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罗斯福传 >

第32章

罗斯福传-第32章

小说: 罗斯福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筹备了一个办公室。这样,罗斯福便可通过这些机构来
高度调控各级行政职能。他还增加了白宫办事人员,改组了
文官任用制度,建立了行政部门内部独立审计的制度。这显
然又增强了总统的权限。不过,联邦中央集权色彩的日益浓
厚,大部分是通过宪法修正程序及制订新法以外的种种方式,
往往是按照当时国内外急迫严峻的情势需要而作出的相应调
整——来实现的。威尔逊总统认为,宪法不只是一种类似遗
嘱、契约的僵死文件,更是一种适应生活变迁的工具,〃调整
方法不决定于起草宪法者原来的意图,而决定于生活本身的
迫切需要和新的情况。〃罗斯福也像他的老上司威尔逊一样让
公众懂得,总统的权力就是总统所造成的权力。而这一点,在
新法院那里得到了一种基于宽泛的解释之上的认可。罗斯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果断地大权独揽,也可作如是观。
  面对国内各类反对派的攻击,罗斯福坦率地声明,自己
既不打算成为一个独裁者,同时也不具备一个成功的独裁者
应有的素质。在1938年4月14日的〃炉边谈话〃中,他向
美国人民指出:
  〃历史证明:独裁不产生于坚强有效的政府,而产生于软
弱无效的政府。如果人民通过民主方法建立一个坚强得足以
保护他们免除恐惧和饥饿的政府,则平民主就是有效的……
自由得以继续存在的唯一确实的屏障就是一个坚强得足以保
卫人民利益的政府,以及坚强而又充分了解情况足以对政府
保持至高无上统治的人民。〃
  除别有用心的政敌之外,美国人民对于民主政体或许会
被独裁所吞噬的忧惧之心是极其自然地产生的。因为整个30
年代,自由或民主能否在现代世界存续下去已大成问题,欧
陆的独裁者们日益咄咄逼人地向民主制国家叫板挑战。在太
平洋地区,日本军国主义早已实施了其侵略步骤。在这个被
斗争与溃退的混乱惊惧震撼着的世界上,罗斯福此刻明晰坚
定的声音,无异于给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了颗定心丸。



八 风暴前的权宜

山雨欲来

  1936年6月21日,采访过欧洲主要国家首脑的安妮·
奥黑尔·麦考密克夫人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就罗斯福与
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治国者的外貌作了比较。她发现后者为
执掌政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紧张和焦虑在他们脸上刻下了
深深的皱纹;艰难时世令他们面容憔悴,过早衰老;他们全
神贯注于自己造成的令其精疲力竭、焦头烂额的时局,他们
在嫣然独处时显得疲惫而困惑。而美国的罗斯福则完全是另
外一种形象:总统职务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之少令人惊异,他
在愉快而自信的神情背后保持着一份超然的宁静和安祥。“他
体重略增,华发少许;几乎就同就职那天一样硬朗健康。他
脸色晒得黝黑,眼睛碧蓝明亮;自上次竞选以来度过了极其
折磨人的4年时光后,这双眼睛反而比过去更加敏锐、好奇、
友好而深不可测了。〃
  出现如此鲜明的反差,当然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但其中
应该有这样一点,即同为国家首脑,罗斯福的内心世界所
观照的外在环境以及正从事的事业迥然有异于希特勒和墨索
里尼,而且在这方面甚至有着质的不同。
  在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的次日,阿道夫·希
特勒的纳粹党在德国举行的最后一次自由选举中获得了压倒
性的胜利。几乎在同时,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热河省省会承
德,随即兵临长城脚下,开始攻打长城各要塞。罗斯福的就
职演说中只有一小段是讲述对外政策的。当时深重而危急的
国内问题迫使他不能,也不便多谈外交政策。睦邻政策集中
地反映了当时美国人对国际关系问题的态度或期望,也基本
上反映了罗斯福对美国在国际方面的希望。但是,希特勒控
制下的德国,并没有坐等罗斯福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先去处
理好国内问题。当罗斯福把美国青年编组成〃造林大军〃去
中西部山坡植树造林时,希特勒把德国青年编组成〃褐衫大
军〃、党卫队和〃冲锋队〃;正值〃第一个百日〃新政刚刚过
去时,希特勒把全德国的经济纳入了他的〃总体战争经济体
制〃。希特勒旨在将国内外所有的德意志人重新结合起来,成
为一个统治欧洲和号令世界的〃优等民族〃。其手法不外两种:
一是如洛克腾堡所言,“以一种魔鬼般的本领离间他的对手并
利用他们的弱点和愚行来取利〃;二是如丘吉尔所言,〃从失
败的深渊里召唤出了潜藏在那个欧洲人数最多、最有用、最
残忍、最矛盾而又最招致不幸的种族身上的那些阴暗、野蛮
的冤魂〃。希特勒唯一能够容忍而且仅仅愿意容忍的是其他地
区的同他目的相同的那些统治者。这包括意大利的墨索里尼、
日本的东条英机等其他地区的小独裁者。拉美的一些独裁者
和准独裁者们能量有限,但各自扶植了一支对美洲安全具有
潜在危害的亲近纳粹的〃第五纵队〃,这对于罗斯福的睦邻政
策而言,显然是不利的。
  罗斯福的教养、政治理念、从政经验(尤其是一战中的
经历)和禀性都决定了他对国际事务的基本态度。此外,他
还具有这样一种情结,即长期萦怀于心而又挥之不去的威尔
逊式的国际主义。他在1928年以后的4年里,一直设法避谈
对外关系问题,主要是因为面对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为
了着眼于1932年的大选,他必须要模糊自己的立场。1932年
大选期间,穷追不舍的孤立主义分子赫斯特一度将罗斯福弄
得窘岂不堪。当时罗斯福勉强应付过关,已使国际主义分子
大为沮丧。亨利·普林格尔在《民族》杂志上写道:〃罗斯福
扯下了他过去高举的旗帜,但却没有树立新的旗帜。〃对此,
罗斯福有口难言。
  最具权威的罗斯福传记作者弗兰克林·弗雷德尔以其多
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关于罗斯福的外交思想,〃从他任总统期
间总是把美国利益放在首位来看,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从
他相信美国的幸福有赖于其他各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保障来
看,他是一个国际主义者。〃
  事实上,在竞选运动胜利结束以后,罗斯福就立即抛离
了他那发表于1932年2月2日、旨在回复赫斯特的演说中的
一些观点和主张。他在对外关系问题上的一度沉默并不反映
他的真实思想。就职前,他两次拒绝同胡佛公开合作以协力
解决战债、裁军与召开世界经济会议等外交问题,不是因为
他对外交政策漠不关心,而是出于一种要将新政府同胡佛政
府划清界线的个人考虑。他任命了主张自由贸易、反对经济
战的科德尔·赫尔为国务卿,国际主义者威廉·菲利普斯为
副国务卿,并同威尔逊总统的首席财政顾问和副国务卿、一
位著名的国际主义者诺曼·戴维斯多次商讨解决上述国际问
题的办法,随后任命他为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的美国代表团
团长。罗斯福让戴维斯在1933年5月25日向裁军会议代表
们声明:倘若和平受到威胁,美国将同其他国家共同商讨对
策;一旦出现事实上的侵略,美国将制止企图破坏集体努力
的任何行动,以惩罚美国及其他国家一致公认的侵略者。〃这
项声明在4个星期内使人强烈地感到,罗斯福已经成为一心
为促进国际和睦的世界领袖。在国内外人民的心目中,他已
成为世界经济会议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日内瓦谈判的核心人
物。〃此外,上任伊始的罗斯福还致力于将睦邻政策落到实处,
以改变美国长期以来在拉美国家中丑陋的帝国主义形象。他
主张推行〃集体责任制〃,不主张美国独断专行。他放弃了那
种以武装干涉为中心的拉美政策。罗斯福还在1933年11月
17日签署协议,与苏联正式建交,从而结束了自十月革命以
来美国拒不承认苏联长达16年之久的不正常历史。前苏联学
者亚·鲍·恰科夫斯基认为,〃罗斯福按其教育、生活态度及
其倾向性来说,都是一个资本主义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把
美苏关系建立在睦邻、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罗斯福不
像胡佛那样固守僵硬的意识形态阵地,而是一位灵活务实的
现实主义者。
  长期以来,罗斯福形成了这样两个信念:一是国家之间
的相互依存,即国家之间为了长期的繁荣与和平而互相信赖;
二是一项有效的对外政策需要国内稳定牢靠的支持。换言之,
他相信,美国经济的繁荣最终要依靠国外正常经济的恢复
——通过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主要的贸易强国的共同合作才
能实现的恢复。罗斯福清楚,繁荣与和平之间是一种唇齿相
依的关系。一方面,他发现世界经济萧条和侵略问题是不易
解决的;另一方面,他担心美国严重的困难和强大的孤立主
义势力是否允许他在海外作出任何行动。巴黎和会后,他运
回到海德公园的那张威尔逊总统用于起草盟约的桌子,成了
他上述两个信念不变的象征。
  正值欧洲战云密布,世界笼罩在法西斯主义的阴影之下
时,美国举国上下却生活在一种浓郁的孤立主义氛围之中。绝
大多数美国人对战争的危险、对如何阻止和打击德、意、日
法西斯势力等这类问题漠不关心。他们倾身心地对付大萧条
引起的无穷无尽的个人危难,厌倦和反感那些把他们的注意
力引向国外的劝告。他们反对美国卷入欧洲那似乎是永无尽
头的恩怨和纠纷之中。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乔治·厄尔的主张
就典型地代表了这种心理。他宣称:“让我们把眼睛转向国内。
如果世界将变成一个荒芜、仇恨和苦难的原野,那就让我们
更加坚定地守护和保全我们自己的自由绿洲。〃
  孤立主义情绪是美国最古老的传统之一。若探本溯源,它
可上溯到国父华盛顿发表的《中立宣言》和《告别演说》。华
盛顿谆谆告诫美国人要信守这样一条准则:即坚决不要把美
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以免使美国
的和平与繁荣卷入欧洲的野心争夺、利益、情绪或反复无常
的罗网中去。华盛顿的遗训被历届国会奉为圭臬。此后的
 〃门罗主义〃实乃其翻版或引申。孤立主义在从华盛顿到罗斯
福的近一个半世纪里,含义多变。它在普通国民中也具有广
泛的影响。美国与多事的欧陆间隔着大洋。当时没有国际航
班,少数美国人出国就坐远洋轮船,从纽约到罗马最快也要
10天,从加州到东京起码需半个月。二战前横渡大洋实属不
易,天然的屏障给美国人一种地远心自安的保守、自重心理。
  坚决反对美国卷入国际纠纷的言行和阻挠罗斯福可能迎
击法西斯势力扩张侵略的活动,主要来自国会、内阁甚至罗
斯福身边顾问中的孤立派。它们主要代表中西部和西部的农
场主和新兴工业资本家的利益要求,它们反对那些与欧洲关
系密切的东部大财团和英国的国际金融财团。此外,赫斯特
报系、库格林神父、朗、三K党人、德裔美国人联盟以及少
数民族中的法西斯组织等,都是坚决的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