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普通遗传学 >

第6章

普通遗传学-第6章

小说: 普通遗传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2…2  一些生物的染色体数
物种名称 染色体数(2n) 物种名称 染色体数(2n)
水绵(Spirogyra sp。) 24 指海棉(Sycon ciliatum) 26
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0、12 淡水水螅(Hydra vulgaris attenuata) 32
海带(Laminaria ja ponica) 44 马蛔虫(Ascaris megalocephalus) 4
蕨(Pleridium aquilinum) 104 蚯蚓(Perichaeta munissima) 32
银杏(Ginkgo biloba) 16、24 家蚕(Bombyx mori) 56
黑松(Pinus thunbergii) 24 家蝇(Musca domestica) 12
白杨(Populus alba) 38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8
河柳(Salix Matsudana) 38 蟿蝗(Trixalis nasuta) 23♂24♀
桑(Morus alba) 28 佛蝗(Phlaeoba in fumata) 23♂24♀
梨(Pyrus pyrifolia) 34 文昌鱼(Amphioxus lanceolatus) 24
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26 鲤鱼(Cyprinus carpio) 100、104
陆地棉(G。hirsutum) 52 蝾螈(Salamandra salamandra) 24
大麻(Cannabis sativa) 20 青蛙(Rana nigromaculata) 26
水稻(Oryza sativa) 24 蟾蜍(B。vulgaris) 22
玉米(Zea Mays) 20 爪蟾(Xenopus laevis) 36
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 14 鸡(Gallus domesticus) 78
提莫非维小麦(T。Timopheevi) 28 鸭(Anas platyrhyrcho) 80
普通小麦(T。aestivum) 42 小(家)鼠(Mus musculinus) 40
大豆(Glycine soja) 40 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 42
豌豆(Pisum sativum) 14 豚鼠(Cavia cobaya) 64
蚕豆(Vicia faba) 12 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44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48 马(Equus calibus) 64
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24 驴(E。asinus) 62
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22 黄牛(Bos taurus) 60
黄瓜(Cucumis sativus) 14 水牛(Bubalus buffelus) 48
洋葱(Allium cepa) 16、24、32 绵羊(Ovis aries) 54
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20 猪(Sus scrofa) 38
甘蓝(B。olericea var。capitata) 18 狗(Canis familiaris) 78
橘子(Citrus sinensis) 18、17、36、54 猫(Felis catus) 38
香蕉(Musa sapientum) 22、23 猕猴(Macaca mulatta) 42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80 人类(Homo sapiens) 46
此外,研究发现在许多生物的细胞中,除具有正常数目的染色体以外,还往往会出现额外染色体。通常我们正常数目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而把额外染色体统称为B染色体,也称为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B染色体首先在玉米中被发现,目前已经在640多种植物和170多种动物中发现了B染色体。当B染色体在生物细胞中积累时会导致生物的异常表现。关于染色体的大小,在不同生物之间存在较大差别。通常,染色体长度变动于0。2~50um,宽度变动于0。2~2um之间。但染色体的大小与其所携带的基因数目不成比例。在高等植物中,一般单子叶植物的染色体要比双子叶植物(芍药属Paeonia等除外)的染色体大。在禾本科植物中,玉米、小麦、大麦和黑麦的染色体比水稻的大。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长度,在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中和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也有差异。例如,果蝇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比性腺组织中的染色体大,某些双翅目昆虫的唾腺细胞的染色体可比其他细胞的染色体大10倍以上。另外,环境因素也能改变染色体的大小。例如,用低温或秋水仙碱等药品处理分裂期的细胞,可使染色体缩短长度等。
2。2。3  巨型染色体
在某些生物细胞内,特别是在发育的某些阶段可以看到一些体积很大的特殊染色体,称为巨型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它主要包括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和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2种类型。
1881年,意大利细胞学家Balbiani首先在双翅目摇蚊幼虫的唾腺细胞中发现多线染色体,它主要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的唾腺细胞、肠细胞、气管细胞中。在不同植物的不同类型细胞中,如胚珠细胞中也曾发现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是由于核内DNA多次复制产生的染色质线并行排列,且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阻止染色体线进一步聚缩而形成的。具有多线染色体的细胞处于永久间期状态,并且体积也相应增大。在果蝇幼虫的唾腺细胞核中,多线染色体的染色质线可达1024条,它比同种有丝分裂期的染色体长200倍以上。经过染色处理,在多线染色体上可呈现出许多深浅明显不同的横纹或条带,其数目和大小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是相对稳定的,这对于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具有重要价值(图2…4)。






图2…4  果绳唾腺细胞全套多线染色体(引自翟中和,1995)
1882年,Flemming在研究美西螈卵巢切片时首次报道了灯刷染色体,1892年Rukert研究鲨鱼卵母细胞时才对其正式命名。灯刷染色体的特点是在染色体中轴的两侧有许多精细且对称的环状凸出,状似灯刷,因此称为灯刷染色体(图2…5)。这一形态的染色体出现于卵母细胞减数发裂的双线期,并且可维持数月或数年之久。目前发现灯刷染色体几乎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的卵母细胞中,其中两栖类动物卵母细胞中,其中两栖类动物卵母细胞中的灯刷染色体最为典型,研究也最为深入。在植物界中,如垂花葱(Allium cernru…um)和玉米减数分裂中有时也可出现不典型的灯刷染色体。在大型单细胞的地中海伞藻(Acetabulariamediterranea)中也观察到典型的灯刷染色体。








图2…5  灯刷染色体结构图解
(a)配对的灯刷染色体   (b)单条染色体区域
1。 环    2。 染色粒   (c)姐妹染色体的染色体小区   1。 侧环中伸展的染色质
2。 邻近染色粒的染色质    3。 染色粒(由高度凝缩的染色质组成)
(引自翟中和,1995,略有改动)
2。2。4  染色体组型
研究表明,每一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大小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色体组成称为染色体组型或核型(karyotype)。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丝粉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和进行分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在进行核型分析的过程中,可将各染色体根据其特征绘制成图,称为核型模式图(idio…gram)。特别是由于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使染色体在不同的部位呈现出大小和颜色深浅不同的带纹,所形成的带型不仅具有种属的特征,而且也是相对稳定的。因而根据带型,结合其他形态特征更能确切地鉴别细胞内的各个染色体。例如,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分析。人类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2n=46),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目前国际上已根据各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带型表现,将它们统一地划分为A、B、C、D、E、F、G7组,并分别排队、编号(图2…6,表2…3)。
染色体显带技术是由瑞典细胞学家Casperson于1968年首先建立的。他利用喹吖因(quin…acrine)类荧火光染料处理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各染色体上出现了深浅不同的带,该项技术被称为染色体Q带技术。此后又陆续发展出G、C、R、T、N等多种染色体显带技术。根据其显带特点一般可将这些显带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的带纹分布在整条染色体上,例如Q、G和R等显带技术;另一类是只在染色体的局部位置显带,例如N带技术主要在核仁组织区显带,T带技术主要显示端粒带等。1975年以后,美国细胞遗传学家Yunis等又发展了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利用中期以前的染色体可显示出更加丰富的带纹,这更有助于对染色体细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图2…6  正常男人的染色体组模式图
(引自郑国锠,1980)
表2…3  人类染色体核型的分类
类别 染色体编号 染色体长度 着丝粒位置 随体
A 1~3 最长 中间,近中 无
B 4~5 长 近中 无
C 6~12;X 较长 近中 无
D 13~15 中 近端 有
E 16~18 较短 中间,近中 无
F 19~20 短 中间 无
G 21~22;Y 最短 近端 有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已在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用来诊断由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它在动植物的育种、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探讨物种进化机制、鉴定远缘杂种、追踪鉴别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
2。3  细胞的有丝分裂
在真核生物中,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生物体,其繁殖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而细胞的繁殖是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的。即使有性繁殖生物的性细胞,也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细胞分裂而形成的。因此,细胞分裂是实现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世代之间遗传物质连续性的必要方式。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作为遗传物质主要载体的染色体始终扮演着主角。它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使自己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从细胞到细胞之间以及世代之间传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保证了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物种的稳定性。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
高等生物的细胞分裂主要是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的。它包括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即核分裂为两个;后是细胞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一个核。为了便于描述,一般把核分裂划分4个时期(图2…7):前期(pro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在细胞相继两次分裂之间的一段时间称为间期(interphase)。从细胞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一段历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一个细胞周期包含一个分裂间期和一个分裂期。




图2…7  细胞分裂周期
(引用Klug and Cummings;2000)
2。3。1  间期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细胞核是均匀一致的,看不到染色体,只能看到染色质,此时从细胞表面看来似乎是静止的。实质上,研究证明,间期的细胞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的生理、生化代谢状态,在为细胞的分裂准备各项条件。在间期细胞内的DNA要复制加倍,与DNA相结合的组蛋白也要加倍合成。高能化合物在细胞内大量积累,为细胞分裂贮备足够易于利用的能量。同时,细胞在间期要进行生长,使核体积和胞质的比例达到最适的平衡状态,这对于发动细胞的分裂也是很重要的。在动物的间期细胞中,还要进行中心粒的复制。
根据间期DNA的合成特点,又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时期:G1期,是从前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DNA合成前的间隙期。主要进行细胞生长,为DNA的复制作准备;S期,是DNA合成期。此期进行DNA的复制,DNA的含量加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