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中国社会史 >

第5章

中国社会史-第5章

小说: 中国社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常都将政权视为压制与指挥的权力,而中国却将其看作是推动与维护秩序的要素,虽然这种观念并不排除运用武力与粗暴干涉。但强制又总是与品行矫正的观念相配合。若将强调道德的调节作用仅仅视为借口,看作是专制制度的遁词,则是错误的,而其实它表达了一种极为卓越的政治行动方式,这种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因此,有人以为早已揭开纯粹独裁政权的假面具,其实不过是自己的误解而已。

    我们来谈谈关于中国思想总特点这一荆棘丛生的领域。首先要了解涉及的方面:是什么年代,属于人类哪种活动领域,处于哪种社会环境。然而,所有接触过这一国度的人都明显感觉到:这里与我们成长起来的世界极不相同,而且至今仍然如此。中国的基本传统——无论政治、宗教、审美、法律——均与印度、伊斯兰、基督教的西方迥然不同(再者,处于喜马拉雅山系这个威严屏障之外的诸文明,彼此之间有过众多的经常性接触)。中国不了解超验真理、自然幸福观念、严格的私产概念。中国推崇互补、关联、汇聚、远距作用、示范等概念,将秩序观念视为有机的总体而排斥对立物、绝对观念以及精神与物质的截然分开。中国没有求助于美索不达米亚式的详尽表格,也不使用印度式的套接排列,而却运用变化能动的象征体系。就中国思想而言,这种体系更能反映万物与世界的秩序。中国逻辑不从言语的分析出发,而是基于运用具有相反、相承价值的符号。这种重要倾向终于导致书写符号凌驾于口语之上。或许文字也与这种深层倾向有关。

第一部分 16。文字

    文字与文明密切相关,倘无此超越时空的传递与记录工具,伟大文明则无由发展。而通行的文字类型对于文明发展的总趋向亦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文字较之于其他文字更能令人认识这种重大效果。其起源如此独特(每一符号一般与一个意义单位相当)而且如此复杂,使用这种表达工具的人又占全人类如此大的部分,世界上只有这唯一的例子。文字复杂无疑有利于能够掌握文字的社会阶层,但有利程度远不如人们设想之高。历代社会,能读书的人只占极少数,华夏世界受教育者的比例似乎一般比西方为高,而西方学习拉丁字母却无需长期苦读。这种奇异现象可从中国重视识字与书本知识得到解释。

    另一方面,中国文字起源之独特性在许多方面均产生重大后果,因为汉字几乎不随历代语音变化而变化,不随方言不同而变异,甚至不随语言结构变化而更动。公元前3世纪末期,秦始皇在华夏地区强行书同文。自此以后,中国文字便成为政治统一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一种书面语言便在中国发展起来,只供双目认读,并为全华夏地区所使用。这种做法既出于语言原因(方言差异),也出于政治与行政原因。迄今为止,原则上没有强制推行任何规范的口头语;同一篇文字可以用不同方言高声朗读出来。每逢口头无法交流的时候,运用笔头总可以彼此了解。因此中国文字凭其效力而成为华夏文明及受华夏文明影响的整个亚洲的一种通用表达工具。

    其语言与汉语极为不同的民族(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都曾采用中国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读汉字,至今依然如此。越南被法国占领之前,中文一直是其文化语言与行政语言,朝鲜被日本兼并之前亦如此。日本情况也相似,汉字有好几百年时间成为日本文字,中国在日本的影响曾经占绝对优势。由此留存着整整一批汉字文献,其中的作者、诗人、历史学家、小说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因此可以说东亚存在一个以使用汉字为标志的真正的文明大集体。

    这种文字起源的独特性还有另一后果,关系到华夏世界以及具有华夏文明的国度所形成的知识与文化类型。由于文字与语音变迁无关,书写传统便具有连续性,这一点为任何其他文明所无。虽则笔法因时代与文体不同而异,但是一篇公元前2世纪的文章并不比当代用古文写的著作难读多少,有时甚至还更易读。由此便可了解中国知识的传承性及其历代的惊人积累。在表达方面,已经形成一整套用之不竭的格式,储备了无数的双字词,都是历代诗人、政治家、历史学家、道德家、学者等不断贡献的结果。由于文字传统有着这种不同寻常的连续性,致使阅读文献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而文化知识的习得比学习文字本身还要费时久长。这种连续性可以说明文字作为政府工具与行政工具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说明“士人”的崇高威望。士人为文化人,有鉴赏力,能够履行政治职责。在希腊罗马世界中备受推崇的雄辩术,在华夏文明的国度只占极为次要的位置。由于中国文字与华夏世界的政治、社会、审美、精神等诸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已成为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

    最后,有一个奇妙现象须要一提:这种如此复杂而且看来如此不方便的文字竟然借助极其简化的草书形式,造就历史上第一套速记法;使用便利,可以当场记录谈话、政治辩论、诉讼案件,乃至才情横溢之士口若悬河的谈吐。中国文字用于即时记录甚早,而且应用极为广泛,这一点拼音文字却不易做到。有一本988年于巴格达写成的著作,内中提到著名的穆罕默德·阿尔拉兹(850—925年)眼见一名中国人(大概是路经阿巴斯德首府的)边听边译即时将加伦(2世纪)的著作录下来,感到惊奇不已。加伦为希腊医药之父之一。

    汉字形式远非只此一家,中文曾启示过东亚同类型文字的创制(10世纪的契丹文、11世纪的西夏唐古特文、12世纪的女真文、14世纪越南的喃字),而其草书形式已用来构成日文的假名、朝文的字母。

    注释

    ①应考虑到此种情况:大家缺乏任何课本,亦不具备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错误观念与偏见且撇开不提;故此必须逐步阐述,将史实置于其历史背景之中,并竭力显示各个不同方面演变之关系: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华夏世界与其他东亚文化之关系、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技术、精神生活等等。——原注

    ②指珠江三角洲——译注

    ③即加里曼丹岛——译注

    ④除日语外,本表开列之所有语种均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台湾。请勿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15000塔吉克人(属伊朗语族)和9700俄国人操印欧语言。——原注

    ⑤为备忘起见,应当指出:印度、马达加斯加、非洲南部、欧洲、南北美洲均有华人社区。——原注

    ⑥疑原文有误,似应为“广西”。——译注

    ⑦古亚洲地区名,在乌浒水之外,包括粟特和大夏部分地区。——译注

    ⑧我们在书中采用英式的“中东”一词,指的是从北印度平原直至地中海的广阔地域,与“近东”一词相反,后者的含义仅限于地中海东岸各国。——原注

    ⑨米拉博(1749—1791年),法国演说家、政治家,曾当选为议会议长。——译注

第二部分 1。新石器时代前期

    自20世纪中叶以来①,中国各地区及边境地域均有大量的考古发现,大大增长了我们对这段最古老历史的认识,而且往往证实文字的依据,这也深刻改变了有关华夏文明起源的传统形象。华夏文明看来是多种文化的产物。

    公元前8000年左右,一种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农业经济代替了仅仅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计的经济。大家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尚浅。但是关于随后几千年的状况,出土的证物并不缺乏:在渭水流域(现今陕西省)及黄河中游,公元前6500—前5000年的遗迹数量众多,表明当时的农业已相当发达(种植黍粟,饲养猪狗,也许还养鸡),还使用各种石制工具和骨制工具。陶器虽仍相当粗糙,但式样与图案已明显地随地区不同而异。不过发现最古老的陶片是在华南地区,大部分都饰以心形花纹。这许许多多的遗迹为我们证实:伟大的南方新石器传统早于公元前5000年就已存在,过去是料想不到的。

    关于在此之后的时代,新近的出土文物表明:有好几支不同的大文化分布于广阔的地段上。

    1.仰韶文化,以其几百处遗址而为世人所知(同位素碳14测定遗址的年份是公元前5150—前2960年之间),它从甘肃延伸至中原,包括山西与河北的南部地区。这一带是黄土地带,无疑是更新世时期积下的细尘,至今中国西北还留有其厚层。这支文化远非整齐划一,总的来说它具有如下特点:农业经济占重要地位,但仍结合狩猎、捕鱼、采集;运用石锄、石铲、石刀、石磨等工具;养猪、养狗,或许还养牛。陶器在制造技艺以及着色或心形装饰方面均呈现出不同地区的重大特点。最精美的陶器饰有几何图形,有时还带上程式化的鱼图,着黑色或红色。

    2.大汶口文化(约于公元前4746—前3655年),覆盖山东半岛及黄河冲积层的广阔流域。像仰韶文化一样,其经济以种植黍粟为基础。壶罐的形状较为精细,其图案通过镂空、镶贴或以编织物压印而成。色调的一定差异度以及泥浆的一致表明已经实行选土。

    第一章古老王国中国社会史3.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可见另外四支文化,与仰韶文化及大汶口文化大体同时期,其技艺水平也可以与之相比。但因地理环境十分不同而有所区别:大约自公元前5000年开始,这里作为主粮的是大米,有两个品种。已证实水牛饲养与猪狗饲养是同时期的事。木制工具与骨制工具比石制工具占优势,住房建筑运用榫头与榫槽的巧妙接合。最古老的织布梭子也在长江下游发掘出来。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烧陶温度已达950度至1000度。

    4.再往南面,福建与广东两个沿海省份以及台湾的居民看来稍晚才到达农业阶段,他们似乎曾经实行过原始的园艺形式。关于这些居民我们所知还不多。

第二部分 2。夏朝:古老王国

    随着新石器时代中期各种文化的发展和扩大,各种接触与交流大大增加,更广阔、更一致的整体形成了。在公元前4000年及前3000年时期,可看到某些重大进步(玉器琢磨十分精细,长江下游已有竹器、丝织及麻织手工业;石制、贝制、骨制及木制工具进一步完善;更多地运用陶工旋盘;华北出现内壁细腻、精美非常的陶器)。某些特色已预示青铜时代的到来。如:一些器皿的形状,火灼兽骨的占卜方法,建于地面而不是半地下的房舍,重大的夯土工程,与屋基或墓穴相联系的牲祭,等等。铜或含铜量极大的合金开始制成。虽然还没有任何文物证据可以准确地认为那是夏朝之物(传说年代为公元前2207—前1766年,其历史只限于保留了一份君主的名单),但是其全部特征均为青铜时代的特征,这表明夏朝的存在几乎是确凿无疑的。宫堡城邦看来便出现于发达的新石器文化背景中以及人口相对密集之处,一个以拥有青铜兵器为基础的政权后来也在这种情况下于公元前2000年时期发展起来。总体条件与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古埃及等早期文明的诞生条件大致相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