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购团_灣中央政府二者並存的制度。這項體制架構變革的內涵就是要與內戰和五○年代初期作一決裂,當時臺灣只是作為國民政府在流亡階段暫時棲身的根據地。廢除省級代表,即意味著臺灣事實上已是一完全獨立的政治單位,不再是形式上與中國大陸相互依存的政府。據此,北京政府勃然大怒,抨擊這是一種危險的挑釁舉措。
事實總是十分反諷。假若中國現今已緩步邁向初步的現代化,一如她的子民長久以來所殷殷期盼的,那驅動中國往這一方向前進的將會是她向來反對的兩大遺緒:一是,英國帝國主義不顧共產黨一開始即聲嘶力竭橫加攔阻而在香港所建構的制度;另一是,發軔於日本殖民主義統治、復又歷經共產黨死敵國民黨政府的領導所培值出來的臺灣經濟、政治動力。
不言自明,香港和臺灣已成功轉型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華人社會,具備標識現代化社會所需的種種經濟、文化潛在性和挑戰。香港、臺灣社會各自擁有的六百三十萬、二千一百六十萬人口,相較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十三儯耍@得十分渺小。況且,中國又須立足在仍由國家來主導重點經濟部門的體制架構上,去迎向其未來。截至一九九七年中期,國營企業仍雇用了中國全體城市百分之六十七的勞動力,持續創造百分之六十的國家財政說收;在關鍵工業項目方面,由國家主控的比例依舊相當高;化學方面佔百分之七十七,冶金方面佔百分之七十九,電力和石油生產方面佔百分之九十以上。一九九七年九月,中國領導階層決定直接面對此一反常的經濟現象,宣佈未來至少出售僅存一萬三千家大、中型國營企業當中的一萬家。為了規避使用「私有化」這樣的字眼,中共領導階層宣稱,出售企業的股票讓民眾持有就是一種「全民所有制」(public ownership )的作法。這是一項大瞻的決策,因為它促使富有創意又充滿勇氣的經濟計畫官僚出售國營企業,但又不至於讓工業部門的失業現象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以及避免進一步造成原本即已承受水資源短缺、上壤腐蝕、可耕地銳減、空氣和酸雨污染危機之農村地區的環境失衡問睿
在公開場合裡,黨內若干強硬派仍持續宣揚他們所信仰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杖缫晃患馑峥瘫〉墓伯a黨員在其所寫的匿名文章中陳述,「一種模仿港、臺文化、崇洋媚外、嚮往資本主義世界的心理意識,也從無知的青少年中浸染到了一部分知識分子和黨政幹部中。」這位作者剝露出一個「炒股票、炒房地產,倒賣假發票、製『黃』販『黃』,製假販假,甚至走私販私」的中國世界,在這樣的社會裡,全體銀行存款總戶數之中的百分之二,現在卻佔有銀行存款金額總數的百分之八十。這位作者繼續勾勒出與「夜總會、高爾夫球場、蒸汽浴室、按摩室和賣淫業」世界共存之工業抗爭、暴力、困頓的農村、纖弱的文化風紀的圖象。在他看來,「幾乎建國前舊社會的各種醜惡現象都已死灰復燃。」(裕
不負責任的領導階層、貪圖奢華的精英集團,道德渙散的中產階級以及弱肉強食的農村、製造業部門,一同共處在瀕臨困阨的邊緣:這類社會場景,不僅見諸於明朝遺老椎心刺骨地目睹他們的王朝,被不期然崛起的滿人所推倒,同樣也出現在清末的中國革命洪流,以及共產黨人秣馬厲兵對抗眾所公認的頹廢共和世界的那個年代。準此而論,現今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所即將要正視的否定性力量,與曩昔悲慘年代所醞釀出的負面作用並無殊異。不過此類論述與批判似乎又太過單向化了。杖缫晃桓拿绹髮W返國的中國留學生,在其一九九六年底出版的書中解釋,美國不僅是一個瀰漫著「歌聲、歡笑聲、宴會上散發著烤肉香味」的國家。美國同樣也是中國人自身可能擁有「不一樣生活形態,免於過去反覆政治邉雍蜕吏Y爭」的活生生例證。中國領導人必須「控制人民」這並不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絕對的」真理。(裕模
一九九七年十月,江澤民主席赴美進行官式訪問,受邀蒞臨費城「獨立廳」(Independence Hall)和「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時,江耄Ъs暗示他支持更加開放
的立場。數星期之後,就在中國建築工人完成長江截流工作,俾以展開三崳▔斡嫯嫷诙A段工程不久,魏京生便自獄中獲釋,且允許他踏出國門。幾個月後,即一九九八年三月,在中國新任總理朱鎔基的演說裡,長篇大論暢言中國未來即將要面對的經濟挑戰,但對毛澤枺鼌s隻字未提。實用主義式的發展態度加上更為開放的意識形態立場,似乎提供了一條建設性的道路以資邁入即將降臨的新世紀。或許,又再一次,中國人的臁珊投床炝δ塬@得全面釋放;同樣地,昔日的遺產和教訓亦能激盪出深刻的意蘊。果若如此,也未嘗不是一種現代化、和諧、遠景可期的機會,並提供給這個世界一種何謂中國人的新視野。
裕п
裕б唬哼~斯迹多囆∑綍r代:中國社會主義命叩奶剿鳎痪牌甙酥烈痪啪潘哪辍罚═he Deng Xiaoping Era: An Inquiry into the Fate of Chinese Socialism; 1978…1994。;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96),頁四七四至四七五。
裕Ф毫_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