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

第30章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第30章

小说: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当人们失去与自我的联系,或是这种联系遭到削弱,并且他们不能与别人建立 



联系时,才会用虚幻的方式生造出一些联系。这些虚幻的方式带来了控制关系。  



    控制关系不是理智的产物,也不是真正的联系。它们只会把别人吓跑。  



    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强制力量之下的人,是怎样寻求联系的。  



    在人际交往中,人为制造联系,结果是可怕的  



    当处于自我分裂的状况时,不管是受到伤害、家庭原因、文化影响、吸毒还是别的 



什么,此时他(她)都已经失控了。  



    但是在某种力量的驱使下,每个人都需要感受到联系的存在,既感受到自身内在的 



联系,也能感觉到和他人的联系。这时,他(她)就会沉浸在幻想中,然后把幻想强加到 



真实人的头上,以为这样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恰恰相反。他们努力保护着自己幻想出 



来的联系。结果他们成了控制者。  



    在人际交往中,控制者努力维护自己的幻想,这往往导致了口头或身体上的虐待、 



背叛、暴力,有时甚至造成了谋杀。这样制造联系,结果是可怕的。  



    因为无知,控制者把被控制者抓在手中,决定着被控制者的一切,就好像他们洞悉 



了被控制者的内心世界一样。控制者不知道强制力量的存在,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联 



系,于是他们不断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似乎被控制者要离他们而去。因为要维护自己 



的“地位”,他们常常恶语伤人,成千上万的人对我说,这种口头上的伤害比身体上的 



伤害更厉害。  



    ●“你总是想逃脱责任。”  



    ●“你总是自找麻烦。”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好就收。”  



                                                                           127 


… Page 128…

    ●“你总喜欢这么干。”  



    当控制者这样干扰别人的生活时,他们以为联系建立起来了,十分得意自己的行为, 



因此他们不会注意到别人正离他们而去,也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影响。但是,几乎所有 



和我谈过话的人都说,因为被别人当成控制目标,他们觉得自己支离破碎,似乎整个人 



像机器一样被拆得四分五裂。  



    无论是批判或反对一个小小的选择、一个小念头、一个观点,或是对别人的一种感 



觉,控制者不管明白不明白,都想插上一手,这就是分裂过程的开始。  



    如果控制者成功地对某个人下了定义,那个人至少会失去自我感觉,进而失去一些 



自由。如果人们依据别人的评价,而不是自己的体验做出选择,他们就会在生活中处处 



碰壁。当人们失去了自我感觉,别人的闲言碎语,就开始塑造着他的自我认知。“我想 



我过于敏感了。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当幻觉发挥作用时,有着良好目的的人常常不知道是什么控制了他们,那些被控制 



者也是一样。在两个人的交往过程中,强制行为的结果是令人恐惧的。给别人随意下定 



义与炸毁大厦是一回事儿,这种压迫行为来自于控制者的非理智行为,虽然控制者只是 



想建立某种联系。  



    强制力量,其实是一种寻求社会认可的需要  



    被控制者期望别人的理解,内心充满了惶恐与震惊,压力使伤害越来越复杂,常常 



让他们痛苦不堪。  



    没有人愿意别人给自己随便下定义,可是,被控制者不知道控制的本质,不知道控 



制关系背后的强制力量,他们常常会把生命,耗在改变压制者这件事情上,或是努力去 



证明自己并不像压制者说的那样,反对别人对自己的胡乱评价。  



    例如,一位女士在工作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她会继续工作,认为这样做或 



许可以得到尊重,证明她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直到她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非人待遇时, 



她才离开。可到了那时,没有人相信她曾经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即使她确实受到过, 



人们也会问,“怎么可能忍这么久?”  



    没有人能证明谁是控制者。这些努力本身并不能打破幻觉。事实上,被控制者越是 



可靠、有力,控制者越感到受到威胁,于是,他们便加紧对被控制者的压制。  



                                                                          128 


… Page 129…

    很明显,控制并不仅仅是让某人做某事。控制意味着一种着了魔似的斗争,控制者 



力图避免飘浮不定的自我感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分裂感。那些碰上控制者的 



人,常常感到很惊异,他们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想控制他们;同样,控制者发现自己生活 



在虚幻中,被逆向关系所包围时,控制者也会感到惊异。  



    最极端的情况是,控制者会试图消灭这个世界上,与他的想法不合的一切。希特勒 



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他小的时候,可怕的虐待使他早早地完成了自我分裂。  



    人们制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整齐划一的世界,并且把这个虚幻的世界强加到 



别人的头上,这时,他们就可以对很多人施加压力了,想当年,希特勒就是这么做的。 



他们会引爆一场战争。  



    有的人有时被幻觉控制,而有时却可以保持清醒(他们不走极端)。当他们遭到了不 



同寻常的压力,或是因为身体不适而痛苦不堪的时候,他们会突然失控。如果他们不能 



把握自己,他们就会力图去控制别人。但是因为他们在幻觉中陷得不是很深,所以,一 



经提醒,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他们会道歉,并且寻求帮助。有时他们只是需要 



一种提醒,让他们知道幻觉正在降临。  



    了解了强制力量,明白它是一种寻求联系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向那些执迷不悟的人 



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清醒过来,结束自己的幻想。  



                     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联系 



    简单说,觉得自己并不孤立,就意味着把自己看成整个世界中,一个有意义的部分。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以一种神秘而真实的方式在相互联系,明白这一点十分关键。  



    以自己的仁爱与他人联系,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我们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认 



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控制者抛弃控制关系。  



    即使他们感到茫然,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只要他们明白自己实际上并不孤立,他 



们的焦虑和恐惧就会得到缓解。  



    同样,这样的认识也有助于,被控制者勇敢面对精神上的侵害:我有权利存在,我 



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不能被抹煞。如果我们想彻底了解控制的本质,我们就必须搞清楚 



正常的联系方式。  



                                                                          129 


… Page 130…

    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联系,是一种心灵上的联系  



    我们通过心灵联系与他人交往,与这个世界同呼吸、共命运。  



    人与人之间需要心灵上的交流,这种心灵的交流,来自于我们已有的联系。即使是 



小孩子,只有两岁大,就已经会体验这种联系了,除非他们失控。  



    大家虽然可以从一些通俗文献中,看到这种内在联系,从系统理论到迪派克·考普 



瑞的作品,可能对我们都有影响。但大家还是没有意识到,忽视这种联系造成的严重后 



果。  



    我曾经与许多人谈心,他们非常想放弃自己的幻想,学会与别人坦诚相交,特别是 



希望与那些有特殊关系的人搞好关系。虽然恐惧和失败的经历,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障碍, 



但至少,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内在联系,这有助于他们放弃控制关系,不再试图控制别 



人,乐观地面对未来。  



    当控制者正视他们的恐惧和感觉,就能够开始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沟通,此时,他(她) 



明白了自己的体会。清楚自己的感觉、知觉、直觉,能够对它们进行评估,并将其融合 



在一起。此刻,再也没有必要去幻想什么了。  



    明白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就会感觉与自己心灵是相通的——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联 



系。并且能够感觉到与别人的联系——体验他们的相互联系。于是,他(她)们不再需要 



利用控制关系寻求安定,他(她)们的内心是宁静的。  



    有的人很难体会到自己的内在联系,原因之一在于,西方文化重视外在感观、排斥 



内心体验,信奉哲学上的二元论。这种哲学观点认为,宇宙是二元的,当我们说“上帝” 



的时候,就认为上帝与我们是分离的,似乎我们与神的意志毫无关系。这种二元论,排 



斥对联系的体验。  



    有些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因而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内在价值,因此, 



他们为外界的力量所左右,会想象出一尊神。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甚至觉得自己 



不值一提,相反,对于身外之物顶礼膜拜。这么一来,他们就抛弃了自己的本性,丢掉 



了内在联系,于是感到彷徨。  



    尽力挖掘你天生的和谐感,它有助于防止人格分裂  



                                                                          130 


… Page 131…

    当我们探索人类精神及宇宙时,我们能感受到客观世界给予我们的帮助,它的恩泽 



遍及我们每一个细胞。让我们想想那个毅然出走的女士:“我……坐在自然界的黑暗中, 



一种与真实之物相融合的感觉油然而生。”  



    建立控制关系,共同反对他人的现象非常普遍,悲哀的是,最后的结果——它取代 



了我们的联系感。  



    让我们找找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重新意识到我们的相互联系。  



    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就是发掘我们天生的和谐感。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所谓和谐感就是把世界看成一个真实的整体,人与世界和谐的 



存在。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描述了很多种不同的感觉。压制者认为,一旦他 



们有了这种感觉,对世界的看法就改变了,感觉与世界融为一体,体会到人与世界的和 



谐。  



    我问我的 4 个朋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与世界融为一体?”他们 



都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