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通史简编-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Keith Mathews,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Newfoundland,1500—1830(Newfoundland,1988),p。120。
第三章通向联邦之路
第三章通向联邦之路
根特和约的签订和拿破仑战争的结束,使欧洲和北美的局势进入了一个
相对稳定时期。1815年,英属北美诸省,包括上、下加拿大,新斯科舍,新
布伦瑞克,爱德华太子岛和纽芬兰,都被置于传统的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许
多加拿大人对美国的入侵耿耿于怀,把英国的保护视为自身生存的凭藉。英
国人趁机巩固了在北美的殖民体系。各省都有英国委派的总督,有一个由总
督提名的行政委员会,有一个控制着司法和税收的众议院(representativeassembly)。美国的政治思想被排斥,英国的政治传统占居上风。在反美情绪
上涨的同时,加拿大人的民族意识成长起来。因此,在战争结束以后的一段
时间内,英属北美殖民地呈现民族意识与保守势力共同增长的局面。然而,
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固有的矛盾不可能消失,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
盾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新的问题逐渐展开。
1812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属北美又出现了移民高潮。这次移民的明显特
点是,移民不是来自传统的美国,而是来自英伦诸岛。美国移民在英属北美
殖民地断流的原因,一方面是
1812年战争以后,英属北美殖民地反美情绪高
涨,殖民当局和保守派敌视美国移民,认为他们是共和主义者,对英帝国不
忠,对其殖民地心怀不轨,极力对美国移民加以限制;另一方面,美国的西
进运动正在蓬勃展开,其边疆居民纷纷投入美国中西部的开发,无意北上再
进入不受欢迎的土地。而英国移民再度出现高潮则与工业革命有关。工业革
命一方面改善了英国人的物质生活条件,造成人口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又
使大批人陷入失业和贫困。在这种形势下,英国人重温旧梦,又一次远涉重
洋到海外寻找发迹之所。同时,拿破仑战争和英美战争的结束又使大西洋恢
复和平,为移民提供了条件。
在
1815年以后的
10年中,大约有
4万移民到达新斯科舍,其中半数以
上是苏格兰人;同期,平均每年有
5000至
6000名移民进入新不伦瑞克,其
中三分之二是爱尔兰人。上加拿大辽阔的地域接纳了大量的移民,1828年进
入加拿大的移民达到了
1。2万人,1830年达到了
3万人,两年以后达到了
6。6
万人,其中有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信仰天主教的北爱尔兰人。
爱德华太子岛和纽芬兰地域有限,没有大的移民涌入。而下加拿大则因为法
裔加拿大人占多数,具有严重的排斥英国人的倾向,只有少数移民在下加拿
大东部城镇和蒙特利尔、魁北克周围地区定居下来。移民来自社会各阶层,
有退役的士兵、韦林顿军队中的军官、爱尔兰的织工和贫民、苏格兰的工匠
和被逐出小农场的佃农、以及英格兰农村的劳动者和工厂的工人,也有一些
中上层阶级的移民。有些移民得到英国政府或民间慈善团体的资助,大多数
则是靠家庭的积蓄和朋友的资助。移民旅途艰难,船舱肮脏不堪让人窒息,
自备食物衣物不足,经常是饥寒交迫,对大多数移民来说,大西洋之行是一
场漫长的恶梦。
新移民的到来使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新斯科舍,苏
格兰人成为继新英格兰移民、效忠派之后的第三大集团;在新不伦瑞克,下
加拿大的魁北克和蒙特利尔,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上加拿大,信仰新教的爱尔兰人在数量上超过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
比例大约是
3∶1。宗教磨擦与日俱增,成为英属殖民地社会的热点。英国移
民的洪流改变了殖民地社会原有的人口比例,英裔居民占据了多数。英国移
民的亲英情感使殖民地社会更加英国化,但也使殖民地社会更为复杂化。民
族情感并不能取代阶级的、政治的矛盾和斗争。英国移民有许多加入了殖民
地保守派的行列,但也有不少移民带来了自由和改革的思想。
1812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
体现于圣劳伦斯毛皮王国的终结,各省及西北部地区的土地开发以及交通运
输的改善等方面。圣劳伦斯毛皮王国的终结既是战争的结果,又与西部土地
的开发有关。随着战争结束,英国把西部交还给美国,美国随之出现了西进
运动,使圣劳伦斯毛皮贸易最终丧失了传统的资源。圣劳伦斯毛皮贸易的统
治者西北公司便全力以赴经营大湖区以西至太平洋的商业贸易,结果与其老
对手哈得孙湾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哈得孙湾公司占据地理上的优势,他
们的运输线短,往西部的供应物资是从大陆的半途起运。而西北公司却要用
独木舟从蒙特利尔起程,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苏格兰贵族塞尔扣克在红河
区的土地开发计划激起两家公司公开的冲突。1811年,塞尔扣克以哈得孙湾
公司的持股者购得红河区
11。6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并于
1812年将两批移民
迁入此地定居下来。红河地区是通往西部、西北部贸易的交通要道,又是野
牛的盛产地,是西北公司获得干肉饼的主要来源地,而干肉饼是该公司供给
西部、西北部商站的基本食品。显然,这个地区对于西北公司是至关重要的。
西北公司认为塞尔扣克的开发计划是哈德孙湾公司别有用心的行动,其目的
在于摧毁他们的运输和供应体系,最终阻止他们进入西北地区。于是,他们
就在红河区的梅蒂人(法国人与印地安人的后裔)中进行煽动,唆使梅蒂人对
新居住地的居民进行攻击,结果引起了公开的武装冲突。1816年发生了历史
上有名的“七株栎木大屠杀”,有
21名居民被杀死,其中包括总督森普尔。
塞尔扣尔毫不退却,针锋相对以武力保卫他的殖民地,并派遣一批瑞士雇佣
兵占领了西北公司内陆的主要商站威廉堡,双方争执不下,最终诉诸法庭。
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使双方两败俱伤,巨额的花费使他们面临同归于尽的结
局。双方为了避免这种厄运,不得不妥协,于
1821年实行合并。新公司保留
哈得孙湾公司的名称,西北公司的人员和钱财都并入新公司。新公司的经营
渠道主要通过哈得孙湾而不再经过圣劳伦斯流域。这种变化意味着曾盛极一
时的圣劳伦斯毛皮王国的终结。然而,蒙特利尔商人集团和圣劳伦斯商业贸
易并未就此衰落。圣劳伦斯贸易仍然控制着大湖区以北地区,随着大湖区地
区移民的涌入和土地的开发,木材、小麦等成了圣劳伦斯贸易的大宗产品,
圣劳伦斯流域仍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商业贸易中心。
土地开发是
19世纪20至
30年代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内
容。各省土地开发的进展是不平衡的。上加拿大是土地开发的中心,出现了
几个大的移民开发区。在伊利湖北岸,托马斯·塔尔博特获得大片土地,集
结了
3000移民,建立了圣托马斯城及附近的村落。在休伦湖岸,加拿大土地
公司开拓了
200万英亩的移民区,兴建了格尔夫和戈德里奇镇,休伦地区开
始繁荣,其间安大略湖畔已经全部为移民所占据,并向内陆推进,一批伐木
者在渥太华流域开辟了新的居民点。在下加拿大,英属北美公司于
1833年在
东部城镇区也获得
80万英亩的土地,但是并没有招来多少移民。
移民和土地的开发推动了各省各业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业结
构。在爱德华太子岛,由于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居民逐渐转向发展农业;
新斯科舍几乎四面环海,渔业自然成为它的主要行业,与渔业发展相联系,
造船业也发展起来;新不伦瑞克的主要行业是伐木业;在上下加拿大伐木业
和农业并重。在诸行业中,农业发展比较突出,达到了自足有余、向英国出
口的水平。
构。在爱德华太子岛,由于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居民逐渐转向发展农业;
新斯科舍几乎四面环海,渔业自然成为它的主要行业,与渔业发展相联系,
造船业也发展起来;新不伦瑞克的主要行业是伐木业;在上下加拿大伐木业
和农业并重。在诸行业中,农业发展比较突出,达到了自足有余、向英国出
口的水平。
了
30年代,在大小河湖上,汽船的航运已司空见惯,这较
之以前独木舟、平底船和德拉姆船等交通工具无疑是一种飞跃。交通改善的
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运河的发展。1815年以后英属北美殖民地掀起了修筑运河
的热潮。这次修筑运河热潮的出现,一方面是移民涌入、土地的开发及其所
引起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对付美国咄咄迫人的竞争。1825
年,美国规模宏大的伊利运河完工,这条运河贯通了伊利湖和哈得孙河,把
大湖区与大西洋港口纽约连接起来,从此,美国西部大量商品径直运往纽约,
不再绕道经由圣劳伦斯河,这对圣劳伦斯的贸易无疑是一种打击。正是为了
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主要运河工程集中于上下加拿大,着
眼于改善圣劳伦斯和大湖区的运输体系,使之继续保持沟通西部与大西洋之
间重要航道的地位。1825年,圣劳伦斯流域的一条运河完工,绕过了拉希纳
激流的障碍。1829年,8条威兰运河的第一条建成,把伊利湖与安大略湖连
接起来,避开了尼亚加拉瀑布。三年以后里多运河开放了,把金斯顿边的安
大略湖与渥太华河接通,完全躲开了上圣劳伦斯河的激流,一直到
1848年,
巨大的威兰运河全面竣工,小型船只可从圣劳伦斯河直达大湖区,圣劳伦斯
流域又一次经受住美国的冲击,保持了其重要的商业贸易通道的地位,为推
动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繁荣,英属北美殖民地各省的文化事业也有明
显的发展,教会在其中做出突出贡献。1802年新斯科舍由英国教会创建的国
王学院(现在达尔豪西大学的一部分)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第一所被授予特许状
的大学。1827年斯特罗恩为上加拿大的国王学院争得了特许状,这就是后来
的多伦多大学。新不伦瑞克大学建立于
1829年。下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
大学是
1821年接受西北公司商人詹姆斯·麦吉尔的遗赠而建立起来的。1850
年以后,由各种宗教团体建立的学院还有皇后大学(长老派)、上加拿大的维
多利亚大学(卫理公会)和新斯科舍的亚加地亚大学(浸礼会)。其间,低层次
的教会也在发展,19世纪
40年代,上加拿大实行由政府控制初等教育的制
度。50年代,最初的一批公立中学建立起来,卫理公会牧师、报纸编辑、政
治改革家、教育主管埃杰顿·赖尔森是这种学校制度的创始人。在其它各省,
也由政府提供公立初等教育。公立学校一般不受教会控制,只有在下加拿大,
天主教一如既往掌管教育。在纽芬兰,学校分属于英国圣公会、卫理公会和
天主教教会控制。随着教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