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15-银海指南 >

第13章

315-银海指南-第13章

小说: 315-银海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皮(各一钱) 
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 
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x二陈汤x(《局方》) 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半夏(姜制,二钱) 陈皮(去白)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生姜煎。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 
二术 
。燥痰,加蒌杏。食痰,加楂麦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及 
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 
x六安煎x(景岳) 治风寒咳嗽,痰滞气逆。 
陈皮(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 
,年老气弱者不用) 
加生姜三五七片。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细辛七分。若冬月寒 
邪盛 
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 
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 
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止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 
者尤宜。凡时行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兼胀满者,加浓朴一钱,暂开痰气,然 
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猝倒,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 
x金水六君煎x(景岳)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 
,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神效妙剂。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炙草(一钱) 
加生姜三五七片。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膈不快者,加白 
芥子七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x滚痰丸x(王隐君) 治实热老痰怪症百病。 
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酒蒸) 黄芩(各半斤) 
将礞石打碎,同焰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晒干火 ,石色如金为度,研末,和诸 
药水 
丸,量人虚实服之,姜汤送下。服后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 
。 
x牛黄丸x 治中风痰火闭结,或螈 瘫痪,语言蹇涩,恍惚眩运,精神昏愦,不省 
人事,或喘嗽痰壅烦心等症。 
牛黄 麝香 龙脑(三味另研) 羚羊角 当归 防风 黄芩 柴胡 白术 麦冬(去心) 
白 
芍(各七钱半) 桔梗 茯苓 杏仁(去皮尖) 川芎 大豆黄卷 阿胶(各八钱半) 蒲黄 人 
参神曲(各一两二钱半) 雄黄(四钱,另研) 甘草(二两半) 白蔹 肉桂(去皮) 干姜( 
各三钱七分) 犀角(一钱镑) 山药(三两半) 大枣(五十枚,皮去核) 金箔(六百五十片, 
内存二百片为衣) 
为细末,炼蜜同枣膏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 
x三生饮x 治寒气中脏,六脉沉细,痰壅喉响,不省人事,乃寒痰厥逆之症。 
生乌头 生南星 生附子(各钱半) 生姜(五片) 生木香(五分) 
水煎服。薛立斋曰∶每服必用人参驾驭而行,方为有益。 
x大秦艽汤x 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语言蹇涩,乃血弱不能养筋, 
宜用养血疏风之剂。经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 
秦艽(钱半) 生地 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羌活 独活 防风 白术 甘草 黄芩 
(酒炒) 白芷(各八分) 细辛(三分) 
水煎服。如或烦躁口渴,加石膏钱半。阴雨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八分。 
x橘红半夏汤x 治痰气上逆。 
橘红 半夏(各一两) 
浓煎,加生姜汁服。 
x橘皮竹茹汤x(《金匮》) 哕逆者,此汤主之。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后人加半夏麦冬赤茯苓枇杷叶,亦 
以此名。 
x半夏生姜加大黄汤x(金匮) 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 
然无奈者,此汤主之。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斤) 大黄(量加) 
水七升,煮半夏取二升,内姜汁煮取一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x黄连阿胶汤x(仲景)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此汤主之。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三物去渣,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扰令相得,温服七合,日 
三服。 
x萎蕤汤x(《活人书》) 治风温兼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喉痛,咽 
干舌强,胸内疼痞满,腰背强。 
萎蕤(三钱) 石膏(一两,杵碎) 白薇 麻黄(汤泡焙) 葛根(一两) 羌活 川芎 甘 
草杏仁(去皮尖,各半两) 青木香(一分,冬一两,春半两,炒) 
上锉剂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日三服。 
x脾肾双补丸x(仲淳) 
人参 莲肉(炒) 山萸(烘) 山药(各一斤,炒) 五味子(蜜蒸) 菟丝子(各半斤) 橘 
红 
砂仁(各六两,炒) 车前子(米泔浸) 巴戟肉(各十二两,甘草汁煮) 肉豆蔻(十两) 补骨 
脂(一斤,盐水浸炒) 
上为末,炼蜜丸。如虚而有火,或火盛肺热者,去人参肉豆蔻巴戟肉补骨脂。 
x当归抑气散x(严氏) 治妇人气盛于血,变生诸症,头晕膈满。 
当归(三两) 香附(四两) 陈皮(二两) 茯神(一两) 甘草(一两,炙) 
每服二钱。 
x达原饮x(吴氏) 
槟榔(二钱) 浓朴(一钱) 草果(五分)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 
(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x三消饮x(吴氏) 邪渐入胃,此方乃表里分消法也。 
即前达原饮加羌活葛根柴胡大黄姜枣煎服。 
x凉膈散x(《局方》) 治心火上盛,膈热有余,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衄涎嗽稠 
粘,二便淋闭,胃热发斑,疮疹黑陷,诸风 ,手足掣搦,筋挛疼痛。 
连翘 栀子 薄荷 黄芩 甘草 芒硝 大黄 
加枣二枚,葱一根水煎。 
x清心凉膈散x 治症同上。 
即前凉膈散加黄连竹叶。煎成去渣,入蜜少许温服。如头痛加防风川芎石膏。 
x田氏五子饮x 治精气不固,梦遗滑脱。 
枸杞子 菟丝子 五味子 车前子 覆盆子 
水煎服。 
x滋燥养荣汤x 治爪枯肤燥兼风秘,火烁金伤血液亡。 
生地 熟地 黄芩 甘草 当归 白芍 秦艽 防风 
x三化汤x(洁古)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内有便溺之阻。 
即小承气汤加羌活。 
x犀角地黄汤x(《局方》) 治劳动心火,热入血室,吐血衄血,发黄发狂,及小儿 
疮痘血热等症。 
犀角尖 生地 白芍 丹皮 
水煎服,或地浆水煎。 
x治气六合汤x(海藏) 治气郁经阻。 
四物汤加浓朴陈皮。 
水煎服。 
x戊己丸x(《局方》)治脾经受湿,泻痢不止,水谷不化,脐腹刺痛。 
黄连 吴茱萸 白芍(各五两) 
一方黄连四两,吴茱萸二两,白芍三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x导赤各半汤x(节庵) 治劳动心神,伏邪抑发。 
人参 麦冬 茯神 甘草 犀角尖 黄连 知母 黄芩 栀子 滑石 
水煎服。 
x吴萸四逆汤x 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附子 干姜 甘草 吴茱萸 
加生姜水煎服。 
x三妙散x 治湿热上行。 
即二妙散,加牛膝。 
为末服。 
x补肝散x(《简易》) 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羞明怕日。 
夏枯草(五钱) 香附(一两) 
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服无时。 
x当归养荣汤x(《原机》) 治睛珠痛甚不可忍。 
熟地 白芍 归身 川芎(各一钱) 羌活 防风 白芷(各七分半) 
上方以七情五贼劳役饥饱重伤脾胃。脾胃者,多血多气之所。脾胃受伤,则血亦病,血 
养睛 
,睛珠属肾,今生意已不升发,又复血虚不能养睛,故睛痛甚不可忍,以防风升发生意,白 
芷解利引入胃经为君,白芍止痛益血通血,承接上下为臣,熟地补肾水真阴为佐,当归川芎 
行血补血,羌活除风引入少阴为使。血为邪胜睛珠痛者,及亡血过多之病,俱宜服也。服此 
药后,睛痛虽除,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减者,助阳活血汤主之。 
x助阳活血汤x(原机) 治眼睫无力,常欲垂闭。 
黄 甘草 当归 防风(各五分) 白芷 蔓荆子(各四分) 升麻 柴胡(各七分) 
上方以黄 治虚劳,甘草补元气为君,当归和血补血为臣,白芷蔓荆子防风,主疗风升 
阳气 
为佐,升麻导入足阳明足太阴脾胃,柴胡引至足厥阴肝经为使,心火乘金,水衰反制者,亦 
宜服也。 
x当归补血汤x(原机) 治男子衄血便血,妇人产后崩漏,亡血过多,致睛珠疼痛, 
不能视物,羞明酸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俱各酸痛。 
生地(四分) 熟地 当归(各六分) 白芍 川芎 牛膝 白术 甘草 防风(各五分) 
天门冬(四分) 
上方专补血,故以当归熟地为君,川芎白芍牛膝为臣,以其祛风续绝,定痛而通补血也 
,甘 
草白术,大和胃气,用以为佐,防风升发,生地补肾,天门冬治血热,谓亡血生风燥,故以 
为使。 
x五退散x 治眼中翳障。 
蛇蜕 蝉蜕 蚕蜕 猪蹄爪 穿山甲 防风 菊花 草决明 石决明 甘草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薄荷汤下。 
x千金磁朱丸x(原机) 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 
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 
磁石(吸针者) 辰砂 神曲 
先以磁石置巨火中 ,醋淬七次,晒干,另研极细二两,辰砂另研极细一两,生神曲末 
三两 
,与前药和匀,以神曲末一两,水和作饼,煮浮为度,搜入前药,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 
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饭汤下。上方以磁石辛咸寒,镇坠肾经为君,令神水不外移也。 
辰砂微甘寒,镇坠心经为臣,肝其母,此子能令母实也,肝实则目明。神曲辛温甘,化脾胃 
中宿食为佐,生用者,发其生气,熟用者,敛其暴气也。服药后,俯视不见,仰视渐睹星月 
者,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累发者服之,则永不更作,空心服此, 
午前更以石斛夜光丸主之。 
王肯堂按此方磁石法水入肾,辰砂法火入心,而神曲专入脾胃,乃道家黄婆媒合婴 之 
理,倪生释之为费词矣,或加沉香半两,升降水火之义。 
x石斛夜光丸x 治症同上。 
人参 天冬(焙) 茯苓(各二两) 麦冬 生地 熟地(各一两) 菟丝子 甘菊 草决明 
杏 
仁山药 枸杞子 牛膝(酒浸,各七钱半) 五味子 蒺藜 石斛 苁蓉 川芎 甘草(炙) 
枳壳(麸炒) 青葙子 防风 黄连 犀角 羚羊角(镑,各五钱) 
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送下,又名固本还睛丸。 
上方羡补药也。补上治下利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也,故君以天冬人参菟丝之通肾安神 
,强 
阴填精也。臣以麦冬五味杏仁茯苓枸杞牛膝二地之敛气除湿,凉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