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

第6章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第6章

小说: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4…

    “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  



    “有巧克力的,”妈妈说。  



    “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妈妈说。  



    “我现在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她妈妈说。  



    随着母女俩的对话不断深入,母亲的话越来越让我听着不舒服。她的话让母女俩之 



间的沟通越来越对立。贝蒂只知道自己的喜好,并不知道女儿对什么感兴趣。可贝蒂的 



所作所为,就好像她知道苏茜喜欢什么似的。  



    苏茜的个性遭到否定,她被迫忽视自我需求。她被明确地告知,她内心的想法—— 



她自己的选择——是错的,而别人说的——妈妈的臆断——才是正确的。她还明白,真 



实的自我想法(想吃香草冰淇淋)并不为自己的妈妈所接受。  



    贝蒂的动机是好的,她想给女儿买好吃的冰淇淋,但她实际上侵害了她女儿的精神 



边界。  



    孩子的边界,是对一切教育开放的  



    不管怎样,苏茜没有接受她妈妈的独断专行,她似乎可以抵挡这个小小的攻击。她 



没有被说服,她并不认为妈妈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内在想法。但是许多女孩都会屈服于 



父母的权威。如果苏茜的妈妈认为,她可以在女儿的爱好和选择方面拿主意,她肯定有 



很多类似的行为。  



    尽管母亲一再坚持,但苏茜保持了自我,及对个人爱好的清醒认识,这是难能可贵 



的。苏茜身边很有可能有一个对她影响很深的人,他不断地支持和帮助苏茜保持自我。 



没有持续的肯定,一个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判断而放弃自我。  



                                                                           24 


… Page 25…

    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对一切教育开放的。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神圣的。但是,这些神 



圣的父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对特定情境的虚构和疏忽, 



使许多成年人自己都很困惑。  



    自然本身不会逆规律运行的。即使是一棵树,也是在土地滋养、阳光维持下从内到 



外成长的。植物知道它们生长需要什么。并且它们自己会去寻找。它们的枝叶朝向太阳, 



根须则扎进泥土之中。  



    孩子们也一样,期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地球的重力作用指挥一棵 



树哪部分“向上长”,哪部分“往下伸”。对于孩子,父母的作用也像“重力”,他们 



教导孩子识别真假和是非。  



    杰克的父母混淆了真假。他们根本不考虑杰克的感受。随着一些看似不经心、平常 



的话灌入杰克的耳朵,比如“你没有受伤”,杰克被教导成不再信任自我。他逐渐学会 



与感觉、知觉、甚至直觉分裂开来。如果他完全丧失了自信,他就会放弃思考,不假思 



索地根据别人的想法,或听从别人行事。甚至他可能拒绝思考,完全地感情用事,而根 



本不理会自己的思想。  



    贝蒂表现得就好像她知道苏茜的需要,迪克和简也表现得似乎他们明白杰克的行为 



和感受;他们行为的方式是相同的。他们表现得好像他们进入了孩子的精神边界,并且 



知道他的个性——而事实上并没有。他们没有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根本没 



有注意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的负面效应。  



    不是自己的真正感受却要被别人说成是自己的感受,这不是很荒唐吗?有谁能比我 



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如果我害怕,我自然会感到恐惧,难道会觉得愉悦吗?  



    父母经常随便给孩子下定论,会使孩子失去自我  



    迪克和简想做称职的父母,是什么扭曲了他们良好的愿望呢?  



    他正在关闭内心体验的大门,向相反的方向敞开了一扇门――对自我非常扭曲的反 



映。然而,他依然存在自我,只要不受到大的创伤,他还是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只 



是对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有些困惑与不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学会总结归纳自己的经历,通过思考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意 



义。但是,如果他们和自我“分裂”开来,他们就会失去这种有价值的技能。  



                                                                           25 


… Page 26…

    正如我们在平滑的镜子中,才能看清自己一样,当我们的个性,不加扭曲地呈现在 



我们面前时,我们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在养育者的培养、支持下,自 



由地表达自我的孩子,都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  



    只要一个人给别人下定论时,扭曲现象就出现了。例如,如果我说,“我饿了,” 



有人却反过来对我说,“怎么可能呢,你刚吃了没多久。”他们扭曲了我的感受,我就 



好像站在一面哈哈镜前。  



    即使我们的父母真正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我们,使我们与自我 



分裂。我们会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失控。我们的家庭或者文化环境,对我们的表现和行 



为都起着限制作用。“你都老大不小了。”“不要做得太过分。”“坚强点。”  



    所有的分裂只是个程度问题。下面是一些孩子被反向的定义限制了人生体验和阻碍 



自我认识的例子:  



     人们认为女孩应该是“乖巧”的,而男孩则被认为应该“有点淘气”。如果一个 



女孩不跑不跳、不乱攀爬,大家就会说她像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如果又跑又跳、爬上爬 



下,人们就会说他像个小子。   



    在童年,我们依靠别人的反映来了解我们内在体验。当别人确切表达的时候,我们 



学会了描述和接受它们。例如,有人很同情地对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受伤了,让我 



瞧瞧。”实际他是在对我们的体验下结论。这样我们就能清醒地了解内心感受。否则我 



们就不知道如何理解自己的感受,我们甚至会把虐待当作正常的事。  



    我有这样一个客户,他并未丧失自我,但很忧郁。当他搞清楚经常辱骂和殴打自己 



的父母,其实是在控制他时,他才明白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虽然以前他并不知道自 



己遭受了侮辱和虐待,但他在自我感觉上从来都是畅通无阻的。和杰克不一样,他很清 



楚自己的感觉,即使是伤感。  



    他是个极端的例子。他的童年时代十分孤独,以至于他不知道如何分辨对错。他一 



直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中,没有机会认识到什么是错的,就这么过了 30年。他说, 



 “我刚开始明白我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你是如何长大的呢?”我问。“父母不让我呆在家里,我就住在工棚,还要去干 



活。那时我只是个孩子,我怎么可能有别的想法呢?我以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26 


… Page 27…

    “我知道我需要许多调整,但我的内心已经被触动。我无法形容这种感觉。我知道 



我能够去爱,并且也有人爱我,因此我知道我会最终把握住真正的自己。”   



    主动式人格分裂——孩子被迫与自我感觉决裂   



    除了被动走向人格分裂之路,人们还可能自己主动分裂。  



    当父母不断给自己的孩子下定论,孩子就要忍受长期的被排斥感。这种折磨是如此 



痛苦,而孩子希望被接纳的情感是如此强烈,所以孩子努力效仿父母的行为,以期得到 



父母的爱和认可。如此,孩子将放弃自我感觉,这不仅是为了逃避被排斥所带来的痛苦, 



更为了被他们那些感情不外露的父母所接纳。  



    男孩子更倾向于模仿那些感情内敛的男人,就像影视中那些“有泪不轻弹的”男子 



汉。同样,如果有人告诉他直觉是“女孩子的专利”,他就会忽略自己的直觉。他会以 



自己的父亲为榜样,学习男子气概;如果他的父亲不在乎身体上的痛苦,他也会努力照 



着父亲的样子去做。  



    就这样,孩子慢慢与那些通过感觉、直觉和知觉而来的信息割裂开来。即使孩子长 



大成人,他们父母的影响,仍然迫使受折磨者不断地失去认知能力。  



    有一次我和一个人交谈,他很严肃地问我,“痛苦和恼怒有什么区别?”  



    这个男人希望改变自己的脾气,因为当妻子打电话、做家务或其他的事情时,只要 



他觉得妻子没有关注他,就会对着妻子大喊大叫。他自我分裂得很厉害,因为当妻子离 



开他的时候,他却连痛苦的感觉都没有。他就是这样的人,从童年开始,他就不允许为 



失去的东西而伤心。事实上,他惟一明确的感觉就是恼怒。   



    创伤导致的人格分裂  



    除了被迫自我分裂(受教育的自我分裂)、主动自我分裂(自己进行的自我分裂),以 



及因为疾病和意外带来的精神上的伤害之外,我们还会因为创伤丧失自我认识。  



    当感觉和知觉处于极度痛苦时,我们可能会失去认知能力,这样的情况会自发地产 



生。只要是难以忍受的事情,给我们的情感上带来巨大伤害,而这样的事情无处不在。  



    这种情感上的冲击,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只能记得 



这种事情的零碎片段。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数事情可以被认知,我们也能应付这样的状 



                                                                           27 


… Page 28…

况了。但是如果我们经受的,是频繁不断的创伤,一旦想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就 



会感到内心紊乱,浑身不自在。  



    女孩子不常被锻炼成失去感觉、知觉、直觉和思想,因为我们的社会允许女性运用 



所有这四种功能。她们可以拥有感觉,很多人都认为哭和情感外露,是女性的专利而不 



是所有人的特质。同样,女性也可以拥有很宽广的知觉体验,她们的知觉灵敏而细致, 



她们对创伤极为敏感。她们也可以按直觉行事。此外,人们也鼓励她们动脑筋(思考功 



能)。实际上,在美国,这些年来上大学的女性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