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

第3章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第3章

小说: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丈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改追求她时的无限温情,经常羞辱她,叫她的绰号,冲 



她大喊大叫,她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她觉得,如果继续处于这种状态,不知什么时 



候,她也许会自杀的。她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这些她最亲的人,总说她是造成这 



一切的祸根。她没有了自信,失去了自我,要从困惑中走出来,她面临着非同寻常的困 



难。  



    幸好她是个非常坚强的女性,及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她明白了什么是无意识。  



    她明白了身边原来有这么多试图强行控制她的人。意识到这点后,她摆脱了困境, 



把过去抛在脑后,开始新的人生。  



    ……  



    一个内科医生对我说:  



    我父亲 80多岁,浑身都是病,没多少日子了。于是,我和我的姐姐们,带上各自 



的家人一起去看他。  



    当我们围在他床前时,他回忆起他的童年,说起了那些可怕的往事。那是充满训斥 



和暴怒的日子,令人恐惧。我们知道他的父亲——我们的爷爷,待人和善,深受朋友们 



的爱戴,但他在家里却像换了一个人,脾气十分暴躁。  



    父亲的话使我感到压抑,他记得自己童年的痛苦,却没有意识到,他也是这样对待 



我们的。  



    医生的父亲从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他的行为似乎也没什么道理可讲。其实,很多 



人都能讲出同样的故事。  



    ……  



    意识到了自己的控制行为,却欲罢不能。  



                                                                           10 


… Page 11…

    那些热衷于控制别人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通常会震惊不已。我曾 



经听到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说出同样的话:“我是个可怕的人。”有的人因为难以接 



受自己的行为而变得十分痛苦。但不管他们多么后悔,改变自己又非常艰难。  



    谁也不会真的认为自己是“可怕的人”,他们只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难以置信罢了。 



与前面那位医生的父亲不同,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相应的结果都很清楚。那么他们为什 



么还会那么做呢?  



    ……  



    一个委托人向我描述他是如何试图控制自己妻子的:他有时当她不存在,有时则让 



她感觉总做错事。  



     没有人能发现我的控制欲,因为我是个对待朋友很友善的人。但当周围没有别人 



的时候,我就很容易发火,我以为那是“发神经”。我想了解我自己,常常想从自己的 



朋友那里得到帮助,解决问题,但是,我根本就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每当我“发神经” 



之后,都非常自责。类似下面的这些行为,会经常在我与妻子之间发生:  



    1。不和她说话,让她感到孤独和被拒绝。  



    2。表现得很冷漠,当她问我有什么问题时,我却冷淡地说:“没什么。”  



    3。有时候出门去玩,故意不告诉她去哪、什么时候回,让她在家里忐忑不安的等一 



夜。  



    4。不让她和她原来的朋友来往。  



    5。如果她问我问题,我就发火。  



    6。我总说是她的错。  



    7。我告诉她,结婚前我比现在过得舒心多了。  



    8。指责她整天不知道做些什么。  



    当我意识到我所做的一切,我心痛不已。我想要明白这都是因为什么。   



    ……  



                                                                           11 


… Page 12…

    无意识的控制者习惯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  



    还有一种人,以那些压制别人的家伙为榜样,他们的理解往往与问题的实质南辕北 



辙。这些人不检讨控制者的影响,反而将辱骂和暴力归咎于那些受害者――  



     “自找的”  



    “至少也有部分责任,”  



    “自己应该预料到的,”  



    “活该倒霉,”  



    甚至他们会把控制归咎于一些无形的,或不存在的东西,或干脆把它归咎于魔鬼缠 



身。  



    ……  



    在日常行为中,明显存在着相似的无意识举动,比如为了“让孩子止住哭声”而动 



手打他。  



    这样对待孩子,会破坏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使他们迷惑,让他们不知所措。我不 



断听到打孩子的事情,即使是六个月大的孩子,也可能挨打。  



    ……  



    如果你遇上这么一个人,他尽做出那些反对你的行为,让你烦恼:乱评价你,歧视 



你,或是从肉体上伤害你;你会注意到,他对你做出的这些侵害行为,就好像这都是你 



应得的一样。  



    无论是表现得很强烈,危害极大,还是一些表现轻微的无意识行为,反对他人的行 



为有一些共同特征。简单来说,它们有如下特点:  



     1。侵害者通常认为自己的强制行为是必要的,甚至是正确的。2。3。通常反对他人 



的目的在于控制住对方,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4。5。反对他人的行为来自于对事情的曲 



解与无知。侵害者几乎都认为他们很清醒、很明白:事实并非如此。  



                                                                            12 


… Page 13…

    反对别人的时候,人们无法意识的是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 



我们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知道他们的无知所在,我们就可以回答以下的关键问 



题:“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控制别人?”  



    我一直无法忘记几年前我碰上的一件事:  



    有个男人变得很难相处,于是他的妻子离他而去,搬到了几个街区之外的公寓去了。 



她忍受了他愈演愈烈的恶劣行为长达 20 多年,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她曾抱有希望, 



以为他会变好,可以变得温柔体贴、富有爱心,并且希望多年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能 



换得与丈夫之间的亲密关系。  



    她的丈夫一直希望她回来,甚至在两年之后还耿耿于怀。在妻子的建议下,他决定 



和我谈谈。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我问他是否知道妻子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愿望,如果 



知道,他能改变什么来使她回心转意?  



    他说,“她只想我对她好一点。”  



    “你可能对她好一点吗?”我问。  



    “她就是因为我暴怒才走的,我怎么能对她好点呢?我就是这么个脾气。”  



    在我们接下来的谈话中,他处理问题的方式越来越清楚了。说不出什么理由,他就 



觉得  



    如果他表现得十分狂暴与愤怒;  



    如果使劲吵闹,让妻子认为是她使他发了疯;  



    如果大肆羞辱和胁迫她,告诉她死了自己做主的心;  



    甚至干脆饱揍她一顿。  



    就能够使妻子认为离开丈夫是错的,就会乖乖的回到他的身边。  



    很明显,正是他强烈的控制欲,迫使妻子离去,这就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并 



不意味着他在发神经。与所有侵害者一样,他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那些制造紧张关 



系的人,并不是在自觉的情况下伤害了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13 


… Page 14…

    在前面的例子中,妻子和丈夫都渴望亲密的关系,但对于不同的人,亲密有不同的 



含义。对于什么叫亲密,如何做才能达到亲密,双方的观点恰恰相反。一个人对于建立 



亲密的关系存在错误的见解,居然还付诸于实践,这实际上消灭了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 



性。  



    什么是行为发生的情境?  



    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的行为——不管他的目的 



是“建立亲密关系”还是“做点好事”——会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既然所有的压制 



行为都有逆向的性质,它们可以被认为发生于逆向情境中。  



    首先让我们自己真正了解情境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如果你只看到我大声喊叫,面 



红耳赤,东张西望;我的行为就会显得很奇怪,难以解释。但如果你知道了这一行为发 



生的情境——我正在观看足球比赛——我的行为就不再是无法解释的了。在这个例子我 



们可以看到,了解情境或拓宽视野能够很好地解释我的行为。  



    除非我们知道行为发生的情境,不然连普通的行为也无法解释。一旦我们了解行为 



发生的情境,我们就能够对行为做出解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存在 



着逆向关系。  



    知道了反对他人行为发生的情境,我们就可以开始解释他们的行为了。  



                         第三章 行为的目的 



目的很好,结果却不一定好  



    我们已经知道,习惯性反对别人的行为,经常发生于逆向情境中。大多数控制欲太 



强的人,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所采取的强制性行为,都是为满足某种特殊需求的,这 



种需求很可能违背他们原本良好的目的。  



    由于受到误导,他们会采用破坏性的行为来满足需求,其实多数时候他们根本就不 



知道需求是什么。结果当然是破坏性行为,无法实现所谓的需求,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 



环。  



   无视别人存在的行为,即使目的很好,结果总是不好  



                                                                            14 


… Page 15…

    虽然很多控制者的目的,是想正确地对待别人,并希望别人也如此对待自己。可多 



数情况下,他们良好的目的总是没法实现,因此付出的努力总是付诸东流。  



    有个古老的故事,叫做“米勒的女儿”。讲的是一个叫米勒的人,和魔鬼进行了一 



场交易:用自己的一部分地产(后花园)以及上面的东西换终生的富贵。他极爽快的就同 



意了这笔交易,因为他觉得只是损失后花园和一棵苹果树而已。但是他“考虑”得太不 



全面,他女儿当时正好在后花园玩耍,因此女儿也被魔鬼带走了。  



    当妻子告诉他这个噩耗时,为时已晚。米勒和妻子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他们的 



女儿非常痛苦,经受了各种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