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35-证治准绳·幼科 >

第97章

635-证治准绳·幼科-第97章

小说: 635-证治准绳·幼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唇红,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而色黄,遍体热甚,或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精 
神不慢,而多烦躁,此热吐也,宜解热毒,用大顺饮,温熟水空心调下,并五苓散、小柴胡汤,并加姜汁缓服,及香 
薷散主之,误服热药,先投绿豆饮解之,次服止吐之剂。积吐,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 
者脉沉缓,此宿冷滞脾,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滑,为食积所伤,吐酸 气,或宿食并出,儿小者 
乳不化是也,先用五苓散姜汁温汤调下和解,次以乌犀丸主之,最小者投三棱散、化癖丸。伤风嗽吐,有热生风, 
有风生痰,痰结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和痰吐出,此为嗽吐痰壅而作,乃为实证,宜去风化痰,先投清肺饮, 
次小柴胡汤为治。若嗽久而肺虚,土不生金,故面白唇燥,干嗽干呕而无痰,可温补为上,用茯苓浓 
朴汤、惺惺散、如意膏为治。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 
譬如小器盛物,满则溢,治法宜节乳,投三棱散。此外,又有风痰吐,乃是伤风不解,吐乳夹痰,若多时必要生风, 
宜服青州白丸子、半夏散,疏风下痰之剂皆可服之。毒瓦斯吐,出《巢氏病源》。挟惊吐,张涣三香丹 
之类。疳积吐,出《本事方》。凡霍乱吐不止者,伏龙肝细末二钱,以芦稷米炒黄煎汤调下,立止。或用白扁豆炒过, 
煎汤调下亦好,若白扁豆嫩苗更好。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
寒吐
属性:〔汤〕 
小儿寒吐者,由乳母当风取凉解脱,致令风冷入乳变败,儿若饮之,故呕吐也,乳母当食后捏去旧宿败乳, 
急服理中汤,次用酿乳法,其候是寒清痰夹乳吐出是也。凡有此候服药不效,胃气将绝,药不能下,当服灵砂 
丸。如大便通,宜来复丹,二药常用,验。〔薛〕寒吐之证,面目胀,额汗出,脉沉迟微,寒气停于胃,故胃不 
纳而吐出也。哕逆者,由胃气虚甚,过服克伐,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以致气不宣通而作也。风寒在胃者,用 
理中丸。胃气虚者,六君子汤。风凉所致者,宜捏去败乳,急服理中丸,次服酿乳法。若呕吐清涎夹乳,小便 
清利,用大安丸。若因乳母食浓味,用东垣清胃散。若乳母饮醇酒,用葛花解酲汤,饮烧酒服冷米醋三五杯。 
乳母食生冷而致者,用五味异功散。乳母停食者,母服大安丸,子服异功散。乳母劳役者,子、母俱服补中益气 
汤。乳母怒动肝火者,用加味逍遥散。乳母郁怒伤脾者,用归脾汤。乳母脾虚血弱者,用六君芎归,其子亦服三 
五滴。气血虚而乳热者,子、母俱服八珍散,仍参热吐霍乱治之。 
〔世〕x万安膏x 治小儿脾胃虚弱,腹生疳虫 瘕,食积泄泻,常服消疳去积,助胃气,和中,疏气滞。 
人参 浓朴(姜制) 陈皮 青皮 肉桂(夏不用) 干姜(各一两) 木香 沉香 藿香 甘 
草(各半两) 使君子(炮,十个) 泽泻(冬不用,春秋减半用)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食前米饮化下。如热,薄荷汤下。一方,无木香、 
沉香、藿香、青皮、四君子,有白术、苍术、茯苓、猪苓。 
〔田〕x朱沉丹x 治小儿呕吐不止。 
朱砂(二钱半) 沉香(二钱) 藿香(三钱) 滑石(半两) 丁香(十四粒)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用新汲水一盏,芝麻油滴成花子,抄药在上,须臾坠,滤去水,却用别水,空心送下。 
x定吐紫金核x 治小儿一切呕吐不止。 
半夏(汤洗七次,姜制) 人参 白术 木香 丁香 藿香(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李核大。后用沉香一钱为末,朱砂一钱水飞,二味同研匀为衣。阴干,每服一丸, 
用小枣一枚去核,纳药在内,湿纸裹,烧熟,嚼 
与小儿服,后以米饮压之。 
x香银丸x 治吐 
丁香 干葛(各一钱) 半夏(汤浸,切,焙) 水银(各半两) 
上,上三味同为细末,将水银,与药研匀,生姜汁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煎金银花汤下,无时。 
x《本事》白术散x 治小儿吐呕,脉迟细,有寒。 
白术 人参 半夏曲(各二钱) 茯苓 干姜 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二三。 
一方,无半夏曲,有木香、藿香。 
x姜橘汤x 治脾慢胃冷,呕吐不止。 
白姜(二钱,炮) 陈橘皮(去白,一两) 粉草(炙,三钱) 
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用温枣汤调化,空心,少与缓服。 
x定吐饮x 治吐逆,投诸药不止,用此神效。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锉如绿豆大,筛去细末,二两) 生姜(干净,和皮、二两) 薄桂(去粗皮,锉,三钱) 
上,生姜切作小框绿豆大,同前半夏和匀,入小铛内慢火顺手炒令香熟,带 
干方下桂再炒匀,微有香气,以皮纸摊盛地上,出火毒,候冷,略播去黑焦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 
分,稍空心,少与缓服。 
x参香饮x 治胃虚作吐,投诸药不止。 
人参(去芦,一两) 沉香 丁香 藿香(和梗) 南木香(各二钱半)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入姜汁少许,作三次,空心温服。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
热吐
属性:小儿秋夏伏暑,多有热吐,其吐黄涎,头额温,五心热,小便或赤而少,乃热吐也,或干呕而无物,宜香薷饮。 
〔薛〕小儿热吐者,因多食甘甜炙爆之物,或乳母膏粱浓味,胃经积热,或夏间暑气内伏于胃所致。若肌肉 动, 
烦热作渴者,暑伤胃气也,先用香薷散,次用竹茹汤。若吐乳色黄,不能受纳者,胃经有热也,先用泻黄 
散,次用人参安胃散。若吐出酸秽者,乳食内停也,用保和丸。吐乳不消者,胃气弱也,用异功散。吐而少食, 
腹痛欲按者,脾气虚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凡诸证, 
当验其手指热则胃热,冷则胃寒,热用泻黄散,寒用理中汤,不热不寒,异功散调之。 
〔钱氏〕x玉露散x(方见吐泻) 
x香薷散x 治寒温不适,饮食失调,或外因风寒暑邪,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 
发热头痛,或转筋拘急,或疼痛呕哕,四肢逆冷。 
香薷(一两) 茯苓 白扁豆(炒) 浓朴(姜汁制。各五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加酒半杯冷服,立效。 
x竹茹汤x 治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 
葛根(七钱半) 半夏(炮,半两) 甘草(炙,三钱) 
上,每服一二钱,入竹茹枣许大,姜水煎取清汁,微冷,细细服。加茯苓三钱尤妙。 
x〔钱氏〕藿香散x 治脾胃虚,有热面赤,呕吐涎嗽,及转过度者,宜服。 
麦门冬(去心,焙) 半夏曲(炒) 甘草(炙。各半两) 藿香(一两用叶) 石膏(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分至一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温服。 
x《本事》麦门冬散x 治小儿呕吐,脉数有热。 
麦门冬 半夏 人参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二三服。 
x〔汤氏〕清膈饮子x 治小儿伏暑呕吐。 
香薷 淡竹叶(各一两) 白茯苓 人参 半夏 檀香 甘草(炙。各半两) 白粳米(一合) 
上 咀。姜煎,温服。大小加减。 
x《圣惠》麦门冬散x 治呕吐不止,心神烦热。 
麦门冬(焙) 淡竹茹(各半两) 甘草(炙) 人参 茅根 陈皮(去白、焙,各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姜少许,煎五分,稍热频服。量大小加减。 
治呕吐心烦热x芦根粥x 
生芦根(二两) 粟米(一合) 
上,用水二大盏,煎至一半,去滓,投米作粥,姜蜜少许食。 
x大顺饮x 解冒暑毒烦渴,吐泻腹痛,发热神昏,或衄血、咯血,及大腑下血,小 
便黄少,口干汗多。 
细面(二十两) 生姜(十六两) 赤茯苓(去皮) 粉草(各五两) 
上,先以生姜方切如绿豆样,石钵内杵烂,入面再杵匀,摊作薄片,烈日中曝干,赤茯苓、粉草二味细锉, 
同前姜面片或晒或焙,合研为末。每服二钱,新汲井水,无时调服。或温熟汤。 
x绿豆饮x 解误服剂热之毒,烦躁闷乱,或作吐,或狂渴,宜先投下,次服对证药剂。 
绿豆粉(一两) 净黄连 干葛 甘草(各半两) 
上,除绿豆粉外,余三味共为细末,入乳钵同绿豆粉杵匀。每服半钱至一钱,温豉汤调服。 
x益元散x 治热吐面赤气粗,小水短少,伤暑作吐尤佳。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姜汁调,灯心汤下。吐甚者,井花水下。 
x《济生》竹茹汤x 治热吐,口渴烦躁。 
橘红 干葛 甘草 麦门冬 竹茹 生姜 
上,水煎服。热甚者,加姜连。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
积吐
属性:x乌犀丸x 主诸积滞夹惊夹风,温胃调脾,消进饮食,吐逆醋 气,面黄肌瘦,不拘孩儿生后岁月远近, 
并宜可投。 
乌犀(即皂荚,锉三寸长皮,灰火中见青烟起为度,取出、地上瓦碗盖定,存性、冷用,七钱) 硫黄 白姜(各 
三钱半) 陈皮(去白) 川乌(炮、去皮脐,各五钱) 巴豆(七十七粒,去壳膜心,存油) 
上,硫黄一味,先入碾内研细,除巴豆外余四味同焙为末,仍以巴豆薄切,在乳钵内细杵,再同前五味药末杵匀, 
用粳大米饭包作粽子一大个,小瓦瓶盛水熟煮,候冷取出,沙钵内烂杵,细布兜紧,捻出如稠糊,安在别器内,以药末 
亭分同杵细软,丸粟壳大。取诸积,每服十五丸,或五丸,或二十一丸,至三十三丸,并用淡姜汤泡冷饭取汁一小 
盏,五更初空心送下。通利三五行,以匀气散止补。治积吐,有醋 气,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淡姜汤入米醋少许,候温 
空心投下。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
伤风嗽吐
属性:x茯苓浓朴汤x 主伤寒伤风,夹痰呕逆,并吐泻后喉涎牵响,饮食减少,脾胃气虚。 
白茯苓(去皮) 半夏(汤煮透滤,仍锉、焙干。各七钱半) 甘草(三钱,炙) 浓朴(五钱,去粗皮、 
锉碎,每斤、用生姜一斤,切薄片杵烂、拌匀,浸一宿,慢火、炒干用)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煎七分,无时服。或加枣一枚,去核同煎。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
伤乳吐
属性:乳下婴儿,乳哺太过,或儿睡着而更衔乳,岂有厌足,以致脾不能运,胃不能受满而溢,故令呕吐,长此不 
已,遂致慢惊,可不慎乎。此候,但令节乳为上,甚者宜暂断乳,先令乳母服调气之剂,儿服消乳丸,化 
乳消食为上。若吐自口角出,即是乳多不能消化满溢之证,非病也,不可妄投它治吐药。凡吐乳直出而 
不停留者,谓之 乳,但以炒麦芽三钱、橘红一钱、丁香三分,水煎服之,立止。 
x消乳丸x 温中快膈,止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故也。 
香附子(炒,二两)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半两) 缩砂仁 神曲(炒) 麦 (炒。各一两) 
上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绿豆大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x消食丸x 治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 
哺消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