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罗斯福传 >

第17章

罗斯福传-第17章

小说: 罗斯福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烈的全国为之瞩目的举措:他较早地改变了自己1929年冬的
看法,他承认〃局势严重,需要我们冷静而认真地对待这种
局势,要像研究致命细菌的学者那样,首先弄清它们的性质、
因果关系,最后找出战胜它们和防止它们所带来的灾难性后
果的办法。〃言出必行,1930年3月他提议建立了一个紧急救
济失业委员会,其宗旨在于提出关于稳定失业情况的长期的
可行性建议;他号召州政府要千方百计地帮助提高就业率,并
提交州议会通过一项限制法院干预劳资冲突的法令,他还率
先赞成把强制性失业保险作为一种实际上的救济方式;他切
实地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及时有效地减轻了人民的疾苦并
且扩大了公共事业(如大规模的造林计划);1931年8月,他
敦促州议会批准成立了临时紧急救济署(简称T·E·R·
A),具有〃洞察一切的判断力〃的哈里·霍普金斯担任了该
机构的主任,〃该机构已经掌握着一笔大约3000万美元的经
费,如果发行公债在选举日通过,它还可以拥有3000万美元。
现在州里大约有100多万人的生活靠它照顾。〃工作迅速、尽
量不给罗斯福添加麻烦的霍普金斯所推行的失业救济计划规
模之大,措施之激进,在美国各州中是空前的。尽管纽约州
10%以上的居民平均每家每月仅可得到23美元救济款,可是
这些钱已使他们得以免于饿死,而其他州每户每月只能从慈
善机构领到几美元。这样按危机时期的标准看,纽约州的穷
人在全国穷人中算是富户了。该机构的名称及其所作所为经
常在全国主要报刊上出现,因而在美国人民中间产生了巨大
的心理倾斜。此外,该机构的创设,实际开创了一个后来罗
斯福自己在〃新政〃时期,以及在为应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需要而组织举国力量时期所一再遵循的先例,即迅速成立一
个新机构来应付和处理紧迫的问题。
  尽管这些举措及其包含的见解与胡佛后期勉强推行的政
府干预政策有类似之处,但一个是积极主动,一个是消极被
动;一个是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个是小心谨慎地辩解——结
果他们两人在公众心目中造成了远比实际情况要夸张得多的
不同形象。更重要的是,那些与罗斯福担任同等职务的其他
州长们,要么一筹莫展、固步自封,要么走在了纽约州的后
面。而同时令人惊异的是,曾经追求进步改革的史密斯、考
克斯、戴维斯等重要民主党人(均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
人),在大萧条中都不同程度地向右转了,这样,一个具有灵
活性、创造力和平力的罗斯福州长就在全国俨然显现为那种
舍我其谁的领头羊风范,纽约州也一跃成为全美国有效对付
大萧条的典范。换言之,在举国上下都被沮丧和绝望紧紧攫
住并束手无策的时候,任何能够带来些微希望和亮点的尝试
都会获得传播学意义上的聚焦、定格和自我放大机制。


应运而起


  罗斯福州长对付大萧条的举措及其轰动效应无不表明,
站在竞选1932年总统的起跑线上的罗斯福处于极其有利的
一条跑道上,其成绩和声誉使得那些也想争当总统候选人的
民主党人相形见绌。一开始,精明而老练的罗斯福故意压低
竞选总统的调门,以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有利地位而
成为对手们的众矢之的。于是在他再度出任州长伊始,一个
似乎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要求他竞选总统的运动就在纽约州乃
至全国兴起了,尽管其中有许多真诚地为美国命运仗义直言
的罗斯福的崇拜者和敬慕者,但幕后操纵这场志愿竞选运动
的关键人物乃是接受罗斯福授意的路易斯·豪、法利以及
〃纽扣俱乐部〃的原班人马。〃罗斯福之友〃作为一个新的俱
乐部组织在纽约市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在全国旗他州发展到
了50多个。1931年夏,法利精心地进行了一次横穿全国的旅
行,以测试罗斯福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各种可能性,以及
发现为达到这一目标尚需作些什么。法利考察的结果鼓舞了
罗斯福,于是一切筹备活动紧锣密鼓地全面铺开,并且极具
针对性。罗斯福这时也开始逐步走向前台,他频繁地招待来
访的全国知名的政治家,不失时机地向全国宣传他对于大萧
条的看法,及他的政治哲学和治国方略:
  〃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一个有组织的人类社会的合法代
表,它是这些人为了互相保护和过上幸福生活而创建的。……
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对公民的责任
就是仆人对主人应负的责任。……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
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
法获得的公民。〃
  1932年1月23日,罗斯福正式宣布他已作了竞争民主
党总统提名的候选人。不久,就有起码6名其他候选人宣布
加入这一角逐。首当其冲的便是业已同罗斯福分道扬镳的
〃快乐勇士〃史密斯,其次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新教徒、众议
院议长约翰·N·加纳。相形之下,声誉鹊起的罗斯福州长经
过一年巧妙的筹备,已然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但他的弱点
也很明显,即其支持者成份过于复杂和分散,这将可能导致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难以形成一种凝聚力以及僵持局面下
必不可少的耐力。并且,他的宿敌和竞争对手们立即开始针
对他的一些薄弱环节展开了轮番进攻。
  罗斯福的老对手、强有力的报界巨擘、孤立主义分子、民
主党人威廉·R·赫斯特一马当先。他甚至在1931年底就开
始对罗斯福实施了打击。他的报纸反复证明大萧条乃是美国
的债务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没有能够偿还巨
额债务所致,而罗斯福这样一位曾经力主美国加入国际联盟
的人显然不适于做总统候选人。他控制的报系拥有千百万美
国读者,罗斯福若是对此置之不理或拖延行事,后果将不堪
设想。于是在1932年1月底,罗斯福委托中间人暗中去说服
赫斯特,岂料此举竟弄巧成拙,老辣的赫斯特不吃这一套,反
而立即将罗斯福试图做的幕后交易公之于众:“假如罗斯福先
生愿意声明他不是国际主义者,他应当把这一点公开告诉大
家,而不是对我个人讲,……如果他担心对选举不利,当然
也就没有勇气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可同时又想私下做好人
——对谁都是好人,更确切地说是对一些人是好人、而对另
一些人是犹大的话——那么,当然,他既得不到公众的信任,
也得不到个人的信任。〃
  私下妥协的努力受挫,路易斯·豪也承认这是致命的打
击,必须尽快对公众有所交待。经过一番准备,罗斯福于2月
2日在纽约向〃保护农业社〃发表了答复赫斯特的演说,他首
先全面地回顾了国际联盟的发展演变史,“今天的国际联盟已
不是伍德罗·威尔逊所设想的国联了。这些年来,国联的主
要作用已经不把世界和平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而只是一个
讨论欧洲各国政治困难的会议场所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美
国不应参加这种讨论。这些年来,国际联盟并没有沿着它的
创始人所期待的途径向前发展,而且它的主要成员国也没有
作出安排,把用于武装力量的巨额资金转向合法贸易、平衡
预算和偿付债务方面。美国加入国际联盟并不能按照美国人
的基本信念去达到防止战争和解决国际困难的最高目的,因
为这些事实,所以我不赞成美国参加。〃同样地,他也改变了
对战争债款问题的态度,他非但不提醒他的同胞关于美国经
济上的民族主义是怎样削弱了欧洲的偿还能力的,相反,他
抨击欧洲国家巨大的军费开支,并以此证明欧洲人欠美国的
债务是有偿付能力的。他还抨击了1931年斯穆特——霍利的
过高的关税对国际贸易及美国人民的害处,并主张美国不要
强迫那些没有现金的国家支付现金,从而实现商品互惠贸易
的顺利进行。他在演讲结束时宣称:〃美国的崇高理想要求我
们严格遵循华盛顿的原则,在国际舞台上保持我们的理由,同
时愿意向贫困的人类提供指导。〃①
  在这里,罗斯福不得不表示他已经背弃了他早期的国际
主义。此举激怒了许多威尔逊主义者,但他却达到了让赫斯
特感到满意的目的,后者在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关键时刻,没
有阻止加利福利亚和得克萨斯代表团转向罗斯福阵营。弗兰
克·弗雷德尔写道,〃罗斯福悲切忏悔地出现,并拜倒在赫斯
特的面前。屈辱是走向最后胜利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在总
统运动结束时,罗斯福就开始偏离他这次讲话的主旨了。
  罗斯福不愿使他在竞选运动开始时,就处于比对手领先
遭受风险的地位。他作了系统的努力,回避对外政策等有争
议的问题,以免引起主要的集团之间的对抗。当农民和制造
商反对罗斯福这次讲话中提出的互惠贸易计划和降低关税
时,罗斯福立即放弃了他2月2日的立场,开始变得要毫无
保留地支持减少农产品的税收和停止对美国工业的保护,但
同时他又拒绝完全放弃他的互惠贸易的想法。令莫利目瞪口
①《纽约时报》1932年2月2日,第四版。
呆的是,他甚至准备把这两个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主张〃揉
在一起〃,放进他的竞选演说词中。雷蒙德·莫利在1932年
4月12日的家信中写道,〃我认为他在经济问题方面读书不
多,他所采取的方法令人吃惊的一面是他的非凡的接受能力。
就我所知,对于我或其他人告诉他的东西,他从不花功夫去
核实。〃已故美国著名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认为,罗斯
福这种使莫利感到吃惊的〃非凡的接受能力〃正是罗斯福政
治天才秘密之所在——在大萧条的岁月里,他变成了一个对
民众疾苦和国家寻求的各种补救办法都反映很灵敏的人,他
是如此热衷于不间断的实验,以致于他试图把这一切都纳入
一个在政治上可能会是首尾一贯的方案,而从经济角度上看
来却并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譬如,将罗斯福在竞选中的所
有许诺,如恢复购买力、解决失业问题、发放弃困救济、援
助农民、提高农产评价格、平衡预算、降低关税及继续实行
关税保护、扩大出口市场等,加在一起,对于那些希冀有一
个首尾一致的自由主义纲领的人们来说就形成了一个令人沮
丧的实现前景。坚韧不拔地相信个人自由的胡佛总统则顺势
指责罗斯福〃是个方格花纹的变色龙〃。
  实际上,对这一现象似乎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权威的
弗兰克·弗雷德尔在1923年版《富兰克林·D·罗斯福:发
动新政》一书中的说法:首先,他还没有制订出明朗具体的
计划。另外,他不想失去广泛的支持。罗斯福曾对罗森曼说
过这样的话,〃必须先有选票,然后才能做出有意义的事业。〃
确实,压倒一切的考虑是首先赢得竞选胜利,否则任何宏伟
精致的纲领都是纸上谈兵。
  几乎就在罗斯福使出浑身解数应付赫斯特的同时,另一
位报界〃无冕之王〃、自由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