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美国实行反对托拉斯的谢尔曼法,这家公司分解成三十五个大
小各异的公司。目前在这个姐妹众多的美孚大家庭中,大姐当属
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这家公司的石油销售额同纽约及加利福尼
亚美孚石油公司的加在一起,占石油卡特尔目前总销售额的一半
洛克菲勒集团的石油公司规模极为庞大,美国全国各类企业从世
界各地搜取的利润总额中,它们的竟占到三分之一。新泽西美孚
石油公司是典型的多国公司,它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于美国以外的
国家。它从拉丁美洲攫取的利润超过它在美国和加拿大利润的总
和。在这些布拉沃河以南的国家里,它的利润率要高出三倍。0新
泽西美孚石油公司设在委内瑞拉的子公司195,年赚取的利润,占
该公司当年在各地所月利润总颇的一半以上。壳牌石油公甸设在
委内瑞拉的子公司同一年赚取的利润。也占该公司在全世界所得
利润总硕的一半。。
这些多国公司并不归它们经营石油的所在国所有。称它们为
多国公司,简单地说,是指它们从四面八方为资本主义体系的权力
中心攫取大量的石油和美元。它们根本不需要枯出资本,就可以
扩大在海外的经营。因为它们从穷国搜取的利润不仅直接流到主
要剪息票者居住的少数几个城市,而且也有一部分用来再投资,以
巩固和扩大其国际经营网络。石油卡特尔本身的结构意昧着要控
制众多的国家并对其政府进行渗透。在那些为它效劳的国家里,
石油腐蚀了总统或独裁者的灵魂,加重了结构的畸形发展。石油
卡特尔设在各国的企业有权拿铅笔在地图上勾画,决定哪些地区
的石油要开采,哪些地区的要保留。生产者出售石油的价格以及
消费者购买石油的价格,也都由他们来决定。委内瑞拉和其他蕴
藏石油的拉美国家一直受到外国有组织的抢劫和掠夺,石抽这种
天然财富成了他们政治上受奴役和世风日下的主要缘由。在这段
漫长的历史中,石油既造福于人,也带来了不幸;既引发了卑鄙行
为,也提出了挑战
古巴也曾以其他方式向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提供丰富的利
润。该公司向它在委内瑞拉的子公司克里奥尔石油公司购买原
油,在古巴岛提炼和出售,价格完全是根据各个时期的情况,看如
何对它最有利来决定的。1959年10月,正当古巴革命事业蓬勃
向前发展时,美国国务院向哈瓦那发出一份正式照会,对美国在古
巴投资的前途表示担优。当时,来自北部的海盗序飞机已开始对
古巴狂轰滥炸,两国关系已趋紧张。1960年1月,艾森豢威尔宣
布减少古巴糖的配额。同年2月,菲德尔同前苏联签订了一项贸
易协定。根据协定,古巴能以对它有利的价格用蔗糖同前苏联交
换石油和其他产品。可是,新泽西、壳牌和德士古的炼油厂拒绝提
炼前苏联的石油。于是,古巴政府在七月份接管了这些炼油厂,把
它们收归国有,而且没付任何赔偿费。在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的
率领下,这些企业开始对古巴实行封锁。它们不仅拉走了技术熟
练人员,而且禁止把机器的关键零配件卖给古巴,禁止为舌巴运送
货物。这场冲突对古巴来说是一次事关国家主权的考验,古巴胜
利地经受了考验。。从此以后,它不再是美国国旗群星中的一颗
星,也不再是美孚石油公司这个世界齿轮中的一个零件。
二十年以前,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和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
也曾颁布命令,对墨西哥实行国际禁运。1939至1942年间,石油
卡特尔下令封锁了墨西哥的石油出口,以及为了开采和提炼石油
而需要进口的物资,原因是拉萨罗·卡德纳斯总统对它们在墨西哥
的企业实行了国有化。纳尔逊·洛克菲勒1930年毕业于经济学专
业,他在毕业论文中赞誉美孚石油公司的功绩。当时他飞到墨西
哥,准备通过谈到达成一项协议,可是卡德纳斯没有退缩。美孚和
壳牌石油公司以前曾瓜分了墨西哥,北部归美孚所有,南部归壳牌
统辖。在此期间,它们不仅不接受最高法院的决议,拒不执行墨西
哥劳工法,而且以极快速度把有名的法哈德奥罗的石油开采一空
创门还强迫墨西哥人以高价购买本国的石油,其价格就高于把同
样的石油卖给美国和欧洲的价格。。在出口热的驱使下许多本来
可以再开采三十年或四十年的油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被粗
暴地开采一空。奥康纳写道“它们夺走了墨西哥储藏量最丰富的
油矿,留给它的只是一些设备陈旧的炼油厂、干枯的油井、坦皮科
市的贫困景象以及痛苦的回忆广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石油产
量就减少到原有的五分之一。当时,墨西哥的石油工业已摇摇欲
坠,而且完全是在为外国的需要服务。石油工人只有一万四千三
百人,技术人员全部走光,连交通工具都不男而飞。卡德纳斯把恢
复石油工业作为墨西哥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来抓,他靠想象力和
胆略战胜了危机。1938年,他建立了墨西哥石油公司,负责全国
的石油开采和销售。目前,在拉美所有非外国企业中,这家公司的
规模首屈一指。赫苏斯·席尔瓦·赫佐格说得很对:墨西哥不是那
些海盗公司的债务人,而是正正当当的债权人”。然而,尽管如
此,墨西哥政府在1947年至1962年间,还是用墨西哥石油公司的
利润向美孚和壳牌公司的企业偿付了巨顺赔款。1949年,美国曾
计划借贷给墨西哥石油公司,但因美孚石油公司从中作梗而未能
成功。很多年之后,尽管墨西哥慷慨的赔偿已弥补了过去的裂痕,
可是在墨西哥石油公司向泛美开发银行借款时,又出现了类似
1949年的情况。
在拉丁美洲,第一个建立国营炼油厂的国家是乌拉圭。乌拉
圭全国燃料酒精波特兰水泥管理局成立于1931年,主要职能是提
炼和销售原油。建立这个管理局是乌拉圭从民族的立场出发,为
结束石油卡特尔在拉普拉塔河流域长期肆意横行的历史而采取的
行动。在建立炼油厂的同时,乌拉圭政府还同前苏联签订合同。以
便从前苏联购进便宜的石油。合同刚一签署,石油卡特尔就马上
出钱发动了一场演狂低毁乌拉圭国营炼油厂的宜传运动,并开始
对乌拉主进行敲诈和威胁。他们断言乌拉圭不会找到能卖给它机
器的人,说乌拉圭的石油储备将枯竭;还说什么乌拉圭政府是个箱
糕透顶的管理者,不可能胜任如此复杂的石油生意。1933年3月
的宫廷政变散发出某种石油的气味。加夫列尔特拉独裁政权废
除了全国徽料酒精波特兰水泥管理局垄断徽料进口的权利。1938
年1月,他又同石油卡特尔签署秘密协议,这些万恶不赦的、至今
还仍然有效的协议竟向人民隐瞒了四分之一世纪之久。根据协议
规定,在乌拉圭购买的原油中必须有40%是由美孚、壳牌、大西洋
和德士古石油公司指定买主,由石油卡特尔制定价格,乌拉圭无权
自找买主。此外,乌拉圭政府虽然可以保留炼油的垄断权,但必须
支付外国炼油厂的一切费用,其中包括广告费、优厚的薪水以及为
办公室购买豪华家具的费用。。“这就是进步”,电视里的广告唱
道。在乌拉圭,石抽广告铺天盖地,美孚石油公司却没有为此掏一
分钱。乌拉圭共和国银行的律师也同时负责美孚石油公司的公共
关系,他的两份工资均由乌拉圭政府支付。
1939年前后,全国姗料酒精波特兰水泥管理局下属的炼油厂
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废气燃烧装置。如前所述,这家炼抽厂建成
后不久就遭到严重破坏,可它仍不失为成功抵制石油卡特尔压力
的典范。巴西全国石油委员会主席奥尔塔·巴尔博扎将军去了蒙
得维的亚一趟,那里的经验使他感到异常振奋,他看到乌拉圭这家
炼油厂开工一年就几乎收回了建厂的全部投资。在巴尔博扎侈军
的努力和其他民族主义军人的热心协助下巴西石油公司这家国
营企业终于于1953年在“石油是我们的”的欢呼声中投人生产。
目前,巴西石油公司是该国最大的企业,经营本国的石油勘探、开
采和提炼。0可是,这家公司建立后也没能免遭破坏,石油卡特尔
夺走了它获取利润的两大源泉。第一大源泉是经营汽油、润滑油、
煤油和其他几种石油副产品的批发,这种生意十分好做,埃索、壳
牌和大西洋石油公司靠打电话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可它带来的
利润却十分可观,除汽车工业外,美国在巴西投资最多的就属于这
个部门。第二大源泉是可创造高额利润的石油化工工业。几年
前以卡斯特洛·布兰科元帅为首的独裁政权对其实行了非国有
化。前不久,石油卡特尔又掀起一场喧嚣一时的宜传运动,意在剥
夺巴西石油公司垄断本国石油提炼的权利。这家公司的捍卫者站
出来提醒人们,1953年以前,巴西的私人企业本是有权利从事巴
西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的,但它们没有这样去做。这些捍卫者还极
力帮助容易忘事的公众回想过去的一件事,以充分说明实行国家
垄断的做法是可取的。1960年11月,巴西石油公司确实委托了
两名巴西技术人员,让他们组织人力对巴西的石油矿藏做一次全
面考察。他们的考察报告使巴西东北部小小的塞尔希培州一跃而
成为巴西石油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可是在此之前不久,也就是在
8月,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的首席地质学家、美国技术员沃尔特·
林克曾以五十万美元的价钱卖给巴西政府一堆地图和一份冗长的
报告,报告称塞尔希培州的油层“薄得几乎看不见”。在这之前,人
们认为这个州的石油储量是B级,林克把它降到C级,后来才发
现它属A级。舫奥康纳认为,林克一直在扮演美孚石油公司驻巴西
代理人的角色,他助探前就己决定不找到石油,好让巴西继续依靠
洛克菲勒在委内瑞拉的子公司,从那里进口石油。
在阿根廷,外国企业及其在当地的众多应声虫也一直坚持说,
这个国家没有多少石油。然而阿根廷国家石油总局技术人员的研
究报告十分有把握地指出,全国近一半的领土互藏着石油,而且在
大西洋沿海一带广阔的海底大陆架中,石油蕴藏量也很丰富。每
当谈论阿根廷的贫油状况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时觉话题时,政府
都会同石油卡特尔的一家公司签订一项新的租让合同。阿根廷的
国营企业国家石油总局自成立之日到现在,一直不断受到有系统
的破坏。直到几年前,阿根廷还是帝国主义争夺的最后历史阵地
之一,争夺是在日趋没落、已无回天之力的英国和蒸燕日上的美国
之间进行。石油卡特尔内部的协议并没有妨碍壳牌石油公司和美
孚石油公司争夺阿根廷的石油,它们有时还使用暴力的手段。近
四十年来接连发生的几次政变颇有一些相似之处,这是发人深省
的。1930年9月6日,正当阿根廷国会准备投票通过石油国有化
法时,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考迪略伊·伊波利托·伊里戈延总统被
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领导的哗变推翻。1943年6月,拉蒙·
卡斯蒂略政府倒台也是在它准备签署一项协议,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