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35-证治准绳·幼科 >

第34章

635-证治准绳·幼科-第34章

小说: 635-证治准绳·幼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四蒸生庚,属手阳明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二百八 
十八日九变生已,属足太阴脾,脾藏意智。至三百二十日十变五蒸生戊,属足阳明 
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又手厥阴心包络,手少阳三焦,此二经俱无形状,故 
不变而不蒸也。前十变五蒸,乃天地之数以生成之,然后始生齿,能言,知喜怒, 
故云始全也。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为一大蒸,计三百八 
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手受血故能持握,足受血故能行立,经云∶变且蒸。谓蒸 
毕而足一岁之日有余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别治。又六 
十四日为二大蒸,计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三大蒸,计五百一十二日,共五百 
七十六日,变蒸既毕,儿乃成人也。变者,变生五脏也,蒸者,蒸养六腑也,所以 
成人。变者上气,蒸者体热,每经一变一蒸,情能既异,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 
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吐或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 
与伤寒相似。亦有变蒸之余,续感寒邪者,但变蒸则耳冷 冷,上唇发泡,状如泡 
珠,若寒邪搏之,则寒热交争,腹中作痛,而啼叫之声,日夜不绝。变者,易也, 
蒸于肝则目眩微赤,蒸于肺则嚏嗽毛耸,凡五脏六腑筋脉骨节,循环各有证应,其 
治法,和平之剂微表之,热实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汤〕《千金》变蒸论 
云∶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 
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 
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 
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 
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 
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 
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其变蒸之候,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 
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重者体壮热而脉乱, 
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 ,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 
者微,变蒸毕,自精明矣,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平者五日而衰, 
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期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或违日数不歇,切 
不可妄治及灸剌。(海藏云∶言变蒸通一十八次,盖前三百二十日为十小蒸,后二百 
五十六日为十大蒸也。 ,乎典切,不呕而吐也。)〔无〕若身热、耳热、尻亦热, 
此乃他病,可作别治。〔薛〕变蒸治法,平和者,微表之,实热者,微利之,古方紫 
霜丸、黑散子、柴胡汤、皆可。有寒无热,并吐泻不乳多啼者,当归散、调气散主之。 
前证,盖小儿所不免者,虽勿药亦可也,前药峻厉,非惟脏腑不胜,亦且反伤气血, 
余尝见一小儿至一变发热 
有痰,投抱龙丸一粒,卒至不救,慎之慎之!其有不热不惊,略无证候,而暗变者, 
盖受胎气壮实故也。 
x紫阳黑散x 治小儿变蒸壮热,亦治伤寒发热。 
麻黄(二钱半,去节) 大黄(一钱,同锉,炒黑,为末) 杏仁(去皮尖,二钱半) 
上件,同一处捣和,并略烧,存性,再以杏仁研膏和之,密器盛。每服一豆许, 
乳汁调和灌之。 
x紫霜丸x(癖积) 
x柴胡汤x 治变蒸骨热心烦,啼叫不已。 
人参 甘草(微炙)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 龙胆草(酒炒黑) 防风(各一钱) 
柴胡(五分) 
上,每服一钱,水煎。 
x当归散x 治变蒸,有寒无热。 
当归(二钱) 木香 官桂(辣者) 甘草(炙) 人参(各一钱) 
上,每服一钱,姜枣水煎。 
x调气散x 治变蒸,吐泻、不乳、多啼,欲发慢惊。 
木香 香附子 人参 橘皮 藿香 甘草(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水煎服。(《幼科类萃》此方,有制浓朴一钱) 
x平和饮子x 治婴儿变蒸,于三日后三日进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内宜服。 
人参(去芦) 甘草(炙,冬半钱) 白茯苓(一钱,去皮) 升麻(二分,煨) 
上 咀。用水煎,不以时候服。禀受弱者,加白术一钱。肥大壮实者不用。 
x参杏膏x 治小儿变蒸潮热。 
人参(去芦) 杏仁(去皮尖) 川升麻(煨。各半钱) 甘草(二钱,炙) 
上为极细末。百日以前,每服一字,用麦门冬去心煎汤,食远,调服。 

集之三·心脏部一
心痛
属性:小儿心痛,当于大人心痛门参用之。 
心痛吐水者,虫痛。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x钱氏灵矾散x 治小儿虫咬心痛,欲绝。 
五灵脂(二钱) 白矾(火飞,半钱) 
上,同研。每服一二钱,水一钟,煎至五分,温服,无时。当吐出虫。 
《圣惠》治小儿心痛,但觉儿将手数数摩心腹即啼,是心痛不可忍,宜服。x芍药散x方 
赤芍药 人参(去芦) 白术 黄芩 川大黄(微炒,锉) 当归(以上各一分) 
上,捣罗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 
大小加减,温服。 
〔茅先生〕治小儿心痛。x金铃散x 
金铃子(炮,去皮核) 蓬莪术(炮、各一两) 茴香 木香(炮) 荆三棱(炮。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半钱,用热酒、调下。 

集之三·心脏部一
烦躁
属性:〔薛〕仲景云;火入于肺则烦,入于肾则躁。夫心者君火也,火王则金燔水亏, 
而火独存,故肺肾合而为躁也。《活人》云∶但烦热者,虚烦也,诸虚烦热,与伤寒 
相似,但不恶寒,身不疼,故知非伤寒也,头不痛,脉不紧,故知非里实 
也。不可发汗攻下,当与竹叶汤,兼呕者与橘皮汤。又心虚则先烦而后渴,翕翕发 
热,其脉浮紧而大是也。盖烦者,心中烦扰而内热,故属阳。躁者,肢体躁动、或 
裸身欲入井中,为外热,故属阴。外热者,无根之火也,是以为虚。在小儿当辨其 
煎不安是烦, 不定是躁。 煎者,心经有热,精神恍惚,烦满生惊。 者, 
心经有风,烦躁惊搐也。热甚者,黄连解毒汤,轻者,导赤散,风热者,至宝丹, 
脉数而实,便闭有热者,神芎丸,此皆实热之治法也。若烦而头痛短气,口干咽燥 
不渴者,虚也,用四君加芎归。因药攻伐而作渴者,用竹茹汤。烦而不得眠者,酸 
枣仁汤。心神颠倒,烦热欲吐者,朱砂安神丸。面戴阳,目内赤,六脉洪大按之全 
无者,血虚发躁,用当归补血汤。若躁而裸体欲入井中,脉沉细或浮大,按之如无 
者,此皆阴盛发躁也,宜用参附汤,有回生之功。 
x清热解毒丸x 治五脏积热,毒瓦斯上攻,胸臆烦闷,咽喉肿痛,赤眼壅肿, 
头面发热,唇口干燥,两颊生疮,精神恍惚,心忪闷乱,坐卧不宁。及伤暑毒面赤 
身热,心烦躁而渴,饮食不下。 
寒水石 石膏(各八两) 青黛(四两) 
上研末,入青黛和匀,蒸饼七个水调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新 
汲水化下,或细嚼,生姜汤下。如中诸毒,并宜服之。及惊风潮热,痰涎壅塞, 
心胸烦躁,颊赤多渴,坐卧不稳,每服半粒,量大小加减。 
x竹茹汤x(吐) 
x橘皮汤x 
橘皮(一两半) 甘草(炙) 竹茹(各半两) 人参(二钱五分) 
上,每服五钱,姜水煎,食前服。 
x黄连解毒汤x 治时疾三日,汗已解,若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发热不卧。 
黄连(炒,三钱) 黄柏(炒,半两) 栀子(炒,四枚) 黄芩(炒,二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未效再服。亦治热痢。 
x导赤散x(心) 
x至宝丹x 治诸惊痫心热,及卒中客忤、烦躁风涎搐搦,或伤寒狂语,伏热呕吐。 
生犀角(镑) 生玳瑁(镑) 琥珀 朱砂(水飞) 雄黄(水飞。各一两) 金箔(五十片, 
一半为衣) 银箔(五十片) 片脑(一匙) 麝香(一钱) 牛黄(半两) 安息香(一 
两半,为末,酒掬去砂,取一两,酒煎成膏) 
上各另研为末,和匀,入安息香膏,如干,入熟蜜少许,丸桐子大。每服一二 
丸,人参汤化下。量儿加减用之。 
x神芎丸x 治风热壅滞,头目昏眩,口舌生疮,牙齿疳蚀,或遍身疮疥切牙,惊惕怔 
忡,烦躁作渴,或大便涩滞,或积热腹满,惊风潮搐等证。 
大黄(生) 黄芩(各二两) 生牵牛末(一两) 滑石(四两) 黄连 薄荷叶 川 
芎(各半两) 
上为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丸,温水下。 
x酸枣仁汤x 
酸枣仁(去壳取仁) 甘草(炙) 生地黄 栀子仁 麦门冬 人参 当归身(各等分) 
上锉细。加灯心,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x朱砂安神丸x(心) x当归补血汤x(虚热) 

集之三·心脏部一
注夏
属性:〔薛〕脾为太阴,位属坤土,喜燥而恶湿,故凡脾胃之气不足者,遇长夏润溽之 
令,则不能升举清阳,健运中气,又复少阳相火之时,热伤元气,则肢体怠惰不收, 
两脚痿弱,嗜卧发热,精神不足,饮食少思,口中无味,呼吸短乏气促,目中视物 
,小便赤数,大便不调,名曰注夏。此皆禀赋阴虚,元气不足之证,丹溪补阴 
论言之详矣,育子者,其可不知冬月养阳之道乎。治法,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 
胡,加炒黑黄柏主之。若因劳役发热,血虚脉大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血两虚者, 
八珍汤。肝肾阴亏者,地黄丸。大便作泻者,人参理中汤。若乳母肝火乘脾,寒热 
少食者,柴胡栀子散。胃火作渴者,竹叶石膏汤。小儿多因乳母之气不调而致,当 
戒怒气,调饮食,适寒温,则可以远病矣。又如今人夏月皆以香薷汤浸冷,代茶饮 
之,殊不知香薷利水,大损元阳,浓朴克伐,大泻真气,况脾性喜温而恶寒,夏月 
阴盛于内,冷啜伤脾,若胃强有火,湿热为病之人,固无大害,其脾胃虚弱,中气 
不足者,必为腹痛少食,泄泻寒中之疾矣,此大人亦所当戒者,况小儿乎。慎之 
慎之。 
x补中益气汤x(虚热) x当归补血汤x(虚热) x八珍汤x(虚羸) x地黄丸x(肾) 
x人参理中汤x(吐泻) x柴胡栀子散x(发热) x竹叶石膏汤x(发热) 
x清暑益气汤x 治暑邪干卫,身热自汗。 
黄 苍术(泔浸,去皮。各一钱) 升麻(七分) 人参 白术 陈皮(炒) 神曲(炒) 
泽泻(各五分) 甘草 黄柏(酒浸,炒) 当归身 麦门冬(去心) 青皮(炒) 葛根(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上,水煎服。 
x清燥汤x 治小儿自汗,或因热伤元气,大小便秘涩。 
黄 (炒) 苍术(各五分) 白术 陈皮 泽泻 人参 白茯苓 升麻 麦门冬(去心) 当 
归身 生地黄 神曲(炒) 猪苓 黄柏(酒拌,炒。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杵) 黄连(炒) 甘 
草(炙。各二分) 
上,姜一片,水一钟,煎服。 

集之三·心脏部一

属性: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二经有热,无所于泄,而发于舌。如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