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結果貿易嚴重失衡。西方人主要是以白銀來支付中國商品,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是形成乾隆盛世因素之一,對英國政府也是個警訊。例如,一七六○年代的十年間,流入中國的白銀逾三百萬兩;一七七○年代成長至七百五十萬兩,到了一七八○年代,則高達一千六百萬兩。不過到了十八世紀末,英國已經找到新的商品——鴉片,來交換中國人生產的商品。銷售至中國的鴉片數量雖然時有波動,但已可明白顯示中西貿易的總體趨勢。每一箱鴉片重量約在一百三○至一百六○磅之間,視鴉片的產地而定,所以時至一八二○年代,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已足以維持約一百萬名上癮者。我們若將鴉片的進口數量,再加上中國境內本身種植的鴉片(這部分數量較少),就可以感受到中國鴉片問睿膰乐匦粤恕!
*譯按:此一原則,係乾隆皇帝諭令上稟處置葡萄牙人在澳門犯案過程的奏摺,爾後確立了清廷處理外國人案件的訴訟程序。關於本案可見《大清律例會通新纂》第四卷。
英國輸出至中國的鴉片數量(裕Я
年份 箱數
1729 200
1750 600(約)
1773 1;000
1790 4;054
1600 4;570
1810 4;968
1816 5;106
1823 7;082
1828 13;131
1832 23;570
鴉片消費的成長必須有幾個條件:鴉片不虞匱乏;發明抽食鴉片的方法;要有相當的抽食人口使鴉片進口有利可圖,另一方面,政府又無力禁絕鴉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將中國推入近代史的痛苦深淵。
英國鯨吞了印度之後,刺激了鴉片生產與銷售的組織化。在枺《裙镜膽Z恿,加上將領克里夫(Robert Clive)的幹練與總督哈斯丁(Warren Hasting)二人的行政手腕,英國於一七五○至一八○○年間,控制了大半的北印度地區,從西部的孟買( Bombay)綿延至枺康募訝柛鞔穑–alcutta),再加上南方的馬德拉斯(馬嘎爾尼曾擔任馬德拉斯的總督)有數處根據地。英國亟欲尋找新的經濟作物出口以積累財富,發現罌粟在某些地區長得十分茂盛,而且印度的勞動力豐沛,可以用來切開罌粟莢果,汲取裡面的汁液,(經由煮沸)而製成可供抽食的鴉片膏。
枺《裙緣艛嗔怂杏《瘸霎a的鴉片,他們選擇了幾家俗稱「港腳商」(country traders)的西方商家,授予買賣鴉片的許可證,枺《裙酒脪袢∵@種間接牟利的方式而介入鴉片的交易。港腳商將鴉片賣到中國之後,把廣州的代理商給的白銀存放在錢莊,取得信用狀;公司再以白銀購買茶葉、瓷器等中國商品呋赜N售。如此一來,從英國到印度,從印度到中國,再從中國到英國,形成了一種三角貿易關係,每個環節皆有豐厚的利潤可圖。
鴉片的消費或許是這整個交易過程中一個較為單純的面向。歷史上出現各種抽食鴉片的方法——將鴉片與其他藥草混合來吸食,到十九世紀末將海洛因濃縮成嗎啡片,以及今天的注射海洛因等。在中國流行的鴉片吸食法是將一小球經過提煉的鴉片膏置於火上加熱,然後以一條細長導管來吸食,這可能是因為在清初抽菸草蔚為流行。菸草的種植是由拉丁美洲引進到福建,然後很快就從福建蔓延到山枺鹊亍目滴鯐r代的卷軸畫作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路人三五成群,抽著捲菸漫步市鎮街頭的景象;而受歡迎品牌的商標就矗立在店家門口。將鴉片混著菸草抽食的方法可能在一七二○年代就已出現,這是由一七二一年派赴台灣鎮壓朱一貴叛亂的兵丁帶回來的。到了乾隆中葉,有關鴉片與如何吸食的詳細介紹,能識字的人都讀得到。在小型的館舍裡,人們只要付幾文銅錢就可以取得一煙斗的鴉片,然後舒適地斜倚著吸食鴉片,於是鴉片便進到城市居民與窮人的生活中。
何以在乾隆中葉與晚期,中國人開始吸食這麼多的鴉片呢?因為缺乏相關文獻資料,所以我們僅能推敲大致;不過我們知道,吸食鴉片能讓周遭世界停頓,模糊所處世界,令時問延伸或消失,遠離眩s痛苦的人世間。根據當時的文獻顯示,鴉片最初吸引的是想排遣無聊情緒或舒緩壓力的人。身陷朝廷繁文耨節禮儀中的太監吸食鴉片;在宮中官府擔任閒差、無所事事的胥吏也吸食鴉片;洠в袑W習機會、不得出門的官宦之家的女子也吸食鴉片。在縣衙內幹苦差事的書吏,從事買賣的商人,準備、甚至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都抽鴉片。鎮壓農村叛亂的兵丁也可能吸食鴉片。
時至十九世紀,抽食鴉片的風氣迅速蔓延,特別是尋求逸樂的有閒階級。從事體力勞動的苦力也開始抽鴉片,他們藉由抽食或舔食鴉片,以眨麆﹩握{而辛苦的工作,以及日復一日負重所帶來的身體疼痛。(無情的雇主察覺,苦力若是吸食鴉片可以搬吒氐呢浳铮运麄兩踔習┙o鴉片。)到了十九世紀末,許多農民也染上吸食鴉片的習慣,尤其是那些開始種植罌粟,以補貼微薄收入的農民。
朝廷不知如何處理鴉片問睿U如前述,第一位禁止販賣鴉片的皇帝雍正,亦瞭解到鴉片作為藥用也有合法的需求——尤其是在遏止痢疾或赤痢特別有用,然而鴉片不用在醫療上似乎就禍害無窮了。雍正的折衷措施分寸不容易拿捏,煽誘吸食毒品或經營鴉片館者嚴懲不貸,「藥用」鴉片則可以繼續公開販售。
在十八世紀,整個鴉片的銷售多為行商所壟斷。但自一八○○年,道光頒諭嚴禁鴉片進口或在境內種植鴉片,尤其是一八一三年以後,道光進一步禁革吸食鴉片,鴉片貿易就更化明為暗。吸食者將處以笞杖一百,伽號一個月或以上的刑責。行商從此不敢買賣鴉片,不過外國貿易商發現,只要他們在沿岸幾個定點下錨,就會有人甘冒風險,向他們購買鴉片。廣州以南海灣上的伶仃島停泊了一艘武裝的躉船,而這艘船就成為海上浮動的毒品貨棧。只要用輕巧、吃水湹摹缚煨贰埂ⅰ赴驱垺梗袊纳碳冶隳艽┻^水師的監視,之後再循水陸兩路貿易路線販售鴉片。隨著朝廷下令嚴懲,並逼問煙客貨源何來,鴉片買賣的過程也越變越眩s。根據一八一三年一名遭拘捕的宮內太監向內務府官員透露的供辭副本,扼要道出了取得鴉片的過程:
最初我們直接從回人朱大(譯按,引文人名皆音譯)那裡得到少量的鴉片來抽。那時我得知,當船進入天津港之後,鴉片的價格就下降,所以我向喀喀斯布庫借了一百串鋼錢,另玲還變賣騾車以換取現錢,我同我的僕人秦保全一同到天津,找秦的老朋友楊懷遠充當我的代理人。楊以二百四十串鋼錢的代價從姓張的那裡取得一百六十盎司的鴉片。我給楊三點八個鋼錢作為佣金。(裕撸
假設朝廷費心追查這件案子,可能找到兩名中問人,以及姓張的銷貨者。但姓張的也可能只是名小商人,等到逮捕張姓商人時,大盤商與供應鴉片的外國船隻早就逃之夭夭了。
西方世界的中國觀
迄至十八世紀中葉,中國普遍受到西方人的傾慕。這大部分得歸因於天主教、特別是耶穌會傳教士的著作與書信在西方廣為流傳,這些傳教士在龐大的中國人口中看到傳教事業的遠景。雖然大多數的天主教傳教士亦察覺到中國若干內在積病,不過他們大抵延續耶穌會士利瑪福У挠^點。利瑪福ъ兑晃灏巳曛烈涣弧鹉瓴肪又袊滞瞥缰袊に嚰夹g的進步、國家官僚制度的齊備、文化傳統之中所蘊含的深邃哲理,和統治者的無上權威。
康熙年間,在華傳教活動由法國耶穌會士主導,他們對清初的中國更是充滿溢美之詞,意在向「太陽王」( Sun King)路易十四請命,企圖說服出錢出人,支持傳教士。這些諛詞描述傳達的重要想法是,儒家典籍的倫理意涵證明中國是一個深具道德情操的國家,而且曾實行一神論的宗教形式,而這與猶太教——基督教傳統所體現的精神相去不遠。因此,悄加努力之後,就可依中國人回復固有的價值觀,而不必大費周章讓他們改宗皈依基督教。
雖然在康熙末年,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的影響力大幅滑落,而且,在十八世紀,耶穌會在歐洲的勢力也逐漸式微,最後在一七七三年解散,不過耶穌會士對中國政府與社會的敘述仍是歐洲人所能讀到的最詳細的資料。德國哲學家萊布尼玆( 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tz)就曾經讀過,他對《易經》的八卦十分感興趣。甚至大力抨擊教會的哲學家伏爾泰(Francois Marie Arouet de Voltaire),也深深被有關中國的論述所吸引。伏爾泰對十八世紀法國教會的權力痛加撻伐,他巧妙地利用天主教提供之有關中國的資料,駁斥天主教教會各種極端的主張。伏爾泰論道,假若中國的確是道德崇尚、充滿智慧、倫理有序、管理良善,假若這皆歸因於儒家思想的浸染,既然孔子不是基督徒,那麼即使是洠в刑熘鹘痰淖诮塘α浚匀豢梢猿蔀橐粋受人景仰的國家。
伏爾泰在一七四○至一七六○年間一系列極有影響力的著作中,對中國大加讚揚。伏爾泰在一本小說裡指出歐洲、亞洲兩個不同社會在道德價值觀的呼應。他在一齣戲劇裡指稱,中國人的倫理道德甚至能感化由成吉思汗所領軍的蒙古征服者*。伏爾泰在《諸民族風俗論》( Essai sur les moeurs et l 'esprit des nations)一書裡,重新省思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並以相當的篇幅來論述中國。伏爾泰意在強眨煌拿鞯膬r值,並指出歐洲人的傲慢自大:「對中國禮儀的最嚴重铡猓厥检段崛艘约褐L俗度衡彼之風俗:吾人以偏頗天性所生之偏見,來看待世界之種種目的。」(裕О耍┓鼱柼o法在歐洲人身上找到「哲王」( philosopher…king),來說明他的宗教與政府體制的觀點,他相信,乾隆皇帝可以扮演哲王的角色,他甚至還寫詩向遙遠彼岸的這位皇帝致敬。
*譯裕В捍艘粦騽〖词欠鼱柼└木幾栽囤w氏孤兒》而成的《中國孤兒》。
伏爾泰對中國典章制度的禮讚,是發生在欣慕中國文化的社會茫j下。在十八世紀這段時期,歐洲人十分迷戀中國,法文中的「chinoiserie」一詞即用來形容對中國的狂熱,但是比較是表現在具有中國趣味的裝飾格眨c設計流風,而非哲學的探索與政府體制架構的擘劃。在有關中國式的宅邸、林園的畫冊裡,中國式的鑲邊絲綢、刺繡以及色彩絢爛的瓷器中,歐洲人發現了一種有別於新古典主義精密幾何計算與「巴洛克」( baroque)繁眩L格的設計。法國的「洛可可」( rococo)風潮正是此一文化意蘊的代表,這種文化氛圍崇尚柔和色彩、不對稱性,一種刻意造作的雜亂感,以及夢囈式的官能表現。洛可可的流行風尚在當時的歐洲舉目可見,從中產階級家庭敚э椀摹钢袊L」壁紙與家具,到公園裡的涼亭建築、街上的轎子、中國式的林園造景皆然。
然而隨著晏臣那種憤怒與譏諷文字的出現,這股中國趣味的風尚,不管是在知識上或在審美方面,很快就消失無綜。啟蒙邉訒r代的許多重要人物,開始認為伏爾泰筆下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