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逼谝谎┏怯胧苤泄刂频牡厍慕煌ㄏ呗ざ眩纱丝芍泄谡饫嗟厍慕し浅2焕慰浚偷奈趾姆岩嗌蹙蕖J枥帐撬锬九璧刈钗鞯穆讨蓿喑ぐ布附5000公里。而联系安西、哈密与吐鲁番的路线则要穿过沙漠地区,那里水源极少。再往远处,即帕米尔以外的地区,要去只能通过高山要隘,而穿越山隘无异于完成真正的壮举。
唐朝开国时,吐谷浑人、青海及甘肃的唐古特人已经臣服;由于630年大举出击,后又有部分草原部族归顺而且逐渐定居下来,突厥问题已基本解决;虽然如此,牧民与山民的窜犯并不因而中止,致令中亚绿洲对唐朝的归顺再度不稳,还威胁驻军与商队的安全。唐皇朝只好组织对东突厥远征,进军伊犁河流域;至748年摧毁其楚河畔的首府——碎叶。由于西藏人的扩张,后又由于阿拉伯人的扩张,于是出现新的困难。藏人于670—678年间进犯绿洲地带,一度占领于阗、叶尔羌、疏勒、龟兹。阿拉伯人迫使中国在伊朗的势力退却,不久还威胁中国在外奥克散与疏勒地区的占领地。
第五部分 9。684—755年:武后与韦后
7世纪末与8世纪初,有一个奇怪人物威震一时,她名为武曌(624—705年),是太宗(626—649年)与高宗(649—683年)的前才人(妃嫔)。自654年起,她声威远震,次年正式成为皇后。683年高宗死后,她实际掌握国政并建立周朝,成为周朝唯一君主。她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这段15年的小插曲(或说22年,如果将武则天实际掌权时间算上),只能从当时政治、社会与佛教的重大影响加以解释。自武则天能够对政府施加影响以来,她便竭力将西北贵族的代表人物从政权中驱除出去。这些贵族自唐朝开国以来便占据一切指挥岗位,尤其是通过“门下省”控制着国家的管理权。684年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即杀掉好几百西北贵族以及众多的李姓皇族成员。她将朝廷驻地从长安迁往洛阳,轻而易举地避开富豪家族的控制。但武则天亦促进新官吏阶层的形成,官吏凭科举录取。值得注意的是,汉朝时代,在招官与晋官方面,各种考试仅起次要作用,只是自669年起才真正系统地组织各种考试。科举制度在武则天手里首先是一种政治武器,它在华夏世界中产生重大影响。690年称帝后,武氏改变整套官职称谓以及整个行政组织。她正如700年前王莽一样,也以《周礼》这部尚存疑问的古籍为依据。她还更改地名并造出19个非用不可的新字。
但武则天之所以飞黄腾达,尤其是能自立为圣神皇帝,如果没有佛教会的帮助与暗中支持,是无法解释的。佛教会自6世纪初起便成为政治、经济的强大力量。为她而造出的佛家预言将这位太宗的前妃子指为未来皇帝并将其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弥勒是救世佛陀,过去因期待他降临曾发起过好几个相信千年至福说的教派。武则天本人也曾信教,650年太宗死后进过尼庵。她虔诚极点,至入迷程度,大施恩典于佛教会(册封僧侣,建立寺院,兴建佛家圣地,铸造洪钟与佛像,等等)。正是武则天时期在龙门隘道岩石上(位于洛阳之南)凿出巨大卢舍那及其两个随从的佛像。
武则天临政时期以及705年唐朝恢复国号后的五年(这时韦皇后独揽大权)是铺张浪费、放纵享乐的时期。王公外戚、高级官吏、宠臣以及大寺院都聚敛财富,扩大自己的领地。而享有口分田的小农则不堪沉重捐税之苦,佃农数目大大增长起来。
第五部分 10。唐朝的黄金时代
8世纪上半叶(或更准确说来是710—755年)为唐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中国在亚洲的威望达到顶峰也在这个时候。首都长安成为世界中心,中亚、印度、伊朗的影响交融一处。唐诗与佛学研究大放光彩。
唐睿宗于690年曾被武则天剥夺权力。自710年起,其子李隆基(685—762年)灭韦后集团,令其父重登宝座,其后自712年开始自己主政,号唐玄宗(712—756年)。这个重大年号以整顿财政、行政,端正政治风气为开端,721年与724年,大力重订户籍册以补救纳税户显著减少之弊。7世纪时府兵制曾助唐朝向中亚扩张,而这时正面临衰退,于是激发军队的改组。改革的结果提高了军事首领的自主性与主动权。武则天时代皇家马厩疏于管理,而此时却加以改善,复使皇室拥有大量马匹。唐皇朝应吐火罗及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请求,进兵阿姆河流域,当时上述地区受阿拉伯人入侵威胁。723年,靺鞨王国(阿穆尔河③地区的猎人部族)改变为中国的州府。自745年起,唐皇朝安排大规模反击以遏止阿拉伯人对外奥克散与伊犁河流域的进犯。
但事情慢慢发生演变,最后酿成历史上最大的危机之一。土地制度继续衰败。随着北方边境设立由节度使指挥的“藩镇”或“方镇”,军事首领的权力与日俱增。建立强大的职业士兵队伍对中央政权已是个威胁,而玄宗临政时期,国家对众军事首领的赏赐却有增无减,用于军队的开支从713年的200万吊钱增至741年的1000万吊。然而唐朝仍不得不屈服于云南藏缅人的南诏国压力,于750年左右放弃西南通道与领土的控制权,而当时中国对现今俄国的土耳其斯坦进行反攻亦告失败:751年由高丽族将领指挥的唐朝军队在巴尔喀什湖以南塔拉斯河的战役中被阿拉伯人打得一败涂地。自745年起,在敦煌西北面的哈密地区组成一个半定居突厥人的王国,称“回鹘”。
在政治方面,705年唐朝恢复称号后,西北旧贵族随之重新掌权,从此便与通过考试而招来的新官吏阶层展开争斗。763年,冲突达到最高峰,当时出生于南方的文官张九龄(678—740年)与渭水流域贵族的代表李林甫(?—752年)针锋相对。玄宗在位末期,完全不理政事。745年,杨玉环即著名的杨贵妃进宫。玄宗在她的影响下,将重要官职都赐给她的家族成员,于是使事情更为复杂。752年,李林甫去世,宠妃的堂兄杨国忠便与将领安禄山争夺宰相职位。任命杨国忠为相,终于导致755年爆发安禄山的军事大叛乱。
第五部分 11。755—763年的军事叛乱
玄宗在位时期(712—756年)实行军事扩张,中国军队从朝鲜至伊朗节节胜利,看来已到欲罢不能的境地。中央政权似乎忘记,在这种情况下组成的职业军队正顺着某种自然倾向下滑,军队受本身利益所驱使,弥漫着一种距平民愈来愈远的心态。增加军队的自主性,集中指挥,交权与职业军人,就便于实行成功的进攻政策,但同时也就削弱了中央政府。不过,出于国内政策的考虑,增加军事首领权力的倾向,8世纪上半叶更为加强:为了对抗杨贵妃的亲属,尤其是杨国忠的势力(杨氏将四川造就成自己的领地),宰相李林甫(737—752年在朝)竭力扶持北方军队将领。李林甫主要将心血花在胡人出身的将领上,认为他们比汉族军人更易于操纵。将领安禄山便由此得到朝廷的厚加赏赐。他一人在现今的北京地区管辖三个藩镇。自隋朝对朝鲜作战以来,北京地区便直接由大运河供应物资。安禄山之父为粟特人,母为突厥人,其姓取原籍布哈拉(阿姆河之北)的粟特人之姓,名字则是伊朗名字Roxane(“光明”之意)相当准确的标音,这是大夏公主的名字,亚历山大大帝曾娶她为妻。755—756年冬天,安禄山率部进攻洛阳、长安,两城不战而陷落。随后发生的激动人心事件——皇上溃逃至成都,757年安禄山死后史思明继任叛军首领;在藏人与回纥人协助下新帝肃宗克服困难收复两都地区——看来此处不宜详述,本稿无非是中国史的概要。不过这段悲剧的严重后果却应予着重指出。
注释
①唐时称“道”。——译注
②此地名自译,原处不详。——译注
③即黑龙江。——译注第二章向近代过渡
一、叛乱的后果
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乱可以视为是中国历史一大转折点,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各个领域的明显方向转变。7世纪上半叶,演变仅仅开始,看来此危机愈发使其加速:自755—763的可怕年代起,对外关系、政治、经济、社会、精神生活各方面无不迅速变化。
退缩
在危机当中,设于帝国边区的整个防御制度趋于瓦解。自阿拉伯人在安史之乱前数年占领疏勒以来,帕米尔的控制权便已失去。唐合法政权的主要盟友回纥人,757年扩张至甘肃,由此控制着甘肃中部与吐鲁番之间的全部地区。西藏势力牢牢扎根:藏人进犯中亚绿洲、青海及甘肃。763年,藏人进驻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劫掠甘肃东部皇家马场的马匹,甚至挺进至长安。自790年起,位于玉门关以西的领土终于全部脱离中国控制。自汉代以来华夏诸国便与中亚及帕米尔以外地区保持经常联系,只要考虑到这种关系,便可知道这是对中国文明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东北方面,7世纪末以来统治朝鲜的新罗,宣布脱离唐朝独立。最后,自7世纪中叶起,四川与缅甸之间的各藏缅国家亦发展起来。这些国家已经汉化并深受中国、印度、西藏的影响,有时与中国结盟,有时则与西藏联合。南诏国是其中最强的,它将对手吞并并自750年起开始扩张,虽然中国曾出兵远征遏止之。9世纪时南诏日益成为威慑力量,直至进犯成都地区并于827年占领红河流域与河内。865—867年,中国远征失败后,南诏竟至一度占领四川首府。902年起,西南王国以“大理国”而著称于世(大理位于云南西部洱海之西岸),该国一直存在到13世纪中叶,直至被蒙古人征服之时。
7世纪与8世纪上半叶大扩张时期之后的总收缩至10世纪愈益严重,当时东北部汉化的契丹国业已形成,中国也失去对红河流域的控制。越南受中国千余年来殖民行政统治,留下深深印记。939年它摆脱了建于广州的南汉国的管辖,自此一直保持独立,只有两个时期除外:一是蒙古人占领时期,另一是15世纪初,当时越南隶属于明皇朝。
第五部分 12。向近代过渡:税制与社会演变
另一领域——税务组织的变化亦不少,税制与政治组织、社会现实乃至经济都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口分田”的分配制度有赖于人口与地籍的精确普查而且要定期掌握新情况,因而这一旨在收取谷物税的制度繁杂而不可靠。此外,因地理条件与人口密度千差万别,也不可能到处实行统一法制。缺地的地方,便允许迁出。再者,凡是种大麻而不种桑树的小块土地之处(中国西北部的情况就是这样),总想将口分田纳入家产之中。最后,土地律令规定的许多例外也使人有机会绕过法律。因此,自7世纪末起,享受口分田的小农阶层开始分化瓦解,窜改户籍、地籍册的现象极为普遍。
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多方面:游牧民族与藏人在边境的窜犯引起自发迁徙;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水稻种植的发展产生了吸引力;能给穷困农民贷款的地主富豪施加的压力。而穷人受富豪剥削大概是8世纪纳税家庭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7—8世纪上半叶,控制政治生活的西北豪强家族、皇室贵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