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比尔·盖茨全传 >

第8章

比尔·盖茨全传-第8章

小说: 比尔·盖茨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鲍尔默是早期微软公司中唯一的一个非技术出身的员工。他对计算机没有兴趣,也不具备基础技术知识。但他与盖茨一样对数学都有着共同的兴趣。鲍尔默与盖茨不同的是,他善于社交。鲍尔默穿梭于哈佛的每一个角落,他似乎认识哈佛的每一个人。鲍尔默有句口号,“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

  接下来,这位“救火队长”几乎干遍了所有部门——招聘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管理重要的软件开发团队,同英特尔和IBM等重要伙伴打交道,控制公司的营销业务并建立了庞大的全球销售体系。身材魁伟、习惯咬指甲、大嗓门、工作狂的巴尔默的天赋之一就是激励才能。性格狂躁的他与性格偏内向的盖茨成为完美搭档:那些与巴尔默进行过谈判或是完全进行对抗的竞争对手,都了解他的强人作风。

  在微软成长为一家大公司之前,盖茨事必躬亲,不管是工资单、计算税利、草拟合同、指示如何销售我们的产品都是他一个人亲力亲为。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微软在人员配备上的缺陷也就暴露了出来。为了使软件做到完美,微软开始需要具有各种特殊技能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编程高手。微软开始需要产品规划人员、文档编写人员、实用性专家,以及使他们协同工作的聪明的经理、能够回答客户问题的技术人员、能够帮助客户更快上手的咨询专家等等。

  盖茨开始为管理上的琐事而烦恼。于是他随即意识到微软需要不懂得技术的智囊人物,就像史蒂夫·鲍尔默,与微软的开发人员共同工作使微软的软件成为成功的产品。“事实上,把鲍尔默引入微软是我做出的最重要抉择之一。” 于是,鲍尔默在盖茨的劝说下,从学校退了学,进了微软公司,最终成了仅次于盖茨之外的第二号最有影响的人物。1998年7月,鲍尔默正式担任微软总裁。2000年1月,鲍尔默更上一层楼,正式担任微软CEO。

  鲍尔默是天生激情派。他的管理秘诀,就是激情管理。激情管理,给人信任、激励和压力。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言,还是平时的会谈,或者给员工讲话,他总要时不时把一只攥紧的拳头在另一只手上不停地击打,并总以一种高昂的语调爆破出来,以致于他1991年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叫得太猛太响亮,喊坏了嗓子,不得不进医院动了一次手术。

  鲍尔默的出现无疑为微软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激情。而且他在管理方面的得心应手让盖茨终于得以从捉襟见肘的管理状态中逃脱了出来,成为一名专职的程序员。

  这位更擅长团队管理和公关的微软新掌门一上台,就向媒体公开了“重组微软”的核心价值观:用激情主义在合作伙伴、客户和业界同仁中塑造微软诚信的商业新形象。二十几年发展起来的组织机构被全盘打散重组,将产品研发和营销功能组合为各以目标客户为中心的六个业务部门,几个主流产品线从研发到销售连成一气,每个部门由同一位副总裁负责;另外有一个统管市场营销和服务的集团副总裁扮演鲍尔默从前的角色,对这6人协调指挥,并兼管客户服务。


  如果说,盖茨是微软的“大脑”,那么鲍尔默就是微软公司赖以起搏的“心脏”。盖茨与对手在法庭上对薄公堂之时,鲍尔默主持了微软的大部分工作,撑起了微软的一片天,当盖茨正醉心于计算机软件研发之时,鲍尔默却成为他的市场战略家,微软公司的销售工作在鲍尔默的主持下几乎是一步一台阶,使微软的年利润增长率达到28%。

  此外,头脑敏锐的鲍尔默始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根据市场变化即时调整战略决策。 
 
 
鲍尔默总裁酝酿了一年,1998年底宣布了全盘改组方案,重组的结果是副总裁的位置减少了一半。而微软公司随之也再一次公布了创纪录的营业额和利润。所以.微软公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鲍尔默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不难看出,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合伙人,通过与性格、能力互补的合伙人共同创业,盖茨将他的优势运用的恰到好处,用到了具有巨大财富的市场。这样搭档选择,创业中途决不会陡然夭折,而且创业成功的几率也增加了数倍。在互补的发展过程中,盖茨最终如愿以偿带上了软件帝国的皇冠。


  企业是讲求团队运作的。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能在今天称雄于软件王国,是与他打造的学习型的激情团队分不开的。作为世界首富、IT界的精英、商业界的英雄,盖茨的巨大成就令世人赞叹,而他带领的微软团队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微软最成功的不是做软件,而的是建立团队,盖茨则是微软公司建立团队的高手中的高手。

  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因此,所有的工作 
 
 
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工作团队。二十几年前,当沃尔沃、丰田等公司把团队引入它们的生产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成为新闻热点,因为当时没有几家公司这样做。

  但是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难以强大。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因此微软从创业之初就注重高效团队的打造。

  尽管微软业绩每年都在惊人地成长,为了发挥最大潜力,微软仍然以小组为工作架构,其运作方式比照中小企业,即使这样需要花费大笔的行销和研发费用。因为盖茨认为,这样可以让员工感到拥有自主权和决策权,这也是其员工较一般僵化的大机构更积极主动的主要原因。每当微软膨胀的太大的时候,盖茨就马上把它拆分成小的团队,每一个团队的人数一200人为上限,这样的结果就是微软始终保持着高效和活力。

  在微软,员工们没有级别之分,他们的所有工作都是分团队进行的。员工们所在的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们的弹性是很大的,有的员工在这个团队里可能是队员,到了另外一个团队则可能是队长。他们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没有具体的下班时间,办公室24小时都开着。

  管理是一门艺术,合理的人员配置,合理的团队架构是成功开发一个软件产品的基础。微软开发团队模型是以“三驾马车”架构为核心的矩阵模型,保证了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充分沟通,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管理人员发现,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迅速。团队的最大特点讲求目标一致和整体效应,而教练型领导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从内而言,经由创始人积聚松散个体到扩大群体规模直至组织结构、功能均衡发展的过程。

  如今,大部分的微软小组规模都不曾超越以往,反而不断的分裂成为许多更小的特殊单位。陈了一个全力研发Excel软件的独立单位外,其余的“特殊小组”部是根据产品的不同待质来决定,其目的只有一个:设计出几近完美的软件。无论如何,这种小组规模让成员们感觉他们的目标专—,可以全力解决而不需担心其余的琐事,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努力在一项计划上的影响力。

  盖茨非常清楚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里,仅仅拥有各自为战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公司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来使信息得到广泛的共享,让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可以“建立在大家共同努力的基础之上”。要做到这一点,一部分靠丰富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现时员工彼此之间信息的充分交流。每个人都在汲取知识,而他们的收获都会为公司共同的“知识仓库”添砖加瓦。

  微软的软件研发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成就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软件开发越来越成为一项工程。大家也意识到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让人利用,而不是为了显示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有多强、人有多聪明。正如盖茨讲过:微软最大的财富就是人。微软的任何一个产品组在这个阶段都将根据特性将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的完成就对应于一个里程碑。

  盖茨说:“如果微软20个顶尖人才挖走,那么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这也反映出了他对团队组建工作的重视。微软一直努力给大家创造畅所欲言的言论空气,每个员工都能互相分享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而这种团队建设上的成就也如滚雪球般地累积起了微软帝国的庞大阵容和雄厚实力。这种前进的姿态在微软后期的发展中表现的越来越从容。

  微软向世界正式推出 Windows 95产品时,曾经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推广活动,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传播活动在全球持续进行,前后历时24个小时,活动费用超过二亿美元。所有的这些沟通活动展示了整个营销沟通的伟大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微软营销部门和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其他公司的统一团队精神。

  在此之前,微软已经显示了其内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一个大型软件的开发量,往往 
 
 
达到几千、上万人。Windows95操作系统则是数千名软件工程师历时三年开发完成。而且在应用软件领域,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软件产品,而是与之相关的整体解决方案及全方位服务。Windows95的诞生,本身就是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团队的共同目标得到同向强调的结果。

  在Windows95的营销活动中,微软共雇佣了120多家公司为其出谋划策。一个由6O人组成的公司营销团队专门从事整个活动的协调工作。几千人组成的团队参与了这场新产品推向世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每一个微软产品部门则专门负责制订和执行自己的促销计划。

  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一个团结、步骤协调一致的团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微软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开始,首先力推第一张Windows 95软件盘。随后,一个巨大的 Windows 95箱柜被拖船运送到悉尼港。全封闭没有窗户的潜水艇暗示着“如果人类生活在没有窗户即Windows的世界上,生活将会是怎么样?”此外,微软公司还在美国总部举办了一场 Windows 95嘉年华会,当嘉年华会进行到最后时刻,盖茨和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今晚秀”的主持人杰·雷诺一起登场亮相,把这场大型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推向高峰。

  这种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的营销活动整合了公共关系、名人背书、事件行销、广告和零售刺激等各个层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协作,其成功推进是不可想象的。微软正是利用长期以来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协作的传统,将这个活动顺利地执行下来。

 虽然微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软件帝国,但是,人们所熟知的软件产品也不过几种,如MS…DOS、WINDOWS、OFFICE等,而这几种恰恰就是微软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微软每年花在研发上的费用大概是6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