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

第49章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49章

小说: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禧垂簾聽政的作法無異,所以接受的人並不多。
  就在一九一一年拢Q節當天,孫逸仙自法國循海路返抵上海。四天後,十六省諮議局代表齊聚南京召開會議,以選舉孫逸仙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昭示他們尊重孫逸仙的領導,以及同盟會的影響。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孫逸仙於南京就職,正式宣告新共和國的誕生,從此之後改採陽曆紀元,定七日為一週,不再使用傳統中國陰曆。就在元旦當天,孫逸仙即電傳袁世凱,坦承他自己軍事根基的薄弱。在這封電文裡,孫逸仙聲言他雖然義不容辭,暫時接受大總統之職,但「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於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裕唬
  如今,中國既有共和國總統,也有滿人皇帝,因而陷入亟須提出根本解決之道的僵局。隨著一連串的暗殺事件幾乎奪取了袁世凱與若干滿洲親貴、將軍的性命,北京和南京之間的衝突日趨白熱化。
  是月月底,一枚炸彈作死了滿人之中少數的強硬派代表人物,即「軍諮府」的副軍諮大臣,他長久以來一直致力於把「禁衛軍」訓練成滿人的一支勁旅。這些暗殺行動係由同盟會成員所發動。
  對清廷政權的最後一擊是在一九一二年一月底,當時有四十四名北洋軍將領聯名致電北京內閣,敦促成立共和政體。此時一群強硬的滿族親王撤退至滿洲,圖謪f眨M行抵抗,而皇帝的母后與僚臣則與袁世凱進行協商,以保證他們人身財產的安全。袁世凱與南京臨時政府的參議院均同意,幼帝與其眷屬有權繼續栖居北京紫禁城內,並保有皇室原有私產,歲用四百萬元由中華民國政府支出,由中華民國設置衛兵保護滿人的宗廟陵寢,朝廷於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宣佈溥儀遜位。清帝拒絕承認孫逸仙的地位,在簡短的退位詔書中授與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裕﹣K結合同盟會與華中、華南其他反清勢力建立統一政體。
  僅寥寥數語,中國逾二千年的帝國歷史便從此劃下休止符。幾無任何自治技巧與制度經驗的中國百姓,將於世人的眾目睽睽之下以及身處於凶險的世界局勢之中對他們的未來做出抉擇。
  
  裕п
  裕б唬簻丈≧oger Thompson),《未來的視野,現今的實情:一九一一年革命前夕的地方行政改革,選舉政治與傳統中國社會》(Visions of the Future; Realities of the Day: Local Administrative Reform; Electoral Politic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on the Eve of the 1911 Revolution。; Ph。D。 diss。; Yale University; 1985 ),頁四五。
  裕Ф呵昂謺撘灰灰弧
  裕盒迌嚷≧alph Huenemann),《龍輿鐵馬:中國的鐵路經濟學,一八七六至一九三七年》(The Dragon and the iron Horse: The Economics of Railroad in China; 1876…1937。;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頁七九。
  裕模菏肪斑w,《天安門》(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New York; 1980),頁三四。
  裕澹嘿Z士杰,《俄國與中國革命的根源,一八九六至一九一一年》,頁一三○。
  裕Я翰{爾(Martin Bernal),《迄至一九○七年的中國社會主義》(Chinese Socialism to 1907 。;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6),頁三七。
  裕撸呵昂謺摼盼濉
  裕О耍呵昂謺撘灰黄摺
  裕Ь牛呵昂謺摿
  裕簮鄣旅桑剑‥dmund Fung),《中國革命的軍事面向》(The Military Dimension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80),頁一三八。
  裕唬豪顒r(U Chien…nung)著,鄧嗣禹與英格爾斯(Jeremy Ingalls)合譯,〈中國近百年政治史》(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China; 1840…1928。; Princeton; N。J。。 1956),頁二六○。
  裕呵昂謺摱炼摺



第三部 國家與社會的展望


  清政局紊亂的潛在根源之一在於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的失衡。中國的革新派致力於建構可行的共和體制,以取代威信盡失的帝國體系,希望締建新的政府組織,將中國改造成現代化的民族國家。在北京召開的議會是由各省代表組成,將中央與地方結合在一起。選民的人數近四千萬,可確保不同區域和利益能得到照顧。地方政府體制恢復生機,一方面緩和地方利益,另一方面穩定歲收上繳中央,使中央得以進行改革,並壓制外國勢力。
  然而就在一九一二年中國第一次全國普選之後不到數月,這樣的夢想破滅了。臨時總統袁世凱派人行刺多數黨領袖,同時限制其所屬組織進行活動。儘管袁世凱胸懷復興中國的遠大抱負,但他欠缺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圓熟的組織技巧,以致無法整合中央。於是政治權力流向地方精英以及數百名即將主宰各地方權力的軍閥手中。中國政治的弱點隨著國際局勢發展而益形凸顯:日本的索求益加蠻橫粗暴,而即便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派遣一百萬勞工援助西歐協約國的大膽構想,也無法贏得強權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尊重。
  其結果是政治杌隉不安、思想上空前的反省與探索的時期:許多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深信國家滅亡在即,於是開始鑽研各種政治和制度理論,分析他們所處之社會結構的本伲撧q新的教育和文體形式的價值,探索那似乎正是西方科學核心的進步的可能性。這時期通常被稱作「五四邉印梗m然其追尋的議睿瑯涌梢婌睹髑彐犹嬷H、與清末有關國家前途的爭論中,但是這般密集的智性勃發和懷疑精神,卻是中國兩千年來所僅見。
  五四邉拥乃枷爰姨接懛N種選擇方案,這些當時最耀眼的心臁校械脑谔K聯派往中國的共產國際代表的牽引操控下,轉而醉心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到了一九二○年,中國共產黨已然播下種籽。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雖然孫逸仙領導的國民黨享有優勢,追隨者亦眾,但是共產黨強烈表達出中國決心反抗軍閥、打倒地主,以及外國資本主義的抱負,並為人數日眾的工人階級的困境發出不平之鳴。共產黨員聯合國民黨的激進派,統籌了一連串令人印象深刻且富成效的罷工,儘管有時這類行動須以罷工工人的生命為代價。
  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結盟,一半起因於絕望,一半又摻雜了希望。絕望之情來自軍閥割據和外國勢力造成的分崩離析;希望來自於中國人的精神、技術,和智識力量,這是中國長治久安所不可或缺的。共產黨和國民黨長程發展目標雖然不同,黨員的氣味也不相投,但至少在聯合軍事力量和社會改革的手段、重新統一國家的企圖上,還能達成共識。在南方廣州,共產黨和國民黨攜手訓練一批新的軍事精英,成立了農民協會,讓農民得以加入已經組織化的工人行列中。一九二六年,成軍不久的軍隊大舉北上,推進至長江流域,這次軍事行動的成功令人刮目相看。然而迅速推倒軍閥只不過加深了國共雙方社會政策歧見。對共產黨而言,一九二七年是災難的一年,當時他們試圖以計执驌魢顸h盟友,並扭轉新國家的走向,結果卻只能眼看著他們的邉釉獾酱鞌 
  共產黨撤離城市,企圖在偏僻的農村自我重整,此時國民黨則試圖鞏固對全中國的統治。一九二八年後,從滿洲到廣枺家言谝粋旗幟之下。蔣介石為了應付左支右絀的財政,集中精力重新改造國家的行政組織,獎勵交通咻敗⒊鞘泄苍O施,及教育設備的發展。在此建設過程中,並非所有外國強權皆是敵人:除了傳教士之外,美國提供大量資金和技術人員;德國支援軍事專家,並擬定數個涉及德國軍事設備及中國稀有礦產的計畫;然而日本依然故我,成立傀儡政權染指枺保瑏K將勢力擴張至長城以內,直到中國同意宣佈華北的「非軍事化」。知識分子不滿國民黨姑息日本侵略行徑,建國夢想再度破滅。而共產黨奠基於自創的土地改革和游擊戰略的激進組合,開始建構起龐大且強韌的農村政府組織。
  一九三○年中期,日本一度成為中國民族復興的外來刺激及主要敵人。中國共產黨受到蔣介石軍隊持續不斷的攻擊,最後退出江西蘇區這個堅固的基地,展開「長征」,轉進貧瘠的北方。共產黨一到陝西,成功挑起百姓對骨肉相殘、兩敗俱傷的厭倦情緒。蔣介石被叛軍綁架的事件則再度給予共產黨進行「統一戰線」的機會,團結一致,抵抗外侮。儘管無數中國人在國家分合與改革的過程中歷經苦難,但中國人的國家觀念依然相當鮮明。


12 共和國的肇建


  民主試驗

  一九一二年二月,滿清末代皇帝退位之際的中國與一六四四年五月明祟禎皇帝自縊時不無雷同。各地方政府入不敷出,以致國庫空虛,國家財政幾近癱瘓。知識分子與官僚對於形同虛設的政權的強烈不滿,已經到了非宣洩不可的地步了。駐紮北京的軍隊雖然不少,但忠斩炔蛔悖y以掌控,而軍餉給付一有延遲,還可能引發兵變或是逃兵。農村裡天災肆虐,糧食欠收,哀鴻遍野;而地方政府礙於財政短缺,亦無力賑濟饑荒,災民流離失所。仍效忠昔日統治階級的舊勢力或許是未來政局紊亂的主軸。外患的壓力日現,列強侵略迫在眉睫。具獨立意識的分離主義政權很有可能出現在中國中部、西部,和南方,更進一步弱化中央的統治權威。
  當然,這兩個過渡時期亦有迥異之處。其中較重要者有四:首先,一九一二年,至少有七大強權在中國擁有特殊利益,同時中國還向列強大量舉債。其次,在一九一二年,通訊、咻敚凸I發展的新模式使國家經濟結構處於劇烈的轉型階段。第三,儒家思想作為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哲學體系,其意義已經受到伲伞5谒模痪乓欢辏瑑嵐芏鄶抵袊丝释霈F強大、集權的權威中心,但是君主立憲這種折衷之計與帝制同遭大部分知識分子的拒斥。
  在這段高度緊張的時刻,暴力是難以預測且稀鬆平常的。兩位領袖即將在二十世紀中葉之前崛起,而兩人之間的鬥爭更將影響中國革命的面貌;他們亦在此時初嚐暴力衝突的滋味,開始從事政治活動。一八九三年,毛澤枺Q生於湖南的農家,學生時代於長沙加人志願軍。毛澤枺H眼看見清軍潰散之速,他剪掉髮辮,亦曾目睹兩位革命軍領袖(譯按,焦達峰、陳作新)橫屍街頭,這兩位革命軍領袖不是被清軍所害,而是被支持共和、但主張必須尋求穩健發展的譚延闓所殺。毛澤枺欢燃尤牒系摹腹埠蛙姟梗佑|到社會主義思想家、曾在一九一一年十一月成立「中國社會黨」的江亢虎所寫的幾本小冊子。不過,此時毛的政治立場仍十分溫和保守:日後毛告訴一位訪問者(譯按,即《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他希望政府能請孫逸仙當總統、康有為任總理、梁啟超為外交部長。俟戰事結束後,毛澤枺醋孕拚螌W和經濟學,準備直接參與中國未來的社會改造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