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83-医学正传 >

第14章

583-医学正传-第14章

小说: 583-医学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芩二分。如恶寒腹中痛,加桂心三分,去黄芩,名桂枝芍药汤。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药,盖其性之大寒也。只加干 
姜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姜制之。如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并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病名厥逆。 
《内经》曰∶逆气上行,满脉去形。明七神昏绝,离去其形而死矣。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加吴茱 
萸五分或一钱,汤泡去苦用,观厥气多少而用。如夏月有此证,为大热也,盖此病随四时为寒热温凉也。宜以酒黄柏、 
酒黄连、酒知母各等分,为细末,熟汤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白汤空心送下,仍多饮热汤,服毕少时,便以 
美膳压之,使不得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大抵治饮食劳倦之病,乃虚劳七损症也,当用温平、甘多辛少 
之药治之,是其本法也。 
x升阳顺气汤x 治因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恶寒,饥则常如饱, 
不 
喜食冷物。 
黄 (一钱) 半夏(六分) 甘草(炙二分) 草豆蔻(四分) 神曲(三分,炒)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当 
归身 陈皮(各三分) 黄柏(一分半) 人参(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夫脾胃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 
者,阴中之阳,引脾胃中清气,行于阳道及诸经,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之和也。又引黄 、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 
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为固也。凡治脾胃之药,多以升阳补气名之者此也。 
x升阳补气汤x 治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能寒热,早饭后转增昏闷,频要眠 
睡, 
怠惰四肢不收,懒倦动作,五心烦热。 
浓朴(姜制,三分) 升麻 羌活(各五分) 白芍药(煨五分) 独活(五分) 防己(五分) 甘草(炙,五 
分) 泽泻(五分) 柴胡(一钱二分) 生地黄(七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大温服。如腹胀及腹中窄狭,加浓朴一倍。 
如腹中似硬,加砂仁三分。 
x当归补血汤x 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 
又云∶血虚发热。证像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黄 (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x木香化滞汤x 
治因忧,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抵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气,或胃脘当心而痛,并皆治之。 
半夏(汤泡洗,一钱五分) 草豆蔻(湿面裹煨,杵碎) 甘草(炙,各七分半) 柴胡(去芦,六分) 木香 橘 
红(各四分半) 枳实(麸炒黄色) 当归(各三分) 酒红花(一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x升阳益胃汤x 治肺及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燥舌干,饮食 
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 
升阳益胃,此药主之。 
黄 (一钱) 半夏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五分) 独活(三分) 防风(三分,因秋旺,故以辛温泻之) 
白术(二 
分) 羌活(三分) 黄连(一分) 柴胡(去芦,二分) 泽泻(二分,不淋秘者,不可用) 橘红(二分半) 白 
芍药(三分,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补肺?盖为脾胃虚则肺最受邪,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 茯苓(二分,小 
便利、口不渴者,勿用) 
上细切,作一服,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 
服药后,如小便罢而病加增剧,是不宜利小便,当去茯苓、泽泻。如方喜食,一、二日不可饱食,恐胃再伤,以药 
力尚少,脾胃之气不得转运升发也。须滋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药力,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 
邪气之降沉也。可以少役形体,使胃与药得转运开发,慎毋大劳役使气复伤,若脾胃得安静尤佳。若胃气稍强,少食嘉 
果以助药力,经云五果为助是也。 
x双和散x 补血益气,治虚劳少力,不热不寒,温而有补。 
白芍药(一钱) 黄 (蜜炙) 熟地黄 川芎 川归(各六分) 甘草(炙) 肉桂(各四分) 
上细切,作一服,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大病后血虚气乏者,以此调治。 
x门冬清肺饮x 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喘,精神短少,或衄血吐血等证。 
紫菀茸(一钱) 黄 (蜜炙) 白芍药(炒) 甘草(炙,各七分) 人参 麦门冬(去心) 当归身(各五分) 
五味子(九粒)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 
x宽中进食丸x 滋形气,喜饮食。 
麦 面(一两,炒黄) 半夏(汤泡七次去皮脐) 猪苓(去黑皮,各七钱) 草豆蔻(湿面裹煨) 神曲(炒, 
各五钱) 枳实(麸炒黄色) 橘红(各三钱) 白术(五钱) 白茯苓 泽泻(各三钱) 砂仁(二钱) 干生姜(炮, 
五钱) 甘草(炙) 人参 青皮(各二钱) 木香(一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后服。 
x白术和胃丸x 治病久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闭或溏,此胃气虚弱也。常服则和中理气,去湿消痰,和脾胃,进 
饮食。 
白术(一两五钱) 半夏(汤泡洗七次) 浓朴(姜制,各一两) 陈皮(去白,八钱) 人参(五钱) 甘草(炙, 
二钱) 枳实(麸炒黄色) 槟榔(各二钱五分) 木香(一钱五分) 干生姜(七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送下。 
x枳术丸x 治痞满,消食强胃。 
白术(二两) 枳实(麸炒黄色,一两) 
上为细末,用沸汤泡青荷叶,干者亦可,顷间去叶,用汤浸晚粳米杵粉,以原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 
丸,多至七、八十丸,白汤送下。本方加橘红一两,名橘皮枳术丸,治元气虚弱,饮食不消,心下痞闷。本方加炒神曲 
一两,炒麦 面一两,名曲 枳术丸,治饮食太过,致心腹满闷不快。本方加木香一两,名木香枳术丸,能破滞气,消 
饮食,开胃进食。本方加半夏一两,名半夏枳术丸,治因冷食内伤。本方加酒炒黄连、酒蒸大黄、炒神曲、净橘红各二 
两,黄芩四两,名三黄枳术丸,治伤肉食湿面、辛辣味浓之物,填塞闷乱不快。 
x草豆蔻丸x 治伤饮食卒心痛,甚效。或秋冬伤寒冷之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痛,膈噎不通,食饮不下。 
草豆蔻(面裹煨) 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各一两) 麦 (面炒黄色) 半夏(汤泡洗) 黄芩(去朽,酒 
炒) 神曲(炒黄色,各五钱) 干生姜(炮) 橘红 青皮(炒,各二钱) 炒盐(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如冬月,不可用黄芩。岁火不及,又伤冷物,加以 
温剂,是其治也。然亦有热物伤者,从权以寒药治之,随时之宜,不可不知也。 
x枳实导滞丸x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大黄(一两) 枳实(去穣,麸炒) 神曲(炒,各五钱) 茯苓(去皮) 黄芩(去朽) 黄连 白术(各三钱) 
泽泻(二钱) 
或加木香、槟榔各二钱,名木香导滞丸。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温水送下,食远,量强弱加减丸数,以利为度。 
x白术丸x 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白术(六两) 枳实(炒) 半夏(泡洗,七次) 神曲(炒,各五钱) 橘红(七钱) 黄芩(炒,五钱) 白 
矾(枯,三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加减丸数。原素食多用椒、姜,故用黄 
芩以泻之。 
x木香见 丸x 治伤生冷硬物,心腹满闷疼痛。 
神曲(炒) 京三棱(煨,各一两) 草豆蔻(面裹煨) 香附子(各五钱) 升麻 柴胡(各三钱) 木香(一 
钱) 巴豆霜(五分) 石三棱(五钱,去皮煨)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x三棱消枳丸x 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 
京三棱(醋煮) 广术(醋煮) 神曲(炒,各七钱) 净青皮 巴豆(和皮米炒焦黑,去米及皮) 茴香 陈皮 
(去白,各五钱) 丁香 益智(去壳,各三钱) 
上为细末,醋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生姜汤送下,食前,量虚实加减。如更衣,止后 
服。 
x备急大黄丸x 治心腹诸卒暴痛。 
大黄 巴豆(去皮膜及油) 干姜(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以利为度。 
x保和丸x(丹溪) 治一切饮食所伤,胸腹饱闷不安,或腹中有食积癖块,多服日渐消散,脾胃虚者勿服。 
山楂肉(五两,去核) 神曲(炒,三两) 半夏(汤泡洗,三两) 茯苓 陈皮(去白,各一两) 连翘(一两) 
莱菔子(炒一两) 麦 面(炒,一两) 
上为细末,别用生神曲五两,入生姜汁一小盏,水调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或清米饮送下。 
一方加麦 面,有白术二两,名大安丸,健脾胃,消食积,最效。一云∶脾虚者服之,虚虚之祸,疾如反掌。或以四君 
子 
等作汤使送下。盖山楂一物,大能克化食物。若胃中无食、脾虚不运、不思食者服之,则克伐脾胃之气,故云然也。 
x加味二陈汤x(丹溪) 导痰补脾,消食行气。 
橘红 茯苓(各七分) 半夏(汤泡洗,一钱) 甘草(炙,三分) 川芎 苍术 白术(各八分) 山楂肉(一 
钱五分) 砂仁(五分) 神曲(炒,七分) 香附子(一钱) 麦 面(炒,五分) 
上件,除神曲、麦 面细研炒另包,余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二盏,煎至一盏,调神曲、麦 
入内服。 
(祖传方) 
x溯源散x 凡伤食物,致恶寒发热久不愈,或伤寒后食诸物,致食复潮热不已,必询问其先食何物所伤,或 粽, 
或肉食,则以原食之物烧存性,一两重,细研为末,别用生韭菜连根约一握,杵汁调服,过一、二时,以东垣枳实导滞 
丸百余粒催之,其所伤之宿食即下,热退而愈。 
x参苓白术散x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呕吐泻利。其大病后补助脾胃,此药极妙。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扁豆(去壳,姜汁浸,炒,一两五钱) 甘草(炙) 桔梗(去芦) 薏苡仁 莲 
肉(以上各一两) 
家传治噤口痢,用石莲肉,又加石菖蒲一两。有气,加木香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噤口痢用粳米汤,休息痢用砂糖汤调下。别方有缩砂一两。 
(医案) 
杜门傅氏妇,予族侄女也,年三十岁,因劳倦伤食,致腹痛 胀面黄,十数日后求予治。诊得右手气口脉洪盛而滑, 
右关脉浮诊虚大而滑,重按则沉实,左寸关亦弦滑而无力,两尺皆虚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