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之谜--李晓西 >

第2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之谜--李晓西-第2章

小说: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之谜--李晓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事,这就不说了,还有20个人次好事,有10个人是不太好的一个事,假如说分配吧。有的是最好的,还有的次好的,有的是不好的,甚至10个,还有5个人,很少,但是教室,你会听到10个人的声音压倒了40个人,得到了好事的人还吵什么,他不要说话了,声音会低的,他的音贝会下来的,我觉得。 

    而困难的他一定要往政府靠,你要给我补贴,你要给什么,而且社会舆论当然要同情弱势,同情他们,因此大家报。因此这一点我想也是从社会角度来讲,这个弱的方面的声音相对会强一点,这个我觉得是正常的,而且我一点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我觉得他们应该强一点,大家都关心他们,只是我在说,我们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要看一个整个结构,谁好,谁坏, 要看完结构 ,再一个看平均数,最后再看个体,就是面的问题和深度的问题都要有。 

    再一个我想还有一个什么原因呢,就是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宏观也好,微观也好,它的指标实际上都是一个很复杂的指标体系,不是单一的,但是我们现在容易用单一指标。你比如说宏观指标我们现在容易用GDP,好像经济增长速度怎么怎么样,以它来表示好,不好。实际上我们知道学宏观经济学的都知道,宏观经济目标起码有四个,又要增长怎么样;还有物价怎么样,物价要平稳,币制稳定;然后还有失业情况怎么样;还有看看你国企收支是不是平衡,起码是四个,这是比较公认的。 

    那么如果这样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宏观指标中间的失业指标也很不理想,下岗这么多。那么我们怎么能说宏观整个就都好,因此我的意思是说宏观好,但不是全好,中间也有不好;同样我们说微观不好,微观不好也不是全不好,微观指标也有很多很多的指标。你比如说,前两年石油涨价的时候,你到石油公司去看,石油公司那时候钱特别多,因为它的一桶油从8美元一下涨到29美元至30美元,你想想它的钱能少吗,国外涨价顺便把国内的也翘起来了,但是那个时候,实际最开始那个阶段据我知道石油系统它就是有钱,钱来的时候,也是觉得今年怎么效益这么好,后两年慢慢地大家都在说石油怎么样,刚开始最初的时候,最初的反应大家都没有,也没有去讨论这个问题,像类似的事是很多的。 

    因此这种情况下,像有一批指标还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宏观的好中有不好,微观的不好中有好,因此总体来讲,我们完全用这个宏观好,微观不好,这个概括也是不全的。总之我想这里面会有一些错觉,但是成绩和问题都会存在。 

    现在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我想我往下延伸,引申一个可能更严重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说,你现在说的短期好不算好,长期好才算好,你现在短期你动员了这么多资源,透支了未来,拿了国债,然后去修了这些东西,然后把这些资源大量地使用、利用土地资源,什么资源,因此你现在短期维持个〃好〃字这有什么,很简单,中长期能不能好?不一定。那么这个就是很尖锐的问题。 

    李晓西:我想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看,实际上我们在讲到中长期发展前景的时候,我们的短期要评价它是好是坏,我们就要看看我们短期的政策中间,近期的宏观政策中间做了的主要的几个,是不是应该这样做。你比如说刚才所谓资源动员的太多了,大家无非很多是指的财政政策,我们现在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国债3000多亿,这样下来以后,大家透支未来,这样做以后它应不应该?我个人认为完全是应该的。这实际上是1997年以后,我们整个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就得刺激需求,现在趁这个机会一边刺激需求,赶紧把咱们基础设施搞起来。 

    但是作为一个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推进这样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方向是没错的,经济学家也都是一致认为是对的。现在经济学家有些讨论,有些讨论不是说做的对不对,而且说永远这么做对不对,永远做当然是不对,我也不承认,没有说一个东西发国债要永远发下去,凭什么永远发下去,这个东西当你经济发冷的时候,当处它於萧条的时候,通过这样的办法把它刺激起来让它恢复到正常的轨道。让它走得热一点、旺一点,如果它很旺、很热,要通货膨胀的话,这个时候反过来要压制它,所谓宏观政策 不就是反周期调控吗?刚好它的周期要反周期,所以这个我觉得不会永远这样做,而且现在我们对它是有担心的。现在担心,我曾经在比较早的时候,我曾经在财政讨论的时候,我就说过透支未来是不可怕的,关键是能不能造福后代,如果用得不当,造福不了后代就可怕,如果用得好,而且用得还能把钱赚回来,还能提供间接的赚钱(机会),让别的企业都能多赚,那就没有什么危险。 

    所以这个财政政策,我想是涉及到我们的中长期看法的很重要的一块,还有一个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大家现在也存在一些疑问,觉得你现在货币政策发了很多,都去给那个国有企业效益不好投下去,这样投下去以后,你这个不良资产当然上升,这问题提的本身是没有错,错的我认为在哪儿呢?这个问题也没必要过於夸大,还要看它变化的趋势是怎么样,还要看政府的改革是往什么方向走。你比如说,我现在概括叫〃长子情结〃 为什么呢?当年的国有企业都是共和国的〃长子〃支撑了国家这么多年,而且是利税的大户,主要利税60% 70%是靠他们。到了今天他们有难了,当父母的有个长子情结很正常的,而且这帮决策者基本上都是共和国企业过来的,你看他们的背景好多都是,有这个长子情结太正常了。现在问题是〃次子情结〃也要有,〃老儿子情结〃也要有,都有就行,现在它有没有,我看是有。现在不管对外资原来还有点优惠,三减两免之类的,现在对私营经济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省都制定了支持私营经济发展的条例,大家说有些做得不好,但也有做得好的。 

    你比如说苏州,我们去做过调查,苏州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他们原来的乡镇企业,以集体为主的乡镇企业现在大部分转向三资企业,有一部分转向完全的民营经济,像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得很快的。因此这一些东西,政府的政策总的倾向是一步步地给它们以共同的平等待遇,至於说有了共和国的情结,我说既是正常的,只要它给大家的情结都一样,就行了。平等对待,我们要的是平等对待,我们要他没那个情结怎么可能,毕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 

    你只有做到这一点的话 ,才好做。当然这有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中间,你比如三减两免的政策,马上全部取消 行不行,那现在已经答应的协约也不是那么简单,在过渡期中间要一步步走向平等,而这个过程,现在入了WTO以后它已经起动,而且不可阻挡,我觉得这个过程我们是有信心的。 

    我还想谈一点中长期发展我们到底有增长潜力没有,我认为还是有的。一个我们要看看我们的需求有多大,刚才主持人问我西部,我就这个问题我现在回答你,西部因为穷、因为它差距大,因此它将来有很大量的投资、消费,这样的要求,正是这个差距造成了我们经济增长的潜力之一,就像水一样,水位差,才造成水可以流。我们现在区位的收入差,也才能造出我们将来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们一些发达国家,发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它要搞大规模的项目,它没地方搞了,所有的都搞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很羡慕我们,你们还有那么大一块地方可以搞。是,我们很落后,但我们正因为有这一块大地方可以搞,我们中国增长的潜力就会有很大的潜力,它的需求很大一块要做。我们现正在设计多少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多少万的悬辐式的什么,大家可以算一算这些帐,这些钱需要很大很大量,而这些量都对我们经济是非常大的需求。 

    那我讲的一方面是需求方面,供给方面我们谈一谈我们的增长。我们供给方面无非是,如果用咱们原来那个老公式,劳动资本是最主要的。那么中国的劳动(力),咱们高素质的不敢说,一般的劳动力可是中国最丰富的,中国的劳动力尤其农村的劳动力,经过培训很快熟悉当个熟练工人,这个能力是很强的。你去看看珠三角吸收了多少都是农民子弟嘛,我们老说我们农民素质低,我说这样说对人家有点不公平,这一点实际上他们素质并不低,他们只不过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而已,他们几年时间很快变得非常聪明能干。 

    那么再一个高科技人员,我们现在高科技人员的量在全世界按百分之多少个人中间不算很高,但实际上总量可大的不得了,超过若乾个国家。大家在座的很多都是属於知识分子,原来刚解放时高中生,都是知识分子,这样的人现在是很多的。 

    你到中关村一带去看看,而现在实际上你说我们设计一个WINXP,它假定是由一千个人设计,我们中国找出一千个人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你要一个小国家,找上一千个人进入设计XP软件的人,可能真找不着,我们是没问题,但是这个软件服务多少人呢,服务上亿人嘛,也就是相当於高科技的产生,尤其新经济这一块,它这种可被传播和利用,它的成本是越来越低,当然它没有成本,拷贝那个东西有时候还有知识产权,但是这个东西比跟搞纯粹的制造业还是不太一样。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高科技人才也有,不是没有,所以我们在讨论WTO的时候,有些国外就给我们提出来说你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哪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看看你们的东南沿海 ,看看你们的氢弹原子弹,还有什么航天器,没有这样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把这些东西送上天的,是啊,为什么这样?我们既贫穷又强大,因为我们现在有一批人 ,我们不需要很多人我们就可以把航空器送上去,而这些人占中国的整体人的比例很小,而这些总量是好多国家没法比的,这就是中国的特点。 

    所以说他们就觉得应该是按发达国家算,我们最后还是争取了发展中国家,因为你到我们西部看看我们农民,还是很穷的。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这就说明我们增长是有潜力的,我们的劳动,包括我们的资本,我们现在将近八万亿的存款,我们资本用得还是很少,大家现在不敢去投资,投资环境也不是很好,因此实际上我们还是有钱,没有真正把钱能够动员出来进入我们的建设环节,现在外资这一块对我们是很看好,我们连续几年现在外资投得很快。大概今年一季度外商投资增长是百分之百的增加,比去年同期百分之百,连续几年都是四、五百亿 ,这么过来,这都是美元。 

    因此我们现在国际市场上的资本是过剩,而不是短缺,我们只要投资环境好,只要我们制度改革得好,我们就会给外商一个坚定的信心,就会使得大量的资本到中国来,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们的资本劳动,从供给方面看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那么好了,需求也没多大问题,供给也没多大问题,有前面拉的,有后面推的,这个车还能不走吗,肯定要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