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接纳孩子 >

第6章

接纳孩子-第6章

小说: 接纳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很明显的,真正重复前一代行为模式的,恰恰是你自己:你在扮演过去你母亲的角色。而你内心真正的愤怒,不是针对你的爷爷奶奶,而是针对你的母亲;就像你现在的烦躁,也不是针对身边的亲人,而是针对你自己。你小的时候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烦恼,经常跟爷爷奶奶发脾气,正是因为你在母亲那里太压抑了。而你的爷爷奶奶能够接纳你、宽容你,容许你发泄,反倒是你的幸运之处。
  当然,你幼年时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你的爷爷奶奶之所以那样宠溺你,“任何细微的情绪都被他们无限放大”,其实是因为他们看不惯儿媳妇的一些做法,不一定是针对第三代的养育,也有可能牵扯到很多其他的事情。公婆与儿媳之间的矛盾,通过你体现出来,所以你会有那么剧烈的情绪反应。而现在,你与你自己的公婆之间显然也存在不少矛盾,你在重复当年你母亲与她公婆之间的关系模式:将两代之间的矛盾通过孩子体现出来。孩子无法清醒地说出成年人潜在的矛盾关系,他只是感到极端地不舒服,于是闹得厉害。
  下一次孩子哭闹的时候,在心里多跟自己说几遍:“这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不要对他严厉,也不要离开他,更不要把他关在屋子里,你的这些做法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请留在他身边,拥抱他,爱抚他,倾听他。不需要你做特别的动作,只需要你默默地陪伴他,让他尽情地发泄。当他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做,妈妈都毫无怨言地接纳自己的时候,他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也就准备好了迈出成长的下一步。
  而你与公婆之间的矛盾、你与丈夫之间的分歧、你对自己母亲怀有的怨愤,以及你内心怀有的一些恐惧(比如害怕儿子变成两面派),请留在你自己这里好好处理,不要迁怒于孩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尊重孩子的选择
宝宝一定要穿红上衣、配绿裙子,怎么就不知道“红配绿,赛狗屁”呢?那么热还非要穿长靴子,说她也不听。要是都由着她选择,每天穿得像个花瓢虫一样,难看死了。其他选择也都不对劲,不让她挑吧,就发脾气。记得几位美国育儿专家这样说过:任何人,无论是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当权的政治家,抑或颇具影响力的金融家,都没有父母需要做的决定多,也不如父母面临的头疼多。最令父母们棘手的决定之一,就是何时、何地、如何让宝贝儿开始进行自己的选择。
  当不会走路的宝宝还在我们怀里吃奶的时候,一切似乎都那么简单,我们几乎可以替他做出所有的选择和决定。我们决定他什么季节该穿什么衣服,我们决定他什么时候该洗澡,我们甚至决定给他玩什么,带他去什么地方。
  而当宝宝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之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个性逐渐萌生、自我意识日渐强大的小家伙们,颇有自己的主意,什么都喜欢做主,尽管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他们的很多选择令人哭笑不得。
  身处五光十色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并非与生俱来的本事,而是需要积累大量经验之后,才能获得的一种技巧。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得很,如果不尝试一下,他怎么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有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之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选择,要么听从其他人的摆布。
  因此,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从小锻炼选择的技巧,赋予他们能够把握生活的感觉,这样他们能够成长为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我们可以把这种锻炼的机会,巧妙地融入孩子每天的玩耍当中,让孩子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练习做主、选择、决定。
  给孩子选择权,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可选之物都堆在一起。乱成一团的玩具,不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我们可以把家里布置得有条有理,将孩子玩耍的物品分门别类,布置出不同的区域来,比如美术区(绘画和手工)、音乐区、玩偶区和建筑区(木工、积木等搭建物品);等等。让孩子首先根据类别来选择进行哪种工作,而后根据这一类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来选择他使用哪些、选择怎样使用。
  给孩子一次的选择,不要太多的可选之物,最好就是两三样,让选择过程尽量简单,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做出决定。
  不要插手干涉指挥孩子选择什么、怎样使用,即便在我们看来不合适的“玩法”,也放心让孩子尝试一下,让他自己意识到方形的木块无法插入圆形的孔中、纸和布是包不住水的、蓝天上涂抹了黄色云彩就会变成绿色,等等。
  相信孩子能够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来,即便他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能容忍自己有时候犯糊涂,做出不那么明智的选择,那么对于小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你也会宽以待之了。
  

宝宝怕医院,妈妈有对策
儿子1岁零4个月, 1岁的时候曾在医院输液吃了不少苦头,自那以后就对医院充满了恐惧,即使换了一家医院,只要一进大门,他就开始大哭不止,现在发展到对陌生的房子、屋子都害怕,进去就哭,除非有什么吸引他的玩具,玩一会就好了,但对医院除了哭还是哭,去打预防针也是这样。看着他那个样子真是可怜,该怎么办呢?
  来信没有说当孩子对医院大哭不止的时候,父母对此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我能够体会到父母既心疼又束手无策的感觉,同时也感受到父母其实对医院也有既依赖又排斥的矛盾心理。孩子对医院的记忆和印象都很糟糕,看到医院就哭,这也是正常的反应,我们应该接纳这一点。可以买一些关于去医院看医生的简单绘本,给孩子讲故事、看图画,让孩子从故事里看到医生是和蔼可亲的,医生的工作是帮助小朋友的,医院是可信赖的地方。另外还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和医生工作相关的玩具,比如玩具医药箱,里边有玩具听诊器、血压仪、注射器之类的,让孩子扮演医生,给爸爸妈妈看病,这也有助于消除孩子对医院和医生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下一次带孩子打预防针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带上孩子心爱的玩具,或者其他慰藉物。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试图制止,更不要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告诉他,哭是可以的,只是打针时趴在妈妈怀里千万别动。尽量不要在接近孩子午睡或者吃饭时间,也就是说不要在他可能很烦躁的时候,带孩子去医院。
  另外,你们也最好审视一下自己对医院的感觉,是不是既爱又怕?对医院是不是有一种依赖感?同时也害怕并且排斥它?是不是孩子一有毛病就赶紧吃药或者去医院看病?孩子才1岁多就输液,不知道是什么严重的疾病。我猜测可能是感冒,现在的一些家长太焦虑了,孩子一感冒就输液(抗生素),这对孩子的健康来说有百弊而无一利,更不要提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了。其实孩子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拒很多疾病的,我们所应该做的是相信大自然的安排,相信孩子有足够的力量自愈,给孩子做好护理,用一些民间自然方法给孩子降温、止咳、驱寒、补水,比如煮姜糖水兑柠檬汁治疗感冒就很见效,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兑蜂蜜止咳,而不是动辄就去医院打针吃药。
  最后,来信提到孩子对陌生房间的恐惧,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学步儿往往会对陌生人和陌生地方产生恐惧,不愿意立刻离开父母单独去玩儿。我们需要接纳他们这一点,在陌生的地方多陪伴孩子,不敦促他们马上融入环境,而是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慢慢消除恐惧,慢慢介入环境。孩子之间个体差异很大,有些孩子能够比较快地放松警惕,离开父母去玩儿,有些孩子则需要更长时间,还有些孩子根本离不开父母。这都需要我们接纳和包容,耐心等待和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时期。
  

压力导致“退化”
儿子今年两岁零4个月不到,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是上午哭,下午哭;第二个星期上午哭,下午不哭了;第三个星期就比较适应了。但在第三个星期最后两天生病了就没上幼儿园,等第四个星期去的时候,也就是昨天上幼儿园时,把大便拉在身上了(已经有一年没这样了)。今天上幼儿园之前我在家里让他大便过才去幼儿园的,但下午接时,老师说又把大便拉到床上了,而且还大哭,不愿换裤子。这很反常,我担心会不会出现心理障碍。而且在刚开始上幼儿园时老师还夸他干净,一提醒就去上厕所,现在我有点不知所措了,请专家答疑。谢谢!
  你孩子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家里对孩子的如厕训练过早,并且过于严格,孩子一“出错”就会受到指责甚至惩罚,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自主大小便的时候,被强行要求自主。来信说孩子一年前已经结束如厕训练,当时他才1岁多,对于男孩子来说的确为时过早,孩子出于恐惧心理,强迫自己控制便意。然而一旦到了一个比较放松自由的地方,他的控制能力马上恢复正常状态,这个正常指的是他还不能控制大小便,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走完应走的过程。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在给孩子充足关爱和自由的幼儿园,很多在家已经自知大小便的孩子突然出现“退化”现象。如果是这种原因,就让孩子回到纸尿裤时期,弥补过去一年错过的正常路程,让他按照自己的发育时间表来决定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如厕训练。可能你们需要等几个月,也可能几天就够了。
  第二种可能是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比较严肃,孩子害怕老师,不敢告诉老师自己要上厕所。也可能老师过于关注孩子的大小便情况,让孩子比较紧张,总是觉得自己要大便。那么你需要跟老师多沟通,让老师换一种方式和态度。当然你们需要从老师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如果孩子不能控制排便,对于老师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
  从来信透露的信息分析,你们平常对孩子可能比较严格,不允许他“犯错误”(不仅仅是大小便,也包括生活其他方面),所以他在做了“错事”,比如把大便拉到不应该拉的地方时,会因为害怕受到斥责和惩罚而大哭,会因为不能够坦然面对这次“事故”而拒绝换裤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如果不换裤子,就说明没有发生“坏”事情,或者这件事不是他做的;而换裤子,则等于承认自己做“错”事了,是“坏”孩子。
  看得出来,孩子平时在家里承受的压力蛮大的,现在突出体现在大便问题上。一般来说,一个人承受了某种压力,可能在当时当事不会表露出来,却会在其他时间和方面把这个压力宣泄出来,如果总是闷着,人就会生病。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本来就很小,所以更容易找一个口子就宣泄出来。人受压之后,首先影响的就是他的消化系统,曾有科学家将我们的消化系统比作我们的第二个大脑,孩子更是如此,压力使得他首先不能控制大小便。
  建议你们先把孩子接回家,让他多放松,不要给他施加做“乖孩子”的压力,也不要让他进行任何书本知识的学习。放手让他做他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