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

第4章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第4章

小说: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妻子告诉他这个噩耗时,为时已晚。米勒和妻子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他们的 



女儿非常痛苦,经受了各种折磨,才逃脱魔鬼的控制。  



    米勒想得到更多的财富,这个目的并不坏,但是他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在魔鬼掠走他女儿之前,他就已经“失去”了女儿。正因为他没真 



正把女儿当回事,所以当有情况时,也想不起女儿来。如果他真把妻女放在心上,在做 



这件事情之前,至少应该和她们商量一下。这样他就会知道,女儿当时还呆在后花园中, 



也就不会和魔鬼进行这样的交易。或者,他女儿知道了他的打算,就可以提前离开后花 



园了。  



    但米勒没有这么做。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像米勒一样,做事的目的很好, 



就是不考虑别人,这样仍然会事与愿违。这个古老的寓言,今天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我在写米勒的故事时,就经历了一次“米勒事件”:  



     一个态度和蔼的电工,来我家检修电器。我很明白地告诉他:“我正在书房工作, 



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先和我打个招呼。”  



    而他根本没有认真理解我说的意思。就这样,无意识的控制行为发生了:  



    当时我正在对书稿做一些编辑工作,突然,屏幕“啪”的一声关了——停电了!所 



有数据都丢失了。周围没有声响,也没有什么人来向我说明发生了什么事。一阵死寂之 



后,我飞快跑出屋外,想弄明白怎么回事。我的第一个想法是,“他是不是触电了?”  



    他很好,他正在工作!  



    是他切断了整座屋子的电源。如果他问问我,就一定不会这么做,但他就像米勒一 



样,不考虑我的存在,似乎就没我这人似的。  



                                                                           15 


… Page 16…

    我告诉他我正在工作,他却置若罔闻?非得我是一个将军或者法官,他才能上心 



吗?  



    我把米勒的故事告诉了这个电工。他非常真诚地对我说:“今天,您给我上了重要 



的一课,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原本并不想搅乱您的工作。”  



    与撕碎妻子书的那个人不同,这个电工向我道歉,并决定以后改正。他本来就不想 



打断我的工作,只是确实不明白我的意思。  



    不去理解或考虑别人,这样的人做事情常常适得其反,即使他本来的目的是想帮助 



别人。  



                   第四章 失控是怎么回事? 



失控的时候,他们该何去何从?  



    有一些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思议的,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却变得可以理解和忍 



受,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人的行为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些人在灾难发 



生时可能会呼喊、诅咒,有些人则变得十分易怒,对周围的人大声叫嚷:“该死的!给 



我止血带!快点!”  



    变故之后的失控是可以理解的  



    事情发生的场景,可以说明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某种情况,“他因 



为恐惧而失去控制”;或者是另一种情况,“她因内心痛苦而无法控制自己。”如果知 



道一个人暂时失控的原因,我们就不会在意他的疯狂举动,我们不会顶撞或离开,而是 



温和地处理这样的情形。  



    设想你是一场惨剧的目击者,或者突然有人告诉你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在经历了如 



此大的打击后,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抓住身边的某样东西,例如一把椅子或是一张桌子。 



你也可能坐立不安或者失去思维能力——你失控了。  



    通常,当人们无法控制自己时,他们总是试图尽可能地去控制外在的一切。他们已 



经失去了理智,在这个时候,他们会尽力去抓住些什么东西——甚至是某个人。  



                                                                           16 


… Page 17…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不仅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连自己在做些什么都不知道。似乎 



已经和自己的日常行为失去了联系。为了能够恢复正常,一个人不仅仅要抓住一把椅子 



或一张桌子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他还要抓住身边的某个人,然后和那个人说话,希望把 



这个人控制在自己手中,使他按自己的吩咐去做些什么,成为他的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的失控行为,就让人难以理解  



    人们可能失去控制的原因有许多种,包括痛苦的感觉,危急情形,或者遭遇失败等 



等。如果我们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可能弄清楚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但是,对于正 



常情况下产生的,那些无法忍受的失控行为,如何解释呢?  



     有一个例子,一天早上,杰克打算去买他最喜欢的周报,出门看了看天,感觉有 



点凉。回头就对妻子婕喊道,“该死的,给我衣服,快点!”   



    在这个例子中,杰克并没有把婕当作一个人看待,而是把她看成其他的什么东西。 



他的命令是粗暴的。他的举动好像失去了控制,就好像经历着一场灾难,正试图抓住身 



边的什么人,他的所作所为不就是把婕作为自己的附庸,随时听从他的调遣吗?  



    然而,他并没有遭遇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果不是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控制,又是 



什么在影响他呢?他是如何失去理智的?如果很久以前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那么 



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一直没能恢复正常?即使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天的早晨,他仍是如 



此,难道他和米勒一样,根本就没把妻子当回事吗?  



    在下面的章节中你会找到答案的。但是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当人们“失去控制” 



时,他的“本性”是怎样的。  



                   第五章 天性是与生俱来的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如果我问“你是谁?”,当你向我描述你自己时,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我喜欢这种样子,不喜欢那种  



    我会这么做……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17 


… Page 18…

    我是这么想的……”等等。  



    在你描述自己的过程中,你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内在本性,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 



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好恶等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你正尝试着随意地给自 



我下一个定义。  



    自我定义过程中,你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  



    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观点, 



你将更加了解自己。  



     比方说,只有当你尝过巧克力核桃冰淇淋之后,你才会知道它是不是比香草冰淇 



淋更适合你的口味。   



    你通过日常生活不断塑造着自己的本性,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认识自己、世界。 



你的经历与你的知觉、感受、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你大脑有意识的思维活动, 



来组织你的各种行为。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也一直在改变,你需要对这种认识不断地进行 



修正与调整。你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想想你自己,想想你的价值观、行为、思想、目 



的等等。  



    你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认识:“我过去很害羞,但现在已经不再害羞了。”从 



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你的自我感觉在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 



 “十岁的时候我是个钢琴家。现在我 20 岁了,我不但是个钢琴家,还是个作曲家。”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步塑造着自己,因为我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但有的人却对自 



己内在本性的某个方面感到惊异。  



     比如,一个艺术家第一次接触艺术的时候会明白“这就是我想做的”;一个演员 



头一回登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归宿”;一个学者看到某一课题会知道“这 



就是我要研究的”。世界著名的神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当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神 



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18 


… Page 19…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是 



一个细胞。现在我是一个人了。”“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你在每个年龄段,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 



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续。如果 



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他们的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 



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知道精神边界吗?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 



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 



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 



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 



的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 



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看门人”。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事 



件或是经历)的时候,你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 



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