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丹溪手镜 >

第5章

丹溪手镜-第5章

小说: 丹溪手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热往来(十三)

属性:往来寒热者,日至四五套或十套也,皆正邪分争也。 
表也,寒热,热多寒少,无里证,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半表半里也,寒热宜小柴胡,有里证宜大柴胡。 
亡阳也,脉微弱,热多寒少,不可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血少也,尺脉迟涩,热多寒少,宜建中汤加 。 
已汗已下,寒热往来者,桂枝干姜汤。 



卷之上

恶寒(十四)

属性:不待风而寒,虽身大热而不欲去衣,浓衣犹言冷也,向火不能遏其寒。又云∶身大热不欲 
去衣,表热里寒也;身大寒不欲衣者,表寒里热也。 
有虚实之别∶汗出恶寒表虚也,可解肌;无汗恶寒,表实也,可汗。 
有阴有阳之别∶恶寒而蜷,脉沉细而紧者,发于阴也,可温之;寒热相继者,发于阳也,可发汗。 
有气虚,因吐下、因发汗后,反恶寒,脉微弱,宜芍药附子甘草汤。 



卷之上

背恶寒(十五)

属性:有阴盛阳盛。 
阴寒气盛,阳气不足则口中和也,处以附子汤。 
阳气内陷,阴气不足,口中干燥,白虎加参,复津液。 



卷之上

恶风(十六)

属性:见风至则恶矣,得以居密室帐中则坦然自舒无畏,或扇或当风则淅淅然而恶矣。又云∶天本 
无风,病患自恶,谓无风而皮毛粟起也。盖三阳有恶风,三阴并无也。 
有伤寒、中风之别∶无汗伤寒,有汗中风。 
有亡阳、风湿之别∶发汗多,亡阳漏汗不止,外不固也,以附子桂枝汤,温经固卫也。风 
湿相搏,骨节烦疼,湿胜,自汗腠理不密恶风也,以甘草附子汤。 



卷之上

发热(十七)

属性:日三四五发者,谓之发热。寅卯太阳表也,桂枝麻黄;巳午少阳柴胡。 
热在外也,若翕翕覆热而不炽,即风寒怫郁阳气所致。 
热在内也,若火之蒸灼然而热,即阳气下陷入阴中,热先自里而表。 
表里俱热,则半表半里也,但热有轻于纯在表者也。 
x不治症x 
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 
下利热不止者死。 
汗后复热而脉躁疾,狂言不能食,名曰阴阳交死,乃肾虚感邪,则阴邪与真阳交合,伏入于 
心包络之间,先用三黄泻心汤加参附三服,和其心包。病若静,次用知母麻黄汤三服,开泄心包 
之邪,又次用竹叶石膏汤,复其津液。 



卷之上

潮热(十八)

属性:一日一发,止于未申之时,属阳明也,可下之,热已入胃故也。 



卷之上

烦热(十九)

属性:无时而歇,非比发热时发时止。 
烦热与发热,二者俱表也。 
曰病患烦热汗出而解;又曰发热已解,半日许复烦,再与桂枝汤;又曰,服桂枝反烦不解, 
先刺风池、风府,再与桂枝。 



卷之上

汗后热(二十)

属性:发汗不入格病不解,宜再汗,汗后再伤风寒而热,宜再汗。 
汗后温温而热,脉弦小而数,有余热也,宜和解之。 
汗后温温而热,脉静身无痛处,虚热也,宜平补之。 
汗后温温而热,或渴,或胸满,或腹急,有里证,脉沉数,宜下之。 



卷之上

自汗(二十一)

属性:风邪干卫,自汗表虚,脉浮而无力,桂枝和之。 
暑邪干卫,中 自汗,恶寒身热而渴,脉虚,白虎主之。 
湿邪干卫,多汗而厥,脉濡沉,此其风湿甚者,白虎加苍术。 
风湿自汗,脉弦,宜葳蕤汤,彻其热也。 
寒渐入里,传而为热,亦使自汗。 
以上皆表邪未解也。 
漏不止而恶风自汗亡阳,脉沉细,宜桂附汤温经,此表之虚也。 
阳明发热,其汗如雨,则胃汁内干,急下之,下迟津液内涸,黑斑而死。 
自汗脉沉数有力,宜下之。 
柔 自汗,脉沉,宜小续命,散其风邪。 
霍乱自汗,脉细紧,宜四逆回阳也。 
少阴病反自汗,脉沉细,宜四逆汤,补其肾也。 



卷之上自汗(二十一)

不治证

属性:汗出发润及如油,或大如贯珠,着身出而不流者死。 
发湿温汗,名曰重 死。乃人素有湿,因而中暑,暑温相搏。 
自汗属太阴脾经,脾之真气随汗而泄,复以热药汗之,两热相攻,热旺脾 
脱,口不能言,而耳聋身不知痛,身青面变而死,有白虎加苍术,救其在表里 
者,可保十死一生。 



卷之上

盗汗(二十二)

属性:睡中出,曰盗汗。 
盗汗,邪气在半表半里也。 
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密,故自汗,觉则气散于表,故汗止。 



卷之上

头汗(二十三)

属性:头汗,邪热内蓄不得越,蒸于阳经,且头汗为里虚表实,玄府不开则阳气上 
蒸于头。头汗则五脏枯干,心包络中空虚,至此则津液竭也,切勿下之,下之则 
肠胃真气大泄,津液外亡,故曰重虚,凡头汗忌下。 
一表也,头汗,往来寒热,宜柴胡桂枝干姜汤。 
一半表半里,头汗,名曰阳微结则阳气衰而肠胃燥,大便秘结矣,宜小柴 
胡,次与脾约丸润之。 
又有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呕而渴,但头汗,往来寒热,及微恶寒、手足冷、 
大便硬,脉细,亦是也。 
一里也,头汗,名曰纯阴结,不热但烦渴,便秘不通,宜大柴胡下之,不热者,热在内。 
热入血室,头汗,谵语,宜小柴胡加生地黄。 
瘀热在里,渴而小便不利,发黄,头汗,宜茵陈五苓散。 
阳明病,心下懊 ,宜栀子豆豉汤,吐其胸胃之邪也。 
水结胸,头汗,心下紧满,宜小半夏加茯苓。 
寒湿相搏,头汗,欲得被覆向火。 
阳明被火。 
虚烦。 



卷之上头汗(二十三)

不治证

属性:小便不利,头汗者死(阳脱也)。 
湿家误下,额上汗,微喘者死(阳脱也)。 



卷之上

手足汗(二十四)

属性:手足汗属阳明胃。 
热聚于胃,是津液傍达,必大便硬,或谵语,可下。 
寒中于胃,阳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大便初硬后溏,不可下。 



卷之上

无汗(二十五)

属性:邪在表无汗,六脉浮而有力。 
x太阳x 无汗,脉浮紧,宜麻黄。 
x阳明x 无汗,小便利,呕而咳,手足厥逆。 
x刚 x 无汗,脉弦,宜葛根汤。 
邪内传。 
x阳明x 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发黄。 
x伤寒发热x 无汗,大渴,无表证,白虎加人参主之。 
x冬阳明x 无汗,脉洪实,下其热也。大便不通,口噤胸满者,下之。潮热谵妄 
便秘,脉沉数而洪大,下之。 
x太阴x 无汗,脉沉细,宜桂枝汗之。 
x少阴x 无汗,脉沉,宜四逆温之。 
x厥阴病x 无汗,脉微缓,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以和其荣卫也。 
水饮内蓄而不行,则津液不足,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x亡阳x 无汗,阳虚则津液少,脉浮而迟,其身必痒,又云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x阴阳易x 无汗,脉紧则阳虚,无阳作汗,宜烧 散、鼠屎汤以和之。 



卷之上无汗(二十五)

不治证

属性:热病脉躁盛,不得汗者,阳之极也,死;尽药三剂,发汗不出者死。 



卷之上

头痛(二十六)

属性:三阳俱头痛。太阳脉浮,葛根葱白汤;少阳脉弦,柴胡汤;阳明脉长,承气汤。 
三阴无头痛,惟厥阴脉会于巅,有头痛干呕涎沫,吴茱萸汤主之。 
小便清者,热不在里,可发散之。 
不大便者,有热头痛,可下之。 



卷之上头痛(二十六)

不治证

属性:真头痛,甚入连于头脑,而手足冷者死。 



卷之上

项强(二十七)

属性:表邪也,太阳证。 
亦项强,因太阳中风加之寒湿,宜发散之。 
结胸项亦强,如柔 状,宜大陷胸丸下之。 



卷之上

头眩(二十八)

属性:眩者非玄,而见其玄。 
者非毛,而见其毛。 
者,目摇动也。 
运者,运转,世谓之头旋。 
冒者,蒙冒,世谓之昏冒。 
皆阳虚也。 
风亦头眩。 



卷之上头眩(二十八)

不治证

属性:属性原缺。 



卷之上

胸满(二十九)

属性:属性原缺。 



卷之上

胁满(三十)

属性:属性原缺。 



卷之上

心下满(三十一)

属性:……虚气上逆也,旋复代赭石汤主之。痞与泻心不解,渴而小便不利为水饮内蓄,五苓散 
主之,泻心汤并治痞虚气。 



卷之上心下满(三十一)

不治证

属性:结胸证悉具而加之烦躁者死,邪胜也。 
脏结亦如结胸,邪结于阴也。寸脉浮而关小细沉紧,饮食如故,而阴结阳不 
结也。时自利,是阴乘阳虚而下也。舌上白胎滑者难治,白胎寒多也。脏结,于 
法当下,若无阳证寒热,其人反静,胎滑,不可攻也,宜刺关元,小柴胡汤也。 
又,病患胁下旧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死,积与真藏气结也。 



卷之上

腹满并痛(三十二)

属性:大满大痛,或潮热大便不通,腹满不减者,实也,可下之。曰阳热为邪者, 
腹满而咽干,方可下之。又曰,痛而不满为实,宜大柴胡、承气辈下之。满而且 
痛,内外表里俱有证,宜桂枝加大黄汤,以和其内外,以上皆热病也。 
有冷痛者,痛而大便利,手足冷,恶寒,脉细,面青者,温之,四逆也。 
有下寒上热痛者,腹中痛,欲呕吐,黄连汤主之。 
腹满不痛或时减者,为虚。此虚寒从上下也,当温之。盖虚气留滞,亦为之 
胀,比之实,但不坚痛为异,宜桂枝半夏汤、小建中汤,以和之。又曰,阴寒为 
邪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属太阴也,可温之。 
汗吐下后胀满。 
发汗后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 
发汗后腹胀满(是膀胱虚也)者,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此因表邪发散去 
津液少,胃主津液,胃虚不能宣布诸气,当温散之。 
吐后腹满者,邪气不去,下传入胃,承气主之。 
太阳病反下,因而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主之。大实痛,桂枝加大黄主之。 
伤寒下后,腹胀心烦,卧不安,热乘虚,郁于中,气不得上下,栀子浓朴汤主之。 



卷之上

小腹满(三十三)

属性:谓脐下满也。是在上而满者,气也;是在下而满者,物也。小腹下,溺与血 
也,若从心下至小腹皆硬满而痛者,实也,大陷胸汤下之。但小腹硬满而痛,小 
便利者,蓄血之证,曰热结膀胱,其人如狂,桃仁承气主之。小便不利者,则是 
溺涩之证,此皆邪气聚于下焦,津液血气不行,留滞故也。 



卷之上

虚烦(三十四)

属性:谓心中郁郁而烦也。烦者,热也。欲吐不吐,心中无奈。胸中烦、心烦、虚 
烦,三者皆邪热传里,心烦喜呕,胸中烦不喜呕,小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