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 二十壮。(颠狂篇)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
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刺
节真邪篇 颈动脉胃挟喉两旁人迎脉也。)
胃足阳明之脉是动,病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故狂皆取阳明也。
〔秦承祖灸鬼法〕狐魅神邪癫狂诸病,并小儿惊痫。两手大拇指用软绳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
在甲,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着,其疾不愈,神效难量。(此法累用累效。)
〔《明堂》〕灸狂发怒欲杀人,见鬼∶身柱(灸,在三椎节下间、后溪。)
〔通玄〕呆痴∶神门(一穴,沿皮向前三分,先补后泻,灸之)、后溪(补生,泻成。)
〔标幽〕又法∶大钟。
〔《集》〕失志呆痴∶神门、中冲、鬼服、鸠尾、百会。
〔《摘》〕心闷不已∶支沟。
〔《甲》〕狂易,鱼际及合谷、腕骨、支正、少海、昆仑主之。狂言笑,见鬼,取之阳溪及手足阳明、太
阳。狂歌妄言怒恐,恶人与火,骂詈,三里主之。狂妄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狂易见鬼神与火,解溪主之。狂
言,太渊主之。心悬如饥之状,善悲而惊狂,面赤目黄,间使主之。狂疾,液门主之。又侠溪、丘墟、光明主之。
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痹,中渚主之。身热狂走,谈言见鬼,螈 ,身柱主之。狂妄言怒,恐恶火,甚骂詈,巨
阙主之。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欲独闭户牖而处
属性:〔《素》〕阳明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搏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帝曰∶阳明恶人者,
何也?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阳明脉解篇)
针灸 独闭户牖而处有二法∶
其一取胃。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恶人与火,独闭户牖而处,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少阴。经云∶少阴之虚,独闭户牖而处。(注云∶取大钟、太溪二穴。)
〔《甲》〕热病汗不出,鼽衄,眩,时仆而浮肿,足胫寒,不得卧,振寒恶人与木音,喉痹啮齿,恶风,
鼻不利多卧善惊,厉兑主之。四厥手足闷者使人久持之,厥热胫痛,腹胀皮痛,善伸数欠,恶人与木音,
振寒,嗌中引外肾痛,热病汗不出,下齿痛,恶寒目急,喘满寒栗,啮齿口噤,懈惰不嗜食,内庭主之。
〔《难》〕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短而涩者,死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口
属性:口者脾之所主,胃大肠脉之所挟。经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又云∶脾主口,在
藏为脾,在窍为口。又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此脾之所主于口也。
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胃大肠之脉所挟于
口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苦
属性: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全文见痿。)
〔《内经》曰∶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乃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盛汁七合,是清净之府,取决于胆。胆或不决,为
之恚怒,则气上逆,胆汁上溢,故口苦,或热甚而使然也。以x龙胆泻肝汤x主之。
柴胡(一钱) 黄芩(七分) 生甘草 人参 天门冬(去心) 黄连 草龙胆 山栀 麦门冬 知母(各五分)
五味子(七粒)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远。忌辛热物,大效。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全文见水肿。)
〔《素》〕帝曰∶有病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
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奇病论 胆募穴在腹部期门
下五分,胆俞穴在背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二寸半。)
针灸 口苦,独取于胆。此篇经文是其一法也。又经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汁,当取阳陵泉。又云∶
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疮
属性:(入疥门)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糜
属性: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全文见诊病传变。)
〔垣〕x移热汤x 治口糜。《内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用五苓
散、导赤散相合服之,神效。
〔丹〕治满口白烂。荜茇一两,浓黄柏一两六钱,为末,用米醋煎数沸后,调上药,涎出吐之,再用汤漱
口即愈,重者二次。
〔罗〕x胡黄连散x 治口糜。
胡黄连(五分) 藿香(一钱) 细辛(三钱) 黄连(三钱)
上为末,每用半钱,干掺口内,漱吐之。
x必效散x 治口糜。
白矾 大黄(等分)
上为细末,临卧干贴,沥涎尽,温水漱之。
运气 口糜皆属热。经云∶少阴之复,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是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臭喉腥
属性:〔《本》〕x加减甘露饮x 治男子妇人小儿胃客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一切疮疼已散未散,皆可服之。(丹溪云∶
甘露饮心肺胃药也。)
熟地 生地 天门冬(去心) 黄芩 枇杷叶(去毛) 山茵陈 枳壳 金钗石斛 甘草(各一两) 犀角(三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后临卧温服。小儿一服分作二服,更斟酌与之。
此方得自一品之家,其间用犀角一味,甚有道理,百发百中。予族中有一仆,牙宣口臭,牙齿渐渐颓落,
予与二服,顿愈。服之无不愈者,《本事方》前集所未载,此方缘得之不易,故不敢轻泄,服之自有奇效。
〔《本》〕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丹溪云∶惟香薷汤能治口臭。)
〔罗〕肺热喉腥治验 梁济民膏粱而饮,因劳心过度,肺气有伤,以致气出腥臭而唾稠粘,咽嗌不利,口苦干
燥,以x加减泻白散x主之。
桑白皮(三钱) 地骨皮(一钱半) 甘草(炙,钱半) 知母(七分) 黄芩(五分) 五味子(二十一粒)
麦门冬(五分) 桔梗(二钱)
〔《难经》〕云∶心主五臭,入肺为腥臭,此其一也。因洪饮大热之气所伤,从心火刑于肺金,以桑白皮、地骨
皮苦微寒,降肺中伏火而补气为君。以黄芩、知母苦寒,治气腥臭清利肺气为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以五味子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苦寒,治涕唾稠粘口苦干燥为佐。桔梗辛温体轻浮,治痰逆利咽膈为使也。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一日二服。忌酒湿面及辛热之物。
〔《圣》〕治口臭,仍医齿肿痛。细辛煮取浓汁,热饮令吐,瘥。
〔子和〕尚家一男子,年二十余岁,病口中气出,臭如登厕,虽亲戚莫肯与对语。戴人曰∶肺金本主腥,
金为火所乘,火主臭,应便如是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此亢极则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以茶调散涌
而去其七分,夜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断。
〔《甲》〕口中肿臭,劳宫主之。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口甘
属性:(入中消门)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
唇
属性:(唇酸入口疮门)
六腑之华在唇。经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是也。胃脉肝脉督
脉皆环唇。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又云;肝足厥阴之脉环唇。《内经》云∶督脉上颐环唇是也。冲脉
任脉皆络唇。经云∶冲脉任脉别而络唇口是也。
唇反者死。经云∶唇舌肌者,肉之本也。唇反者,肉先死是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四肢
属性:阳主四肢。经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又云∶阳受气于四肢是也。阳实则肢肿。经云∶结阳肿四肢是也。
阳虚则肢满。经云∶冬气病在四肢是也。脾主四肢。经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者
是也。脾实则四肢不举。经云∶脾脉太过为病,在外则令人四肢不举者是也。脾虚则四肢不用。经云∶脾藏肉,
形不足,则四肢不用。又云∶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是也。(治见痿及中风。)五脏有邪,留在支节。经云∶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膝是也。(治
法见痛痹。)
运气 四肢不举,皆属湿。经云∶土太过曰敦阜。敦阜之纪,其病腹满四肢不举是也。
〔《甲》〕风逆四肢肿,复溜主之。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肉
属性:脾主肉。经云∶脾主肉,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又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是也。脾病在溪。经云∶北方
黑色,入通于肾,故病在溪。溪者肉之小会也。
〔《素》〕帝曰∶愿闻溪谷之会也?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
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消骨髓,外破大 ,留于节凑,必将为败。
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
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气穴论)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全文见治法。)
湿伤肉,甘伤肉。经云∶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又云∶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又云∶多食
酸则肉胝KT 而唇揭是也。坐乐伤肉。经云∶久坐伤肉。又云∶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是也。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身重
属性:〔垣〕身重者湿也,补中益气汤去桂加五苓散主之。
〔洁〕起卧不能谓之湿,身重是也,小柴胡汤、黄 芍药汤。
〔仲〕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方见伤寒身重。)
〔洁〕夏月中风湿,身重如山,不能转侧,宜除风胜湿去热之药治之。
〔仲〕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
下焦。身劳汗出,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x甘姜苓术汤x主之。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腰中自温。
〔《素》〕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示从容论体重属肝、肾虚,肝虚则脾寡于畏而体重,肾虚
则脾胜之而体重也。)
〔垣〕x参术汤x 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能荣于心肺,四肢沉重,食后昏闷。
黄 (二钱) 人参(半钱) 升麻(三分) 甘草(炙,四分) 柴胡 酒黄柏(各三分) 陈皮(五分)
青皮(五分) 神曲(七分) 苍术(一钱) 当归(二分)
上 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