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35-证治准绳·幼科 >

第106章

635-证治准绳·幼科-第106章

小说: 635-证治准绳·幼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实和解,治法见后癖积条中。 
x汤氏三棱散x 治积气肚痛。 
砂仁 甘草 益智(炒,去壳) 三棱 蓬术 青皮(炒。各等分) 
上为末。白汤点下。 
丹溪云食积腹痛,必用紫苏、莱菔子之类。初虞世治小儿好吃粽,成肚痛,用黄连、白酒药等分为丸服。 

集之七·脾脏部(上)腹痛
虫痛
属性:虫痛面 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田氏云∶虫痛啼哭俯仰,坐卧不安,自按心腹,时时 
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唇白,又目无精色,口吐涎沫,此为虫痛。钱氏云∶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 
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随其证用药。虫与痫相似,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 
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曾氏云∶蛔虫动痛,口吐清水涎沫,或吐出虫,痛不堪忍,其疾因食甘 
肥荤腥太早而得,故胃寒虫动作痛,其虫吐来或生或死,儿小者,此痛苦甚,亦致危难,先以理中汤(吐泻) 
加乌梅水煎服,使胃暖不逆,次芦荟丸(疳)、使君子丸、化虫饮主之。有儿大者,面 白而间黄色,肉食倍进,肌 
体消瘦,腹中时复作痛,此有血鳖、蛔虫杂乎其间,以二圣丸下之。又有胃受极寒极热,亦令虫动,或微痛,或 
不痛,遽然吐出,法当安虫为上。若以治虫,及伤胃气,固不可也。因寒而动者用理中汤加乌梅水煎服。因热而 
动者用 咀五苓散,亦加乌梅水姜煎投。辛氏女子五岁,病虫痛。诸医以巴豆、干漆、 砂之属治之,不 
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睡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 
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召钱至,钱详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 
更加泻,则为逆矣。至次日,辛见钱曰夜来三更果泻,钱于泻盆中看,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丸药,钱曰,此 
子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辛日何以然?钱曰脾虚胃冷则虫动,而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 
更加泻,知其气极虚也,而丸药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 
病不相应,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 
x钱氏安虫散x 治小儿虫痛。 
胡粉(炒黄) 鹤虱(炒黄) 川楝子(去皮核) 白矾(枯,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大者五分,米饮调下。痛时服。 
治虫动,痛极不可忍,用干漆半两,槟榔一枚生用,窑老一块再 细研,三件一处为末。空心热酒调, 
良久取下虫,立愈,验。(窑老恐窑中 过泥物也。) 
又方用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尽出,用新汲水入生麻油,空心调下。 
x钱氏安虫丸x 治上中二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 
干漆(炒烟尽,二分) 雄黄(一分) 巴豆霜(一钱) 
上为细末,糊丸如黍米大。量儿大小服之,取东引石榴根煎汤下,或苦楝根,或芜荑汤下五七丸至 
二三十丸,发时服。 
x芜荑散x 主治同前。凡小儿痛时便高声啼叫,人中上鼻头唇口一时黑色,脉法当沉 
弱而弦,今反脉大,是虫证也。 
白芜荑 干漆(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钱,米饮调下,发时服。 
x使君子丸x 治腹内诸虫作痛,口吐清水。 
使君肉(薄切,屋瓦焙干) 槟榔 酸石榴根皮(东向者佳,净洗,锉焙) 大黄(半生半炮。各七钱半) 
上,除槟榔锉晒不过火,余三味再焙,同槟榔为末,沙糖水煮面糊丸,麻仁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淡猪肉汁空心下,或鸡肉汁亦好。 
x化虫饮x 消化虫毒在腹作痛。 
槟榔 酸石榴根皮(净洗,焙干。各一两) 红丹( 过) 雷丸 贯众(如鸡头者佳) 使君子肉(薄切, 
焙。各二钱半) 甘草(炙) 枳壳(去瓤,麸炒微黄) 大黄(各五钱) 
上为细末。用清油煎鸡子一枚如春饼样,候冷,抄药末一钱于上,摊匀,空心卷而食之。儿小者,用糯 
米粉水煮糊丸,粟谷大。每服十五粒至三十丸,以淡猪肉汁空心下,鸡肉汁亦好。 
x二圣丸x 治腹内诸虫,及消谷逐水,下气去风。 
槟榔(一两) 巴豆(十五粒、去壳膜心、大好者,存油) 
上,槟榔锉晒为末,巴豆碎切,在乳钵内极细杵,仍入槟榔末同再杵匀,面糊 
丸,绿豆大。每服七十七丸至九十九丸,用温茶清,五更初空心,止一投药,见虫下尽,进以稀粥自安。 

集之七·脾脏部(上)腹痛
锁肚痛
属性:x〔曾〕x一月后婴孩,忽乳不下咽,肚硬如石,赤如朱,撮口而哭,面青唇黑,手足口气俱冷是也。 
始因断脐带不紧,为风冷所乘,证亦危急,以白芍药汤(疝)、乌梅散、一字金(脐风)投之,日久则难愈。更参考脐 
风证内议论。 
x乌梅散x 治腹疼,及初生婴孩脐下冷痛,疝气等疾。 
乌梅(去核) 玄胡索 粉草(半生半炙。各五钱) 乳香 没药 钓藤(各二钱半)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集之七·脾脏部(上)腹痛
盘肠内钓痛
属性:〔汤〕小儿腹痛曲腰,干哭无泪,面青白,唇黑肢冷,为盘肠内钓。凡有此证,急煎葱汤淋洗其腹, 
揉之,葱熨脐腹间良久,尿自痛中出,其疼立止,续次 
服药。 
乳香 没药(各少许,透明者、细研) 
上件,木香一块于乳钵内磨,水一分,滚数沸,调乳没末。此药只一服效。 
〔薛〕小儿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皆由肝经风邪所搏也,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干啼者, 
风燥其液,故无泪也,额上有汗者,风木助心火也,口闭足冷者,脾气不营也,下利青粪者,肝木乘脾也, 
皆由产下澡洗受风冷所致,当服钓藤膏之类。若乳母及儿受寒邪者,用沉香汤之类。若儿额间有汗,口闭脚冷, 
乃虚寒也,用当归散(见前)或沉香降气汤之类。若面赤唇焦,小便不通,小腹胀痛者,乃小肠热也,用人参汤 
送下三黄丸(里热)。若因乳母饮食停滞者,用保和丸(宿食)。怀抱气郁者,加味归脾汤(惊悸)。怒动肝 
火者加味逍遥散(虚热)。子母俱服,并佳。 
x钱氏钓藤膏x 治小儿腹中极痛,干啼后偃,名盘肠内钓。 
乳香(研) 没药(研) 木香 姜黄(各四钱) 木鳖子仁(二十一个) 
上,先将后三味同为细末,次研入上二味,炼蜜和成剂收贮。每一岁儿可服半 
皂子大,余以意加减,煎钓藤汤化下,无时。次用魏香散。 
x魏香散x 
蓬术(半两) 阿魏(一钱) 
上,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术一昼夜,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煎紫苏米饮空心调下。 
x蒜乳丸x 治冷证腹痛夜啼。 
大蒜(一稞,慢火煨香熟,研烂) 乳香(另研,五分) 
上,研为丸如芥菜子大。每服七粒,乳汁送下。 
x异香散x 治小儿诸般吊证,角弓反张,胸高脐凸。 
用透明没药一味为末,姜汤调下。 

集之七·脾脏部(上)腹痛
瘕痛
属性:〔曾〕 瘕痛,乃积久所致,由荣卫俱虚,外则感受风寒,内则过伤乳食,停滞既久,不能克化,故 
邪并于阴为 ,阴则专静,凝而不移,邪并于阳为瘕,假物象 
形,动而不息。若久而不治,亦成脾疳积,或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不按则轻。或面黄肌瘦,肚硬 
而胀及有青筋,昼凉夜热,蒸潮无时,乳食减少,爱吃泥土。或大便酿泻,痛则身冷如冰。法当调脾养胃,用醒 
脾散(慢惊)参苓白术散(不乳食)。磨积理疳,用化癖丸(癖)三棱散(宿食)木香莪术丸(宿食)。治酿泻, 
没石子丸(泻)、沉香槟榔丸(癖积)。然此积滞之疾,非七剂可疗,必须次第调理,则日久自然平复。 

集之七·脾脏部(上)腹痛

属性:〔曾〕始则腹内一小长块,其硬如臂,从腰缠转,或左或右,良久痛甚,则见于皮下,不妨乳食。其证先因 
有疾表解未尽,遽尔下之太过,气虚寒搏,郁结而成。法宜益气理虚,用参苓白术散(不乳食)、沉香槟榔丸(癖)、 
木香莪术丸(宿食)为治,或间投白芍药汤(疝)加人参、茯苓,水姜煎服。 
癖痛治法详癖门 
按∶ 瘕 癖四证,大同小异,治法亦无大分别,似不必琐琐作名,亦可也。 
吊肾偏坠痛证治在阴肿门 
寒疝痛证治在疝门 

集之七·脾脏部(上)腹痛
补虚
属性:x芍药甘草汤x 治出疹肚疼腹满,小便不通。 
芍药(一两) 甘草(二钱半) 
上锉散。白水煎服。 
x《圣惠》人参散x 治小儿卒吐下,腹痛不止。 
人参(去芦头)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干姜(炮裂,锉) 黄 (锉。 
各一分) 细辛(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频服。 
〔钱乙〕附方x和中散x 和胃气,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思食。 
人参(去芦) 白茯苓 白术 甘草(锉,炒) 干葛(锉) 黄 白扁豆(炒) 藿香叶(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干枣二个去核,姜五片,煎至八分,食前温服。 

集之七·脾脏部(上)腹痛
外治
属性:《庄氏家传》小儿未能语,啼哭不能辨者,当以手候其腹,如有实硬处,即是腹 
痛。治之方,研生姜取汁,暖令温,调面成糊,涂纸上,贴脐心,立定。 

集之七·脾脏部(上)
腹胀
属性:〔钱〕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此言未下而喘者,为实, 
故可下,若误下而喘者,为虚气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饼子二方见癖)。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下 
之,则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即目胞腮肿, 
四肢黄色。治之用塌气丸渐消之,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散药治之,何以然? 
脾虚气未出,故虽腹胀而不喘,可以温散药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矣。若气虚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 
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则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 
也。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 
虚不能胜肾,随肺气上行于四肢而目肿若水状,肾气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用塌气丸,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 
复故也(此下后喘,故宜塌气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冠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 
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则必有失,当以意渐收之,即顺也(寇未出林,谓虚气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 
肿,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温散药上下分消其气而愈也,寇已出林,谓虚气已出,为喘、为目腮肿,须用塌气九渐消之)。 
治小儿虚腹胀,先服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能食者,可下之。 
盖脾初虚而后有积,所治宜先补脾,然后下之,后又补脾,即愈也。不可补肺,恐生虚喘。 
〔洁古〕腹胀虚实凡久病吐泻之后,虚则其脉微细,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黄,目胞腮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