有功。祛除顽痹与诸风。寻思得遇真仙诀。行针妙诀在其中。 

卷四下
进针歌
属性:进针八法可用心。却能除病与通灵。此法秘传休妄说。论价还当抵万金。 

卷四下
龙虎交战歌
属性:天降真龙从此起。克木白虎真全体。反复离宫向北飞。消息阴阳九六里。 

卷四下
龙虎飞腾歌
属性:龙虎飞腾捻妙玄。气通上下似连山。得师口诀分明说。目下教君病自痊。 

卷四下
阳针男歌
属性:午前要知寒与热。左捻为补右为泻。提针为热插为寒。此是神仙真妙诀。 

卷四下
阴针女歌
属性:午后要知寒与热。右捻为补左为泻。插针为热提为寒。女人反此须分别。 

卷四下
烧山火歌
属性:四肢逆冷最难禁。憎寒不住病非轻。拨忙运起烧山火。患人时下得安宁。 

卷四下
透天凉歌
属性:浑身却似火来烧。不住时时热上焦。若还根据法行针刺。搜除热毒病能消。 

卷四下
苍龙摆尾歌
属性:苍龙摆尾气交流。血气奋飞遍体周。任君疼痛诸般疾。一插须臾万病休。 

卷四下
赤凤摇头歌
属性:下水船中一舵游。犹如赤凤上摇头。迎随顺逆须明辨。休得劳心苦外求。 

卷四下
子午捣臼歌
属性:子午捣臼达者稀。九入七出莫更移。万病自然合天数。故教病者笑微微。 

卷四下
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
属性: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 
头有 
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凭腰分之。手足 
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阴升阳降。出入之机。逆之者为泻为 
迎。顺之者为补为随。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观原气浓薄。浅深之刺尤宜。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 
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 
。提针为寒。左与右有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 
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 
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补者一退 
三飞。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有余者。为肿 
为痛。曰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死生贵贱。针下皆知。贱者 
硬而贵者脆。生者涩而死者虚。候之不至。必死无疑。且夫下针之法。先须爪按重而切之。 
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先呼气。初针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至肉内。是曰人 
才。又停进针至于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 
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 
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复至于人。得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 
前矣。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以袖掩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根据 
前再施。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 
左捻。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 
。直待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 
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