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98-针灸聚英 >

第14章

298-针灸聚英-第14章

小说: 298-针灸聚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逆气里急者。取诸此。 

卷一下
阳维脉
属性:阳维。维于阳。其脉起于诸阳之会。与阴维皆维络于身。若阳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 
自收 
。又会于肩井。其在头也。与足少阳会于阳白。上于本神及临泣。上至正营。循于脑空。 
下至风池。其与督脉会。则在风府及哑门。难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此阳维脉气所发。 
凡二十四穴。 
金门(足外踝下) 阳交(外踝上七寸) 俞(肩后胛上廉) 天 (缺盆上) 肩井(肩头 
上) 
府(发际) 哑门(风府后) 
以上穴。苦寒热者刺之。 

卷一下
阴维脉
属性:阴维。维于阴。其脉起于诸阴之交。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脉气所发者。阴 
维之 
天突、廉泉。难经云。阴维为病。苦心痛。此阴维脉气所发。凡十二穴。 
筑宾(内踝上) 腹哀(日月下) 大横(腹哀下) 府舍(腹结下) 期门(乳下) 天突(结 
喉下) 廉泉(结喉上) 
以上穴。苦心痛者刺之。 

卷一下
带脉
属性: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为病也。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其脉气所发。在季 
胁下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 维道 
以上穴。病如上证者刺之。 

卷一下
十五络脉
属性: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KT 。小便遗数。补之。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 
实则支满。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 
实则心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 
实则节弛肘废。泻之。虚则生疣。小如指。痂疥。补之。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 
实则龋聋。泻之。虚则齿寒痹隔。补之。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 
实则肘挛。泻之。虚则不收。补之。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 
实则鼽窒。头背痛。泻之。虚则鼽衄。补之。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 
实则厥。泻之。虚则痿 。坐不能起。补之。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 
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泻之。虚则足不收胫枯。补之。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 
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泻之。虚则鼓胀。补之。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 
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泻之。虚则腰痛。补之。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 
其病气逆则睾丸卒痛。实则挺长。泻之。虚则暴痒。补之。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 
实则腹皮痛。泻之。虚则痒瘙。补之。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 
实则脊强。泻之。虚则头重。补之。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实则身尽痛。泻之。虚则百节尽皆纵。补之。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又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而不系于补泻之列。盖中焦之气盛衰 
。而 
。则其气未尝不补泻也。特以非别走他经。故不在诸络之例。此所以举丰隆而不属虚里也欤 

卷一下
十二原穴
属性: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曰原。又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 
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故所至辄为原也。 
太渊(肺) 大陵(心包) 太冲(肝) 太白(脾) 太 (肾) 神门(心) 阳池(三焦) 京 
骨(膀胱) 丘墟(胆) 冲阳(胃) 合谷(大肠) 腕骨(小肠) 
按。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王海藏曰。假令补肝经。于本经原穴补一 
针。(太冲穴是)如泻肝经。于本经原穴亦泻一针。余仿此。 
自太渊至神门皆为俞。自阳池至腕骨为原。海藏皆为十二原者。岂五脏无原。以俞为原 
。六腑有原。取原而不取俞耶。 

卷一下
五脏募穴
属性:中府(肺之募) 巨阙(心之募) 章门(脾之募) 期门(肝之募) 中脘(胃之募) 
按难经云。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腹曰阴。募皆在腹。)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 
原气 
合。及诸脉之募者。必危。 

卷一下
五脏俞穴
属性:(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 
肺俞(三椎下各开寸半) 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 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 脾俞(十一 
椎下各开寸半) 肾俞(十四椎下各开寸半) 
按难经云。阴病行阳。(背为阳)故令俞在阳。(人之俞皆在背) 东垣曰。天外风寒之邪 
。乘 
于外寒。终归外热。以故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 

卷一下
八会穴
属性:腑会中脘 脏会章门 筋会阳陵泉 髓会绝骨 血会鬲俞 骨会大杼 脉会太渊 气会 
中 
难经云。热病在内者。取会之气穴也。 

卷一下
五脏六腑井荥俞原经合
属性:r五脏六腑井荥俞原经合图p06…d5b。bmpr 

卷二
骑竹马法
属性:治痈疽恶疮发背。男左女右。臂腕中横纹起。用薄篾一条。量至中指齐肉尽处。不量爪 
甲截 
徐扛起。足要离地五寸许。两旁更以两人扶定。毋令动摇不稳。却以前量长篾。贴定竹杠竖 
起。从尾 骨。贴脊量至篾尽处。以笔点记。此不是穴。却用后取同身寸篾。取两寸平折。 
自中横量两头各一寸。方是灸穴。可灸三壮。 
根据法量穴。在督脉脊中至阳、筋束二穴中外。太阳行背二行鬲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 
也。 

卷二
四花穴法
属性:崔知悌云。灸骨蒸劳热。灸四花穴。以稻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多少。以如此长。裁 
纸四 
却环在结喉下垂向背后。看稻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灸纸角也。可灸七壮 
初疑四花穴。古人恐人不识点穴。故立此捷法。当必有合于五脏俞也。今根据此法点穴。 
果合 
旺。故取此以补之。胆者肝之府。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鬲俞、胆俞 
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今只根据揣摸脊骨鬲俞、胆俞为正。然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故四花 
亦不准。 

卷二
灸痨穴法
属性:资生经云。久痨。其状手足心热。多盗汗。精神困顿。骨节疼寒。初发咳嗽。渐吐脓血 
。肌 
纹处截断。却将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分开头心发贴肉量)至脊。以草尽处用墨点记。别 
用草一条。令病患自然合口量阔狭截断。却将此草于墨点上平折两头尽处量穴。灸时随年多 
灸一壮。如年三十。灸三十一。累效。 
根据此量之。其穴合五椎两旁三寸。心俞二穴也。岂心主血。故灸之欤。 

卷二
取肾俞法
属性:千金注云。凡取肾俞者。在平处立。以杖子约量至脐。又以此杖子。当背脊骨上量之。 
知是与脐平处也。然后相去各寸半取其穴。则肾俞也。 
按此法以脐准肾俞虽似。然肥人腹垂则脐低。瘦人腹平则脐平。今不论肥瘦。均以杖量 
之。未有准也。 

卷二
窦氏八穴
属性:(或云。少室隐者之所传。刘氏曰。八穴用为辅治。非拘于法取者也。) 
公孙(足太阴脾。通冲脉。合于心胸。主治二十七证。) 
九种心痛 心胃 痰鬲涎闷 心胸 脐腹痛胀 三焦胃 胁肋疼痛 心脾 产后血迷 
心主 
小肠心 水隔酒痰 肝胃 中满不快反胃呕吐 胃 腹胁胀满痛 脾胃 肠风下血 大肠 
包络 脱肛不收(大人小儿) 大肠肺 气隔 心肺 食隔不下 胃脾 食积疼痛 胃脾 癖 
气小儿食癖 小肠心主 儿枕痛(妇人血块) 小肠三焦 酒癖 胃三焦 腹鸣 小肠胃 血 
刺痛 肝脾 小儿脾泻 脾肾 泻腹痛 大肠胃 胸中刺痛 心 疟疾心痛 心包络 
上病公孙悉主之。先取公孙。后取内关。 
内关(手厥阴心包络。通阴维。主治二十五证。) 
中满不快 心胃 伤寒 心主 心胸痞满 肝胃 吐逆不定 脾胃 胸满痰隔 肺心 
腹痛 
肺九种心痛 心主胃 胁肋痛 肝胆 妇人血刺痛 心肝 肠鸣 大肠 积块痛 肝 男 
子酒癖 脾肺 二膈并心下痞痛 心脾胃 气膈食不下 胃心肺 腹肋胀痛 脾胃心主 肠 
风下血 大肠 伤寒结胸 胃 里急后重 小肠 食膈不下食 心主胃 
疟寒热(新添有验) 
上病证。内关悉主之。 
临泣(此足临泣也。足少阳胆经。通带脉。合于目。上走耳后颊颈缺盆胸鬲。主治二十 
五证。) 
足趺肿痛 胃 手足麻 小肠三焦 手指颤掉 肝心主 赤眼冷泪 膀胱 咽喉肿痛 
三焦 
腿胯痛 胆 脚膝肿痛 胃肝 四肢不遂 胆 头风肿 膀胱 头顶肿 膀胱 浮风瘙痒 
肺身体肿 肾胃 身体麻 肝脾 头目眩 膀胱 筋挛骨痛 肝胃 颊腮痛 大肠 雷头 
风胆 眼目肿痛 肝心 中风手足不举 肾 耳聋 肾胆 
上列病证。临泣悉主之。先取临泣。后取外关。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通阳维。主治二十七证。) 
肢节肿痛 肾 肾膊冷痛 三焦 鼻衄 肺 手足发热 三焦 手指节痛不能屈伸 三 
焦 
遂胆胃 筋骨疼痛 肝肾 迎风泪出 肝 赤目疼痛 肝心 腰背肿痛 肾 手足麻痛并 
无力 胃 眼肿 心 头风掉眩痛 膀胱 伤寒表热 膀胱 破伤风 肝胃 手臂痛 大肠 
三焦 头项痛 小肠 盗汗 心主 目翳或隐涩 肝 产后身肿 胃肾 腰胯痛 肾 雷头 
风胆 
上病证。外关悉主之。 
后 (手太阳小肠经。通督脉。合于内 。走头项耳户膊小肠膀胱。主治二十四证。) 
手足挛急 肝 手足颤掉 肝三焦 头风痛 三焦膀胱 伤寒不解 膀胱 盗汗不止 
肺心 
喉闭塞 肾肺胃 颊腮肿痛 胃小肠 伤寒项强或痛 膀胱 膝胫肿痛 肾 手足麻 胃 
眼赤肿 肝心 伤寒头痛 膀胱 表汗不出 肺胃 迎风泪下 肝胆 破伤风搐 肝 产后 
汗出恶风 肺 喉痹 肺肝 脚膝腿疼 胃 手麻痹 大肠 
上病后 穴主之。先取后 。后取申脉。 
申脉(足太阳膀胱经。通阳跷。主治二十五证。) 
腰背强痛 膀胱 肢节烦痛 肾肝 手足不遂 胃肺 伤寒头痛 膀胱 身体肿满 胃 
面自汗 胃 癫痫 肝 目赤肿痛 膀胱 伤风自汗 胃 头风痒痛 胆 眉棱痛 膀胱 
雷头风 胆 手臂痛 大肠 臂冷 三焦 产后自汗 肾 鼻衄 肺 破伤风 肝 肢节肿 
痛肾肝 腿膝肿痛 胃 耳聋 肾 手足麻 胆 吹奶 胃 洗头风 膀胱 手足挛 肝 
肾产后恶风 肾 
上病。申脉穴主之。先取申脉。后取后 。 
列缺(手太阴肺经。通任脉。合肺及肺系喉咙胸鬲。主治三十一证。) 
寒痛泄泻 脾 妇人血积痛或败血 肝 咽喉肿痛 胃 死胎不出及胎衣不下 肝 牙 
齿肿 
食噎不下 胃 脐腹撮痛 脾 心腹痛 脾 肠鸣下痢 大肠 痔痒痛漏血 大肠 心痛 
温痢 脾 产后腰痛 肾肝 产后发狂 心 产后不语 心包络 米谷不化 脾 男子酒癖 
胃肝 乳痈肿痛 胃 妇人血块 肝肾 温病不瘥 胆 吐逆不止 脾胃 小便下血 小 
肠小便不通 膀胱 大便闭塞 大肠 大便下血 大肠 胃肠痛病 心胃 诸积 心胃 
上病。列缺悉主之。先取列缺。后取照海。 
照海(足少阴肾经。通阴跷。主治二十七证。) 
喉咙闭塞 胃 小便冷痛 肾肝 小便淋涩不通 膀胱 妇人血晕 肝肾 膀胱气痛 
膀胱 胎衣不下 肝 脐腹痛 脾 小腹胀满 小肠 肠 下血 大肠 饮食不纳反胃吐食 胃 
男子癖并酒积 肺肝 肠鸣下痢腹痛 大肠 中满不快 胃 食不化 胃 妇人血积 肾 
心儿枕痛 胃肝 难产 肾肝 泄泻 脾 呕吐 胃 酒积 脾 气 胃 气块 脾肝 
肾酒痹 胃肝 气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