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实用经络美容一 >

第2章

实用经络美容一-第2章

小说: 实用经络美容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穴位注射:中脘、丰隆。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射1毫升,每日1次,7次为1次疗程。
皮肤针:胸椎5~10两侧、腰骶部、大椎、风池、中脘、内关、足三里。中等强度刺激。
耳针:耳尖放血。脾、胃、胆、心。
按摩:足太阳经背俞穴(重点在脾俞、胃俞、胆俞、心俞),摩腹(配合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神阙)、胃经、胆经。
3、常用方药
温胆汤加减: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5克,枳实6克,竹茹6克,炙甘草3克。
外用剂:生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5克放入神阙穴,以胶布固定。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调配膳食,不寐者不论虚实寒热均不宜烟酒、咖啡、浓茶,不宜食用大辛大热、大寒大凉、食性偏颇明显的食物,以不耗气、不动火,平和的食品为主。勿拘泥于“养心安神”的思路,应辨证为先。
(1)心脾两虚
宜食龙眼肉、山药、大枣、莲子、荔枝、葡萄、黄鳝、牛乳、猪肝、猪血等。
不宜生冷、寒凉。
食疗举例:龙眼、莲子、百合、冰糖各20克。将前三者洗干净,与冰糖共放入碗中,加足水,隔笼蒸透,即可食用。
(2)心胆气虚
宜食龙眼肉、猪心、莲子、小麦、牛乳、牡蛎等。
不宜生冷、寒凉。
食疗举例:野山参5克,龙眼肉200克,高粱酒1000毫升,将野山参、龙眼肉浸泡在高粱酒中。并加冰糖适量。加盖密封。半个月后,可早晚各饮20毫升。
(3)阴虚火旺
宜食清润滋补之品,葡萄、梨、苹果、香蕉、柑橘、枇杷、杨桃、猕猴桃、西瓜、菠菜、空心菜、百合、莴笋、银耳、燕窝、鸭肉、鲍鱼、龟、甲鱼等。
不宜温补性热之品。
食疗举例:枣仁、玉竹各20克,灯心草6克,糯米200克,先将枣仁、玉竹、灯心草洗干净,并用纱布包扎,放入锅中与糯米同煮成粥,粥成之后,捞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4)胃腑不和  首先要减食,节食。
宜食清淡稀薄的白粥、汤面条、面包、蔬菜、柑橘、山楂等。
不宜油腻、粘腻、寒凉冷滞的食物,如糯米、肉汤、肉类、煎炸、花生、核桃、鸡蛋、柿子等。
食疗举例:神曲10克,红茶末5克,神曲切成粗末,锅中微炒,勿焦,与红茶末混合,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味淡即止。
(5)肝火上扰
宜食清淡性寒之品,如西瓜、梨、枇杷、杨桃、黄瓜、苋菜、芹菜、菠菜、茄子、绿豆等。
食疗举例:杭菊花10克,乌龙茶3克,滚水冲泡,待茶饮用。
(6)痰火扰心  同“肝火上扰型”。
失眠虚证重在心脾肝肾,饮食当以补益气血,养阴清补之品。失眠实证常和食滞痰浊、火热内扰相关,饮食当以消导清淡,清热降火之品。
2、起居护理  
不寐一证和情绪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应从几方面加以疏导:心理咨询,倾诉交流,游出玩水,娱乐欣赏等。
虚证应注意饮食调养;实证要加强运动锻炼,畅达血脉,促进代谢;热证尤其要注意情绪调理。
睡前不看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书报,不谈感兴趣的话题。
五、生活美容
根据皮肤性质以及肤色改变,在调整失眠的同时,生活美容的皮肤护理是必要的,强调使用眼霜、滋润营养霜。
 郁证
 一、主要表现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症状表现因人而异,较为复杂。多见于脏气素虚,体质偏弱,性格敏感多疑、压抑内向、心理暗示较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常见心情抑郁,情绪不稳定,易怒易哭,善太息,失眠,咽喉异物感,食欲不振,胃痛、胁痛、头痛、月经不调、易患子宫肌瘤、乳腺增生肿瘤等。本证非常影响神采容貌,会引起一系列美容问题:表情抑郁或呆滞、面部郁胀、肥胖、消瘦、黄褐斑、脱发、早衰等等。如果忽视对郁证的调治,将使许多美容问题难以解决。
 二、病因病机
 多因不良情绪刺激(如谋虑不遂、忧思郁怒、悲愁恐惧等),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导致湿、痰、热、食、血郁结,相因或相兼为病。脏气素虚,阴阳气血失调是其本,七情损伤,气、血、湿、痰、热、食郁结是其标。病久尚可进一步伤及心脾肾,甚至导致虚损重证。
 本病大致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慢性咽炎等。
 三、辨证施治
 (一)肝气郁结型
 1、主要证候  
 精神抑郁,情绪不稳定,善太息,胸闷胁胀,脘痞嗳气,月经不调,经前紧张,乳胀,少腹痛,舌苔薄白,脉弦。
 2、经络治疗
 毫针:期门、章门、膻中、肝俞、膈俞、地机、三阴交。针宜泻法,可灸。
 穴位注射:期门、肝俞、内关、三阴交、太冲。维生素B1注射液50毫克及维生素B12注射液0。1毫克,混合后使用。每次取3个穴,分别注射等量药液。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皮肤针:后颈部、胸椎7~10两侧、章门—期门—急脉的肝经循行路线。
 耳针:肝、胆、心、神门。
 刮痧:分为三组:一组为风池、膈俞、肝俞、胆俞;二组为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组为膻中、中脘。先刮第一组,再刮第二组,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三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
 按摩:斜擦胸胁,按摩下肢肝经及胆经、上肢心包经、足太阳经背俞穴(重点是厥阴俞至胆俞部分)。
 3、常用方药
 逍遥散加减:柴胡6克,当归6克,白芍9克,茯苓6克,白术6克,炙甘草4克,香附6克,陈皮6克,生姜3片,薄荷3克。
 中成药:逍遥丸。
 (二)肝郁化火型
 1、主要证候  性情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呕恶吞酸,口苦口干,胸闷胁胀,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2、经络治疗
 毫针:风池、肝俞、胆俞、阳陵泉、太冲、行间。针行泻法。
 皮肤针:后颈部、骶部、内关、太冲、行间;重度刺激,必要时指尖放血。
 耳针:耳尖、肝、胆、大肠、胃。
 刮痧:章门、期门、带脉、肝俞、心俞,刮痧配合穴位按摩。重度刺激。
 按摩:头部、脚部、下肢肝经、上肢心包经。
 3、常用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9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当归9克,生地12克,丹皮9克,栀子9克,夏枯草10克,黄芩9克,甘草4克。
 中成药:牛黄上清丸。
 外用剂:生大黄、胆南星各等量,加醋熬膏,熬贴于涌泉、行间、阳陵泉上。
 (三)气郁痰阻型
 1、主要证候  咽喉不适,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闷胀,舌苔白腻,脉弦滑。
 2、经络治疗
 毫针:膻中、丰隆、三阴交、间使、太冲、鱼际、神门。每次取穴3~5个,针宜平补平泻。
 皮肤针:后颈部、胸椎3~8两侧、气管两侧、太渊、合谷、天突。
 耳针:咽喉、肝、心、内分泌、神门。
 刮痧:第一组是大椎、肺俞、肝俞、膈俞。第二组天柱、天鼎、廉泉、合谷、三阴交。用刮痧法、撮痧法。先用泻法刮第一组,再用撮痧法拧挤第二组,均要出现痧痕。
 按摩:
 ①颈前部取人迎、水突、局部敏感压痛点,以及咽喉部三条侧线(第一侧线:喉结旁开1分处直下;第二侧线:第1、3侧线的中间直下;第三侧线:喉结旁开1。5寸直下)患者仰卧位,颈部略向后仰。医者先于患者咽喉部三条侧线施用一指禅法或拿法,往返数次,然后揉人迎、水突、敏感点。时间约10分钟,手法要轻快柔和,使患者喉肌放松,喉黏膜有湿润感。
 ②项部取风池、哑门、风府。患者坐位,头稍向前倾,医者用一指禅推法双手推风池。再单手用一指禅推法推哑门、风府。每穴位2分钟,然后拿风池以及项部颈椎风侧,往返4~5次,最后揉两侧胸锁乳突肌,时间约4分钟。
 ③手部、上肢肺经、下肢脾经及肝经。
 3、常用方药
 半夏厚朴汤: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苏叶6克,生姜9克。
 (四)忧郁伤神型
 1、主要证候  
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数欠伸,心烦不得卧,坐卧不宁,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经络治疗
 毫针:膈俞、心俞、肾俞、神门、内关、三阴交。针行平补平泻法。
 穴位注射:心俞、肝俞、足三里。每次取两个穴位,当归注射液4毫升,每次每穴1毫升,交替选穴。
 皮肤针:胸椎5~10两侧,后项部,骶部、小腿内侧、神门、心俞、肝俞、脾俞、百会。
 耳针:心、肝、内分泌、神门、皮质下。
 刮痧:分三组穴位:第一组为风池、心俞、脾俞、肾俞、次髎;第二组为中脘、气海、关元;第三组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一组,再刮第二组,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按第三组穴法,每穴3~5分钟。
 按摩:脾经、心经、心包经。
 3、常用方药
 甘麦大枣汤加减:浮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7枚,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
 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合逍遥丸。
 (五)气滞血瘀型
 1、主要证候  
 性郁抑郁,每感多疑,斤斤计较,烦躁易怒,时常有腹痛、头痛、胁痛等,妇女常有痛经,经血紫暗,瘀血块较多,舌质瘀暗有瘀斑,脉弦或涩。
 2、经络治疗
 毫针:膈俞、肝俞、章门、期门、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每次选5个穴位,针行平补平泻法。可以配合艾灸或拔罐。
 穴位注射:太冲、三阴交。用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1~2毫升,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
 皮肤针:胸椎5~12两侧,骶部,胁肋肝经循行部位,厥阴俞、肝俞。
 耳针:肝、交感、内生殖、内分泌。
 刮痧:大椎、大杼、膈俞、肝俞、血海、三阴交、曲泉。
 按摩:穴位按摩:章门、期门、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以酸胀为度。局部按摩:脚部,任脉,下肢肝经,上肢厥阴经。
 3、常用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9克,香附6克,茯苓12克,白芍9克,桃仁6克,红花6克,当归6克,生地黄9克,川芎9克,甘草3克,桔梗4克。
 中成药:逍遥丸合益母草膏。
 外用剂:香附、郁金、小茴香、丹参各10克,蒲黄、五灵脂各3克,上药研细末,用酒调成糊状,用胶布敷于关元、神阙穴。
 (六)心脾两虚型
 1、主要证候  
 多思善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悲忧善哭,面色无华,口唇色淡,不思饮食,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经络治疗:参考不寐“心脾两虚型”。
 3、常用药物:参考不寐“心脾两虚型”。
(七)阴虚火旺型
1、主要证候  心烦易怒,眩晕心悸,五心烦热,少寐,遗精腰酸,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经络治疗  参考不寐“阴虚火旺型”。
3、常用方药  参考不寐“阴虚火旺型”。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饮食以清淡爽口、食性平和为宜。戒油腻肥甘厚味,以防气机壅滞,不利解“郁”。
(1)虚证
郁证属于虚证者(加忧郁伤神、心脾血虚等),饮食应注意补益扶正,增加乳类、蛋类、鱼类、瘦肉的摄取,但应补中有疏,在食物烹调方法及食物品种的选择时应以易于消化为原则。
食疗举例:
甘麦二枣粥:甘草25克,小麦50克,大枣10个,酸枣仁(炒)15克,粳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