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

第39章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39章

小说: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质和现象 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本质是指“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实践论》),它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特别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外部联系,是本质的外部表现,能被我们的感官直接感觉到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
  
  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统一。没有无本质的现象,也没有无现象的本质。本质是隐藏在现象之中,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本质一定要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不能脱离本质,总是本质的某个方面的表现。本质比较单一、稳定,现象则比较丰富、多变。{同一本质往往要通过许多现象表现出来。正由于本质是通过现象来表现,人们就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所以世界是可知的,不可知论是根本错误的。
  
  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认识的任务就在于透过现象到达本质。列宁指出:“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239页)现象并不直接就是本质,人们触到了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所以,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923页)只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深刻地理解各种现象。如果只停留在现象的认识,否认要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就要犯经验论的错误;反之,如果离开现象的认识,去谈认识事物的本质,就要犯先验论的错误。
  
  毛主席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毛泽东选集》一卷本96页)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深入实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取得全面的合乎实际的丰富材料,并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从现象中找出反复出现的规律性即本质的东西。林彪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胡说什么“要全面看问题,就看不到本质”。林彪玩弄这种诡辩显然是想否认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以便兜售其唯心论先验论的黑货。事物的本质是通过许多现象的总和才完整地表现出来的,只有全面地分析这些现象,才能真正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最普通的哲学常识。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对本质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例如林彪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在我们党内经营了几十年,他有一个发展过程和暴露过程。我们对他的认识和斗争也有一个过程,这是合乎认识规律的。
  
  假象 假象也是一种现象,是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本质一般是通过真象来表现,但有时也通过假象来表现。假象也是事物的本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态。归根结蒂,假象也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列宁说:“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本质具有某种假象。”(《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137页)例如,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本性是好战的,但他们口头上却大讲和平,这种假“和平”的表现是由他们极端虚伪的本质决定的。
  
  假象往往掩盖着事物的本质,给人一种与事物本质完全相反的印象,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但是假象所隐藏的本质终究是要暴露的。毛主席指。出:“以伪装出现的反革命分子,他们给人以假象,而将真象荫蔽着。但是他们既要反革命,就不可能将其真象荫蔽得十分彻底。”(《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序言)纸包不住火,假象掩盖不了本质。人们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各种现象进行过细地鉴别,就能分清真伪,揭露假象背后的本质。比如有些暗藏的敌人表面上装得“老实”、“听话”,但是,阶级敌人的一言一行,总是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因后果可供思索的。再经过发动群众内查外调,就可以弄清其反动历史和当前的反动活动,戳穿假象,识破其真面目。
  
  假象是很容易迷惑人的。在战争中,人们常常有意制造假象(如声东击西、以强示弱、以弱示强、以退为进等等)来迷惑对方,使对方看不清自己的真实意图,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新老修正主义者也都是故意以假象骗人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选集》第二卷439页)苏修叛徒集团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招牌,搞的是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勾当;说的是“友谊”、“援助”、“和平”,干的是侵略、颠覆、控制;喊的是“裁军”,做的是“扩军”等等。林彪反党集团更是制造种种假象来掩盖其反革命真面目。他们在革命的重要关头,总是犯右倾错误,又总是耍两面派,用假象来欺骗党,欺骗人民。林彪及其死党是一个“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反革命阴谋集团。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抵制国内外一切修正主义,彻底揭穿他们的种种阴谋诡计。 

  全局和局部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全局和局部这两方面。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带有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局部是指组成事物整体的一部分及其发展的某个阶段。全局和局部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全局,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局部;反之亦然。
  
  全局和局部是对立的统一。“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59页)在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中,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决定的地位。全局统率局部,局部隶属全局。全局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各个局部的变化。毛主席说:“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路线是全局,各项具体工作则是局部,二者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但是,每一个全局都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局部也影响着全局的发展。在一定情况下某一局部也能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棋艺上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一着就是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拿战争来说,如果组成战争全局的多数战役失败了,或有决定意义的某一二个战役失败了,全局就立即起变化。这里说的多数战役和某一二个战役,就是有决定意义的。毛主席提出的“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全局和局部的辩证观点。
  
  在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中,必须牢固树立照顾全局的观点。对于指挥全局的人来说,尤其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全局的问题上。毛主席说:“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毛泽东选集》一卷本491页)识大体、顾大局,使局部服从全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小原则服从大原则,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把局部、眼前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则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
  
  强调局部服从全局,并不排斥发挥局部的积极性,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积极性。毛主席指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59页)只有全局在胸,才能避免或减少片面性,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强调要有“全国一盘棋”的观点,地方要服从中央,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只有在中央的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才能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凡带有全局性的指导规律,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有用心地去想一想才能懂得。因此,我们必须善于思索,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
  
  个别和一般 个别是指单个事物,即事物的特殊现象和特殊本质。一般是指同类单个事物中存在的共同性,即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特性。
  
  个别和一般是对立的统一。它们是互相联结、互相依赖的。任何一个具体事物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例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分别来说,都是个别;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则是它们的一般。这个一般是从上述三种个别的社会制度中抽出来的共同性,没有这三种个别的社会制度,也就没有剥削制度这个一般;而其中每一种制度(个别)中都包含了剥削制度(一般)这一共性。
  
  但是,个别和一般又是有差别的、对立的。从个别体现着一般来看,“个别就是一般”。但“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选集》第二卷713页)因为任何个别既有和其他事物相联系的共性,又有和其他事物相区别的个性。一般是概括了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而撇开了个别事物的一些具体特性,所以一般不能完全包括个别的一切特性。
  
  个别和一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个别和一般可以互换位置,在一定场合是个别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一般的东西;反之亦然。例如,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说来是一般的东西,而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说来又是个别的东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原来是个别的东西可以转变为一般的东西;反之亦然。例如,商品交换在原始公社是个别现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却变成普遍现象;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又会消失。所以,在特定的场合或关系中,个别和一般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普遍联系中,它们的区别又是相对的。总之,个别和一般是对立的统一,它们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毛主席把个别和一般的辩证法贯彻运用于认识论,指出:“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己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