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75-姚贞白医桉 >

第12章

675-姚贞白医桉-第12章

小说: 675-姚贞白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条参15克 寸冬9克 波蔻6克(冲) 广陈皮6克 甘
草3克 炒玉米、老米各12克
'按'霍乱一症,对我国人民之危害,自古而然。历代医家,纷述治验。迄至新中国成立,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斯疾极少流行。
本书二例发生于1941年,当时昆明地方霍乱大流行,死者甚众。
上述两例皆属霍乱,但病同症异,一寒一热。前者为寒霍乱因脾阳大伤,元气欲脱,所以采用回阳救厥;后者为热霍乱,因肝胆火灼,气化逆乱,所以采用芳香化浊等法。两例并皆获效。
肠痈便血
石××,男,六十三岁,住昆明市。1962年8月。
初诊:自诉素嗜烟酒辛辣厚腻,大便下血廿余年,时作时止。近来因饮酒过多,便血大作,每日七、八次,或于便前流血,或无便而尽为鲜血,少腹部隐隐作痛。头晕心慌,面色萎黄微浮,自汗,食纳日减。夜卧不安,多梦,精神倦怠,病发月余,已用各种止血剂均无效应。
脉象细数而芤,舌质红,苔淡黄腻。 《金匮要略》谓:“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此皆由于素嗜烟酒辛辣等物,肠腑湿热积滞甚重之故。治宜首重清化湿热,活血止血。处方:
赤小饭豆18克(冲) 土炒全川当归15克炒赤白芍药各9克
浙贝母9克(冲) 吴白芷9克干地黄15克金银花炭9克
藕节炒炭9克 粉丹皮6克炒地榆炭9克炒黄芩炭6克
二诊:上方眼三剂后,便血渐少,头晕心慌自汗均减。
但每日仍有五、六次先血后便,少腹部时感疼痛。夜卧较宁,食纳稍增,面色尚萎黄。舌上黄苔退薄,诊脉芤象己减,而仍沉数。此因湿热未净,血不归经,再以止血育阴,清化湿热治之。拟方:
东阿胶15克(烊化分次调服) 炒云连3克 冲饭豆15克 当
归15克 炒赤白芍各9克槐花6克炒地榆9克炒枯芩6克
茯神12克 金银花炭15克 干地黄15克
三诊:上方连服五剂后,大便日二、三行,仅偶有少量鲜血,少腹疼痛渐渐消失。面黄瘦,已不浮。食纳日增,夜可安卧。脉沉弦,舌淡苔薄。症属失血过多,阴虚气弱,肝脾失调,宜滋阴固气养血,赓续调治。处方:
东阿胶15克(烊化分次调服) 干地黄12克 当归15克 炒白
芍12克 茯神15克 苏条参9克 赤小豆12克(冲) 炒槐
花6克炒枯芩4.5克生甘草3克炒苡仁12克广木香1.5克
嘱戒烟酒辛辣。 
'按'金匮要略指出:“先便后血为远血”似属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出血一类病症。“先血后便为近血”是直肠肛门痈疡破溃出血。此例患者,因湿热郁结而发生“近血”,治疗即遵金匮:用赤小豆散灵活化裁,止血活血,清化湿热。
后又养阴,健脾调肝,滋益气血。李时珍:“赤小豆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解酒毒,治肿消胀,下利肠澼……。”确具一定疗效。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患者能够遵照医嘱,力戒烟酒及辛辣厚味,杜绝致病原因,故能获彻底治愈。
胃痛吐血 
钟××,男,四十三岁,干部。
1965年6月10日深夜,某医院邀余会诊。患者胃病廿余年,近因劳力过猛,即觉胸胃疼痛如针刺,大口吐血,血色暗红,并有黑色块状。自服“云南白药”半小瓶后,即入医院急救。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多方止血无效,拟行手术,而患者要求中医会诊。症见音低息弱,面色皓白,自汗,脉沉细而濇,舌质淡,苔薄白。诊属失血过多,气阴大亏,脾阳不足。若再耽延,恐气随血脱,即难救治。当先止血固摄,拟方:
云南参三七粉9克(分次调兑) 侧柏叶炭9克 陈棕炭9克
炒艾炭9克 炮姜炭9克藕节炭6克 阿胶珠15克
每服点入童便一小酒杯为引。
二诊:上方缓缓服后,至翌日中午,大吐血已基本止住,只少量血块夹痰沫吐出,色紫黑。患者精神萎顿,少气懒言,饮食不思,面色苍白。脉象关部仍沉细而涪,两寸浮芤,尺部沉微,舌仍薄白。证属气血两亏,肝脾失调,心神不足。治宜益气荣血,养肝湿脾,兼佐化痰。拟方如下:
吉林红参9克(另煨兑服) 土炒白术12克 茯神18克 东阿
胶18克(烊化分次调兑) 炮姜炭6克 当归12克 炒杭芍9克
侧柏叶炭6克参三七粉4.5克(分次调兑) 生甘草3克(点
童便为引)
三诊:上方连服二剂,吐血停止,能进少量流质,自汗已收,能安卧,胸胃刺痛轻减。自觉头昏神倦无力。脉转缓和,较前有力,舌质淡红,苔渐润。续用原方加减:
吉林红参9克(五剂后改苏条参15克) 炒白术12克 茯神15克
砂仁6克(冲) 当归15克炒杭芍9克广陈皮6克炙甘
草3克莲子12克(去心) 龙眼肉9克炮姜4.5克大枣3枚
上方连服十余剂,诸症消失,饮食增加,病愈出院。
'按'本例患者,素有胃病,又因挣伤,发生大吐血不止,脾胃大伤,有气随血脱之危!急当止血固摄。而止血之法,血宜活,不宜结,故方中以三七为主。宜调顺气机,少点童便为引。血渐止,增加益气荣血,养肝温脾之品。继叉养心安神,补益气血,强健脾胃,以善其后。
胃痛便血
陈××,男,六十岁,工人。1970年5月。
初诊:患者胃痛三十年,十年来症状加重。常感胸膈胃脘疼痛胀闷,呃逆吞酸,大便二、三日一行,时呈黑褐色、或便后鲜血。渐至形体极度消瘦,颜面苍白,食纳稀少,自汗,畏寒肢冷,精神萎顿。曾经钡餐检查;证实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便潜盘试验(+)至(++++)不等。因多次治疗无效,特来住院治疗。脉象沉细而紧,舌淡,苔薄白,中心黄腻。此病久阳虚脾弱,寒湿内滞,气血失和,胃络受损。法当温运。处方:
党参15克 土炒白术12克 茯苓12克 法半夏0克 西砂
仁9克 上肉桂6克(兑服) 荜澄茄6克公丁香4.5克(冲)
甘草3克 侧柏叶炭9克 烧鸡金6克 炮姜炭9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后,胀闷疼痛略减,而现口燥唇干,头昏心慌,气短自汗,夜卧不安,便秘,色褐尤深。诊脉沉细紧而数,舌苔黄燥少津。此中焦寒湿稍化,而上方偏燥,有阴虚热浮之象,改拟下方:
红人参9克(兑服) 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土炒白术9克
茯神15克海螵蛸12克(煅) 浙贝母9克(冲) 西砂仁9克
侧柏叶炭9克 甘草3克 烧鸡金6克 炮姜炭6克
三诊:上方服六剂,口燥渐润,胀痛轻减,食纳较增,头昏、心慌、自汗及夜卧不安,均有好转。便秘,色褐,便后仍有少量鲜血。脉细弦,苔黄已退。此阴经络脉初得调养,脾胃渐运,病久气血阴阳俱虚,续拟黄土汤加减:
干地黄15克 川附片15克(开水先煨透) 白术12克 东阿
胶15克(烊化兑服) 炒黄芩6克 全当归12克 灶心土1块
(约120克,捣碎,泡水澄清,取水煎沸,煎煮它药。)
四诊:上方连服十剂,胸胃胀痛由缓解而渐消失,大便转黄,日一行,鲜血止。潜血试验数次,皆为(—)即阴性。纳增眠佳,色润肌丰,脉绥调,舌粉润。余症也全瘥。
出院时,为拟下方,嘱制丸剂常服。处方;
苏条参30克炒白术30克茯神30克当归30克炒杭芍2.4克
西砂仁15克 熟地黄炭2.4克 海螵蛸2.4克炙附片30克(开
水先煨透) 炙甘草9克炒枯芩9克
上药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一丸,用开水送服。
'按'脾阳既伤,阴络复损,用药过燥,每伤津血;过投阴腻,又碍中焦。二诊用参、术、归、芍、贝等品,性能缓和,易于受纳。后用加味黄土汤,温阳健运,养血益阴,气血双调,其本得治。再用丸剂,善其后。
鼻衄大失血
李××,男,二十五岁,昆明市西郊某厂工人。1971年2月。初诊:患者平日身体强健,食欲旺盛,因烟酒嗜好过多,引起血燥肺热,心胆火灼。时值春令,气候干燥,又食辛辣刺激之物,触动血热,遂发为鼻衄。初起不过鼻中偶然流血,后即大量衄血,杯盈碗盛,无法遏止。急请该厂五官科西医针药并施,且加用手术以纱布填塞鼻腔,而鼻衄改由口腔而出,仍不能止,乃用车将患者载来我院门诊。因出血过多,患者面色萎黄,饮食不思,头昏,神倦,唇焦口燥,脉象洪滑,舌黄。此属衄血过多,阴虚络燥,心肺热重。
治则先用物理疗法,俾使血随热降,以制其奔腾之势。先将毛巾用冰水浸湿,冷敷于后脑及头颈部(督脉)。再用热水一盆将患者两足浸泡水中。急速煎服下方:
犀角4.5克 生地30克 丹皮6克 赤芍9克 栀子炭9克
藕节炭9克侧柏炭9克 白茅根30克川贝母9克煅酒
淬花蕊石9克
二诊:昨用物理疗法及服上方后,衄血暂止,只少许由痰中咯出,脉洪滑均减,舌黄淡,能略进饮食,二便尚通,再用下方:
犀角4.5克生地炭18克京元参12克麦冬9克 赤芍9克
炒栀子炭6克 丹皮炭6克 川贝母9克 桔络9克 净杷
叶3片 生甘草3克 藕节9克 鲜京竹叶50片
三诊:服上方后,患者鼻衄全止,微咳痰凝,只神倦头昏,肢体困乏。此系病退阴虚肺燥,余热未净之候,改用下方,连服十余剂而愈:
生地炭15克京元参9克麦冬9克生杭芍9克冲川贝
母9克粉丹皮4.5克茯神12克广桔络6克 炙冬花9克
甘草3克藕节5个
'姚按'鼻衄一症,为临症中常见疾病之一,如处理不当,医不及时,轻则失血伤阴,重则大量衄血,引起气随血脱。余尝见农村一老人,因年迈嗜酒,大量鼻衄盈盆,由于抢救不及而死亡。又尝诊一中年妇女, 亦因外伤鼻衄过多,血流如注,已有气随血脱之虞, 虽大剂参附,挽救回生,但此后极度贫血,体质虚弱,经常多病。医学前辈谓:“阳络伤血,血从督脉而出,是谓衄血。阴络伤血,血从冲脉而出,是谓咯血”。此症余根据临床症状,先用物理疗法,上用冰布冷敷,下用沸汤浸足,即内经所谓:“从上引下”之意,此后以大剂犀角地黄汤加减,养阴凉血,滋润化燥,遂告痊愈。
中寒胃痛
外宾某,男,五十岁。1967年8月。
初诊:患者体质素弱,有胃病史,每年夏秋雨湿之际,或工作疲劳过度,或饮食不慎,即易发作。一周前,因感寒发热,经用西药治疗好转,而胃疾复发,吞酸,胀满,隐隐作痛。大便溏薄,日四、五行,量少、色黄绿,便后胀满不减。食少,肢冷,眩晕。病势迁延,邀余会诊。症见患者卧床难起,精神疲惫,四肢乏力,颜面清瘦。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轻取细缓,沉候濡弱。此属寒湿壅遏,脾阳不运,胃肠失和,法当温中散寒,健脾祛湿。拟方如下: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上肉桂4.5克(开水兑服) 炒苍
术9克 广陈皮6克 西砂仁9克 茯苓15克 炒老米15克
生姜1片(烧) 小枣11枚
上方连服五剂,每剂三煎。
二诊:症情显著改善,诊脉细缓有力,舌转红润。大便成形,日一行。吞酸、饱闷、胃部隐痛、肢冷等症均渐消失。能起床行步,思饮食,惟精神欠佳。此中焦寒湿渐化,脾阳渐复,续拟益气健脾,温胃之方;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上肉桂6克(开水兑服) 生口芪
15克 炒白术9克 西砂仁9克(冲) 法半夏9克 广陈
皮6克烧姜2片 炒老米15克小枣11枚
'按'中焦脾胃,具有受纳、腐熟、蒸腾、运化水谷精微,产生津液、气血、营卫等营养物质的功能。祖国医学将这一系列生理过程喻之为“中焦如沤”的现象。中焦气化失司,产生寒湿,上逆胃脘则疼痛反酸,下注肠问则便溏稀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