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49-周慎斋遗书 >

第16章

249-周慎斋遗书-第16章

小说: 249-周慎斋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元阴衰亦有汗,火乘阴位,精被熏蒸而出,犹炙竹而有油,切不可用参、术、 、桂 
以敛 
黄汤。若元阴衰弱,火乘营血,为漏崩、便血、溺血,宜补中加醋炒地榆、续断、阿胶之属 
以涩之;如不止,再加升麻、柴胡、防风以提之,崩漏证,热则流通,虚则下注,故热当清 
,用生料四物加栀、柏、知母、芩、连;虚则宜补,用 、归、参、术加涩血之药,不已, 
加升麻、附子以托之;如气血两虚,用八珍汤加醋炒樗皮、陈棕灰以止之。如六淫七情所伤 
若人有眼角出血,槐花炒焦煎服;若有舌根出血者,用辰砂一钱,灶心土二钱,鸭子清 
若有齿缝出血,此伤血脉也。如下唇中齿出血,此伤肾也,宜滋补药中加生甘草、丹皮 
、童 
、膏之类;禀气壮者,可以承气汤下之。因风热乘胃者,亦以四物加荆、防、升、芷、芩、 
若脐中出血,火逼胃气上不得转运,有失传度之令,故血从胃窍出也。以四仙汤加生甘 
草、丹皮,佐白芷,加藕汁,柏叶汁、茅根汁治之。 
若七窍中出血者,留淫日久则阴血不得归经,故从毛窍中出,须开郁清气凉血,如归、芍、 
乌、附、木花、丹皮之类是也。如元阴虚弱,火乘阴分,以致血热沸腾,充灌肌肤,宜滋阴 
降火者,须看元气虚实,加凉血药以治之。 
若耳中出血,多由郁怒所伤,干动少阴风热,以致蒸热沸腾,上冲清道,有升无降,致 
耳出血。用生地、丹皮、甘草、柴胡、防风、香附、青皮、知母、黄柏以清之。 
若诸失血过多,则元阴不能无损,宜以生地、丹皮、甘草降火之药,加童便治之。 
若火盛,虽隆冬多饮寒泉雪水,睡卧冷地,摇扇取冷,亦不能御。惟有峻补真阴,须用 
若劳盛风暑,患发似疟,医但知劳而不知有外邪内陷,误用补药,其邪留滞于血脉之间 
,随 
防风轻扬之剂,佐参、归、芎、附之属以导散之。盖阴虚脉散无力,邪脉强散有力,或弦缓 
若元阴不足而泄,名曰肾泄。水谷不分,至而即去,去有常度,日夜一次,或二次,与 
他泄 
肾,惟宜补阴之剂,兼以固真散,其泄自止。如挟阳气不足而泄,不可偏执于此。 
x固真散x 
山药 芡实 莲肉 茯苓 等分为末。 
若元阴受伤而患呕吐,此由木挟相火,上乘于脾胃之间也。宜滋补元阴,抑肝制火而清 
脾,呕吐自止。四物加白芍、甘草,佐茯苓、青皮之属。 
若人有行房用力过度,则汗出于肾。经云∶汗出于肾,逢于风则汗藏风腑,内不得入于 
脏腑,外不得越于肌表,客于玄府,发为肿胀,本之于肾,名曰风水。宜滋水散风,用四物 
加羌活、防风、柴胡、荆芥、防己之属,不可作脾虚湿肿治之。若用参、术利水之剂,更使 
若有人暴死,良久复苏,往来不时而作,此为心火自焚,因劳心惊恐所伤,以致真神气 
失守其位,亦火乘阴分也。可用四仙汤加甘草、童便。大抵无形之火易复,有形之水难扶, 
故真阴不足,功非岁月不能,杯水焉济车薪之火?然元气不足,还须补元,如河车可煮食之 
,甚有奇功。如人乳、牛乳,虚火之人可常服之。如秋石,滋阴降火,亦妙药也。一切阴虚证,后方可选用。 
x当归百合汤x 
归身(三钱) 熟地 麦冬(各一钱半) 川芎(一钱) 沙参 甘草 香附 橘红(各八分) 
桔梗(五分) 小麦(一钱) 大枣(三枚) 
x滋阴生脉散x 
麦冬(五钱) 生地 归身(各三钱) 甘草 白芍(各一钱) 五味子(二十粒) 
x补肾丸x 
黄柏(酒炒) 龟板(灸) 牛膝(各二两) 杜仲(一两) 五味子(五钱) 干葛(三钱) 
x天一丸x 
山药 虎骨 杞子(各二两) 归身 白芍 生地 麦冬(各二两) 琐阳 菟丝 补骨( 
各五钱) 牛膝(一两) 熟地(四两) 河车(一具) 蜜丸。 
x益水汤x 
生地(四钱) 归身(二钱) 丹皮(八分) 甘草 百合(各一钱) 童便(半杯) 
x壮水制阳汤x 
白麻骨(二钱) 沙参 麦冬(各一钱) 当归(八分,有痰去之) 牛膝(五分) 元参(五 
分) 
五分) 泽泻(三分) 白芍(六分) 仙茅(八分) 秦艽(五分) 
若痰盛,清水三杯、竹沥三杯浸;若火盛,水三杯、童便三杯浸;若胃弱不能食,莲子 
煎水冷浸;若头晕,水三杯、乳三杯浸。真绿豆皮、白麻骨,专用此药,不损胃气,乃养阴退热 
经云∶营出中焦,卫出下焦。卫不足益之以辛,营不足益之以甘,辛甘合脾胃,脾胃强 
,何病之有?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甘辛,亦养阴之道也。 
若元阴虚,病肉脱者不治。骨瘦如柴,大便溲泻,身热如火者不治。鼻如烟煤,唇青齿 
红者不治。九窍出血者不治。咳嗽身热,其脉细数,吐衄者不治。脉大,大便不实,兼咳嗽者不 
治。鼻如烟煤,唇青齿红者不治。九窍出血者不治。肌削咳嗽咯血,脉洪数,喘急喜卧,不 
能转侧,面目黧黑者不治。发热,恶冷食,烦躁及大便如羊屎者不治。 

卷七
潮热
属性:虚损潮热,升阳散火汤,后用大补;或日日发潮,一寒一热,宜用益气汤,重加黄 、 
甘草,甘温除大热也。或脉细数,或脉空大,其病将危,五服不验,治亦难矣。 
看病有脾胃证规,则原起于脾胃,或寒或热,只从脾胃上调理,诸证自退。 
病多潮热不退,初时可用补中益气汤,后则不可,惟宜熟地丸,补纳肾气而潮热自退。 
久病潮热,气血两虚,用益气汤,甘草生熟重用之,发散药一味不可加,调理宜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或为丸亦可。 
凡潮热自汗,血气往来未定,六味汤加人参、黑姜,可服十帖。 
x验案x 
一人夏时,夜则身热,寅卯时即退,大便或溏,或如常,用参苓白术散。嘈杂加川连少 
许;不嘈杂去连,加白芍。盖此证脾胃中有湿热,夜则身热者,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三阴 
之脉布腹中,阳气与湿热相合,故身热。便溏者,湿也,发于夏者,湿热之令助本病也。白 
术散和中利湿,加芍补脾阴。 
一小儿久热不退,一日三次发热,热后微汗,汗后发热,昼夜不息,气短促,诸药不效 
。此久病脾阴虚也。用保元、茯苓二帖而愈。 

卷七
吐血
属性:血证属火无二议,五脏六腑皆出血之路,所以吐者火也,至后则虚矣!用药一概寒凉, 
则胃气渐损,生发之气渐衰,血以气为主,血无气养,血不归络,累发之而累寒之,自然成阴虚 
火动之证。脾、肺二络有损,咳嗽、喘促、泄泻,理必然也。血热火动,滋阴可愈;血热火 
越,滋阴求愈则不能矣。不见天之大雨,是滋阴也,反击动其火,草木皆焚,滋阴补阴,何 
以别之!四物汤治血之有余,不治血之不足。若论不足,男女之血皆不足也。血虚则无气, 
血虚发热,气虚生寒,血后寒热往来,是气血两虚,宜用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阴从阳生, 
所以人参、黄 能补其生化之原也。若见自汗咳嗽,乃肺虚也。血脱益气,古圣之言,虽有 
杂证,亦末治之。盖血药治血之有余,不治血之不足;寒剂治火之有余,不治火之不足。吐 
血概用滋阴清火,则胃失生发之气,脾肺先绝,血从何生?必至于死矣! 
失血证,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察所出。凡失血者,脉贵沉细,若脉浮大则难治,豁大 
无力尚可延;短数、细数、紧数、豁大有力皆为不祥。 
治血初起,以苦甘寒药散火凉血为君,辛凉开郁利气为臣,升清药俾复其位为佐使,久 
则以酸涩止塞其源,用甘温药收补于后,如此未有不愈者。(王胥山曰∶治血之要略备矣。) 
凡咳嗽吐血有汗,用茯苓补心汤,或潮热咳嗽,八珍汤加陈皮、贝母、五味子,以泻胸 
中之痰。老痰是热,宜贝母、花粉;清痰是虚,宜人参、白术。 
吐血之证,或七情所伤,或咳嗽日久,或因伤寒表里不清,渐传而至,心气耗散,不能 
藏血 
胸膈饱闷,咽嗌不利,虚火上炎,服三四帖则止,发则再服,盖火郁宜发之也。渴甚加麦冬 
凡病先防胃伤,宜六味丸、八珍汤加减。寒药不可,热亦不宜。血怕气滞,滞则生发之气反郁而成火。 
血来鲜红属热,淡色属虚。血色青淡,参汤磨服犀角、羚羊角,阳气上升,其血必能下 
降,倘气不升上,血必不复下。可见气有生血之妙,血无益气之功也。 
去左胁下积血,乌药二分,枳壳三分,磨服;脉不短数,尚可迁延。吐血血不归经,用 
炮姜温暖中气,使血归经。炮姜入脾、肺二经,脾统血,肺主气,气行血行也。 
吐血,先血病而后吐泻者,无忘其吐泻,四君子加归、芍之类;先吐泻而后血病者,无 
忘其血病,四君子加山栀、川连之类。吐血宜行血、凉血、和血、补血,茯苓补心汤、六味汤, 
或四物汤加炮姜,八珍汤加陈皮、贝母、麦冬、五味子。血病必从血治,此为正法。 
吐血久而不愈者,肾虚不纳气故也;杂病久而不愈者,脾虚不能统血故也。故血病宜求 
之肾。杂病宜求之脾。 
吐血因阳胜阴虚,故血不得下行,乘炎上之势而出。大法补阴抑火,使复其位。山栀只 
清胃脘之血,桃仁承气治气壅火塞而吐紫血者,然非治血之正法也。 
先吐血后见痰嗽,皆是阴虚火动,气不得下降也;先痰嗽后见红者,是痰积热壅,火炎 
吐血也。以炮姜末、童便调服,或天一丸,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x天一丸x 
黄柏 知母(俱童便炒) 生地 丹皮 杞子 五味子 牛膝 茯苓 蜜丸。 
血证药味各有专司。川芎血中气药,性味辛散,通肝经而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 
,通肾经,性味甘寒,能滋真阴;当归分三治,性味辛温,全用活血,血各归经;白芍阴分药也 
,通脾经,性味酸寒,能凉血,治血虚腹痛也;人参补血虚,阳旺则生阴血也。辅佐之属, 
若桃仁、红花、苏木、血竭、丹皮,血滞所宜;蒲黄、阿胶、地榆、百草霜、棕灰,血崩所 
宜;乳香、没药、五灵脂,血痛所宜;苁蓉、琐阳、牛膝、杞子、益母草、夏枯草、龟板, 
血虚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炮姜、肉桂,血寒所宜;生地、苦参,血热所宜。此 
x验案x 
石埭陈友,年三十五岁,性嗜酒色,忽患吐血,一日三五次,不思饮食,每日只吃粥一 
碗,滚酒能饮数杯,次日清晨再吃粥,前粥尽行吐出,吐后反腹胀,时时作酸割痛,昼夜不眠, 
吃滚酒数杯略好,来日亦如此,近七月矣,医人俱言不可治,并无论及积血者。予诊之,六 
脉虚数,此证吐后宜宽反胀,吃滚酒略可,此积血之证也。盖酒是邪阳,色亦邪阳,邪阳胜 
则正阳衰,又兼怒气伤肝,肝不纳血,思虑伤脾,脾不统血,中气受伤,血不归络,积血中 
焦无疑。宜吐宜利,但脾胃大虚,不使阳气升发,阴寒何由而消?先用六君汤,白术、苍术 
制之,加丁香温胃,草蔻治中脘痛,三十余帖,再用良姜一两,百年陈壁土四两同煮,待土 
化切片,陈皮去白,草蔻、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胡椒、丁香各五钱,细辛四钱,共末 
,空心清盐酒送下二钱,此药功在扶阳,积血阴寒凝结,得阳旺而阴自化。服药后血从下行 
者吉,如血从上吐,约六、七碗,胸中闷乱,手足逆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