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9-医述 >

第161章

599-医述-第161章

小说: 599-医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愈,继以蓝叶散。外用砭法,刺出毒血。毒甚者,敷以神功散;毒轻者,不用敷药。在百日内者,小儿忌砭血, 
以其肌肉难任也。须用猪肉贴法,或以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涂之,甚效。(《医宗金鉴》) 
x附方x 
一捻金 大黄、人参、黑丑、白丑、槟榔各等分。上为细末,每少许,蜜水调服。 
匀气散 陈皮、桔梗各一钱,炮姜、砂仁、炙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共为细末,每五分,红枣汤调服。 
天竺黄散 治惊热、重舌、口疮、赤眼等证。天竺黄、郁金、甘草、牙硝各半两,朱砂一分,蝉蜕十四 
个,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每服半钱,蜜汤调下。 
葱乳汤 治初生不尿。葱白三、四寸,四破之,以乳汁半盏 
煎灌。 
豆豉膏 黑豆一勺,田螺十九个,葱一大把。右捣烂,芭蕉汁调,贴脐下。 
定命散 治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十七枚,全蝎二十七个。上为细末,入轻粉少许,和研,乳汁调服一字。 
辰砂全蝎散 治初生口噤。辰砂半钱,全蝎二十个,硼砂、龙脑、麝香各一字。上为细末,乳母唾调, 
涂唇里龈上,或猪乳调少许,入口内。 
辰砂膏 辰砂三钱,硼砂、牙硝各一钱,元明粉二钱,珍珠一钱,麝香一字。上为细末,用浓油纸包封, 
自然成膏。每一豆许,薄荷汤下。月内婴儿,用乳汁调涂奶上,令吮下。 
急风散 蛇蜕皮、钩藤、蝎梢、朱砂各一分,麝香、牛黄各半钱。右味研为细末。每一字,取竹沥同乳汁调下。 
龙胆汤 治胎惊、脐风、撮口、壮热。龙胆草、钩藤、柴胡、黄芩、桔梗、赤芍、茯苓、甘草各五钱,蜣螂、 
大黄各一分。合研细末,枣汤调服少许。 
天麻丸 利惊下痰,吊肠、锁肚、撮口通用。天麻、白附子、牙硝、全蝎、五灵脂各一钱,南星二钱,轻 
粉五分,巴霜二钱半。糊丸,麻子大。每十丸,薄荷汤化下。 
朱银丸 治胎风,壮热痰盛,眼翻口噤,取下胎毒。朱砂、水银(蒸枣研泥)、全蝎、南星各一钱,白附 
子钱半,天浆子、芦荟、牛黄各五钱,铅霜五分,僵蚕十个,冰片一字,麝香少许。蜜丸。 
控痰散 蝎尾、铜青各半钱,朱砂一钱,腻粉一字,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每一字,腊茶调下。 
如圣散 铅粉、牛黄各一钱,朱砂、太阴元精各二钱半,龙 
脑五分。前四味研细,再入龙脑和匀。每用一字,糁儿口中。 
一字散 朱砂、硼砂各钱半,龙脑、朴硝各一字。上为细末,蜜调少许,鹅翎蘸刷口内。 
胡连丸 治热疳。胡黄连、黄连各五钱,朱砂、芦荟、麝香各二钱。前三味为末,填入猪胆内,线扎,悬 
挂铫中,水煮数沸,取出,研入芦荟、麝香,饭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 
当归连翘汤 当归、连翘、白芷各三钱,大黄、甘草各一钱。水煎,食后服。 
玉露饮 寒水石五钱,石膏六钱,生甘草一钱。上为细末,每三、五分及一钱,食后温汤调服。 
白芍汤 白芍一两半,泽泻七钱半,炙甘草二钱,上肉桂一钱半。上味 咀,每二钱,水煎,空心温服。 
外消散 治初生脐突。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前二味锉末,入朴硝同杵匀;取大田螺一枚,水 
半碗,活一宿;抄药末一钱,用螺水调涂肿处,即消。其螺放之,勿害。 
不惊丹 治因惊气逆作搐,常服疏风顺气,自不作惊。茯神五钱,蝎梢五十尾,南星、淡豉各五钱,枳壳 
一两,芜荑二钱。前五味为末,再同芜荑杵匀,醋煮,糯米粉糊丸,粟谷大。周岁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琥珀抱龙丸 抱龙之义∶抱者,保也;龙者,肝也。肝应东方青龙,肝为母,心为子,母安则子安。心藏 
神,肝藏魂,神魂既定,惊从何生?其药性平,不僭不燥,祛风化痰,镇心解热,小儿惊痫诸证宜之。琥珀二 
钱,胆星一两六钱,僵蚕二钱,雄黄三钱,天竺黄五钱,辰砂、人参、茯苓各三钱,钩藤一两五钱,牛黄五分, 
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用甘草八两,熬膏为丸,每丸重五分,金箔为衣,外用黄蜡包之。 
木通散 治小儿膈热腑闭,诸疮丹毒,母子同服。木通、煨大黄、生甘草、赤茯苓各一钱,羌活、山栀子 
各二钱。上锉碎, 
每用二钱,入苏叶些少,水煎,不拘时服。 
当归散 当归、黄 、桂心、细辛、龙骨、白芍各二钱。上为末,每一字,乳汁调下,日三服。 
浴体法 治胎肥、胎热、胎怯。天麻二钱,蝎尾、朱砂各五分,乌梢蛇肉(酒浸焙为末)、白矾、青黛各 
三钱,麝香一字。上研匀,每用三钱,水三碗,桃枝一握,并叶五、七个,同煎至十沸,温热浴之,勿浴背。 
生地黄汤 治小儿生下胎黄。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天花粉、猪苓、赤苓、泽泻、生甘草、茵陈蒿。 
引用灯心,水煎,食前服。 
清热解毒汤 生地、黄连、连翘、赤芍、金银花、木通、生甘草、薄荷叶。引用灯心,水煎服。 
蒋氏化毒丹 犀角、黄连、桔梗、薄荷叶、生大黄、生甘草、元参各一两,青黛五钱。上为细末,炼蜜为 
丸,重六分。每一丸,灯心汤化服。 
换肌消毒散 生地黄、当归、川芎、皂角刺、赤芍药、连翘、甘草、白芷、苦参、白藓皮、防风、金银花、 
土茯苓。引用灯心,水煎服。 
清凉膏 锻石四两(未经水湿成块者)。用水泡之,没指半许,露一宿,面上有浮起如云片者,轻轻取之, 
微带清水,视其多寡,对小磨香油亦如之,以顺搅成膏为度。用鸡翎擦之,自愈。 
鹅黄散 黄柏、石膏各等分。共研为细末扑之。湿则干扑,干则用猪胆调擦。 
当归饮 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白藓皮、甘草、人参、黄 、何首乌、白蒺藜,水煎服。 
犀角解毒饮 犀角、黄连、防风、荆芥、生甘草、生地黄、赤芍、连翘、牛蒡子、金银花。引用灯心,水煎服。 
蓝叶散 蓝叶五钱,黄芩、大黄、柴胡、犀角屑、栀子各二 
钱,升麻、石膏、生甘草各一钱。上为粗末,每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兑竹沥一酒杯,煎三、两沸, 
放温,量儿大小用之。气怯弱者,可去大黄。 
砭血法 治丹毒。口吮毒血,各聚一处。用细瓷器击碎,取锋芒者,将箸头劈开夹住,用线缚定。两指轻 
撮箸梢,令瓷芒对聚血处。再用箸一根,频击,刺出毒血。砭后,毒甚者,以神功散敷之;毒轻者,不可用, 
恐皮肤既破,草乌能作痛也。如患在头者,不用砭法,只宜卧针,倒挑患处,出毒血则愈。 

卷十四·幼科集要
杂病
属性:x变蒸x 
小儿变蒸,古无是说,至晋王叔和始言之。继自隋唐巢氏以来,日相传演,其说益繁。然以余观之,则似 
有未必然者。何也?盖儿胎月足离怀,气质虽未成实,而脏腑已皆完备。既生之后,凡长养之机,则如月如苗, 
一息不容有间,百骸齐到,自当时异而日不同,岂复有此先彼后,一变生肾,二变生膀胱,及每变必三十二日 
之理乎?又小儿生病与不病,所见所治,盖亦不少。凡属违和,不因外感,必以内伤,初未闻有无因而病者。 
又见保护得宜,自生至长,毫无疾病,虽有暗变之说,亦不能信。余恐临证者,有执迷之误,故道其愚昧若此。(张景岳) 
x热x 
小儿之病,惟热居多。夫热有潮热、惊热、夜热、余热、食热、疳热、壮热、烦热、积热、风热、虚热、 
客热、痰热、寒热、血热、疮疹热十六者,大同小异。热之始发,必有所因,潮热发歇有时,惊热颠叫恍惚, 
夜热夕发旦止,余热寒邪未尽,食热肚 
腹先发,疳热骨蒸盗汗,壮热一向不止,烦热心躁不安,积热颊赤口疮,风热汗出身热,虚热因倦少力,客热 
来去不定,痰热涎嗽饮水,寒热发如疟状,血热辰已发热,疮疹热耳鼻尖冷,诸证各有所归,其间或有三、两 
证交互者,随其轻重而治之。(杨仁斋) 
小儿纯阳之体,不独火之一字生热为患,即风、暑、燥、湿,皆从火化,故清凉之剂,活幼者多用之而不 
疑。一见壮热、面赤、不恶风、无涕泪,即是火证。火郁当发,今火既发,何可更散?速以凉药济之。但当视 
其在何脏腑经络,气分血分,参辨兼证。又当视其儿质之虚实,而用甘寒、苦寒以降之,则热无不退矣。辨其 
热在气分,即泻火以保元气;热在血分,即泻火以保阴血。每见病家,视苦寒若砒鸩,以致火甚之儿,气血枯 
焦,顷成不救。更有久热阴烁之证,医家不知以水济火,习用消散之药,致令元气益伤,变成慢惊者,不可胜 
纪。予用养阴益气,十中犹救五、六。至于风化为火,火静则风熄;暑化为火,火退则暑平。若专事疏解,则 
火势愈盛,而惊作矣。○身热饮水者,热在内;身热不饮者,热在外。饮多饮冷者,为实热;饮热而微者,为 
虚热。○烦热者,热在膈间。表邪初入于里故烦,里实上干心胸亦烦,烦之甚则躁。或发表、或通里、或泻心、 
或养阴,四者酌而行之。○潮热自内而发,如水之潮,应时而至,多属阴虚。与内伤发热时热时止者同类。虽有 
外邪,亦必由虚而入。《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者是也。故治潮热,不得妄行表散,虽当和解,亦以阴 
血为主。用药之法,须于补中益气、秦艽扶羸、柴胡鳖甲数方,酌而用之。○潮热,与阴虚生内热之热相似而 
又不同。阴虚生内热,是人身之阴阳不相济,只宜养阴;此则为六淫之邪内陷,必提出六淫之邪而后已。○壮 
热之壮字,即《内经》壮火食气之壮字。若不急治,则气血受其煎熬,害人最速,故用药如救焚。○壮热无虚, 
皆实证也。六淫之邪,惟湿无壮热证。○壮热无补法。辨证的确,泻邪以存元气,便是补。在表者汗之。体 
若燔炭,汗出而散是矣。在里者下之,急下存阴是矣。如谵言、汗、渴之有赖于白虎,斑、狂、失血之有赖于 
犀角地黄,皆刻不容缓者也。○书云∶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非也。热之甚者为壮,不甚者为温。温热亦有虚 
实。虚者,正气虚也,不能为壮。实者,邪气实也。邪气温温不去,体泽者属湿,体枯者属燥。燥火不甚,亦 
温温也。在夏令秋初多属湿;秋暮冬初多属燥。燥湿之辨,不可混也。○一向热而不已,有疳积之热,有阴虚 
之热。有当补脾,有当养阴,须分辨施治。○阳邪陷入阴分,其热自阴分而达于阳分,与疟热相似而实不同。 
疟为阴阳交争,此为阳陷于阴,故但热不寒。若独用表散药,则药力从阳分而泄,与陷入阴分之邪,不相会面, 
何由相引而出?考孙真人治风劳,有柴前梅连散一方最妙。柴、前,升散药也,只能走表,不能入里。梅、 
连摄之使入阴分,阴分之邪,得与柴、前会面。柴、前本升散之性,自应复出之阳,阴分之邪,得以相引而出。 
是梅、连为柴、前之向导,梅、连亦发散药也。○骨蒸者,骨里蒸蒸然热出,阴虚也。治宜秦艽鳖甲散。鳖甲 
骨属,用以治骨。○胎热者,得之在母腹中,生下便有热证。轻轻一散,托出胎疹,是从外而解也,吉。若不 
发疹,喉舌上 ,或生疮肿,不能舐乳,是热蕴于内,当从内泄,少与生大黄。金石药杀儿甚速。○初生有小热, 
不可服药。天之生人、生物,皆赖此火。无此火,何能生?更何能长?故初生曰赤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