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89-医方论 >

第10章

089-医方论-第10章

小说: 089-医方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四泻火之剂
白术除湿汤
属性:人参 赤茯苓 甘草(炙) 柴胡五钱 白术一两 生地黄 地骨皮 知母 泽泻七钱 
每服五钱。 
湿胜必化热,重阴生阳也。此方名曰“除湿”,而清热之法悉寓乎其中,此真善于清热 
者。 

卷四泻火之剂
清骨散
属性:银柴胡一钱五分 胡黄连 秦艽 鳖甲(童便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二钱 甘草 
(炙)五分 
病至骨蒸劳热,全是有阳无阴矣。大剂养血尚恐不及,徒用清凉,岂能有济。且反伤胃 
气,非善治也。 

卷四泻火之剂
石膏散
属性:石膏 
研细,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热退为度。 
石膏非可常服之物,前哲虽有是方,吾不取也。 

卷四泻火之剂
二母散
属性:知母(炒) 贝母(炒) 
等分,为末服。古方二母各一两,加巴霜十粒,姜三片,临卧白汤嚼服。 
但用二母,力亦浅薄,古方加巴霜十粒,尤为不伦。 

卷四泻火之剂
利膈汤
属性:薄荷 荆芥 防风 桔梗 甘草 人参 牛蒡子(炒)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或加僵蚕。 
痰火闭塞,故成咽痛,寒凉遏抑,益之病耳。此用轻清解散之法,全不用寒凉,最为妙 
法。 

卷四泻火之剂
甘桔汤
属性:甘草二两,桔梗一两,或等分。 
甘、桔二味,为咽喉必用之药。至于加味之法,则当随症而施。 

卷四泻火之剂
玄参升麻汤
属性:玄参 升麻 甘草各等分 
玄参清上焦浮游之火,升麻升阳而解毒,甘草清热而解毒。药只三味,简而能到。 

卷四泻火之剂
消斑青黛饮
属性:青黛 黄连 犀角 石膏 知母 玄参 栀子 生地 柴胡 人参 甘草 
加姜、枣煎。 
消毒化斑,颇为有力。若实火炽盛,则地黄、人参尚宜酌减。 

卷四泻火之剂
玉屑无忧散
属性:玄参 黄连 荆芥 贯众 茯苓 甘草 山豆根 砂仁 滑石五钱 硼砂 寒水石三钱 
为末,每一钱先挑入口,徐以清水咽下。 
此治实火、实痰之重剂。若虚火聚于咽喉,闭结不通者,万不可用。 

卷四泻火之剂
香连丸
属性:黄连二十两(吴茱萸十两同炒,去茱萸用) 木香四两八钱 
醋糊丸,米饮下。 
里急后重者,气不通也,此亦苦降辛开之法。 

卷四泻火之剂
白头翁汤
属性:白头翁二两 秦皮 黄连 黄柏三两 
香连丸治气分不通之后重,此则治热伤营血之后重,故但清降而不用气分药。 

卷四泻火之剂
肾热汤
属性:磁石( 红) 牡蛎(盐水煮) 白术(炒)五两 麦冬 芍药四两 甘草一两 生地 
汁葱白 大枣十五枚 
分三服。 
清寒重镇,所以敛阴退火,加以健脾和胃,故为有制之师。 

卷四泻火之剂
辛夷散
属性:辛夷 白芷 升麻 本 防风 川芎 细辛 木通 甘草 
等分为末,每服三钱,茶调下。 
辛散太过,疏风散寒则宜之,非泻火门中之法。 

卷四泻火之剂
苍耳散
属性:白芷一两 薄荷 辛夷五两 苍耳子(炒)二钱五分 
为末,食前葱茶汤调下二钱。 
鼻渊一症有为火烁,有为风乘,有为寒侵,种种不同。此但可施于风乘者耳,亦非泻火 
门中之法也。 

卷四除痰之剂
二陈汤
属性:半夏(姜制)二钱 陈皮(去白)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 
痰之为病最烈,痰之为病亦最多。积湿与郁火二者为生痰之大源。其余或因风,或因寒, 
或因气,或因食,变怪百出,随感而生,难可枚举。治痰大法,湿则宜燥,火则宜清,风则 
宜散,寒则宜温,气则宜顺,食则宜消。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以其有化痰理气、运脾和胃 
之功也。学人随症加减,因病而施,则用之不穷矣。 

卷四除痰之剂
润下丸
属性:广陈皮(去白)八两(盐水浸洗) 甘草二两(蜜炙) 
蒸饼糊丸。 
此治痰而兼停饮者。 

卷四除痰之剂
桂苓甘术汤
属性: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二两 甘草一两此治痰而兼有风者。 

卷四除痰之剂
清气化痰丸
属性:半夏(姜制) 胆星一两五钱 橘红 枳实(麸炒) 杏仁(去皮尖) 栝蒌仁(去油) 
黄芩(酒炒) 茯苓一两 
姜汁糊丸,淡姜汤下。 
此治痰而兼有火者。 

卷四除痰之剂
顺气消食化痰丸
属性:半夏(姜制) 胆星一斤 青皮 陈皮(去白) 莱菔子(生用) 苏子(炒) 山楂 
(炒) 麦芽(炒) 神曲(炒) 杏仁(去皮尖,研) 葛根 香附(制)各一两 
姜汁糊蒸饼为丸。 
此治痰而兼有食者。 

卷四除痰之剂
清肺饮
属性:杏仁(去皮尖) 贝母 茯苓一钱 桔梗 五味子 甘草 橘红五分 
加姜煎。 
此治痰而兼有湿火者。 

卷四除痰之剂
金沸草散
属性:旋复花 前胡 细辛一钱 荆芥一钱五分 半夏五分 赤茯苓六分 甘草(炙)三分 
加姜、枣煎。 
此治痰而兼疏风者。 

卷四除痰之剂
百花膏
属性:百合 款冬花 
等分蜜丸。 
此治痰而兼清热者。 

卷四除痰之剂
三仙丹
属性:南星曲 半夏曲四两 香附二两 
糊丸。 
此治痰而兼理气者。 

卷四除痰之剂
半夏天麻白术汤
属性:半夏(姜制) 麦芽一钱五分 神曲(炒) 白术(炒)一钱 苍术(泔浸) 人参 黄 
(蜜制) 陈皮 茯苓 泽泻 天麻五分 干姜三分 黄柏二分(酒洗) 
每服五钱。 
此治痰而兼熄风者。 

卷四除痰之剂
茯苓丸
属性:半夏曲一两 茯苓一两(乳拌) 枳壳五钱(麸炒) 风化硝二钱五分 
姜汁糊丸。 
此治痼结之顽痰,非大实者不可轻投。 

卷四除痰之剂
控涎丹
属性: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 
等分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 
此治痰而兼逐水者,亦不可轻用。 

卷四除痰之剂
三子养亲汤
属性:紫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各微炒研煎服。 
此治痰而兼降气者。 

卷四除痰之剂
涤痰汤
属性:半夏(姜制) 胆星二钱五分 橘红 枳实 茯苓二钱 人参 菖蒲一钱 竹茹七分 甘 
草五分 
加姜煎。 
此治痰而兼去风清心者。 

卷四除痰之剂
礞石滚痰丸
属性: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酒蒸) 黄芩八两 
上将礞石打碎,用朴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晒干,火 ,研末,和诸药水丸。 
此治实痰实火者。 

卷四除痰之剂
牛黄丸
属性:胆星 全蝎(去足焙) 蝉蜕二钱五分 牛黄 白附子 僵蚕(洗焙) 防风 天麻一 
钱五分 麝香五分 
煮枣肉和水银五分细研,入药末为丸,荆芥姜汤下。 
此治痰而兼熄风清心者。 

卷四除痰之剂
辰砂散
属性:辰砂一两 乳香 枣仁五钱 
温酒调下。 
此治痰而兼定惊者。 

卷四除痰之剂
白金丸
属性: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 薄荷 
糊丸。 
此治痰而兼解郁者。 

卷四除痰之剂
青州白丸子
属性:白附子(生用) 南星(生用)二两 半夏(水浸生衣,生用)一两 川乌(去皮脐生 
用)五钱 
为末,绢袋盛之,水摆出粉。未尽,再摇再摆,以尽为度。贮磁盆,日晒夜露,春五日、 
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晒干,糯米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此治痰而兼祛风者。 

卷四除痰之剂
星香散
属性:胆星八钱 木香二钱 
为末服。 
此治痰而兼行气者。 

卷四除痰之剂
常山饮
属性:常山(烧酒炒)二钱 草果(煨) 槟榔 知母 贝母一钱 乌梅二个 姜三片 枣一 
枚 
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时,面东空心温服。 
此治痰而兼分阴阳者。疟不可截,用此方者,每贻后患,大率邪伏于内,脾气受伤,致 
成胀满者多矣。 

卷四除痰之剂
截疟七宝饮
属性:常山(酒炒) 草果(煨)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 
等分,用酒水各一钟煎熟,丝棉盖之,露一宿,于当发之早,面东温服。 
较前方之用知母、乌梅者稍可,然亦非正法也。 

卷四消导之剂
平胃散
属性:苍术(泔浸)二钱 浓朴(姜炒) 陈皮(去白) 甘草(炙)一钱 
加姜枣煎。 
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辛辣则火生,多食生冷则寒生,多食浓 
浓则痰湿俱生。于是为积聚,为胀满,为泻痢,种种俱见。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利湿化 
痞,消胀和中,兼治时疫瘴气,燥而不烈,故为消导之首方 

卷四消导之剂
枳术丸
属性:白术三两(土蒸) 枳实一两(麸炒) 
为末,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 
一补脾,一去实,简当有法,勿以其平易而忽之。 

卷四消导之剂
保和丸
属性:山楂三两 神曲(炒) 茯苓 半夏一两 陈皮 莱菔子(微炒) 连翘五钱 
曲糊丸,麦芽汤下。 
此亦和中消导之平剂,惟连翘一味可以减去。 

卷四消导之剂
健脾丸
属性:人参 白术(土炒)二两 陈皮 麦芽(炒)一两 枳实三两 山楂一两五钱 
神曲糊丸,米饮下。 
此乃补中用消之法,正其善于用补也。否则滞浊之气不清,纵有补剂必且格而不入矣。 

卷四消导之剂
枳实消痞丸
属性:枳实(麸炒) 黄连(姜汁炒)五钱 浓朴(姜炒)四钱 半夏曲 麦芽(炒) 人参 白 
术(土炒)甘草(炙) 茯苓三钱 干姜二钱 
蒸饼糊丸。 
此方佳处全在姜连,苦辛便能平木,否则全不关照肝经。主治条下∶“右关脉弦”一语, 
其 

卷四消导之剂
痞气丸
属性:黄连八钱 浓朴五钱 吴茱萸三钱 白术(土炒) 黄芩二钱 茵陈(酒炒) 干姜(炮) 
砂仁一钱五分 人参 茯苓一钱 泽泻一钱 川乌(炮) 川椒(炒)五钱 桂 巴豆霜四 
分 
蜜丸,灯草汤下。 
攻补兼行,而又苦辛开降,颇有意义。惟川乌、巴霜则断不可用。 

卷四消导之剂
葛花解酲汤
属性:葛花 豆蔻 砂仁一钱 木香一分 青皮 陈皮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四分 神曲(炒) 干姜 猪苓 泽泻三分 
补脾利湿,又兼快胃,故能治吐泻痞满等症。用葛花者,所以解酒毒。 

卷四消导之剂
鳖甲饮
属性:鳖甲(醋炙) 白术(土炒) 黄 芎 白芍(酒炒) 槟榔 草果(面煨) 浓 
朴陈皮 甘草 
等分,姜三片、枣一枚、乌梅少许煎。 
此亦攻补并行之剂。但欲去疟母,故以鳖甲为君耳。 

卷四收涩之剂
赤石脂禹余粮汤
属性:赤石脂 禹余粮 
等分 杵碎煎。 
利在下焦者,小肠之水不从膀胱化出也。故仲景有“服此汤,复利不止,当利其小便” 
之训。 

卷四收涩之剂
桃花汤
属性:赤石脂一斤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病在下焦,肾藏虚寒。下利脓血,不由传经,亦非协热。故用收涩而兼甘温,乃仲景之 
变例也。 

卷四收涩之剂
诃子饮
属性:御米(去蒂,蜜炒)五分 诃子(去核)七分 干姜(炮)六分 橘红五分 
上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