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這些眨檫是留有很大的操控空間,而如何在一個人的家庭背景、昔日表現,以及今日行為三者之間謹慎求得平衡,就取決於審問隊。審訊的過程雖然既冷酷又緊張,他們還是公佈了裁決的結果。有人可能從這些學習小組「畢業」,然後安然返回工作崗位;或者被強迫再進一步學習,這意味著不久之後他們將獲得釋放;或者被趕出學習班,那麼他可能就會受到黨的整肅。
對成千上萬的幹部和知識分子而言,這類眨檫^程和學習小組可能不在他們的家鄉而是在特別成立的「五七幹校」召開舉行,「五七幹校」是根據文化大革命之初,毛曾於五月七日這天做出重要指導而命名的*。這所學校裡將辛苦的農業勞動、自我批評,和學習毛澤枺闹鹘Y合一起,據言通過勞動與學習的結合,可以將社會主義革命的真蘊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之中。不過這些學生猶如監禁在學校的囚徒,失卻了所有的自由,或者僅能擁有少許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們的家庭被拆散,生活條件十分苛刻,學生只求起碼的溫飽,也必須擠在一起睡大通鋪。他們的工作大都無法取得工分,因為幹部和知識分子的耕種能力根本無法與學校附近的當地農民相提並論。雖然通過下放,這些學生見識到農村的荒涼蕭瑟景象,不過很少有人會改變他們的想法。知名小說家、學者錢鍾書(默存)與六十歲、北京大學外文所教授的妻子楊剑黄鸨幌路诺綆中#瑫r問長達兩年。她記述了他們夫妻遷離豫南五七幹校時的情形:
過了年,清明那天,學部的幹校遷往明港。動身前,我們菜園班全伙都回到舊菜園來,拆除所有的建築。可拔的拔了,可拆的拆了。拖拉機又來耕地一遍。臨走我和默存偷空同往菜園看一眼告別。校姼C棚洠Я耍'了,灌水渠洠Я耍似铔'了,連那個扁扁的土饅頭也不知去向,祇剩了滿佈坷拉的一片白地。(裕撸
在文化革命期間,這種結合思想訓育與體力勞動的作法,同樣可見於全國農村地區。一項對地處廣枺〈迩f的田野眨檎梢郧宄f明當時的概況。與其他地方一樣,陳村的政治波瀾與社會動盪發生在兩個交疊的層面。一是兩位農民之問的權力鬥爭,這兩位農民都是地方上的聞人,依據誰才是真正忠於毛澤枺枷牒偷胤缴鐓^而捍衛社會主義的標準,他們二人交替主導陳村的政治舞臺。(農村裡往往洠в腥祟娨饨酉骂I導位置,有時情況頗嚴重,例如清朝時,村民通常逃避而不願承擔保甲長的責任和風險。)另一權力鬥爭是發生在下放到陳村生活、工作的城市知青與在地村民之間。一般都是由下鄉的知青帶頭領導村民進行政治討論,因為他們都曾受過教育(陳村村民大部分是文盲),能夠使用擴音器——一九六六年陳村電氣化之後才開始使用,來維持熱烈的政治批評和群眾激昂的學習情緒。耄Ш谶@兩個鬥爭層面底下的,還有無數的其他小衝突,村民清查「四舊」的代表,學生整肅「右派分子」,而這些受害者均被隔離,關進名為「牛棚」這種特設的小屋子,每隔一段時問就被拉出來鬥爭。
*譯裕В阂痪帕晡逶缕呷眨徒夥跑娍傖崆诓俊搓P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報告〉給林彪寫了一封信。信中的意見即為所謂「五·七指示」的內容來源。
儘管處於政治風暴之中,面對牆上的革命口號、數不清的毛澤枺は瘛U音器震耳欲聾的聲音、「學習大寨」的標語不斷縈繞耳邊、耳提面命,但無論如何,陳村的農事與家庭生活律動所帶來的喜怒哀樂一如往昔。遵從上級的路線指示,村民摒除「私心」或私有產品,回歸到大躍進時期中國的一般社會思潮,服膺公有制,將果樹、竹林、魚網,甚至他們飼養的母豬統統收歸公社所有。曾有一段時期,由相互熟識的村民所組成的生產隊,他們被剝奪了會計、分配工分和土地的權力,而將之移轉到生產大隊的手中。即使地方上憂心這種制度性的變革,不過在一九六八年,陳村裡最優秀農工的個人所得仍高於前四年的任何一段時期。新的資源使集體勞動者的生產多樣化,村民得以預見到未來的榮景。幾年時間的光景,陳村各蓋了一座磚廠、碾米廠、炸花生油廠、糖廠、酒廠,和一座將木薯磨成粉的工廠。
在每一頓飯前,陳村各家都會向毛主席像鞠躬,朗讀一段毛主席的語錄,合唱紅衛兵的拢琛笘|方紅」,並齊聲祝叮
我們衷心祝福最紅的紅太陽,最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壽無疆。並祝林彪副主席身體健康,永達健康。我們因土改翻了身,矢志不忘共產黨,我們將永遠追隨毛主席革命!(裕耍
此處論及林彪並非純屬形式上的意義。自從一九六九年毛澤枺麃蚜直雽⒗^承黨主席權柄之後,林彪就升至前所未有的地位。是年,人民解放軍因邊界的糾紛與蘇聯的軍隊爆發幾場嚴重的軍事衝突。蘇聯在新疆邊境以及枺钡臑跆K里江沿岸部署大批部隊,中蘇之間的緊張態勢遽然升高。雖然軍事衝突並未導致全面開戰,但大約有一百名俄國人被殺或受傷,而中國則有八百人傷亡。不過對中國而言,軍事衝突的影響主要還是在國內的政局。戰爭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人民熱烈讚揚解放軍的英雄主義行徑,並激化了人民反蘇的情緒,這使林彪的軍隊被人民視同弔民伐罪的王師。林彪的聲望在陳村,就和其他地區一樣臻至高峰。是故,一九七一年底,陳村領導幹部匆匆趕往公社總部後返回,他們已獲知令人震驚的消息,最初並被要求保守秘密,亦即林彪已背叛毛主席並在空難中喪命。
陳村村民並不知道,毛澤枺呀涢_始防備林彪,以及解放軍正在大肆整肅和審訊黨內的老幹部。毛澤枺J為黨業已逐漸恢復革命動力,於是決意強化黨的角色功能;此外,毛本人和其餘領導人亦開始覺察軍隊在逮捕和審訊幹部時,態度漫不經心、且倨傲自大。一九七○年三月,毛澤枺嶙h從憲法中廢除自劉少奇下獄之後就一直懸缺的國家主席職位,這意味著林彪不僅無法繼任國家主席,而且身為總理的周恩來權位依然凌瘢直胫稀
一九七○年八月,毛澤枺_始重新著手黨的重建工作,刻意降低自一九六○年代初林彪和解放軍大力提倡的革命熱张c淨化意識形態的標準。整個一九七一年,毛都在進行他自己後來所稱之的「甩石頭、摻沙子、挖牆角」(裕牛┤棽呗浴_@個「石頭」被毛直接甩向林彪所控制的那批資深軍事幹部,這些人個個被迫公開自我批判。其次,毛也在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內摻「沙子」,大力眨麆游瘑T會內原本的人事佈局,拔除一批林彪的支持者。最後,北京軍區內還留有支持林彪的「牆角」,毛如法炮製,更動重要人事。隨後毛澤枺^續小心翼翼地在解放軍內部發動反「錯铡墓ぷ鲬B度」的批判邉樱救藙t前往南京和廣州視察,並接見當地的軍事指摚T,想必毛欲藉機測試部隊指摚Ч賹λ闹艺度。
根據中共後來公佈的文件顯示,林彪基於無法遂行其政治野心,尋求一干密友支持,意圖暗殺毛澤枺欢嵩谑论E敗露後,偕同妻兒(譯按,葉群、林立果)偅书g搭乘三叉戟噴射機逃離中國。這份文件進一步指出,飛機的目的地是蘇聯,但油料存量不足以完成這趟行程;加上機上洠в蓄I航員和無線電操作員,於是在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墜毀在蒙古,機上人員全部罹難。不過中共的說法基本上還是啟人疑福В驗楫斁质箩崴珌训恼掌鎸嵭钥梢桑直氲拇_切計畫和其他陰终叩燃毠澮矔崦敛幻鳌2贿^可以肯定的是,林彪的政治生命,當然還有他的肉身,在當時一併消殞無綜。
當林彪處於權力雲端之際,曾於一九六九年四月一日「九大」大會上,向與會黨代表說道,中國先前的國家主席劉少奇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叛變投敵,充當內奸、工佟!谷缃瘢痪牌叨辏芏鱽硇麃蚜直搿概褔稊场埂?上攵惔迕恳晃淮迕癖囟▽χ泄仓醒氲恼f詞困惑不解。在日後的訪問中,陳村一名年輕農民回憶當年說道,「我一向忠於毛主席,但是林彪事件影響了我的想法。」或者杖缦路诺疥惔宓囊幻鞘兄嗨f:
當劉少奇被鬥下台時,我們全都忠心擁護。那時候,毛澤枺牡匚槐惶У煤芨撸核褪羌t太陽。不過林彪事件給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我們現在才明白,上面的領導人可以今天說這是圓的,明天,說那是扁的。我們已經對這個制度失去信心了。(裕摹穑
村民的不知所措實不難理解。對領導人的讚美之詞響徹雲霄,隨後接踵而至的就是誹謗辱罵聲不絕於耳,中國人民輕而易舉地被玩弄於股掌之間。中國社會身上最極端的桎梏,即是她那如脫硪榜R般的無政府狀態,以及她對基本組織結構肆無忌憚的破壞。大躍進邉悠鸫a還預設了深具意義的經濟和社會烏托邦理想。然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不管是毛澤枺蛘咧袊伯a黨,均對如何瘢S國家、國家該前往何處感到茫然無知。
裕п
裕б唬菏├罚睹珴蓶|的政治思想》,頁四八至四九。
裕Ф菏├罚睹飨c人民談話:講話與書信》(Chairman Mao Talks to the People: Talks and Letters; 1956…1971。。 New York; 1971 ),頁九八。
裕宏愔咀專↗erome Chdn ); 《毛澤枺募何倪x與文獻書目》(Mao Papers: Anthology and Bibliography。; H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頁六二至六。
裕模菏├罚睹珴蓶|的政治思想》,頁三五二。邁斯迹疵珴蓶|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史》,頁二一三。裕澹哼吽辜{,頁二三四。
裕Я貉栴D,《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變遷的文件史》,頁四○二。
裕撸呵耙龝豁撍囊弧
裕О耍呵耙龝豁撍囊蝗
裕Ь牛豪钯┤纾创筌S進與延安領導人之問的分裂〉(〃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Split in the Yenan Leadership〃),見《劍橋中國史,第十四卷》(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14。; Cambridge; 1987),頁三一三和三一七。拉迪(Nicholas Lardy); 〈重壓下的中國經濟: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五年〉(〃The Chinese Economy under Stress; 1958…1965〃),前引書,頁三七九至三八二。
裕菏├罚睹飨c人民談話:講話與書信》,頁一三九,一四二,一四六。
裕唬簶拂祀叄╕ue Dalyun)與韋克曼(Carolyn Wakeman),《迎向風暴:一位中國革命婦女的漂泊之旅》(To the Storm: The Odyssey of a Revolutionary Woma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頁八○和八二。
裕涸昀麃啠―onald Zagorla),《中蘇面突: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一年》(The Sino…Sovlet Conflict; 1956…1961。;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頁四三至四五。
裕汉盏逻d(G。 F。 Hudson)、洛溫塔黑(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