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奄) 醢人(奄)醯人(奄) 人(奄) 幂人(奄) 阍人 寺人 内
竖 九嫔 女御 女祝 女史 内司服(奄) 缝人(奄) 胥师 贾师 司
司稽 肆长 邻长 舂人(奄)饣喜人(奄) 人(奄) 守祧(奄)瞽
蒙(奄) 视了 凡以神仕者 方相氏 圉师 罪隶 蛮隶 闽隶 夷隶 貉
隶
汉自丞相至佐史,凡十三万二百八十五员(哀帝时数,兼诸府州郡胥吏)。
後汉七千五百六十七员。晋六千八百三十六员。宋六千一百七十二员。齐二千一
百三员。後魏七千七百六十四员。北齐二千三百二十二员(并内官)。後周二千
九百八十九员(并内官)。隋一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员(内官二千五百八十一,外
郡县官九千九百九十五)。唐一万八千八百五员(内官二千六百二十,外郡县官
一万六千一百八十五)。
宋内外官员数:
元丰间,南丰曾巩议经费,言景德官一万馀员,皇二万馀员,治平并幕职
州县官三千三百馀员,总二万四千员。
《朝野杂记》:“祖宗时,内外文武官通一万三千馀员。天圣中,两制、两
省不及三十员,京朝官不及二千员,三班使臣不及四千员。庆历中,两制、两省
至五十员,京朝官二千七百馀员,流外铨选人仅万计。乾道中,京朝官已三四千
员,选人亦七八千员。绍熙二年,京朝官四千一百五十九员,合四选,凡三万三
千一十六员。庆元二年,京朝官如绍兴之数,选人增至一万三千六百八十员,大
使臣六千五百二十五员,小使臣一万八千七十员,通四选、凡四万二千有奇。盖
五年之间所增,仅九千馀员,可谓官冗矣。嘉泰元年春,左选京官以上三千一百
三十三员,选人万五千二百四员,大使臣以上六千八百五十四员,校尉以上万二
千六百十六员,通四选,共三万七千八百馀员。是五年间所损,仅二千馀员,未
知何故。”
●卷四十八·职官考二
○三公总序(四辅二大附)
《记》曰:“虞、夏、商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尚书大传》
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
责之疑;有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其
爵视卿,其禄视次国之君。”),不必备,惟其人。语使能也。”故天子无爵,
三公无官,参职天子,何官之称?天文三台,以三公法焉(三台,星名。台,一
作能)。伊尹曰:“三公调阴阳,九卿通寒暑,大夫知人事,列士去其私。”周
成王作《周官》,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於德义者。此惟三公之任,佐
王论道,以经纬国事,和理阴阳。)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此三官名曰三
孤。孤,特也。言卑於公,尊於卿,特置此三人),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
一人(副贰三公,弘大道化,敬信天地之教,以辅我一人之治)。”则三太,周
之三公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公,八命也。九命则分陕为二伯)。又以三少为
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也。《周礼
正义》曰:“按《婚义》云三公、九卿者,六卿并三孤而言九,其三公又下兼六
卿。故《传》云司徒公、司马公、司空公,公各兼二卿。按《顾命》,太保领冢
宰,毕公领司马,毛公领司空,别有芮伯为司徒,彤伯为宗伯,卫侯为司寇,则
周时三公各兼一卿之职,与古异矣。”又《周礼》王畿有六卿,每二卿则公一人,
盖一公领二卿也)。舜之於尧,伊尹於汤,周公、召公於周,是其任也(贾谊曰:
“天子不喻於前圣之德,不知君民之道,不见礼义之正,《诗》、《书》无宗,
学业不法,太师之责也。古者齐太公职之。天子不惠於庶民,不礼於大臣,不中
於折狱,无经於百官,不哀於丧,不敬於祭,不诚不信,太傅之责也。古者周公
职之。天子处位不端,受业不敬,言语不叙,音声不中,进退升降不以礼,俯仰
周旋不以节,此太保之责也。古者燕召公职之。天子燕业反其学,左右之习诡其
师,益诸侯,过大臣,不知文雅之辞,此少师之责也。天子居处出入不以礼,衣
服冠带不以制,御器倒侧不以度,采服从好不以章,忿悦不以义,与夺不以节,
此少傅之责也。天子居燕私,安而易,乐而耽,饮食不时,醉饱不节,寝起早晏
无常,玩好器弄无制,此少保之责也。”)。故《周礼》建外朝之法:左九棘,
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
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後(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
以赤心三刺也。槐,怀也,言怀来人於此,欲与之谋也。群吏,谓府史也。州长,
乡、遂之官)。三公一命衮,若有加赐也,不过九命(三公八命矣,复加一命,
则服衮龙,与王者之後同,多於此赐也,非命服也。虞、夏之制,天子有日月星
辰。《周礼》曰:“诸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春秋》九命作
伯,尊公曰宰,言於海内无不宰统焉。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
为三公(《韩诗外传》曰:“故阴阳不和、四时不节、星辰失度、灾变非常,则
责之司马。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国多盗贼、民怨其上,则责之司徒。山陵崩弛、
川谷不通、五不植、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汉初唯有太傅、太尉,後
加置太师、太保、大司徒、大司空(哀帝时,议以汉旧无司徒,故定三公之号曰
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史记》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汉初因秦置丞相,而弘为之。则丞相为三公矣)。王莽居摄,置四辅官(初,王
莽为左辅,甄丰为右弼,甄邯为右丞。後又制以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为四辅,
位上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後汉唯有太傅一人,谓之上公。及
有太尉、司徒、司空(光武初诏司徒、司空二府去“大”,无称爵),而无师、
保(董卓盗为太师,非汉本制)。太尉公主天(部太常、卫尉、光禄勋),司徒
公主人(部太仆、鸿胪、廷尉),司空公主地(部宗正、少府、司农),而分部
九卿(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风俗通》云,三公一岁其
食万石也。)盖多以九卿为之。若天地灾变,则皆册免,自太尉徐防始焉(後汉
本制,日食、星流及大雨雹等灾变者,惟免太尉。自徐防为太尉,凡天地灾变,
三公皆免。至魏黄初二年,始罢此制)。汉制,三公不与盗贼,若领兵入见,皆
交戟叉颈而前(使虎贲执刃夹之也。魏武为司空,破张绣,入觐天子,亦行此制,
汗流洽背,自此不复朝觐也)。朝臣见三公皆拜,天子御座即起,在舆为下。凡
拜公,天子临轩,六百石以上悉会,直事卿赞拜,御史授印绶,公三让,然後受。
至安帝时,三府任薄,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其灾眚变咎,则责免公台。灵帝
临朝,始遣使者就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在外,自温始也。至献帝建安十三年,
乃罢三公官。魏初复置,与後汉同(有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然皆无事,
不与朝政(高柔上疏云:“今公辅之臣,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非
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初封司空崔林为安阳亭侯。三
公封列侯,自林始也(林字德孺。裴松之曰:“汉封丞相己为荀悦所讥。魏封三
公,其失同也。”)。黄初二年,又分三公户邑,封子弟各一人为列侯。末年,
增置太保。晋武帝即位之初,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
阳王子初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ダ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凡
八公,同时并置,惟无丞相焉,时所谓“八公同辰,攀€附翼”者也。遂以太傅、
太保为上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无其人则阙,盖居者甚寡(诸公,品第一,
食俸日五斛。太康二年,又给绢,春百疋,秋二百疋,绵二百斤。元康元年,给
菜田十顷,田驺十人。立夏以後不及田者,食俸一年。又给虎贲二十人,特班剑。
给朝车驾安车黑耳)。其太尉、司徒、司空,自汉历魏,皆为三公。及晋迄於江
左,相承不改(上公、三公之制不改)。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
之制也。自魏末废而不行,至晋拜石鉴(字林伯)为左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
始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十六国姚泓僭号,受经於博士淳于岐。岐病,泓亲省疾,
拜於床下。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宋皆有八公之官,而不言为八公也(《宋志》
曰:“三公黄ト,前史无有义。按《礼记》:‘士与天子同,公侯、大夫则异。’
郑元注云:‘士贱,与君同,不嫌也。’夫朱门洞启,当阳之正色也。三公之与
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ト,以示谦不敢斥天子。宜是汉旧制。”音毕)。齐时
三公,唯有太傅。梁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
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诸公及从公开府者,亦置官属。陈以丞相、太宰、太
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并为赠官。三公之制,开黄ト,厅事置鸱尾。後魏以
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上公也;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太尉、司徒、
司空谓之三公。北齐皆有三师、二大、三公之官,并置府。其府三门,当中门黄
ト,设内屏。三师、二大置佐吏,则同太尉府。後周置六卿之外,又改三师官谓
之三公,兼置三孤以贰之(少师、少傅、少保)。而以司徒为地官,大司马为夏
官,司空为冬官,如姬周之制,无复太尉、三师之号。宣帝又置四辅官(以大冢
宰越王盛为大前疑,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国公李穆为大左辅,隋国公杨坚
为大後丞)。隋置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但与天子坐而论道。置太尉、司徒、
司空,以为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北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祭祀则太尉亚献,
司徒奉俎,司空行扫除。其位多旷,皆摄行事。寻省府僚佐,置公则坐於尚书都
省。朝之众务,总归於台阁矣。炀帝即位,废三师官。唐复置三师,以师范一人,
仪刑四海。置三公,以经邦论道,燮理阴阳(祭祀则与隋制同),并无其人则阙。
天宝以前,凡三师官,虽有其位,而无其人。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
师,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亲王拜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不置官属)。
五代时,多以畀藩镇及赠官:罗绍威(太师)、韩建(司徒)、马希范、张全义、
安元信(并太师)、冯行袭(太傅)。
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宰相、
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赴上於尚书省(凡除授,则自司徒迁太保,
自太傅迁太尉。检校亦如之)。太尉旧在三师下,由唐以来,至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