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35-证治准绳·幼科 >

第44章

635-证治准绳·幼科-第44章

小说: 635-证治准绳·幼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烂疮
属性:《圣惠》云∶夫小儿腑脏有热,热熏皮肤,外为湿气所乘,则变生疮,其热偏盛 
者,其疮发势亦盛,初生如麻子,须曳王大,汁溃烂如汤火所伤灼,故名王烂疮也。 
治小儿王烂疮,一身尽如麻子,有脓汁,乍痛乍痒,或时壮热。 
赤芍药 甘草 白蔹(各三分) 黄芩 黄连(去须) 黄柏(微炙。各半两) 
上为末。蜜水调涂,日三两上,瘥。 
治小儿王烂疮及恶疮。 
秫米 竹筱 
上,烧灰细研。以田中禾下水调涂之,立效。 
治小儿王烂疮,初患一日肉色变,二日HT 浆出,或四畔时赤,渐长,若HT 浆匝身, 
即不可治,其状如汤火烧,宜速用x黄连散x 
黄连末 胡粉(各一两) 
上,研匀。以生油调涂之。 
治小儿王烂疮,初起 浆似火烧疮,宜用此方。又,桃仁,汤浸,去皮,研细,以 
面脂和涂。又,以艾烧灰敷,干,即用生油涂。又,十字街土、并釜下土研敷 
之。又,烧牛粪灰敷。又,酒煎吴茱萸汁涂。又,酥和赤地末敷。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浸淫疮
属性:治小儿身体发疮,初出甚小,后有脓汁,浸淫不已,渐大,名浸淫疮,若先从四肢 
起,渐向头面者难治也。 
鲫鱼(一尾长三寸者) 豆豉(一合) 
上杵如膏涂之。又疗马鞍疮。 
又方 苦瓠(一两),蛇蜕(半两,烧) 露蜂房(半两,微炙) 梁上尘 
为末,油调涂。又方伏龙肝(三分),乱发(三分,烧) 为末,猪脂和涂。又方,取鸡冠 
血涂。鸡冠血和黄连末涂。煎鲫鱼膏涂。生切鲫鱼片,和盐贴患处。烧胡燕 
窠,水和涂之。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红丝疮
属性:有一种红丝疮,虽非丹胗,其毒实同,多生于两手中指节上,男左女右,则尤 
甚也。其状,但一水泡,清澄光莹,如小鸡头大,其底下 然数十小针孔,不痒 
不痛,都无妨碍,泡边当有一丝脉如红丝,隐隐在皮里,其行甚速,循臂而上,过 
肘则危,至心即死。有此证者,急以针迎头挑断,或剜耳塞,或嚼白梅封之,丝即 
不行。绍兴庚午,无为宰方梓,字楚材,与先子为同年,秩满代归,三日而殂,询 
其所以,云无疾,但左手中指生一小水泡耳,盖不知其为红丝疮也。又卫提辖宜人 
云∶比邻有女子,忽中指节生一水泡,色极清澈,其底尽细细针孔,历历可数,傍 
有红丝一缕,举家嬉笑,忽有老妪来见,惊曰,此红丝疮也,当害汝命,急就其泡 
上灼艾数十壮,仍于丝上数处挑断,遂免。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恶核瘰
属性:巢氏云∶小儿遇风热毒瓦斯,与血气相搏,结成顽核,生于颈项,遇风寒所折, 
不消,结成瘰 ,久而溃脓成疮也。汤氏用宜服清凉饮子及升麻汤等,《千金》连翘 
丸、龙胆汤、皆可服。〔曾〕瘰 一证,先贤名曰九漏,究其所因似热,稽考形状非 
一,不过随象命名,大概初发于颈项肌肉之间,未成脓者,从本引末,可使衰去, 
针之、灸之、敷之,从其所因而施疗,然小儿幼弱,岂堪针灸,但以服饵涂贴之剂 
为治。此疾多生于耳后及颈项两旁,初发止是一枚,次必连生,大小十数,缠绕项 
下,累累如贯珠,逐个先肿,作脓穿破,轻者可愈,重者难除,先穴漏脓,长岁不 
干,谓之漏项,原其得病之初,自是三阳感受风热,与血气相搏而成,治以百解散 
加当归散,水姜葱灯心煎服,次用玄参饮及牛蒡汤、木通散、内消丸,与之宣热化 
毒,洗以槲皮散,涂用白芨散、二香散,使气血行,脓干汁尽,则自愈矣。仍忌躁 
毒野味,其证不致再作。 
〔薛〕胎毒瘰 者,乃禀肝胆二经郁火气滞所致,盖肝胆经行人身之侧,若因肝 
火动而受患,故发于肝胆二经部分,当审其因而药之。或因乳母恚怒,或血虚内热 
者,当审其所因而调其母,不可用峻厉之药,恐伤元气也。一小儿落草,颈间有 
五枚。审其母素多怒,时常寒热,或乳间作痛,或胁肋微肿,悉属肝胆经证。先用 
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寒热顿退,又用加味逍遥散,母服两月余,其儿亦愈。一小 
儿因乳母肝经有热,耳前后患之。用加味逍遥散治其母,其儿自愈。一小儿颈间耳 
下,各结核三岁,久服消毒之剂,患处益甚,元气益虚。诊乳母素郁怒,致肝脾血 
虚而有热。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母热渐退,却与儿日各数匙,两 
月余而愈。一小儿自落草时颈间患有四枚,至五岁,耳前后如贯珠,元气虚甚,寒 
热往来,饮乳不彻。此禀肝胆经气滞之证。用八珍、逍遥、二散,与壮年妇人服之, 
儿饮其乳,半载之后,儿体渐充,其核渐消,又服地黄丸、逍遥散、而全愈。一小 
儿生下,颈间瘰 三枚,将期敷药,延及耳前。余谓此禀肝胆二经所致。诊其母, 
肝胆脉尚洪数,余谓母子一体,治其母,儿自愈。不信,另用必效散一服,吐泻并 
至,一夕而殁。 
热毒瘰 乃手足少阳、足厥阴、二经风热之证,或肝疳食积所致,其证发于项 
腋或耳前后,或如贯珠,当分表里虚实,若 赤肿者,肝经热毒也,用人参败毒散。 
作痛塞热者,肝火内作也,用加味小柴胡汤。不痛而小便黄,肝血虚也,用六味地 
黄丸。隐于肉里,而色不变者,肝疳内作也,用九味芦荟丸。脓成而不溃,或溃而 
不敛者,脾气虚弱也,用益气养荣汤。凡此肿 疼痛,寒热作渴者,属病气有余, 
形气不足,治宜清肝火,生肝血;肿硬不溃,溃而不敛者,属病气形气俱虚,治宜 
补肾水,实脾土。若因乳母恚怒,肝火遗患者,又当随所因而治之。一小儿脓水淋 
漓,其核未消,发热憎寒,此肝经气血虚而有热也,用补阴八珍汤为主,间以清肝 
益荣汤而愈。后复结核,小便赤涩,晡热作渴,用参术柴苓汤为主,佐以六味地黄 
丸料加柴胡、山栀,及四味肥儿丸而敛。一小儿十五岁,患此发热作渴,日晡颊 
赤,脉数无力,属阴虚而有热,用补阴八珍汤五十剂,加参 又二十剂而溃,但脓 
水清稀,肌肉不生,此脾气虚弱也,以参 归术为主,佐以芍药、熟地黄、麦门、 
五味,气血乃复,遂进必效散一服,毒下而痊。一小儿患此,服克治之药,致寒热 
腹膨,此肝脾疳证,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佐以九味芦荟丸渐退,又用四 
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而消。一小儿九岁,患此面色常青,肿硬不溃,肉色不 
变,乃伐肝化痰。余曰当调补肝脾。不信,果虚证峰起。复请治,仍欲伐肝。余曰 
面带青色,肝虚而本色见也。面色变白,肺虚而本色见也。痰涎上涌,脾虚而不能 
摄也。两目连札,肝血虚而生风也。经云∶胃为五脏之本,当先救胃气。遂用五味 
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元气稍复,乃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佐以九味 
芦荟丸,面色始黄,而核渐消,又以四味肥儿丸,间服地黄丸而愈。 
x百解散x(惊) x当归散x(潮热) x牛蒡汤x(咽喉) 
x大圣散x 治瘰 ,消风毒肿上壅内热,多生瘾疹风丹风证,食煎爆多致此疾。 
羌活 荆芥 升麻 薄荷 防风 甘草 大黄 黄芩 玄参(各等分) 或加赤芍 
药、连翘 
上为末。每二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又方,用牡蛎(二两),火 为末,玄参 
(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 
x玄参饮x 治瘰 ,及头上生恶核肿痛。 
玄参 升麻(各五钱) 川乌(炮裂,去皮脐) 草乌(炮裂,去皮) 当归(酒洗) 
川芎 赤葛 生干 
地黄 赤芍药(各二钱半) 甘草(三钱) 大黄(半生半炮,四钱)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x升麻汤x 
升麻 射干 连翘 犀角屑 大黄(微炮) 朴硝(各半两) 
上 咀,水煎。大小加减。忌酒、面、炙爆物。 
x木通散x(淋) 
x柴芍参苓饮x 治肝火血热,遍身搔痒,或起赤晕,或筋挛结核。 
柴胡 芍药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五分) 牡丹皮 山栀(炒) 甘 
草(炒。各三分) 
上,姜枣水煎服。 
x清肝益荣汤x 治肝胆经风热血燥,筋挛结核,或作瘊子。 
柴胡 龙胆草(酒拌,炒。各五分)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一钱) 熟地黄(自制) 
白术(炒) 木瓜(不犯铁器) 山栀(炒) 茯苓 薏苡仁(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x加味小柴胡汤x 治肝胆经风热,耳前后肿痛,或结核 痛,或寒热晡热口苦耳聋等证。 
柴胡(二钱) 黄芩(炒,一钱) 人参 半夏(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山栀 牡丹 
皮(各一钱) 
上,姜水煎,徐徐服。(去山栀、牡丹皮,即小柴胡汤) 
x益气养荣汤x 治气血虚弱,四肢颈项等处患肿,不问肿溃日久不敛,俱宜服之。 
人参 茯苓 陈皮 贝母 香附(炒) 当归(酒洗) 川芎 黄 (炒) 熟地黄(自制) 
芍药(炒。各一钱) 甘草(炙) 桔梗(各五分) 白术(炒) 柴胡(六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x必效散x 治瘰 元气无亏者,宜用此方。若元气怯弱者,宜先补而后服之, 毒已 
下,便与滋补,庶无他患。若孕妇及虚劳气郁所致者,尤不可服,世以此方为良 
剂,故并注之。 
南硼砂(二钱五分) 轻粉(一钱) 麝香(五分) 巴豆(五粒,去皮心膜) 白槟榔(一个) 
斑蝥(四十个,去头足翅,同糯米炒,去米) 
上为末。取鸡子二个,去黄,用清调药入壳内,以湿纸数重糊口,甑蒸熟,取 
出曝干研细。每服五分,用炒生姜酒,五更调服。如毒出小便涩痛,用益元散一 
服,其毒出而不痛。 
贴恶核方 
赤小豆 猪牙皂荚 硝石 黄药 木鳖子(各半两) 
上末。鸡子清调涂患处。 
贴散瘰 神效方 
白胶香 降真香(用心无土气者) 海螵蛸 
上等分,为末。糁患处,外以水纸掩之,一夜而退。 
兴化李八哥传贴瘰 膏药,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出恶物收敛,神验良方。 
轻粉 麝香 珍珠 血竭 没药 乳香 黄蜡 铜青(各六分) 松香(八钱) 杏仁(二十 
枚,去皮尖) 蓖麻子(二十枚,去壳) 
以上十一味,各研极细末,搅和,用瓷杵钵捣成泥膏。不犯铁器,不见火,将 
膏掐敷绢上,以手扑薄贴。 
治痹 破溃不敛者方 
用烧人场上红黄土,研细,洗净患处掺之,神效。 
〔薛〕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风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同化,其病抽掣扰动, 
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则肝火盛,火盛则肝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 
结核如贯珠。然颈项两侧,正属肝胆经部分,治宜滋肾水,清肝火,养阴血,壮脾 
土,盖肾水旺则肝火自清,肝火清则阴血自生,阴血生则相火自宁,火既宁则无热 
伤元气、火乘土位之疾矣。一小儿甫周岁,项间结核,两臂反张,索败毒之药。余 
意此属肝经血燥,询之,果前患惊风,曾服朱砂等药。遂与六味地黄丸滋其肝血, 
数服而愈。一小儿项侧结核,痰盛发搐,服金石香燥之剂,手足筋挛。此肝血复 
伤,即急惊也。遂用加味小柴胡汤加钓藤钩、山栀、芎、归,六味丸料加五味、麦 
门而痊。一小儿每受惊,项间结核,发热减食,睡间四肢微抽。此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