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的智慧 1098-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关的事情。
这从个体来讲,是生命力的表达在寻求对象。也就是说,自我实现,工作,忙碌,本身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仿佛温饱、安全、爱是需要一样。从群体而言,也是释放群体内部紧张的一种方式。世界上没有第二种动物像人类这样以如此之大的规模常年聚居。由生存空间的相互交叉、相互侵入而造成的紧张,如果不能成功地被引导向群体外部(如部落间战争),或者被有组织地聚集于非生物性的对象(比如石建筑),难免对群体构成不稳走的威胁,而这种既符合个体需要又符合群体需要的根本趋势,也正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根本动力之人若不是把动物用来休闲的时光和精力用来忙碌,何来文明?
为了第一需要
当我们看到玛雅人留下的那么多庙坛、球场、观测台,不禁会想象与我们一样的同类生物是如何胜任这样巨大的体脑劳动的,他们的饮食起居有没有特别之处。最简单他说,他们以什么为生,吃什么?
回答是玛雅人食物的80%是玉米,各式各样的玉米。相应地,玉米种植也就几乎是玛雅农业的全部。
在建筑、雕刻、文字、历法等方面都有超凡造诣的玛雅人在农业发展上特别迟纯吗?如果这么说,则着实有些冤枉了他们。玛雅人至今仍沿用着3000年来基本不变的农业模式:种玉米。但这得归因于他们居住的这片草木繁盛、石灰岩居多、土层低浅的热带雨林土地。
今天,玛雅人用铁制的工具取代了以前的石斧尖棒,但耕种方式和工具仍然局限于祖宗留下的老规矩。先伐木,后烧林,再播种,然后每年变换玉米地的场址。使用的工具是淬火的尖头植种棒(xul),石斧(bat),还有用来装玉米种子的草袋(chim)。
那么,为什么没有其他方式或用具适应玛雅人这片土地呢?第一,此地土层很浅,一般只有几英寸深,间或出现一些小坑,也不过一、二英尺深而已,而且实为罕见。再者,当地天然石灰岩露出地表的情况很多,无论你用什么农具翻土,犁、锄、铲、锨、耙,都是白搭。美国一些农业专家前去实地考察之后也不得不承认,玛雅人的方法就是最佳选择。如果把现代农业机械开进这片密林,那只能是杀鸡用牛刀,大而无当。
既然玉米农业构成玛雅人口粮的大部分,又是玛雅农业的全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具体耕作的步骤。种玉米的整个过程分为11个步骤。
第1步,选址。这不仅是万事开头难的一步,也是很有技巧的一步。在这样不利的耕作条件下,找地是很辛苦的事。农夫至少得花一整天时间,仔细观察林中树木、草丛的长势,树越高,灌木丛越密,它们脚底下的泥土也就越肥。然后他得考虑地与水源的远近。在尤卡但半岛北干旱区地表水有限的地方,玛雅农夫至少要使他的地尽可能靠近某个水洼。在地本身的因素考虑到之后,还得参考它与村子的距离。这就看各人运气了,一般情况下总在二、三英里以外,有时为找一块合适的地,也会迫得人走上一整天、甚至两天的路程。尤其当邻近的地力都用尽之后,就自然会向远处发展。这种无可奈何的“离乡背井”或许也是中美洲地区历史上飞地较多的原因之一,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玛雅聚居地的迁移。
选好地之后,农夫将之划成小块,用石块在每小块四角作标记。丈量土地的工具是一根20多米长的绳子。有趣的是,考虑到鸟雀的侵犯,农夫在量地时总是比每小块应有的边长(20米)多放出一点,仿佛裁衣服留贴边,这些余量是“贴”给鸟雀的。
第2步,伐木。第1步中说是地,实际上与我们平常概念中的田地完全是两码事。它们根本就是一片林子,等着农夫把地平线以上的部分全部搬走。这个“搬走”,若真像动画片里面那样能瞬间完成就好了,可惜玛雅农夫还得用石斧(现在是大砍刀加铁斧,以前只有石斧)把立体削成平面。一般情况下,总是矮树、爬藤类植物和灌木丛先砍,等这些占据低空间的东西全部铲除后,再去应付那些参天大树。有时树太高大,只能先剥了树皮,让它慢慢枯死。砍下的树木还常被堆起来辅助接下去的烧林工作。以平均一块地含100小块计算,一个农夫用铁制工具需花50天才能干完这第2步的工作,以前用石斧砍伐的速度和劳动强度就可想而知了。
第3步,烧林。砍伐的时间一般是在上年的8月,那时正处雨季高峰,草木所含水分充足,最易砍伐。而烧林的日子却要等到3、4月份,等到2、3月份的骄阳把那些砍下的草本彻底晒干。具体烧林的日子得是个有大风的天气。有记录表明,这个日子是由祭司仔细选定的。这些特殊的玛雅知识分子用他们的天文观察和神学感应充当天气预报员。火先在迎风口点燃,借着风势席卷整片地。人们在一边不停第打呼哨召唤风神,希望它们至少等到烧过预想位置再停下歇息,一把火要坚持烧完10至12英亩的一块地,必须依靠持久、强劲的风力。
有趣的是,玛雅人只担心风力不足,而从不为风助火势殃及邻近森林而操心。原因还在于热带雨林的持牲。即使在最干燥的季节里,森林中树木仍含有足够的水份,难以点燃。因此,即使砍伐过的那片地烧尽了,火势燃及邻近树丛,也至多只能烧毁最近的一小部分,就自然熄灭,不会进一步蔓延开来导致森林大火。
第4步,圈地。这一步骤只是在有了家畜业之后才产生的。古代玛雅人不养马放牛,即使玉米地就在村子附近,也无须用什么围栏。即便是现在,充作围栏的也只是些临时性的灌木荆棘。由于玉米地的连续使用最多不超过两年(其中原因与除草方式的改变有关),所以这些围栏的使用率也很低。
第5步,播种。玛雅人坚信播种应在一年的第一场雨后,而每年的第一场雨总是在圣十字日(三月三)这一天开始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为了准备好种12英亩玉米地所需的种子,光是剥玉米粒就得花上两天时间,一般每亩地要用大约十来斤的种子。下种之前总是先用尖头棒(xul)挖一个坑,通常4、5英寸深。一次下种5、6颗,有时还同时夹杂几颗豆类或南瓜的种子。各个坑洞间距离约为4英尺,一般一个坑内会长出2到3株玉米。盖土是简单地用脚蹭一下或用棒粗略地划拉几下。纵列基本取直线,有时也因地形特殊而作相应偏绕。一般12英亩的玉米地内有5000个左右的播种点。
第6步,除草。热带雨林的气候地理条件催生着各种植物,也使玉米地里的杂草长势凶猛。从3月到9月,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内,至少需要除一次草。一般是在玉米已长到两英尺高,杂草也长到同样的高度甚至更高的时候。现代玛雅人使用铁制的大砍刀,一顿挥舞之后,草籽乱飞。虽然除草时省力多了,但后患也不少。来年种第二茬时杂草蔓延的程度远胜于第一年,以至于除草还不如重新开辟一块新地,而且大大影响玉米产量。所以,现代玛雅人很少在一块地里连续耕种两年以上。古代玛雅人则不同。他们除草时将草连根拔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杂草的再生。因而,他们的玉米地经常可以连续第7步,扳倒玉米杆。玛雅人种植的玉米品种很多,成熟周期也不一样、有的2、3个月就熟了,有的却要过4个月,还有的甚至要6个月。总体来讲,全部长势良好,并且窜得特别高,平均有十二三英尺。等到玉米穗成熟后,通常是在9或10月,玛雅人要把玉米杆扳倒。他们说,这么做能防止雨水灌进穗里导致发霉,还能避免鸟来啄食玉米。
第8步,收获。扳倒玉米杆之后一个月,也就是到11月份,玛雅人开始收玉米。收获季节很长,其高峰在1、2月,但要一直持续至3、4月份。去壳是用一种木、骨或鹿角制成的针,但这道初步工序只去除壳的外层。一个玛雅人要花3天收获1英亩地,平均每亩产量以穗计约35蒲式耳(1蒲式耳约为35升),以去壳的玉米计约有十六八蒲式耳。
第9步,贮藏。收上来的玉米有的就近取材,存放在玉米地里临时搭起的棚子里。等到5月份再次播种时去掉内层包壳准备种于。有的被拉回村里,堆在屋子一角,犹如家中的小粮仓。
第10步,剥玉米。方法不止一种,可以用手工逐个处理,经常是一家人席地而坐,在玉米地里的临时棚屋里剥玉米粒。也可以用一张吊床,倒进十几篮玉米穗,然后拼命敲打,让玉米粒从网眼里掉到地上。为防止玉米粒向四周飞散,还有用杆架代替吊床的,周围盖上茅草之后再敲打,这样做快而不乱。无论哪种方法,时间一般都选在晚上。据说晚上天凉,飞扬的秣让人发痒的程度不像白天那么厉害,最后处理好的玉米粒全都装进麻袋,等候播种。
最后一步,把玉米弄回村里。前面说过,玉米地距离村子远近不等,现在的玛雅人有时也借助卡车和畜力,古时的传统则是原始的肩扛步行。这并不轻松。
玉米的种植构成玛雅人农耕生活的全部。一个民族要存在和传承,选择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是其文化的首要任务。玛雅人在这片多雨、土浅、草木丛生而又岩石多露的土地上求生存,多年来发展、种植单一作物,没有畜力、只有石器,却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聚居人口的食物需要,并且可以在自给自足以外,留出众多劳动力去完成无休无止的建筑、雕刻和其他手工艺创造。原因正在于这种几千年摸索出的种植程式。其中的简单和繁琐一样值得我们深思。
享受造化,创造生活
造化待玛雅人不厚也不薄。
中国古人说: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国语》)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史学家汤因比在分析研究了全世界26种文明类型之后,也作出了相同结论。人类的文明发生虽然需要一定的环境前提,比如说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巴比伦人在两河流域,印度人在恒河流域,中国人在黄河流域,都先后发展出灿烂的农业文明,但是,环境过于优裕也同时取消了进化的动力,假如地球上处处都是花果山、水帘洞,那么我人类就还和猿猴一样赖在树上不肯下来呢!人类针对不利的自然因素而作出应对挑战的文化行为,这才是人类的文明历程。各民族面临的挑战不同,作出的应对也不同,这就是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所在。
玛雅人在这片荆棘疯长、地力贫瘠的土地上,为了养活一个高度文明所必须的人口,也有其独特的创造。有学者甚至把高产的玉米的培育归功于玛雅人而不是南美的印加人,这当然可以继续论证。但是至少玛雅人种植玉米的生产活动,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谓相得相宜,无懈可击。他们不辞劳苦地四处选田址,砍乔木,烧荒草,点种、除草、其中播种方式居然到今天看来还是那么合理。为对付乱石密集、土层浅薄的恶劣条件,他们发明了朴素无华的掘土棍,其有效性使所有现代机械、半机械或人力农具都望尘莫及。
玛雅人美滋滋地享受造化所赐予的一切,尽管这并不轻松,但是他们乐天的性情和坚忍的耐心以及创造的禀赋,使他们也过得有滋有味。
除玉米以外,他们还学会栽培辣椒、西红柿、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