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上品寒士 >

第2章

上品寒士-第2章

小说: 上品寒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编辑本段'【设立原因】
  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闾评议带来困难,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乡闾。曹操当政的二十多年中,用人“决于胸臆”﹑“各引其类”的情况大量存在。然乡闾评议并未完全废弃,史称曹操平定荆州时,托当地大名士韩嵩“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又称替曹操主持选举的崔琰﹑毛玠“总齐清议,十有余年”,所谓“总齐清议”就是掌握和平衡各地的清议。曹操对乡闾评议并未笼统否定,反对的只是汉末乡闾评议中产生的弊病。他纠正的办法一是提倡“唯才是举”,以反对虚伪道德和名实不符;二是压制朋党浮华和私人操纵选举,力图将选举之权控制在政府手中。如韩嵩之条品荆州人士,就不同于汉末名士私人操纵的乡闾评议,而与后来中正由政府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情况更为近似。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在曹操当政时期已有萌芽,曹丕﹑陈群进一步加以制度化。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后赵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复分别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杀。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著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U優書擝 uutxt。CoM 全文子版粤镀

作品相关 二、才女谢道韫 字数:4434
  谢道韫,历史中着名的才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安西大将军谢奕之女,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关于谢道韫,人们最为熟知的是“咏絮”的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第七十一条记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家是个书香仕宦大家,大人与儿孙辈聚在一起讨论文义是常有的事。这不正遇上下大雪,谢安便乘机考问子侄:“这雪下得纷纷扬扬,尔等看用什么比喻才好呢?”谢朗抢着回答:“我看象是空中在撒盐。”大家看,这个比喻虽说不上十分地道,但还得过去,用之比“米雪”就未为不可。毕竟,谢朗也是谢家公子,父辈都文采翩然,他耳濡目染,想是文思也不错。《续晋阳秋》说他“文义艳发,名亚于玄”。谢玄就是着名的淝水之战的东晋方面的副总指挥(总指挥是他叔父谢安),说谢朗“名亚于玄”,即含有仅次于谢玄的意思。再说,当时谢朗究竟年岁几何史书无明确记载,但估计不超过十岁,因此我们不能对谢朗的这个比喻不以为然。但是谢朗倒霉就倒霉在他有一个聪明绝顶的妹妹,一下子使他相形见绌。谢道韫把雪花比作在空中飘飞的柳絮,可谓文采斐然。
  从此谢道韫“咏雪”的故事便流传开来,“咏絮”一词也成为才女的代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给他笔下的心爱人物林黛玉的判词有一句是“堪怜咏絮才”,就是借用这个典故来说明林黛玉的才气不凡。
  谢道韫生逢崇尚风神气度、“竹林七贤”之遗风尚在的东晋,出身于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行事潇洒不羁,颇类男子。《世说新语·贤媛》第三十条记载:“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谓道出了谢道韫的个性气质。“林下”指魏晋交接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向以行为旷达着称。这则小故事用烘云托月的对比方法写出了谢道韫的与众不同。记载中的谢遏就是谢玄,很看重他的姐姐道韫,张玄则称道他的妹妹,张玄的意思是说,谢遏(谢玄小字),你的姐姐是不错嘛,可是我的妹妹也不差呀,与你姐并列应该不算降低你姐姐的身份吧。两个男人互相标榜自家姐妹,说不准还有一场唇枪舌剑呢。有个叫济尼的尼姑,和谢、张两家都有交往。人们就让济尼比较一下道韫和张玄妹的优劣。济尼就说:“王夫人(指谢道韫,她嫁于王凝之,关于王凝之,我们将在下面介绍)神情闲雅,大有竹林名士的风气,顾家媳妇(指张玄妹,她嫁于顾家)心境清纯,像一块美玉,自然是妇女中的佼佼者了。”人家这济尼也是聪明得很呢,不直接说谁优谁劣,只是说出了这两个人的特点而已。话中所含的意思由听者自己去咂摸吧。根据当时东晋风气,聪明人一下子就可以听出,济尼更欣赏道韫。张玄妹是妇女中的优秀者,当然是很好的了,但人家谢道韫更胜一筹,堪与男子比肩。不知道张玄听了济尼的这番评论,心中是什么滋味,不管他服不服,反正济尼的评论一直在后世流传,也算是给谢道韫下了一个“千古定评”。
  谢道韫批评起他的弟弟谢玄来毫不留情。《世说新语·贤媛》二十八条记载:“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谢道韫对谢玄说:“你是怎么搞的,学问一点儿也没长进,是一心注意尘杂俗事,还是你的天分有限?”这批评够不留情面的吧,想那谢玄乃是东晋一代名将,南征北战,叱咤风云,却被姐姐说成是沉溺于时俗之中,要不就是天分一般,领悟力有限。哎,摊上这么个不同寻常的姐姐,再怎么优秀在她眼中也不过是俗物一般。
  道韫说起他的丈夫来更是言语尖刻。《世说新语·贤媛》二十六条记载:“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道韫嫁到王家之后,非常轻视凝之,回到娘家,心理不痛快,谢安见状赶紧抚慰他这个宝贝儿侄女,对她说:“王郎是逸少(指王羲之)的儿子,人才也可以,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道韫抱怨道:“我的叔父里头,有谢尚、谢万这样的人物,兄弟里头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这样的人材,想不到天地之间,竟有王羲之这种人。”
  看看,几乎把王凝之贬得一文不值。说到这里,咱们得把王凝之这个人交代一下。王凝之是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出身于士族大家,也是文采风流,而且善于草书、隶书,人也忠厚老实。王家世代崇信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期创立,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得此名。其道以老子为教主,基本经典是《道德经》和张道陵所编《老子想尔注》,以长生成仙为其最高目标),凝之尤甚。叛贼孙恩攻入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时候,王凝之这位会稽长官竟对老百姓和众官吏说:“咱们没必要防备,我已请了道神,道神已经允诺派遣鬼兵相助,孙贼自会不攻而破。”看看,王凝之对五斗米道的崇拜到了什么地步,大敌当前,不组织官兵百姓抵抗,竟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鬼神,真是无药可救了。结果怎样呢?孙恩不费一兵一卒就攻入了会稽,而王凝之也没能取得他所信赖的鬼神的佑护,被孙恩杀害,还且还连累了他的子女。说起来,这王凝之的死实在是令人可叹又可气,难怪,无论他怎么好,谢家才女就是看不上他。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看道韫评价其夫君的话,实在是尖刻得可以。谢家的子弟个个优秀,王凝之与之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可怜我们这位好歹也是出身名门世家的王家二公子被他的妻子说得一无是处。不过,也多亏道韫出生于东晋,若是她生在后来的明清时代,不被治以对夫“大不敬”罪才怪呢。但是我们得补充几句,虽然谢道韫对其夫大不满意,但是她嫁入王家之后,还是极尽恪守妇道的,得到了王家人的称赞。再说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时不时兴离婚,不像现在,女子对丈夫不满,可以炒他的鱿鱼。丈夫据守会稽,道韫当然跟随,不幸遇上个不争气不抗敌的丈夫,只有尽力自保了。孙恩贼军攻入会稽时,她神色自若毫不惊慌,当听说丈夫及子女都已被杀后,便组织起一支婢女队伍拼命抵抗,并手刃数敌。咱们可以想见一个文弱女子率众杀敌的风姿,其神勇,尤令我们后人钦佩不已。但是临时组织的队伍怎能抵抗如狼似虎的孙恩叛军,最终道韫被敌人俘虏。当时,她的小外孙刘涛年仅几岁,孙恩连个小孩子也不放过,欲杀之。道韫义正词严地说道:“这是我们王家的事,与外家有什么关系呢?如果非杀不可,那就先杀我吧。”孙恩虽然残忍无道,但面对道韫的凛凛正气,终于答应不杀刘涛,并释放了谢道韫,自此,道韫寡居在会稽。道韫身为女子,在遭敌后能镇静自如、奋勇杀敌,并敢于为保护他人而甘愿受戮,其风度我想不少男子也自叹不如吧。
  道韫寡居会稽时,会稽太守刘柳素闻其名,登门与道韫谈论义理。道韫也不拒绝,不施粉黛,素衣素服,坦然与刘柳相见,两人相谈甚欢。道韫风采高迈,谈吐不凡,与刘柳说及家事,回想抗敌之时,夫与子皆遭害,不禁言辞慷慨,涕泪流涟。后又谈及义理,道韫侃侃而谈,立意高远,从容不迫。刘柳对道韫的风采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