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49-周慎斋遗书 >

第10章

249-周慎斋遗书-第10章

小说: 249-周慎斋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于足小趾至阴之地,阳抑于至阴,故为偏跛。跛,足不能行也。(按∶本详解六经诸病 
,此特太阳一经中之二耳,盖略举一隅以为例也。) 
x人肝目应之,九九窍,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以之候发, 
母泽五音一以候宫、商、角、征、羽,六律有余不足应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余,九野一节俞应 
之以候闭节。三人变,一分人候齿泄多血少,十分角之变,五分以候缓急,六分不足,三分 
寒关节,第九分四时,人寒温燥湿,四时一应之,以候四反,一四方各作解。x(针解篇王冰 
曰∶此一百二十四字蠹简烂文,义理残缺,莫可寻究。) 
人肝开窍于目,凡九九八十一窍,六六三百六十五节,凡所以动而运者,皆肝之气,木 
之性也。故一以观动静,在人为天一之所生,在天为水之所生,升而为火。盖肝主动,火亦主动 
也,所以候五色。七星为十二月转运之星,亦主动,故在天为火,而其动处应于七星也,以 
候发者,发在头而居火之分,故在上者为应也。母泽缺三句(三句字疑,)水为木母,水旺则 
木盛而发泽,五色在天,五声在人,宫、商、角、征、羽,变而为六律,其中有余不足,则 
于音别之,故曰有余不足,应之也。五色在天,人多见于面;五声在地,人多见于胸喉,故 
下言地二也,地二以候高下有余。九野在人,五脏六腑也,一节俞应之。俞,背也,俞为脏 
腑之门户,此又有地通乎天。盖腹为阴,为地;背为阳,为天也,故曰应之以候关节。(“ 
关”字是慎斋所改,原文是“闭”字。)此二也。三则在人多变动,一分以候齿,泄多则血 
少,十分角之变,盖角属木,木为肝,肝主动,动则变,故曰十分角变。可见凡病从肝而发 
者十之九也。五分以候缓急者,肝为将军之官,易急而难缓,急则病发骤而猛,缓则虽发而 
易制也。六分不足三分,因寒在关节也。第九分四时者,在天为四时,在人为寒、温、燥、 
湿。人之寒、温、燥、湿,即天之四时也。一应之以候相反,如天之冬而暑,暑而寒,反则 
病,顺则安,然四方高下,九野远近不同,又当因地而推天时人事之不同,不可一例解也。 
故用药解病,一宜参之天时,又宜察之地宜,则无不解矣。(王胥山曰∶针解篇中所云“人 
肝目应之,九”下一百余字,经文蠹缺,难以尽通,故古人于此节皆无注释,盖遵缺疑之义 
也。慎斋则以古圣微言,有同至宝,不可竟等于史传之缺文,置而不论。故因其可通者而发 
明之,以见珍惜之至意。夫前贤于残编蠹简,犹视同金书玉格,一字不肯舍弃如此。今之习 
业者,于《灵》、《素》古经,竟有终身未曾省视,而犹自矜其艺术之精良。吁!其所谓精 
x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x(金匮真言论) 
冬时阳藏于内,内者,阴也,能藏于阴,则无病矣。倘至冬而阳不藏,则阴为阳气所抑 
,能无病乎?故曰冬病在阴。夏时阳发于外,外者,阳也,倘至夏而阳不能发,则阳为阴气所抑 
,能无病乎?故曰夏病在阳。春时阳虽欲发而气尚微,倘因七情、劳役、外感所侵,则阳亦 
抑于阴分而阴病矣,故曰春病在阴。秋时阳气当渐降,苟至时而不能降,是阳气弱也,弱则 
病由此而生矣,故曰秋病在阳。 
x脏不藏精x 
肺不藏者肾必伤,肾不藏者肝不发,肝不藏者心不荣,心不藏者脾必害,脾不藏者肺必 
灾。总之,母不藏者则子不发,子不发则病仍及于母。故心及肝,肝及肾,肾及肺,肺及脾,脾 
及心,子母相关,病之标本于斯而定,然亦言其大义如此。若其间或感、或不感,或感之轻 
重浅深,则又因其人之素禀,此乃因时气而识其将来之病症也。至于当时则又不然,如火不 
藏则肺病,金不藏则肝病,木不藏则脾病,土不藏则肾病,水不藏则心病,此因当时之过旺 
而及于妻者也。夫妇俱病,则其中补泻之义可推,如辰戌年,初之气为相火,是火不藏也, 
当时之肺病,将来之脾病可知。即此一端,可以例其余矣。 

卷五古方解
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属性:二方皆阴阳并用之方也,然其间有轻重之别,在乎分量之多寡以别之。如损处重在阳, 
则血药多用,气药次之;重在阴,则气药多用,血药次之。血为阴,气为阳,盈虚消息之理,后 
至者成功也。伊芳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以补气,加木香不使上焦气滞也;用四物以补血,加 
沉香不使下焦气滞也。盖上古气血俱浓,故用二香,补而兼之以行。若叔季之人,气血俱虚 
,故东垣以黄 代木香,兼益上焦之气,以肉桂代沉香,温暖阴血,血得温而生,气得温而 
长。经云∶虚者十补勿一泄。此类是矣。 

卷五古方解
归脾汤
属性:归脾,味味皆滞,故用木香以疏肝,肝疏得归身、枣仁,肝血润矣。肝血能润,则脾血 
能藏,脾既能藏,而后能为胃行其津液,使周身皆利也。盖参、 、术、草之补脾,当归之补肝 
,茯神、枣仁、远志之补心,各守一经,性皆滞碍,得木香之疏通,破上焦之滞,醒动脾气 
,而后脾能淫气于心,心始生血,散精于肝,肝始藏血,心肝既足,而后脾得以统血,血足 
则火不郁,三焦通达而无捍格之患矣。今之用归脾而去木香者,能不为之慨叹哉! 

卷五古方解
补中益气汤
属性:补中者,补中气也。参、 、术、草所以补脾,五行相制则生化,广皮以疏肝气,归身 
以养肝血,清气升则阴阳皆长,故用柴胡、升麻以升提清气,清气既升则阳生,阳生而阴自长矣 

卷五古方解
四君子汤
属性:四君子阳中之阴,肺、脾二经药也。人参补气治里虚;白术行中焦之湿;茯苓泻膀胱隐 
伏之火,止泻补脾;甘草健脾和中,退虚火,解诸毒,得黄 则补肺,得当归则补血,得山药则 
补脾阴,得炮姜则温中,得丁香则温胃,得陈曲则去胃中陈腐之气,得木香、砂仁则醒脾气 
,加地黄之沉寒则治丹田火起,加白芍则补脾阴,泻土中之木,治木乘土位。 

卷五古方解
四物汤
属性:四物汤治血之有余,不治血之不足。盖血之有余者,溢而不归经,则用川芎上行巅顶, 
下至九泉以行血,当归引血归经,二味走而不守;用白芍之酸以敛之,地黄直达丹田,二味守而 
不走,使血安于其位也。若血不足而但用四物,则孤阴不长,难以奏功,故必以四君为主, 
令阳生阴长可也。 

卷五古方解
温肺汤
属性:温肺汤,所以令金浮而水升也。细辛、五味、肉桂皆所以温肾,肾水温暖则气上行,所 
谓云从地起也。气即水中之金,是金浮也。上行之气,熏蒸于肺而为津液,津液属水,是水升也 
,所谓水从天降也。又温肺汤有木沉而火降之妙,温肺则金旺,金旺则能平木,木有所畏, 
收敛下行,是谓木沉。木者,火之母也,木浮则火亦在上,木沉则火自降,火降在下,而肾 

卷五古方解
保元汤
属性:黄 ,有汗,用蜜炙,胃虚,米泔水浸炒,表恶寒,酒拌炒,嘈杂,人乳拌制。表虚 
多, 
葛根,久病热不退去表药,只用保元。血虚加当归,脾虚加白术,渴加麦冬、五味,虚烦不 
眠加枣仁,小水不利加牛膝、白茯苓,心神不安加茯神、远志、枣仁,退火重用参、 ,虚 
而火动少加黄柏,小便不通或赤加香附,腰痛加杜仲,恶寒加肉桂,恶心加炮姜,自汗虚寒 
加附子,腹胀恐成中满加附子、炮姜、肉桂、吴茱萸、青皮、枳壳之类,脉虚浮有湿加羌活 
、防风、茯苓。人无气不生,而气又多患其不足。凡去病之药,病去即止,不可多服,多服 
能泄真气。保元汤能补血中之气,故曰保元,言以此保血中之元气也。人禀天地之气以生, 
负阴抱阳,阳不可令陷于阴分,当使胃有春夏发生之气,不可使有秋冬肃杀之气。故宜大升 
、大降,使清阳发腠理,浊阴归五脏,如天之包乎地外,而周行不息。假如天之元气不足, 
而常陷于浊阴,则地亦无生生之意矣。故天气升则地气长,而后 和合,霖雨时降,滋生 
万物,万物各得其所也。人生全赖此一腔之气,而气又以血为根据,胃乃生血之原,若元气不 
足,陷于阴分,则血不生长,化而为火,变异无常,渐趋死路,而曾莫知其故,亦可悯矣。 
夫人身上体属阳,下体属阴,上阳不生,则阴气绝矣。上古圣人,与天地合德,深悟生生不 
息之机,故其用药大升、大降,以法天之阳气上升,地之阴气不绝,阴阳二气升降互施,则 
气血散布于四肢,何病之有?倘阳不升,则血凝滞,诸病生焉。医者,当体圣人生发之心, 
不可使气血有偏。圣人妙法亦不过能体升、降、浮、沉之法耳! 

卷五
古今名方录要
属性:x保元汤x 
人参 黄 甘草(炙) 
x四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x异功散x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陈皮 
x六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陈皮 半夏 
x益黄散x 
人参 黄 白芍 甘草(生) 陈皮 川连 
x参苓白术散x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山药 薏苡仁 扁豆 莲肉 桔梗 砂仁 共为末。 
x理中汤丸x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炮姜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x补中益气汤x 
人参 黄 白术 甘草(炙) 归身 广皮 柴胡 升麻 生姜 大枣 
x归脾汤x 
人参 黄 白术 甘草 归身 茯神 枣仁 远志 木香 龙眼 
x参附汤x 
人参 附子 
x参术汤x 
人参 黄 苍术 炙甘草 归身 陈皮 青皮 神曲 柴胡 升麻 黄柏 
x养胃汤x 
人参 苍术 甘草(生) 半夏 橘红 藿香 白茯苓 草果 浓朴 乌梅 生姜 
x温肺汤x 
细辛 五味子 肉桂 炮姜 甘草(炙) 白茯苓 白芍 半夏 
x四逆汤x 
川附子 炮姜 甘草(炙) 
x四苓散x 
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加肉桂名五苓散。 
x平胃散x 
苍术 陈皮 甘草 浓朴 
x胃苓汤x 
苍术 陈皮 甘草 浓朴 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x二陈汤x 
半夏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姜汁 
x温胆汤x 
半夏 枳实 陈皮 甘草 竹茹 生姜 
x半夏茯苓汤x 
半夏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砂仁 
x竹茹汤x 
半夏 甘草 干葛 竹茹 生姜 大枣 
x正气汤x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藿香 白芷 紫苏 桔梗 浓朴 大腹皮 生姜 
x枳术丸x 
白术(一两) 枳实(一两) 蒸饭捣为丸。 
x和中散x 
炮姜(四两) 肉桂(二两) 吴茱萸(二两) 共为末。 
x小青龙汤x 
麻黄 桂枝 细辛 炮姜 半夏 甘草 白芍 五味子 
x四圣丸散x 
白术(四两) 陈皮(五钱) 川连(五钱) 以神曲糊丸。 
x四仙汤x 
熟地黄 白芍 归身 甘草 大枣 
x 归汤x 
黄 归身 
x生脉散x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x芎归汤x 
川芎 归身 白芍 百合 荆芥 
x四物汤x 
川芎 归身 白芍 生地黄 
x六味丸、汤x 
生地黄 丹皮 山茱萸 白茯苓 泽泻 山药 
六味加五味子,名都气丸;六味加肉桂,名七味汤、丸;六味加肉桂、附子,名八味汤 
,丸;六味加人参、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