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中国社会史 >

第6章

中国社会史-第6章

小说: 中国社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致相似,上述几支文明也都出现于江河大流域区之内。因此,将早期的宫堡城邦以及中国文明的初期表现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末期,那是理所当然的。

    古老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考古发现已经不少,1950年以来更为倍增,虽则如此,黄河下游发现青铜器仍然带有偶然性,二战前考古学家已经为此惊讶不已。大陆西部经历过应用纯金属的漫长年代,这里青铜出现之前似乎无此漫长阶段。中国青铜出现亦比中东为迟,但其工艺却于公元前2000年之下半叶臻于完善,为其他地方所未见。无需长期探索而进展又如此神速,这一点或许可从东亚的某些特点予以说明。龙山陶工掌握熟练技艺,似乎早就能够烧出高温,加之在东亚技术传统中锤打、锻造所起作用有限,凡此种种无不令人认为:青铜合金是独立发现的。即便在青铜器方面(其他文明成分也一样)不能完全否定来自远方的影响,但显然这种影响已很快纳入古老中国的大环境之中。自新石器时代末期起,黄河下游便已形成一个文明中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影响遍及整个东亚。

    将青铜文明与龙山文化联系起来是有充足理由的,因为二者存在某些共同特点:

    1.采用逐层夯实泥土的工序;

    2.用夯土厚墙加固城址;

    3.借助火灼扁甲骨作占卜之用;

    4.山东(龙山)细黑陶与商代青铜器皿,二者非常相近,形状别具一格。

    最后,据历史传说,早期皇朝从东往西迁都,这一传说与山东龙山文化策源地及商代设于西部各京都的状况相符。

第二部分 3。青铜时期第一个朝代: 商或殷

    商代王国之前已出现预示商朝制度的政治组织形式,关于存在新石器朝代的传说(夏朝)也并非毫无根据;虽则情况极可能如上所述,但是青铜技术发展与古老文明的显著勃兴是同时发生的。殷商最后一个都城(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靠近现时的安阳)建于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末,其遗迹已反映出十分发达的文明,拥有整套精湛的技艺与知识,在此之前尚未有人发现先例。总而言之,黄河下游各种文明成分——文字、战车、建筑技巧、卜筮仪式、青铜工艺、各式祭器、装饰图案等等,均以极其精巧的形式出现。1950年以来的新发现无疑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令人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但仍不足以说明商代后期每一领域何以达到如此精致复杂的发展程度。虽然将商代初期(大体也是青铜器的初制阶段)推定为公元前17世纪中叶或末叶不无理由,但是要描绘商代文明,仍不得不主要参照安阳的出土文物。

    商代(或称殷,按后期通用名称)最后京城之遗址为大商或大邑商。商朝最后11位国君均定居于此。商代共有国君30余人,据传说,曾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河南西部、安徽北部之间的地带六易其都;其遗物散布的面积极广。据挖掘所见,可断定商有一小城堡,其夯土围墙的走向从西往东,自南向北,即如后来华北的中国都市。坑内藏有骨器与龟甲,经过火灼用以占卜,其中许多刻有文字。房屋基础与长方形建筑的废址以石头垫基,以青铜为柱墩,用以支撑柱子。墓坑中有陪葬的人与犬(陪葬人置于建筑物之外,脸朝外面,配有战戈,身旁放置青铜爵器)。有五个坑穴藏有并驾战车及其御车者。有些墓穴发现被砍去头颅的遗体,而另一些墓穴则只见头颅。最后,有一些大墓穴已经挖掘出来,显然乃是君主墓穴。大部分发现于1927—1936年间完成。据此可以推想,曾经存在过与建筑有关的祭仪,并有过献祭战俘之举。

    自1950年以来,华北地区探出许多商代遗址。1953年,河南郑州郊区发现其中之最重要者。从中发掘出厚20米的夯土墙基及住宅、工场、窑炉的遗迹,还有青铜铸模以及大量陶器。没有找出安阳墓穴之类的大墓穴,不过与殷商最后一个京城相仿,其走向亦是从南往北,自西向东。青铜器皿构思较为简单,但工艺熟练程度已超过中东青铜技艺的最早遗物。

    武器、祭器、车具、鞍辔为远古时代仅见的青铜铸品。商代末期的青铜器装饰复杂而精致,其式样、图案相对稳定,数量有限,而且也见于象牙、玉石、木器制品之上。装饰由图案与动物形状构成,勾勒鲜明,按一中轴线对称排列。这种动物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完全不见,这时突然出现,似乎是亚洲东北部青铜时代的特征,一直至南西伯利亚都可见到,尤其在卡拉苏克(位于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之间的高谷)文化方面更是如此。这支文化似乎与商末、周初的中国青铜器发生过联系。对商代青铜的分析表明:不同器具,所需合金类型不同,据此铜与锡的比例因之而异。青铜中含有5%~30%的锡,2%~3%的铅。最精美的成品显然是祭器,有各种式样,每一样式都为特定的典礼用途而设。此类祭器在商代仅铸上极其简短的文字或标记,大体起到相当于家族纹章的作用。这类标记亦出现于兵器上,其中最富于特征的是戈,一种兼斧与刃的长柄武器,用以钩住敌人,先行发击;这种兵器只见于东亚。

    轻便而耐用的战车,大轮子,多辐条,已经属于后世通用的种类,但似乎当时并未十分通行。这种车子接近亚洲西部地区青铜时代的战车类型(请注意:战车以及用以牵引的驯马约于公元前17世纪出现于安纳托利亚与叙利亚),配有方形车厢、弯曲辕木,由两匹套上索轭的马牵引。在发明胸带与轭圈之前,这是世界上唯一通用的套马法。这是战争的工具亦是摆排场的工具,专供帝王、显贵之用。公元前9—前6世纪的古老《诗经》就曾描述过豪华装饰的车及其华丽的套马。

    战车以及若干在战争中使用的兵器(特别是混合式后弯弓,看来异常强劲)也用于行猎,狩猎为王家惯常仪式,铭文中曾不时提及。当时所获猎物异常丰富,如各种鹿类、野牛、熊、虎、野猪等。

    凭考古资料与铭文,便可以对商代社会类型有一个起码的总概念。与后来材料作比较即发现普遍吻合,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看来周朝社会乃从商代社会演变而来),亦有不同寻常的特点。

    筑墙城池、战车、青铜祭器,均为贵族阶级专有,此阶级可从其祭祀与参战而明确识别。出土文物与铭文提供有关贵族阶级的情况最多。因为农民阶层的存在只是隐约可见,其耕作方式与工具(石刀、短柄木锹)似乎与新石器时代并无重大差别。王宫是贵族社会一切活动的中心,而帝王则君临于贵族社会之上。再者,宗教、作战、行政、经济等职能密切联系,或者更准确言之,彼此之间没有真正明确的界线。王室世系居于氏族组织之首,而各族系首领同时为各家族祭祀之首领。当时已有地区政权,似乎近似于后世所见的采邑。这类政权,与侯、伯的名号相应,由王族成员执掌,但有时亦由名字不同的世系执掌。商朝领地延伸至整个中原地区,若干部分还伸展到长江流域。尚未归化商朝的居民被称为蛮夷,在这片土地上与出产青铜器的居民共同生活,二者常常处于敌对状态。这类部族在江苏北部、淮河流域尤为众多。

    商代文明最明显有别于后世文明之处是其宗教仪式及宗教的主导作用,应当指出的是:后世只起次要作用的火灼甲骨占卜方式当时占有重要位置,对先君的祭祀享有特殊地位,而祭献仪式则大讲排场;曾实行人祭的做法,周代逐渐趋于消失。

第二部分 4。占卜与祭祀(1)

    将献祭兽骨火灼作占卜之用,这种习俗为东亚特有。反之,东亚没有检查内脏的做法,而在欧亚大陆的西部,则是常事。已经证实,上述占卜习俗,自新石器时代起便存在了,到青铜时代大为发展并日趋完善,成为王室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导致真正的占卜技术出现。卜筮学科成为专门人士的特权。此时之卜骨更为精心制作,带有重叠的椭圆形或环形坑道,在火的作用下可得到T字形的碎裂花纹(即指这种古老占卜法的中文的“卜”字)。安阳时代末期,应用龟腹甲已十分普遍。自20世纪初以来,已发现十多万件刻有文字的甲骨。所有甲骨都出自殷商末期都城的遗址,仅有极少数例外。这当中,已公布出来并经过研究者,约达五万之数。首批刻有文字的甲骨出现于中药店,当时作为“龙骨”出售。这种“龙骨”刻文引起金石学者王懿荣(1845—1919年)的注意,由其友人刘鹗(1857—1909年)加以鉴定,确定为商朝史料。自此以后,许多中国学者致力于研究这种占卜文字(称“卜辞”或称“甲骨文”)。与此同时,随着1927—1936年中央研究院开展的发掘运动以及1950年以来的各种发现,对商代遗址的科学认识已不断进展。由此,商代最后王朝的宗教、政治、社会等方面乃至一些细节情况都已弄清楚,虽然仍有不少尚未完全明确的事物,但成绩依然十分可观。

    甲骨经火灼后铭刻用以作为所得卦象之解说词,其目标是积累资料,借此可以发展占卜学识。此种材料乃中国最古形式之历史编纂,从一开始便显示其基本特色: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表现出注重先人事例的面貌。事实上,占卜涉及所有与王室职能有关的活动:祭祖、祭神、出征、任命、临朝、城建、农事、气象(雨水、干旱、刮风)、疾病、远行、做梦、生子、未来旬或未来夜之祸福。

    研究这种文字可以了解中文最古老的形式,揭示出书写传统异乎寻常的连续性:当今通行的文字可上溯到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甲骨文,其发展并未中断过。这种古老文字,已经非常复杂,约有单字5000个,其中1500个已有人作出可靠解释,包含后来据此发展的大部分构字要素:象形者为“文”,在其偏旁,再加上表意的“字”。但正如中东的古老文字一样,亦可见如下情况:若干符号只用于表音,而不论其原来意义如何。

    负责王室卜筮的占卜与录事人员(在安阳时期有不同学派,有革新者也有传统派)也注意历算问题。在甲骨文中已发现两种算法形式,后来在整个中国历史时期都加以应用:一为十进制,以1~10的十个简单符号表示,还有100的符号,再加上1000的符号;另一为十二进制,十进制与十二进制两套符号组合运用更为复杂,可用以构成60个双字符号的循环周期。这类符号当时只作为记录日子之用,60的周期用于计年仅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旬及旬之组合是商代划分时日的基础。有人注意到,商朝君主的名字总带上一个记录旬日的字符。看来,这是表示对其进行祭祀的日子。

第二部分 5。占卜与祭祀(2)

    祭祀次数甚多,有些在固定日子进行,也有不大定期的。最重要的是与拜先君有关的祭祀,间或同时拜祭王后。根据甲骨文,可以开列商朝历代君主的完整名单,这份名单甚至上溯至商朝建立之前;继统法为兄传弟,弟统空缺时,则舅传甥。②因此,虽则商朝共有30位君主,但只有18个世系。再者,这份商代君主的总名单与后来传记所记相符,仅有几处细节略有出入。司马迁于公元前1世纪写成的《史记》已记下商朝各君主。

    牛、羊、猪、狗曾大量作祭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