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传-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择,公民们应该受到教育和规劝。〃政治家最伟大的职责就
①《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10页。
是进行教育〃,这句话预告了许多将要发生的事情——娓娓道
来的〃炉边谈话〃、频繁的记者招待会、在贯彻〃新政〃原则
时不搞一刀切,以及罗斯福在孤立主义笼罩全国的情势下如
何经过漫长、微妙、耐心、曲折的道路引导美国人民终于认
识到:他们国家的安全和整个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他们是否参
与一场他们所厌恶的战争。
大选前夜,罗斯福对达切斯县的乡亲们作了最后一次演
说,这是一次倾吐他肺腑之言的诚挚的谈话。他动情地回顾
了他这次旅行全国的竞选历程,〃我究竟跋涉了多少英里,见
到了多少人民,这已无关紧要,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是那些
向我们揭示事物本质和全部意义的生动的瞬间光华。……一
个人经历了多年的社会政治生活会变得明智起来。他明了当
人们赞许的光华降临到他头上时,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本人有
多么重要,而是因为在人类变迁与进步的漫长过程中这一短
暂的瞬间,人类的某种共同的意志在他身上令人满意地体现
了出来。如果这就是你们的决定,我就要以和你们的伟大信
任相适应的谦虚精神努力实现你们的伟大片许。〃
11月8日夜,罗斯福身穿深蓝色背心,挂着闪闪发光的
大学生联谊会会员章,坐在纽约市比尔的摩饭店的民主党总
部,收听大选的进程报道。凌晨零点17分,大局已定。罗斯
福以2282万张选民票对胡佛的1576万张而大获全胜,选举
人票是472票对59票,胡佛仅在6个州获胜。罗斯福还在过
去从未支持过民主党的282个县击败胡佛。在国会选举中,民
主党在参议院以59票对37票占多数,在众议院以312票对
123票占绝大多数。在州长选举中,共和党人仅有8人当选。
小阿瑟·施莱辛格精当地概括了胡佛失败的悲剧之关键
所在:〃从气质上讲,他是一位教条主义者,他倾向于按照种
类区分事物并将策略问题看成是原则问题。在他的任期快要
结束时,他的意识形态情绪增加了。他的悲剧在于,他有很
高的理想,但是缺乏灵活性,他的奋斗毁于自身的固执。〃另
一位历史学家拉尔夫·德·贝茨在评价1932年大选时认为,
这次选举〃意味着对这种竟能容忍如此普遍的人类灾难的经
济制度必须作重大的改进,并且,一个不能也不愿采取足够
措施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政府必须撤换掉〃,也意味着〃公众理
解到,只有联邦权力才是足以对付这种国家灾难的唯一源泉,
也才使公众接受大幅度地增加并使用这种联邦权力。〃①
美国著名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的顾问
之一、曾负责起草许多重要演说稿的罗伯特·E·舍伍德写
道:“人世间任何一位掌管世界命运的剧作家也不可能再为一
位总统——或是一位新独裁者、新救世主——的主场设计得
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出场更为出色的了。……赫
伯特·胡佛的'一场戏为下面的戏留下了很宽的路子'〃。这
位当选总统享有大显身手的一切有利条件。罗斯福就职前一
天,《纽约时报》也写道:〃从来没有哪位总统在人们如此巨
大的信任和平许中有过这么多的机会。〃那么,这些所谓的
〃有利条件〃、〃机会〃、〃出场布景〃等,在当时的美国究竟是
以一种怎样的图景和方式给展示出来的呢——
①拉尔夫·德·贝茨:《1933—1973年美国史》,人民出版社1
984年版,上卷,第37,39页。
1932年冬天,是第4个也是最糟糕的一个大萧条的冬
天。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幸福》杂志估计除农村受
难的1100万户人口不计外,全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
他们依靠私人施舍、市和州政府微不足道的公共救济,以及
自己可怜的储蓄度日。许多人在前工业社会大饥荒时代的那
种原始状况下生活。被房东赶出门外、被截断煤气水电的人
们加入了全国四处流浪的大军。几百万漂泊无依的人露宿在
丛林、公园、街头、车站,〃他们像破木烂船,随处飘流,举
目四顾,彼岸杳然。其中有正派诚实的中年人,他们贫穷劳
累,满脸皱纹;有的是青年男子,满头长发,从不梳洗;他
们穿城过镇,或是搭乘铁路上的货车,或是揩油坐私人品车。
这些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美国公民,走遍了整个美国。冬
天到了,才在各大城市集中起来,他们忍饥受冻,四处碰壁,
肚子空空,前途渺茫,心烦意乱,辗转奔波。〃然而,托马斯
·沃尔夫笔下的景象仅是逼真地刻画了不幸者中的一小部分
人。更多的千百万人只因肯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人们无法说清究竟是城市失业工人还是广大农民遭受萧
条之害谁更为严重。农民们一如既往地从事长时间的艰苦劳
作,但生产出来的东西或者卖不出去,或者所卖抵不上所耗
成本。蒙大拿的一位牧场主好不容易赊到一批子弹,将牛羊
全部射杀,然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市场的运
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从南北卡罗来纳一直延伸到
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
萄和橄榄。1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鞋,用玉米
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
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是名曰
〃饿不死人的工资〃。《时代》周刊指出,〃无法无天的雇主已
经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从来就是
〃最后受雇,最先解雇〃的黑人的境遇更坏,中产阶级也因纷
纷破产、失业而加入赤贫的行列,朋友和熟人之间都遮遮掩
掩地过着窘迫的日子。“那个衣冠楚楚每天按时早出晚归的律
师说不准拣个偏僻地方去挨家推销低档大路货,甚至说不准
干脆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市区向路人行乞〃,其实他的邻
居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无数的家庭主妇为了省钱度日、细
水长流,想出了许多听来让人心酸的绝妙办法。身为一家之
长的男人们的浑身打扮竟像歌舞杂耍剧中的流浪汉,他们从
前的体面、优雅、财富、尊严,连同道德羞耻感一起都被大
萧条的飓风刮得荡然无存,他们在巨大的失落和空洞的绝望
中倍感愤怒,最后凝成一个凌驾一切的问题:究竟谁应对这
一切负责?
人们站在纽约人行道上凝望着眼前的一切,只见曼哈顿
的摩天大楼在冬夜寒光中闪闪发亮。伍尔沃思百货大楼就在
不到50码开外,再过去不远是华尔街的几家大银行,一律是
巨石和钢铁筑成的堡垒,屋顶塔尖放射着银色的光辉。人间
不平事莫过于此了:这边是悲惨万状的地狱,那边一条马路
之隔就是一座座灯火辉煌的高楼矗立于凄然的月色之中。这
些高楼是权力的顶峰,全世界的大部分财富就深锁在楼底坚
固的地下库房里。
大萧条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
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婚率和出生率大幅度降低。
这期间出生的孩子成为著名的〃萧条的一代〃,其特征是身材
瘦小。青少年中营养不良的症状比比皆是:肋骨突出,肚皮
凹陷,四肢皮肤松弛地包着骨头,饥容满面,神情焦躁。等
到8年后服兵役时,国民健康委员会主任约翰,B·凯利发现
接受体格检查的青年男子,有40%的应征者因牙病、视力差、
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四肢畸形、神经失常等症状而不合格。
在数百万流浪大军中,瘟疫、性病、犯罪现象十分流行。有
的女孩子为了糊口往往冒着怀孕危险,10美分卖淫1次。〃失
业与失去收入已经破坏了无数个家庭,使这些家庭成员精神
颓丧,失去自尊心,摧毁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可雇佣性,夫
妻、父母子女暂时或永远地离散。〃许多家庭勉强维持着外表
形式,但往日的平静与和谐伴随着道德的崩溃而一起消失了,
种种看不见的创伤在家庭每个成员的心灵上留下了多年后也
难以抚平的印迹。
人们对时局、政府政策的怨恨之情已达到饱和的临界点,
〃有一种强烈的悬空之感,一种忧郁的烦躁,什么事都可能发
生。〃当某个城镇的银行破产时,广大存户表现出的不是愤怒,
而是觉得自己的社区已成为类似某种可怕疾病一样蔓延的
〃形势〃的牺牲品。许多美国人对现行两党制度心灰意冷,民
间对当局的不满以种种无情、冷酷、尖刻、辛辣的自发方式
倾泄而出。有些观察家甚至指出,有迹象表明,目前是极权
主义和共产主义大行其道的良好时机。美国似乎不再是一方
散发着机遇和希望的乐土,西非喀麦隆的一个土著酋长给纽
约汇寄了3.77美元救济款。仅在1931年秋,就有10万失
业者到苏美贸易公司的纽约办事处要求去苏俄工作。那些用
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胡佛村〃;失业者手
里提的盛破烂的口袋叫〃胡佛袋〃;乡村平民把汽车前部锯掉,
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胡佛车〃;在公园长凳上过夜的人
用以裹身取暖的旧破纸,叫〃胡佛毯〃,用以充饥的长耳野兔
叫〃胡佛猪〃,……曾在芬兰语中意为〃帮助〃的胡佛一词竟
成为一种带恨的前缀。而此时,磐石般不为所动的胡佛坚持
认为,由联邦政府出钱对个人给予直接救济是可耻的,在道
义上会起腐蚀作用,会损坏州、市、工业界和一般社会的负
责精神以及美国的〃自治根基〃。
由于参议员乔治·诺里斯提出的〃跛脚鸭〃议案尚未获
得正式批准,当选的罗斯福还要等4个月才能就职。看守总
统胡佛在这段严酷的政权过渡其中,在对待大萧条的立场和
举措方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观,反而手忙脚乱地想挽回自
己的政治声誉。等待换届的国会在无聊而无所作为中打发着
时光。举国上下在无助的愤怒和茫然中平息以待新总统的出
场。罗斯福这期间到处露面,他先去奥尔巴尼处理州长任职
的收尾工作,然后又到温泉小憩,乘游艇在南部海域泛游,巡
视田纳西河流域。他面带微笑,轻松愉快,镇静自若。这期
间他拒绝了胡佛要求与他就欧洲债务、对外贸易和国家预算
等问题进行磋商合作的请求,因为他无意上胡佛政府这条
〃快要没顶的破船〃。他小心翼翼地极力躲闪,以免与胡佛的
乱摊子发生某些牵连。
其实,貌似轻松的罗斯福在这个漫长的冬季为走马上任
进行着大量棘手而繁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精心地选择内
阁。61岁的田纳西人科德尔·赫尔有着漫长而令人尊敬的政
治经历,这位低关税的长期鼓吹者与国内保守派议员关系良
好,他被任命为国务卿。罗斯福慧眼识才,赫尔在任期内以
出色的业绩为自己赢得了1945年诺贝尔和平奖。65岁的共
和党企业巨头威廉·H·伍丁是罗斯福的密友,他对财经问
题持相对正统的观点,被任命为财政部长。他不久因健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