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98-针灸聚英 >

第12章

298-针灸聚英-第12章

小说: 298-针灸聚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聚。腹肿如鼓。脊强。四肢懈惰。善恐。少气厥逆。肩臂不举。东垣曰。气在于肠胃者。取 
之太阴、阳明。不下。取三里、章门、中脘。魏士 妻徐病疝。自脐下上至于心皆胀满。呕 
吐烦闷。不进饮食。滑伯仁曰。此寒在下焦。为灸章门、气海。 
期门 直乳二肋端。不容傍一寸五分。又曰乳直下一寸半。肝之募。足厥阴、太阴之会 
。铜 
卧。胁下积气。伤寒心切痛。喜呕酸。食饮不下。食后吐水。胸胁痛支满。男子妇人血结胸 
满。面赤火燥。口干消渴。胸中痛不可忍。伤寒过经不解。热入血室。男子则由阳明而伤。 
下血谵语。妇人月水适来。邪乘虚而入。及产后余疾。仲景曰。伤寒腹满谵语。寸脉微而紧 
。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 
便利。其病欲解。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又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 
。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五六日 
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又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 
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又曰。阳明病。下血谵语者 
。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王叔和曰。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 
。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 
。当刺期门、巨阙。一妇人患热入血室。医者不识。许学士曰。小柴胡已迟。当刺期门。予 
不能针。请善针者针之。如言而愈。 
按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饮水腹满。至于自汗出。则表已解。小便利。则里自和 
。故 
疑衍。故丹溪谓罗成之曰。仲景书非全书。其间或文有不备。或意有未尽。吾每思之。不能 
以无疑。此之谓欤。 

卷一下
督脉
属性:r督脉pj…j30。bmpr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 。 
下极之 。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督脉之所始也。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也。 
脊之为骨。凡二十一椎。通项骨三椎。共二十四椎。自屏翳而起。历长强穴。并脊里而 
上行 
大椎、哑门。至风府入脑。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至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 
循额至鼻柱。经素 、水沟、兑端。至龈交而终焉。云阳脉之海者。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 
阳之分。譬犹水也。而督脉则为之都纲。故曰阳脉之海。 
行背中一行。凡二十七穴。 
长强(一名气之阴 一名橛骨) 脊 骨端下三分。伏地取之乃得。足少阴、少阳结会 
。督 
二分。留七呼。明堂。灸五壮。主肠风下血。久痔 。腰脊痛。狂病。大小便难。头重。洞 
泄。五淋。疳蚀下部慝。小儿囟陷。惊痫螈 。呕血。惊恐失精。瞻视不正。实则脊强。泻 
之。虚则头重。补之。 
腰俞(一名背解 一名髓孔 一名腰柱 一名腰户) 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身伏 
地舒 
壮。甲乙针二分。留七呼。灸七壮。忌房劳。举重强力。明堂。灸三壮。下经。灸五壮。素 
注。针一分。又云二寸。主腰髋腰脊痛。不得俯仰。温疟汗不出。足清不仁。伤寒四肢热不 
已。妇人月水闭。溺赤。宋、徐秋夫闻鬼斛斯泣腰痛。缚草作人。令根据之针腰俞、肩井。明 
日一人谢云。蒙君救济。忽不见。 
按秋夫疗鬼。事涉怪诞。然左氏记彭生、子产立伯有。理或有。姑录以博闻见。 
阳关 十六椎节下间。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三壮。主膝外不可屈伸。风痹不仁。 
筋挛不行。 
命门(一名属累) 十四椎节下间。伏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二壮。主头痛如破。身热 
如火 
悬枢 十三椎下。伏取之。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腰脊强不得屈伸。积气上下行。 
水谷不化。下痢。腹中留积。 
脊中(一名神宗 一名脊俞) 十一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禁灸 
。灸 
肛。素问。刺中髓。为伛。行针宜慎之。 
筋缩 九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三壮。明下。灸七壮。主癫疾狂走。脊 
急强。目转反戴。上视目瞪。痫病多言。心痛。 
至阳 七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三壮。明下。灸七壮。主腰脊痛。胃中 
寒气 
。少气难言。卒疰忤。攻心胸。 
灵台 六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缺治病。见素问。 
按灵台一穴。诸书缺主治。资生经集铜人、千金、外台、明堂亦无考。惟曰见素问。考 
之素 
名治相混。而泯没欤。先儒谓心曰灵台。经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岂主病同手少阴神 
门。而针刺浅深。艾壮多寡。同至阳、神道欤。或曰。手少阴神门主心矣。于督脉何与。而 
六椎节下。又属之心。心之所出何多邪。曰。督为阳脉之都纲。犹五脏既有俞在背。而督又 
处太阳之中。故太阳有肾俞。而督有命门。灵台为心无疑。如紫微垣有天皇大帝矣。心中星 
又为帝星。大微垣又有帝座。天市垣又有帝星。盖心为一身之主。如帝王警跸所至。曰行在 
所也。曰。论语示阙文。春夏存夏。吾子何僭妄若此。曰。安国以郭公为虢公。晦庵补格致 
于大学。将以明经也。 
神道 五椎节下间。俯取之。铜人。灸七七壮止百壮。明下。灸三壮。针五分。千金。 
灸五 
合。小儿风痫。 
身柱 三椎节骨下间。俯取之。铜人。针五分。灸七七壮止百壮。明堂。灸五壮。下经 
。三 
三脉。风痫惊痫发狂。恶人与火。灸三椎、九椎。 
陶道 大椎下间。俯取之。足太阳、督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五分。主 疟寒热。洒淅 
脊强。烦满汗不出。头重目瞑。螈 。恍惚不乐。 
大椎 一椎上。陷者宛宛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 
灸以 
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 
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 
哑门(一名舌厌 一名舌横 一名喑门) 在项风府后一寸。入发际五分。项中央宛宛中 
。仰 
。泻五吸。泻尽更留针取之。禁灸。灸之令人哑。主舌急不语。重舌。诸阳热气盛。衄血不 
止。寒热风哑。脊强反折。螈 癫疾。头痛风汗不出。 
风府(一名舌本) 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足太阳 
、督 
分。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偏风半身不遂。鼻衄。 
咽喉肿痛。伤寒狂走欲自杀。目妄视。头中百病。马黄黄胆。仲景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 
。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府。故为诸阳主气。 
资生云。风府者。伤寒所自起。北人以毛裹之。(今之护风领)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 
今护项乃云蔽垢腻。实存名亡矣。疟论曰。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夜大会于风府 
。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晏。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 
。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故 
日作益晏也。东垣曰。少阳头痛。治在风池、风府。 
按风府禁灸矣。项疽发于脑之下。项之上。此正风府穴分也。东垣先用火攻之策。以大 
炷艾如两核许者。攻之至百壮。岂疮家与诸病异治欤。 
脑户(一名合颅) 枕骨上。强间后一寸半。足太阳、督脉之会。铜人。禁灸。灸之令人 
哑。 
目黄。面痛。头重肿痛。瘿瘤。 
按脑户一穴。资生、明堂、素问所论深针妄灸。医家当知所戒矣。 
强间(一名大羽) 后顶后一寸半。铜人。针二分。灸七壮。明堂。灸五壮。主头痛目眩 
脑旋。烦心呕吐涎沫。项强。狂走不卧。 
后顶(一名交冲) 百会后一寸半。枕骨上。铜人。灸五壮。针二分。明堂。针四分。素 
注。 
。头偏痛。 
百会(一名三阳五会 一名巅上 一名天满) 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 
。直 
二分 
即泻。又素注刺四分。主头风中风。言语謇涩。口噤不开。偏风。半身不遂。心烦闷。惊悸 
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无心力。 疟。脱肛。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 
多哭。语言不择。发时即死。吐沫。汗出而呕。饮酒面赤。脑重鼻塞。头痛目眩。食无味。 
百病皆治。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曰。宜刺百 
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刺之。微出血。立愈。 
前顶 囟会后一寸半。骨间陷中。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止七七壮。素注。刺四分。主 
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痫。螈 。肿痛。 
囟会 上星后一寸陷中。铜人。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不痛。病去即痛。痛止灸。针 
二分 
分。主脑虚冷。或饮酒过多。脑疼如破。衄血。面赤暴肿。头皮肿。生白屑风。头眩。颜青 
目眩。鼻塞不闻香臭。惊悸。目戴上。不识人。 
上星(一名神堂) 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素问。针三分。留六呼。灸五壮。 
铜人 
鼻中息肉。鼻塞头痛。 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 
神庭 直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督脉之会。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二七壮止七七 
壮。 
。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张子和曰。目痛目肿目翳。针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翳者可使立退。肿者可使立消。 
素 (一名面正) 鼻柱上端准头。外台。不宜灸。针一分。素注。三分。主鼻中息肉不 
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鼻 。鼽衄。 
水沟(一名人中) 鼻柱下。人中近鼻孔陷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素注。针三分。留六呼 
。灸三壮。铜人。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日灸三壮。明堂。日灸三壮至 
二百壮。下经。灸五壮。主消渴。饮水无度。水气遍身肿。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 
乍哭乍喜。中风口噤。牙关不开。面肿唇动。状如虫行。卒中恶。鬼击。喘渴。目不可视。 
黄胆马黄。瘟疫。通身黄。口 。 
兑端 唇上端。铜人。针二分。灸三壮。主癫疾吐沫。小便黄。舌干消渴。衄血不止。 
唇吻强。齿龈痛。鼻塞痰涎。口噤鼓颔。 
龈交 唇内齿上龈缝中。任、督、足阳明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鼻中息肉。 
蚀疮 
寒暑温疫。二十九难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又曰。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 

卷一下
任脉
属性:r任脉pj…j31。bmpr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也。 
任之为言妊也。行腹部中行。为妇人生养之本。奇经之一脉也。任与督。一源而二岐。 
督则 
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者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 
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会阴之分也。由是循曲骨。上毛 
际。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