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98-针灸聚英 >

第11章

298-针灸聚英-第11章

小说: 298-针灸聚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铜 
痹不仁。风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膝不得转侧伸缩。仁寿宫患香港脚偏风。甄权奉敕 
针环跳、阳陵泉、阳辅、巨虚下廉而能起行。环跳穴痛。恐生附骨疽。 
中渎 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中。足少阳络。别走厥阴。铜人。灸五壮。针五分。留 
七呼。主寒气客于分肉间。攻痛上下。筋痹不仁。 
阳关(一名阳陵) 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中。铜人。针五分。禁灸。主风痹不仁。膝 
痛不可屈伸。 
阳陵泉 膝下一寸。 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胆脉所入为合。土。难经曰。筋会阳陵泉 
。疏 
三壮。明下。一壮。主膝伸不得屈。髀枢膝骨冷痹。香港脚。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 
。脚冷无血色。苦嗌仲介然。头面肿。足筋挛。 
阳交(一名别阳 一名足 ) 足外踝上七寸。斜属三阳分肉之间。阳维之 。铜人。针 
六分。留七呼。灸三壮。主胸满肿。膝痛足不收。寒厥。惊狂。喉痹面肿。 
外丘 外踝上七寸。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胸胀满。肤痛痿痹。颈项痛。恶风寒。 
犬伤。毒不出。发寒热。癫疾。小儿龟胸。 
光明 外踝上五寸。足少阳之络。别走厥阴。铜人。针六分。留七呼。灸五壮。明下。 
七壮 
热。膝痛。身体不仁。善啮颊泻之。 
阳辅(一名分肉) 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阳胆脉所行 
为经 
曰。足能健步。以髓会绝骨也。诸髓皆属于肾。故为髓会。素注。针三分。又曰。针七分。 
留十呼。铜人。灸三壮。针五分。留七呼。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肤肿。筋挛。百节酸疼 
。实无所知。诸节尽痛。痛无常处。腋下肿痿。喉痹。马刀挟瘿。膝 酸。风痹不仁。厥逆 
。口苦太息。心胁痛。面尘。头角颔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 
髀膝外至绝骨外踝前节痛。善洁面青。 
悬钟(一名绝骨) 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针灸经。寻摸尖骨者。乃是绝骨两分开。足三 
阳之 
骨间尖筋骨缝中是悬钟穴。铜人。针六分。留七呼。灸三壮。指微云。斜入针二寸许。灸七 
壮或三壮。主心腹胀满。胃中热。不嗜食。香港脚。膝 痛。筋骨挛痛。足不收。逆气。虚劳 
寒损。忧恚。心中咳逆。泄注。喉痹。颈项强。肠痔瘀血。阴急。鼻衄。脑疽。大小便涩。 
鼻中干。烦满狂易。中风手足不遂。 
丘墟 足外踝下如前陷中。骨缝中。去临泣三寸。又侠 穴中量上。外踝骨前五寸。足 
少阳 
久疟振寒。腋下肿。痿厥。坐不能起。髀枢中痛。目生翳膜。腿 酸。转筋。卒疝。小腹坚 
。寒热颈肿。腰胯疼。善太息。 
临泣 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去侠 一寸五分。足少阳胆脉所注为俞。木。甲乙。 
针二 
。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 疟日发。妇 
人月事不利。季胁支满。乳痈。 
地五会 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去侠 一寸。铜人。针一分。禁灸。灸之令人羸瘦。 
不出三年卒。主腋痛。内损唾血。足外无膏泽。乳痈。 
侠 足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前陷中。足少阳胆脉所溜为荥。水。胆实则泻之。素注 
。针 
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东垣曰。先师洁古病苦头痛。发时两颊青黄。眩晕。目 
不欲开。懒言。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灸侠 。服局方玉壶 
丸愈。 
窍阴 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少阳胆脉所出为井。金。素注。针一分。 
留一 
不出。转筋。痈疽。头痛心烦。喉痹。舌强口干。肘不可举。卒聋不闻人语。魇梦。目痛小 
痛。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又曰。少阳为枢。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 
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取也。所谓繇者。摇故也。当穷 
其本也。 
今按病筋痿而颤掉者。当取窍阴、窗笼。但窗笼未有所考。恐是太阳小肠听宫是。盖手 
足太阳、少阳三脉之会。否则听会未可知。俟当别考。 
r肝脏图pj…j28。bmpr 
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共七叶。附着于脊之第九椎。其治在左。其藏在右。 
在肾之前。并胃。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 
。其 
臭臊。其声呼。其液泣。其色青。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主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 
道。 
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 
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肝者。将军之官。决断行焉。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 
春气。肝之合筋也。其荣在爪。其主肺也。 
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知当作见)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春三月) 
人卧则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色 
青。欲知苍璧之泽。不欲如蓝。(以上俱素问) 
肝青象木。木得水而浮。肝得水而沉何也。然。肝者。非为纯木也。乙。角也。大言阴 
与阳 
从夫也。肝熟而反浮者。乙当归甲。极而反也。〔难经〕 
肝有两叶何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 
尚近。(冬)离太阳不远。(夏)犹有两叶。亦应木也。〔难经〕 
肝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卷。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故脉不荣 
。则筋缩急。筋缩急。则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卷一下
足厥阴肝经
属性:r足厥阴肝经pj…j29。bmpr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 
足大指爪甲后为三毛。三毛后横纹为聚毛。去、相去也。足厥阴起于大指聚毛之大敦穴 
。循足跗上廉。历行间、太冲。抵内踝一寸之中封也。 
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 
自中封上踝。过三阴交。历蠡沟、中都。复上一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至膝关 
、曲泉。 
循股入阴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 
髀内为股。脐下为小腹。由曲泉上行。循股内之阴包、五里、阴廉。遂当冲门、府舍之 
分。 
。挟胃属肝。下日月之分络于胆也。 
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目内廉深处为目系。颃颡。咽颡也。自期门上贯膈。行食窦之外。大包之里。散布胁肋 
。上云门、 
上出额。行临泣之里。与督脉相会于巅顶之百会也。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前此连目系上出额。此支从目系下行任脉之外。本经之里。下颊里。交环于唇口之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此交经之支。从期门属肝处别贯膈。行食窦之外。本经之里。上注肺。下行至中焦。挟 
中脘之分。以交于手太阴也。 
是经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此。受足少阳之交。凡一十三穴。左右共二十六穴。刺深一 
分。留二呼。 
大敦 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一云。内侧为隐白。外侧为大敦。足厥阴肝 
脉所 
痛。汗出。阴上入小腹。阴偏大。腹脐中痛。悒悒不乐。病左取右。病右取左。腹胀肿病。 
小腹痛。中热喜寐。尸厥状如死人。妇人血崩不止。阴挺出。阴中痛。 
行间 足大指缝间。动脉应手陷中。足厥阴肝脉所溜为荥。火。肝实则泻之。素注。针 
三分 
筋。胸胁痛。小腹肿。咳逆呕血。茎中痛。腰疼不可俯仰。腹中胀。小肠气。肝心痛。色苍 
苍如死状。终日不得息。癫疾短气。便溺难。七疝寒疝。中风。肝积肥气。发 疟。妇人小 
腹肿。面尘脱色。经血过多不止。崩中。小儿急惊风。东垣曰。前阴臊臭。前阴者。足厥阴 
脉络循阴器。出挺末。凡臭。心之所主。入肝为臊。于肝经泻行间。是治本。后于心经泻少 
冲。是治标。 
按难经谓肝臭臊。心臭焦。脾臭香。肺臭腥。肾臭腐。五脏各有臭。而皆心主之故。泻 
行间 
。腋臭亦属臊。故治法与前阴臊臭不殊。药用柴胡、草龙胆、车前子、黄连。以泻心肝二经 
也。 
太冲 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云一寸半内间。动脉应手陷中。足厥阴肝脉所注为俞。土 
。素 
人。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主心痛脉弦。马黄。瘟疫。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小腹 
痛。两丸骞缩。溏泄遗溺。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 
不得息。大便难。便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 疝。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 
渴。肘肿。内踝前痛。淫泺。 酸。腋下马刀。疡 唇肿。女子漏下不止。小儿卒疝。 
中封(一名悬泉) 足内踝骨前一寸。筋里宛宛中。素注。一寸半。仰足取陷中。伸足乃 
得之 
小腹肿痛。食怏怏绕脐痛。五淋不得小便。足厥冷。身黄有微热。不嗜食。身体不仁。寒疝 
。腰中痛。或身微热。痿厥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 
蠡沟(一名交仪) 内踝上五寸。足厥阴络别走少阳。铜人。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下经 
如有息肉。背拘急不可俯仰。小便不利。脐下积气如石。足胫寒酸。屈伸难。女子赤白淫下 
。月水不调。气逆则睾丸卒痛。实则挺长。泻之。虚则暴痒。补之。 
中都(一名中 ) 内踝上七寸 骨中。与少阴相直。铜人。针三分。灸五壮。主肠 。 
疝。小腹痛。不能行立。胫寒。妇人崩中。产后恶露不绝。 
膝关 犊鼻下二寸傍陷中。铜人。针四分。灸五壮。主风痹。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 
。咽喉中痛。 
曲泉 膝股上内侧。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横文头取之。足厥阴肝脉所入 
为合 
。癃闭。少气。泄利。四肢不举。实则身目眩痛。汗不出。目KT KT 。膝关痛。筋挛不可屈伸 
。发狂。衄血下血。喘呼。小腹痛引咽喉。房劳失精。身体极痛。泄水下痢脓血。阴肿。阴 
茎痛。 肿。膝胫冷疼。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浸股内。小腹肿。阴挺出。阴痒。 
阴包 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 足取之。看膝内侧必有槽中。铜人。针六分。灸三 
壮。下经。七分。主腰尻引小腹痛。小便难。遗溺。妇人月水不调。 
五里 气冲下三寸。阴股中动脉应手。铜人。针六分。灸五壮。主腹中满。热闭不得溺 
。风劳嗜卧。 
阴廉 羊矢下。去气冲二寸动脉中。铜人。针八分。留七呼。灸三壮。主妇人绝产。若 
未经生产者。灸三壮。即有子。 
章门(一名长平 一名胁 ) 大横外。直季胁肋端。当脐上二寸。两旁九寸。侧卧。屈 
上足 
疏曰。藏病治此。铜人。针六分。灸百壮。明堂。日七壮止五百壮。素注。针八分。留六呼 
。灸三壮。主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干。不嗜食。胸胁痛支满。喘息 
。心痛而呕。吐逆。饮食却出。腰痛不得转侧。腰脊冷疼。溺多白浊。伤饱身黄瘦。贲豚积 
聚。腹肿如鼓。脊强。四肢懈惰。善恐。少气厥逆。肩臂不举。东垣曰。气在于肠胃者。取 
之太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