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60-脉症治方 >

第4章

260-脉症治方-第4章

小说: 260-脉症治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眠。则知病在阳明经也。胸胁痛。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则知病在少阳经 
也。腹满。咽干。手足温。或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则知病在太阴经也。引衣倦卧。恶 
寒。或舌干口燥。则知病在少阴经也。烦满囊缩。则知病在厥阴经也。潮热自汗。谵语发渴 
。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黄。狂乱。五六日不大便。则知病在正阳 
明胃府也。设若脉症不明。误用麻黄。令人汗多卞阳。误用承气。令人大便不禁。误用姜附 
。令人失血发狂。正为寒凉耗其胃气。辛热损其汗液。燥热助其邪热。庸俗狐疑。莫此为甚 
。盖伤寒之邪。实无定体。或入阳经气分。则太阳为首。其脉必浮。或入阴经血分则少阴为 
先。其脉必沉。浮而有力无力。是知表之虚实。沉而有力无力。是知里之虚实。中而有力无 
力。是知表里缓急。脉有浮沉虚实。症乃传变不常。全在活法二字。不可拘于日数。但见太 
阳症。在直攻太阳。但见少阴症。在直攻少阴。但见真寒。直救真寒。见此三症。便作主张 
。不必悉具。当知如何处治。此为活法。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在表者。汗 
之。散之。在里者。下之。利之。在上者。因而越之。陷下者。升而举之。从乎中者和解之 
。直中阴经者温补之。若解不开。不可攻里。日数虽多。但有表症而脉浮者。尚宜发散此事 
不明。攻之为逆。经云。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若表症解而里症具者。不可攻表。日数 
虽少。但有里热症而弦实者。急当下之。此事不明。祸如反掌。经云。邪热未除。复加燥热 
。犹抱薪积火矣。如直中阴经真寒症。无热恶寒。不渴。只宜温补。切禁寒凉之药。此事不 
明。杀人甚速。经云。非从无益。而反害之。阴症似阳者。温之。阳症似阴者。下之。阳 
毒者。分轻重下之。阴毒者。分缓急温之。阳狂者。下之。阴厥者。温之。湿热发黄者。利 
之。下之。血症发黄者。溃之。下之。谵语者。下之。温之。中满者。消之。泻之。结胸者 
。解之。下之。太阳症以少阴者。温之。少阴症似太阳者。汗之。衄血者。解之。止之。发 
喘者。汗之。下之。咳嗽者。利之。解之。正伤寒者。大汗之。大下之。感寒或冒寒者。微 
汗之。微下之。劳力感寒者。温散之。温极病者。微解之。大下之。此经常之大法也。有病 
一经已用热药。而又用寒药如少阴症用白虎汤四逆散寒药者。又少阴用四逆汤真武汤热药 
者。庸俗狐疑。拒能措手哉。呜呼。能发伤寒之症名。而得伤寒之方脉。如此视切。乃为良 
医。始在寒药如少阴。乃传经热症也。热药治少阴。乃直中阴经。真寒症也。辨名定经。明 
脉识症。验症用药。真知在表而汗。真知在里而下。真知直中阴经而温。如此而汗。如彼而 
下。又如彼而温。辛热之剂。投之不瘥。寒凉之药。用之必当。病奚逃乎。须分轻重缓急。 
老少虚实。久病新发。妇人胎产。室女经水。大凡有胎产伤寒。不与男子伤寒同治法。无胎 
产者治相同。妇人经水适来适断。即是热入血室。但宜和解表里。久病者过经不解。坏症也 
。新发者。始病也。老者血气衰。少者血气壮。缓者病之轻。急者病之重。寒药热服。热药 
凉服。其中和之剂。则温而服之战汗分为四症。要知邪正盛衰类伤寒。四症 
照常法例治之。虽云发蒙。实登仲景之楷梯也。又按陶氏伤寒见症识病条云。伤寒之邪。从 
表入里。里必达外。见症之由。所属必相应。庶无误也。且如头痛项强。身热者。太阳症也 
。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头摇者。里病也。随症治之。头汗者。里有瘀血。必发黄 
也。犀角汤。茵陈汤。面戴阳者。下虚也。姜附汤。面惨不光。伤寒也。麻黄汤。面光不惨 
。伤风也。桂枝汤。面上乍黑乍白。唇口生疮。狐惑也。治以桃仁雄黄之类。面如锦纹者。 
阳毒也。大青一物汤。或阳毒。升麻随机选用。舌上有黄白胎。内热也。或黑者。热极也。 
并用黄连解毒汤。鼻燥。漱水不下。或目HT 。溺血也。犀角地黄汤。目睛黄。小肠热也。茵 
陈五苓散。加木通。懊 者。胃虚也。栀子豉汤微吐之。喜怒如狂。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下 
之。肉 筋惕汗下。虚也。宜温经益阳。身如被杖。阴毒也。正阳散。甘草汤。一身尽痛 
。多眠。或微肿难转者。风湿也。甘草附子汤。苍术白虎汤。身目俱黄。湿热疸病也。茵陈 
五苓散。身如虫行。表虚也。黄 加桂汤。背恶寒。阴胜阳也。人参附子汤。不眠。因汗下 
多而神虚也。酸枣仁汤。坐而伏者。短气也。宜补之。下利清谷。内(寒也)、附子理中汤。咽 
中生疮。上实下虚也。黄连加桂治之。舌生刺。热甚也。黄连解毒汤。又手冒心。因汗多而 
血虚也。黄 建中汤。腹满自利。手足温者。邪入太阴也。理中汤。舌卷浓缩。邪入厥阴也 
。大便实承气汤。手足厥。茱萸四逆汤温之。以上乃大要耳。临症详而用之。思过半矣。 
方 麻黄汤治太阳无汗。脉浮紧者。宜此汗之。 
麻黄(三钱) 桂枝(二钱) 杏仁(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上作一服。姜五片。葱白三根。枣三枚。水二钟。煎至一钟。去上沫。热服。以衣被盖取汗 
热。热遍身至手足心即止。不必再服。如须臾汗未出。宜吃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汗出即 
止。如未出。再煎一服。加淡豆豉一撮。如前汗之。三服汗不出者难治。必用蒸法。大抵此 
方只宜用于天令寒冷之时。若炎暑之月。则当通变。不可执用此方。又宜葛根、葱白、淡豆 
豉、或双解散等辛凉之剂。以发散也。 
本经头疼。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者。加川芎、防风、羌活、白芷、苍术、白芍药(各一钱)。 
本经恶寒发热。身痒面赤者。加柴胡、芍药(各一钱五分)。 
本经头痛。发热。恶寒。胸中饱闷者。加枳壳、桔梗(各一钱)。 
又方 桂枝汤治太阳症自汗。脉浮缓者。宜服。 
桂枝 白芍药(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作一服。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如汗不止。加横 (二钱)。 
如喘急。加柴胡、杏仁(各一钱五分)。 
如胸中饱闷。加白术(二钱)、枳壳、桔梗(各一钱)。 
又方 葛根汤治阳明经病宜解之。阳明府。别用承气下之。 
葛根(三钱) 柴胡(二钱) 黄芩 桂枝(各一钱五分) 芍药(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温服。 
本经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二钱)、冬春宜用麻黄。夏秋。宜用苏药。(一钱)。 
本经有汗而渴者。加石膏、知母(各二钱)、粳米(一钱)。 
本经头痛。加川芎、白芷(各一钱五分)。 
又方 小柴胡汤治少阳症。往来寒热。胸胁痛而呕。 
柴胡(三钱) 黄芩 半夏 人参(各二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枣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本经小便不利。加茯苓(一钱五分)。 
本经胁痛。加青皮、枳壳(各一钱)。 
本经渴。加天花粉、知母(各一钱五分)。 
本经呕吐者。加姜汁(一盏)、竹茹(二钱)。 
本经嗽。加五味子(一钱)、金沸草(一钱五分)、人参(减半)。 
本经痰多。加栝蒌仁、贝母(各二钱五分)、人参(减半)。 
本经寒热似疟。加桂(一钱)。 
本经齿燥无津液。加麦门冬、五味子、天花粉(各半)。 
本经坏症。加知母鳖甲(各一钱五分)。 
本经症。心下饱闷。未经下者。非结胸。乃表邪传至胸中。犹当作表治。加枳壳、桔梗( 
各一钱五分),未效。本方对小陷胸汤。加枳、桔、一服豁然。此陶公之心法也。予鲁用亦效。 
本经与阳明合病。加葛根(二钱)、芍药(一钱五分)。 
妇人热入血室。加当归(一钱五分)、红花(一钱)。男子加生地黄(一钱五分)。 
又方 大柴胡汤治阳明内实。大便难。不恶寒。反恶热。 
柴胡(三钱) 黄芩 芍药 枳实(各二钱) 半夏(钱半) 甘草(五分) 大黄(壮者五钱虚者三钱) 
上作一服。姜三片。枣一枚。水二钟。将诸药先煎。将熟。再下大黄。煎四五沸。约一钟。 
热服以微利为度。若大满大实者。根据后加减利之。 
本方加桂枝(二钱)、名桂枝大黄汤。去黄芩。 
本方加芒硝(二钱)、浓朴(一钱五分),去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名大承气汤。 
只加浓朴、名小承气汤。加桃仁(二钱)、名桃仁承气汤。此数方皆宜量虚实斟酌用之。 
又方 理中汤治太阴自利不渴。实多而呕。腹满鸭溏霍乱。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干姜(二钱) 甘草(一钱)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煎服。或丸。名理中丸。 
诸结胸。或太阴症下之。胸而鞭。加黄芩(一钱五分)、枳壳(一钱五分)、桔梗(一钱)、寒实结胸本方加枳实。 
名枳实理中汤。 
腹满下利。加附子(二钱)名附子理中汤。 
动气。左右上下。加桂(二钱),去水。 
吐多者。加生姜,去术、下多者。倍术。 
小便不利。加茯苓(二钱)。 
渴。加乌梅(三个)。 
腹痛。加桂枝(一钱五分)、芍药(二钱)。 
又方 四逆汤治直中阴经寒症。以此温之。 
附子(五钱) 干姜(四钱) 甘草(二钱) 
上作一服。水煎温服。附子若加至一两。 
名通脉四逆汤。厥逆下利。脉不至。附子加至六七 
片、痢止。脉不出。加人参(三钱)、麦门冬(二钱)、五味子(一钱)。 
上仲景先生正伤寒方也。六经正治。宜根据此加减用之。兼有变症。须参全书。兹不备录。 
又方 易老九味羌活汤治春夏秋伤寒通用。太阳阳明经药也。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五分) 川芎 白芷 黄芩(各一钱) 细辛(五分) 生地黄(八分) 
上作一服。用生姜三片。葱白三根。水二钟。煎热服。夏月。本方加石膏、知母、名神术散 
不作汗。本方加苏叶、喘而恶寒。身热。加杏仁、生地黄 
、汗后不解。宜 
服。汗下兼行。本方加大黄、如釜底抽薪之法。 
其春夏秋。感冒非时伤寒。亦有头疼身热恶寒之症。脉浮缓。自汗。宜实表。本方去苍术。 
加白术、汗不止。加黄 (一钱五分)、再不止。以小柴胡,加桂枝芍药(各一钱)、如神。 
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去生地黄(结胸加同)。 
身热不退。加柴胡(一钱五分)、倍黄芩。 
燥渴。加石膏、知母(各一钱五分)、粳米(一撮)。夹内伤。加白术、陈皮、半夏、藿香、浓朴(各一钱),去生地 
黄、潮热似疟。加柴胡(一钱五分)、青皮(八分)。 
发狂。加黄连、石膏(各一钱五分)、大黄(三钱),去生地细辛。 
发黄。加茵陈(一钱五分)、茯苓、山栀(各一钱二分),去细辛、生地。 
湿症。加五苓散、倍苍术,去生地、细辛、小便不利。加减同。 
大便秘。五六日不大便,加浓朴、枳实(各八分)、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去细辛。 
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当归、白术(各一钱五分),去细辛、倍苍术。 
寒湿。腰腿膝痛。加杜仲、牛膝、木瓜、防己,去川芎、细辛。 
又方 香苏散春月用。治伤寒伤风。 
紫苏叶(二钱) 香附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