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89-医方论 >

第1章

089-医方论-第1章

小说: 089-医方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医方论
作者:费伯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65年  



属性: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 
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澹矣!利心澹则良心现,良心现斯畏心生。 
平时读书必且研以小心也,临症施治不敢掉以轻心也。夫而后以局外之身引而进之局内,而 
痛痒相关矣!故医虽小道而所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儆惧乎哉! 
近年以来,叠遭兵火,老成多半凋残,学医者纷纷日起,吾恐其无有师承而果于自用也。 
故于拙刻《医醇剩义》中先标一“醇”字,此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谓。若仅如是,浅陋 
而已矣,庸劣而已矣,何足以言“醇”乎!吾之所谓〃醇〃者,在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味 
之新奇。如仲景三承气汤颇为峻猛,而能救人于存亡危急之时,其峻也正其醇也,此吾之所 
谓“醇”也。夫学难躐等而法有正宗,初学人此法,成就者亦此法,先后共此一途。行远自 
迩,不惑于他歧,如是而已矣。第书籍散失,学人难于博观而约取之。乡曲之士,每以《医 
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甫经临症辄检用之。殊不知,集中可用之方固多,而不可用者亦不 
少,漫无别择,草菅人命矣!兹于所集各方之后,逐加评论,盖欲为初学定范围,非敢为高 
明下针砭也,且欲学人澹其谋利之欲,发其救人之心,犹前志云。 
x同治四年十月武进费伯雄晋卿甫题于古延陵之寓斋x 


发凡
属性:一、是编专为初学而设,但取《医方集解》所选之方,逐一评论,其余概不旁及。 
一、是编但载一方一论,与原书对看自明,其主治与注释,一概不录,以归简便。 
一、学医而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 
,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不读金、元四大家,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而不知变化 
。《集解》所选之方,原以仲景及四家为宗。其余所收者,不过张、王、许、钱、严、陶数 
人而已,本未尝博采群书也。然于此而得其醇,化其偏,触类引伸,亦可以无大过。有志之 
士,欲求更上一层,则自有由博返约之法在。 
一、雄以驽骀下质,何敢以管窥之见妄议古人。然欲为初学折衷一是,则僭妄之罪所不 
敢辞! 

卷一补养之剂
六味地黄丸
属性: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 山茱肉(酒润)山药四两 茯苓(乳拌) 丹皮 泽 
泻三两 
蜜丸。 
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 
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 
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卷一补养之剂
附桂八味丸
属性:熟地八两 山茱肉四两 山药四两 茯苓三两 丹皮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 肉桂 
一两 
蜜丸。 
附桂八味为治命肾虚寒之正药,亦导龙归海之妙法。然虚阳上浮,火无所附者,必于脉 
象细参,或脉洪大,而重按甚弱;或寸关洪大,而两尺独虚细者宜之。否则抱薪救火,必成 
燎原之势矣。 

卷一补养之剂
知柏八味丸
属性:大熟地八两 山茱肉四两 山药四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知母二两 
黄柏二两 
蜜丸。 
知柏八味虽云壮水制火,究竟苦寒太过,徒伤胃气,水亦无以滋生,不如用介类潜阳生 
精益髓之法为妥。或肾有邪火,强阳不萎等症,可以暂用。 

卷一补养之剂
七宝美髯丹
属性:何首乌赤白各一斤(去皮、切片、黑豆拌、九蒸九晒)白茯苓(乳拌)半斤 牛膝(酒 
浸、同首乌第七次蒸至第九次) 当归(酒洗) 枸杞(酒蒸) 菟丝子(酒浸蒸)各半斤 破 
故纸(黑芝麻同拌炒)四两 
蜜丸。 
此温补命肾、兼摄纳下元之剂。地黄补肾中之阴,首乌补肾中之阳,各为君药,不可合 
并,用各有当也。 

卷一补养之剂
还少丹
属性:熟地二两 山药一两五钱 牛膝(酒浸)一两五钱 枸杞(酒浸)两半 山茱肉 茯苓 
(乳拌)杜仲(姜汁炒) 远志(去心) 楮实(酒蒸) 五味子(炒) 小茴香(炒) 巴 
戟天(酒浸) 肉苁蓉(酒浸)各一两 石菖蒲五钱 
加枣肉,蜜丸。 
此方以温补脾肾为主,参以润肺金而通山泽,用意极佳。微嫌远志、菖蒲二味开透太过, 
与羸乏盗汗等症不宜,不如酌用丹参、柏仁之类为妥。 

卷一补养之剂
黑地黄丸
属性:苍术(酒浸) 熟地黄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春冬一两,秋七钱,夏五钱) 
枣肉蜜丸。 
此方去脾湿,润肾燥,极为老洁,然湿胜者为宜,血虚者,尚宜酌量加减。 

卷一补养之剂
虎潜丸
属性:黄柏(盐酒炒)半斤 知母(盐酒炒)三两 熟地黄三两 虎胫骨(酥炙)一两 龟板 
(酥炙)四两 锁阳(酒润) 当归(酒洗)一两五钱 牛膝(酒蒸) 白芍(酒炒) 陈 
皮(盐水润)二两 
羯羊肉酒煮烂捣丸,冬加干姜一两。 
虎潜丸,息肝肾之虚风。风从虎,虎潜则风息也。惟知柏苦寒,用以泄肾经之邪火则可; 
若谓补肾滋阴,则予不以为是,不如用枸、菟等类为佳。 

卷一补养之剂
天真丸
属性: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批开,入下药末) 肉苁蓉 山药各十两 当归(酒洗)十 
二两天冬一斤 
为末,安羊肉内缚定,用无灰酒四瓶,煮,令酒干,入水二斗,煮烂再入后药。 
黄 五两 人参三两 白术二两为末,糯米饮作饼,焙干和丸,温酒下。 
此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形补形。喜其不用地黄之滋腻,平调营卫,而不碍脾胃,故极为 
妥善。 

卷一补养之剂
三才封髓丹
属性:天门冬 熟地黄各二两 人参一两 黄柏(酒炒)三两 砂仁一两五钱 甘草(炙)七 
钱五分 
面糊丸,用苁蓉五钱切片,酒一大盏,浸一宿,煎汤送下。 
此方治龙雷之火不安,梦遗走泄则可,若肾气久虚,精宫不固者,岂得再用苦寒!断宜 
补肾纳气之法为是。 

卷一补养之剂
大造丸
属性:紫河车一具 败龟板二两(童便浸三日,酥炙黄) 黄柏(盐酒炒) 杜仲(酥炙)各 
一两五钱 牛膝(酒浸)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人参各一两 地黄二两(茯苓、 
砂仁六钱同煮,去之) 
夏加五味子五钱,酒煮,米糊丸;女人去龟板,加当归二两,乳煮,糊丸。 
方中用茯苓、砂仁二味,制地黄最佳。但恐黄柏苦寒,伤损脾胃,渐致食少、溏泄,则 
金气更伤,此不可以不虑也,不如减去为佳。 

卷一补养之剂
补天丸
属性:紫河车一具 黄柏(酒炒) 龟板(酥炙)三两 南杜仲(姜汁炒) 牛膝(酒浸)一 
两陈皮一两 
冬加干姜五钱,夏加炒五味子一两,酒糊为丸。 
河车为生人造命之原,用之以补先天,并非假后天以济先天也。加减之法颇佳。但黄柏 
宜除去。 

卷一补养之剂
人参固本丸
属性:人参二两 天冬(炒) 麦冬(炒) 生地 熟地四两 
蜜丸。 
此方治火旺克金者为宜,若脾胃虚弱,宜参用培土生金之法。 

卷一补养之剂
参乳丸
属性:人参末 人乳粉 
等分蜜丸。 
平补气血,一壮水之源,一益气之主。后人两仪膏,从此化出。 

卷一补养之剂
天王补心丹
属性:生地四两(酒洗) 人参 玄参(炒) 丹参(炒) 茯苓(一用茯神) 桔梗 远志 
(炒)各五钱 酸枣仁(炒) 柏子仁(炒,研去油) 天冬(炒) 麦冬(炒) 当归(酒 
洗) 五味子(炒)各一两 
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一方有石菖蒲四钱,无五味子;一方有甘草。此方原为心血 
不足,怔忡健忘等症而设,故收敛之药不嫌太重,有桔梗载药上浮,远志开通心气,二味已 
足。减去石菖蒲者为是,否则开泄太猛,非虚人所宜也。 

卷一补养之剂
孔圣枕中丹
属性:败龟板(酥炙) 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 远志 九节菖蒲 
各等分为末,每服酒调一钱。 
体壮、气浊、痰多者可服。若体气不甚强者,加当归、芍、丹参、柏仁等,方可久服。 

卷一补养之剂
大补阴丸
属性: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水炒)四两 熟地(酒蒸) 败龟板(酥炙)六两 
猪脊髓和蜜丸。 
此治阴火炽盛,以致厥逆者则可,至内伤虚热,则断不可用。 

卷一补养之剂
滋肾丸(又名通关丸)
属性: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酒炒)一两 肉桂一钱 
蜜丸。 
坎之为象,一阳居二阴之中,故真阳奠安而不妄动。肾水大亏,不能制火,飞龙上亢, 
故喘急而小便秘。此方用知、柏以象二阴,用肉桂以象一阳,仍取坎卦之义,以通生化之原。 
意义极精,非寻常导龙归海法也。 

卷一补养之剂
斑龙丸
属性:鹿角胶 鹿角霜 菟丝子 柏子仁 熟地黄 
等分为末,酒化胶为丸。一方加补骨脂,一方加鹿茸、肉苁蓉、阳起石、附子、黄 、 
当归、枣仁、辰砂。 
鹿角、菟丝,阴中之阳也,地黄阴中之阴也,用以补肾,不偏不倚。若加入阳起石、辰 
砂等燥烈之品,则劫阴耗气,全失立方之旨矣。 

卷一补养之剂
龟鹿二仙膏
属性:鹿角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二斤 人参一斤 
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净、水浸、桑火熬炼成胶;再将人参、枸杞熬膏和入,每晨酒服 
三钱。 
峻补气血,不寒不燥,又能益髓固精,诚补方中最妙者也。 

卷一补养之剂
补火丸
属性:石硫黄一斤 猪大肠二尺 
将硫黄为末实猪肠中,煮烂三时,取出去皮,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 
硫黄一味,道家尊之为金液,盖以硫黄为火之精,其性纯阳。《丹经》云∶阴气一分不 
尽不仙,故学仙者欲绝阴以归纯阳,必炼绝阴丹服之,以破除阴气。此道家烧炼之方,非寻 
常可用之药。尝见士大夫功成名就,妄想长生,烧炼硫黄、辰砂等物,按时服食。乃服之日 
久,无不腹胀面青,肠胃崩裂而死,可不戒哉!若寒疫阴厥,猝急之时,当病投之,功效大 
而且 

卷一补养之剂
唐郑相国方
属性:破故纸十两(酒蒸为末) 胡桃肉二十两(去皮烂研) 
蜜调如饴,每晨酒服一大匙。不能饮者热水调。忌芸苔、羊肉。 
本方加杜仲一斤,生姜炒蒜四两,名青娥丸。本方加杜仲、胡芦巴、小茴香、萆 ,名 
喝起丸。 
喘与咳,由于痰随气升;腰脚痛,由于气不纳肾。方中二味温肾纳气,则喘咳自平,腰 
脚自强矣。青娥、喝起二方亦俱有意义。 

卷一补养之剂
二至丸
属性: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宿,粗皮擦去,晒干 
为末) 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 
临卧酒服。一方加桑椹子为丸,或熬膏和入。 
二至丸,取意甚佳,尚嫌力量浅薄,加入天冬、地黄、人参,以三才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